关于和的成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一团和气成语故事

  【注音】yī tuán hé qì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卷三引《上蔡语录》

  【解释】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不讲原则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平易近人

  【相反词】凶神恶煞、凶相毕露

  【同韵词】如履平地、无往不利、虚心平意、严家饿隶、多闻强记、风行雷厉、求生害义、欷歔流涕、弃琼拾砾、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年代】古代

  【灯谜】明月当空微风吹

  【邂逅语】大肚罗汉吹喇叭

  【成语故事】宋代洛阳理学家程颢倡导主敬存诚的观念,表面上宣扬孔孟之道,实际上兼采佛老之学,他死后,文彦博给他题墓碑明道先生之墓,他的信徒谢显通描写程颢的形象是:明道终日坐着,好像泥塑的人,但他接待客人时却是一团和气。

  【示例】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 我不想再为这些书卷之争同他吵架,损失眼前的一团和气,傲慢而又慢地嚼着一枚随身自带的陈皮梅,放弃了回嘴的时机……然后,舒适地用热茶一冲了事。

  ◎ 他是笑嘻嘻"一团和气"踏进了农村。

关于和的成语

“和”是双向

  “和”多有温和、和谐之意,在字典的解释里,“和”还表示联合,就是跟、与的意思,由此便可知“和”不是单向的,这正如孟子所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在社会中,也需人与人彼此和睦,待人温和,如此世界便更和平,社会更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少不了沟通,那么对于一个人的谈吐又有得探究的了。说话和颜悦色,且不要求说的内容多么高深富有内涵,只是态度真诚并有礼貌就做到了“和”的浅层次。有倾诉必有倾听,倾听其实比倾诉更困难,倾听能体现你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你也能收获对方对你的好感。倾听不仅是你为别人分担忧愁或快乐,你还可以从中反思自我,这便体现了“和”的双向性。

  个人的“和”不仅指谈吐、还指日常举止、道德素质等等,不过这些也仅是“和”的浅层次,“和”还需“融和”!

  个人的“和”是为了集体的“和”。以我学生的身份而言,我应融于同学之间的“和”、师生之间的“和”。同学之间的“和”——平常互相帮助,竞赛中团结拼搏,学习上彼此激励,不可谓是学习之最佳氛围!相反,同学之间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班级乱入散沙,是学生、老师、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在社会中工作,应有同事之和,在家居住应有邻里之和……集体的和睦很重要,这好比演奏会,一种乐器或一个乐器即便奏出天籁之声也略显单薄单调,若是多种乐器合作演奏,即便是再普通的曲子也会让人有无穷回味。所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集体之和是为了国家,就我国而言,我国是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在各民族的文化上少不了有冲突的地方,那么我们则需要互相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以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这便是国家之和。和可以延伸为和平,既是和平则少不了平等,不论是从男女、年龄、城乡、贫富的角度,我们都应一视同仁。

  “和”不是一人之责,不是一日可成,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实际的努力。我想,随着时代、人文的进步,“和”指日可待!

“七”和“八”的成语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顾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数字成语课。这节课生动有趣,课堂上的气氛十分热烈,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顾老师开门见山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手八脚是什么意思吗?”大家都在默默地思考,忽然,蔡明带点调皮的语气回答:“老师,我知道,七手八脚就是一个人有七只手、八只脚。”顿时哄堂大笑,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照蔡明的说法,那七上八下就是七个人上楼,八个人下楼了。”还有的说:“七零八落是不是七分零钱掉到地上八次啊?”

  老师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们,眼中流露出惊异的神情,耐心地讲解道:“孩子们,你们很有想象力,可是都答错了。成语不是这样理解的,可以借助工具书——字典,你们自己找一找答案吧!”

  大家听了老师的话,都忙碌地翻开字典,正确理解了这些成语。从那以后,我对这些成语记得特别牢固,字典也成了我的好朋友。

团结合作的成语

  群威群胆 [ qún qún dǎn ] 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同舟共济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心:思想;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铜墙铁壁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 也比喻团结一致。

  五湖四海 [ hú sì hǎi ]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吴越同舟 [ yuè tóng zhōu ]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党坚势盛 [ dǎng jiān shì shèng ] 指团结紧、势力盛大。

  政清人和 [ zhèng qīng rén hé ] 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众虎同心 [ zhòng hǔ tóng xīn ]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 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成城断金 [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 ] 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众喣漂山 [ zhòng xǔ piāo shān ] 喣:吹气。 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和,一看到这个字,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蹦出不少与它有联系的词。其实,只要你细心留意,“和”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和,可是个老好人,它能帮你化解互相之间的矛盾和不快;它能把快乐留在你的身边,让你整天都开开心心的。不信,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学校里,阵阵吵闹声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你错了!”“你才错了呢,哼!”……这一幕正好被“和气” 看到了,它立马上前,挺身而出,“和谐” 也来帮忙调解气氛,“哈,哈,哈……”“和气”、 “和谐” 什么报酬也不要,这就是它们的目的;社区里,吵闹的现象此起彼伏:“你家怎么这样,衣服也不绞绞干,真是的!”“怎么,你们有意见?”……这充满火药味的场面被“和睦” 看到了,它马上上前主持正义:“邻里和睦合家欢!”;在一个小朋友的家里,父母总因为一点小事而吵架斗嘴,使小朋友没能得到家的温馨。“和美” 知道了,马上赶往那里劝架:“家和万事兴

  和,可是个好宝宝、乖宝宝,如果你和别人闹矛盾了,可别忘了找“和” 这群兄弟姐妹哦,它们可都是“和事佬”、“ 开心果” 呢!

  瞧,它们又在自编自唱了,不过这可不是吹牛,都是真实写照:“小小竹板打得响,我们大家来帮忙,矛盾、不快都解开,有“和” 就有欢、乐、笑

和,你好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作为21世纪的代名词,是人类进入新时代的光辉丰碑。我们并非独立存在于社会,因而相处、交流便成为每人之所需。和,是成功的法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诤友。

  佛家讲三善道:天、人、阿修罗。这种“天人合一”的观点,自古流传。这告诉我们,应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确,人类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人类的发展固然重要,但这样的发展应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一旦打破了这种关系,结果必定适得其反。海啸、沙尘暴、温室效应……这样的惩罚太多太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在这片神州乐土,我们应学会与自然共享万物,使自然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万事以和为贵,幸福便会充盈全身。“无论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歌德曾这样描述。的确,家庭和睦是一个人欢乐的无尽源泉和生活的不竭动力。亲情的博大与魅力远非金钱所能及。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需要以“家和”为本。它是基石,是动力,是标志。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文明与和谐是永远分不开的。千百年来,华夏文明的一大特色就在于注重和谐。因此才使得中华文明虽屡受挫折而不灭,中华民族虽经历磨难而不倒。这就是和谐的力量!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我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理性、成熟的认识。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实践这种理论。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剥除和平的最后结果,就是容忍邪恶,无视暴虐。当然,这种所谓的“和平”有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它不意味着无条件的退让。余秋雨说:“友情是可贵的,但以不做坏事为前提。”使“和”有正确的立足点,也是我们不可忽视且必须重视的一点。

  和,以其深刻的内涵与博大的包容,养育着自然,化育着人类,旷远而持久,神圣而宝贵。愿“和”与自然万物同在,与社会发展共生!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明中,“和”的思想早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辞典《广雅》中,就曾写道:“和,谐也。”许多文人墨客,更是将“和”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的确,“家和万事兴”,在一个国家的治国政策中有“和”,这个国家才会国泰民安。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因为治国无方,没有“和”的思想而亡国的朝代比比皆是。就说中国的第二大朝代——商朝,本来已经统治了五个世纪之久,根基稳固,民族团结,是一片蒸蒸日上的大好前景,就在这时,商纣王登基,他毫不顾忌百姓感受,为了贪图享受,大修宫舍,滥用刑法,将“和”的思想抛到一边,百姓们叫苦不迭,仅仅数年时间,国家就成为了另一副景象:衰草连天,民不聊生。当然,也有忠臣进行劝告,认为纣王因重新改革,发扬“和”的精神,可是,这相较于纣王的专横,残暴,完全是螳臂挡车?最终,商朝在周武王姬发所带领的军队的打击下灭亡。

  周朝的灭亡,看似纣王的残暴无度,其实是治国政策的失误。假如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忽视了“和”的存在,那么这个朝代也一定会被更优秀的朝代所代替。国家如此,个人亦如此,假如一个员工与同事,与家人,与朋友不和,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不愿吃一点点的亏。那么,就会有数不清的人厌恶他,处处树敌,他的一生将是失败的。

  “和”是我国每一辈的人共同追求的目标,请别将“和”想的太遥远,当被别人踩到脚,说一声“没关系”,就是“和”,一种宽容大度的“和”;当在拔河比赛中,与同学通力合作,努力奉献,就是“和”,一种团结友爱的“和”;当你看见有一只鸽子受伤,就细心照顾它,在它痊愈之后,拿到野外放生,就是“和”,一种与自然平等共处的“和”。

  “和”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积淀,泱泱中华五千年,和谐文化万世传。“和”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和”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协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秉承着“和为贵”的思想。明朝有个官员名为夏言,平日得到皇帝重用,却自视甚高,不屑与人为伍,最终被人抓住把柄,落得一个不好的下场。究其原因,终是其太过孤立,不懂“和”文化。而蔺相如则在争吵与隐忍中选择了后者,感动了廉颇前来请罪,使得将相和睦,传为一段佳话。这就是“和”的魅力,使自己、他人都获利。

  “和”使国家安定、太平。唐太宗李世民深谙此道,不动武力便征服了少数民族,并且没有给他们任何负担,使得少数民族都十分尊敬和爱戴他。试想李世民若是强行动用兵力,定会劳民伤财。即便战胜了他们,也难免再发生战乱,使得民不聊生。李世民身为一代名君,也是千古一帝了,正因为他以“和”为贵,才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太平,创造了盛世的局面。

  “和”使世界得到应有的和平。战争的硝烟与伤痕是每个人都憎恶的。

  德国纳粹法西斯在二战期间对犹太人赶尽杀绝,日本人向中国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战争,但是他们渴望独裁的梦破灭了,因为向往和平的世界人民战胜了他们。其实打败法西斯的不是同盟国,而是和平。和平的力量比武力大得多!

  “和”使地球更加美好。“人定胜天”的理论在今天已不再适用。祖国的飞速发展令我们欣喜,但发展背后所带来的问题却引人深思,令人深恶痛绝的雾霾便是后果之一。这么多年,因为人与自然间的“不和”,我们失去了多少!多少动物离开了我们,人类是否要成为最孤独的物种?因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确定的世界环境日“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和其口号“为生命呐喊”同样蕴含了“和”文化。

  “和”文化没有界限,它不分古今中外,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和”,使这个世界更美好。所以,请从现在去行动,探寻“和”的足迹,创造“和”的明天!

  和“和”字,字祥意丰,意味深远。对人要和善,对己要平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和谐……

  家和万事兴,只要人人可以有一颗宽容待人的心,一定会“和”。

  宽容十分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明白不少道理,它更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交友等。

  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宽恕可以交友,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我们一定要宽容待人,对人和气。

  一凡也曾说过“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赢得多少人。”就如:战国时期赵国的丞相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起初,蔺相如因出使秦国时,表现的有勇有谋,战胜了骄横的秦王,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因而名列老将廉颇之上。但廉颇也是一员大将,对于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说要羞辱蔺相如。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宽容待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才能团结一心,和谐相处,家和万事兴!

  因此,我们一定要与别人和谐共处,宽容待人!

  翻开新华字典,找到“和”字,第一解释是:“相安,诣调、和诣” 。

  “和”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个大大的褒义字,比如,一团和气,以和为贵。就是做生意,也强调“和气生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和”,和和气气,和睦相处,心平气和,都是我们大家追求的目标,即希望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和谐的环境,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和谐。那怎样才能做到“和谐”呢?首先,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不要为了一点小事你争我吵,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也不要为了一点儿小便宜,争先恐后,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其次,家庭也要讲究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可以使一家人和和气气,团结一致。和谐的家庭可以使邻里之间,遇到矛盾互相礼让,遇到困难互伸援手。和谐的家庭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最后,人与自然也要做到和谐相处。地球,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是人类和千千万万生物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资源也不是归我们人类独自享有的,我们不能想拿就拿,想扔就扔。

  保护地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现在,我们国家正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只要人人和谐,家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信,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腾飞得更快,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裕、安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学而时习之的而

我劳动我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