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爱国诗情

  我爱祖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祖国的历史就像璀璨的宇宙一样,群星灿烂,万年不息,光照史册。祖国的唐诗宋词,各有千秋,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多么宏伟﹑悠久。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 ;每一位诗人,每一个称呼都是中国文明的历史。他们留下了一篇篇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

  你可曾记得屈原忧愤满腔,投身汨罗江;辛弃疾雄心壮志,发扬豪放之情;无数的诗人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

  先进发明

  你们可见过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发明、创造的,唐朝末年,火药泛用于军事方面;指南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它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还由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这四大发明让中华文明更进一步,让中华人民更加方便、 快捷了。这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是祖国的骄傲,是世界的骄傲!

  振兴祖国

  这些一成为过去的往事了,而现在我们要振兴祖国。我们要抓紧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培养高尚的情操;学习丰富的知识;创造美好的生活!每一个青少年都要确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为此而去奋斗、努力。建设祖国,让祖国变成一个文明之国。就让我们为振兴中华做准备吧!

  历史的变迁,清楚的让我们看见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朝着美好未来前进的祖国。祖国,你永远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大声的喊响你,中国,响亮的名字;让世界震撼的名字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博大精的中国文化

  谈到中国文化,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诗》、《书》、《礼》…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知识中陶冶着情操。

  探究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之所以会逐渐蓦落,那也是向我们说明中国文化并不是要全盘吸收,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古时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一次孔融的家里买了新鲜的梨,洗了之后,孔融争先恐后的去拿梨,结果却拿了最小的一个,而把大的留给了长辈。这得是到长辈的夸奖,也使孔融的美好品德传递到现在。

  这种文化精神就值得我们去学习,以身做则,尊敬长辈,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中华文化之广泛,不是只言片语所能描述的,正是因为文化之多更要谨慎,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有些文化是我们所不能效仿的。

  在古时,中国女子是不能上学堂读书认字,只能待在家里做些针线活。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而在现代,提倡男女平等,女子一样也可以上学校去学习知识,女子也可以在外面打拼自己的事业。而古代那个封建时代已经被抛弃,它不值得我们去借鉴,所以我们现在迎来的是新时代。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是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所以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告诉大家中华文化之美。

  所以,谈到中国文化多少人都为之叹止!多少人都模仿它!但我们不要盲目的一味的索求,应该仔细查询,把那些让人容易产生负起面影响的文化剔除!

  总而言之,以"取精华,去糟粕"的价值观来看待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令后人,令世界,令国际惊叹的奇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去继承与发扬光大!经典的文化奇迹中有:《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书,这些对后人的言行举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人曰:“人无信不立!”这句话真是让我刻骨铭心!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啥都好,就是爱说谎!

  有一次,她说作业要抄单词十遍。我晚上就辛苦抄到大半夜,第二天我拖着“熊猫眼”去交作业,老师竟说没有那个作业!我去找她理论,她无所事事的说:“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可是我没说过哦!”我特生气。许多同学都被她骗过!现在她说真话也好,假话也好,没有人相信她了,她在同学眼里永远都成为了一个骗子!她用她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诠释了“人无信不立”这句话!古人还曾经说过:“子不教,父之过。”我们有一位邻居,邻居的儿子小时候。特调皮,特爱搞一些恶作剧。因为他妈妈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去世了,所以他爸爸特宠着他,他上小学时,就常泡在网吧里,不上学。他爸爸知道后竟说:“没事没事,玩吧!玩出了个乔布斯最好!”他儿子上初中没钱上网了,就拿刀威胁他爸爸给钱,不小心杀死了他爸爸,进了少管所。

  进了少管所也没有亲人来看望他!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他父亲的一再纵容下,枯萎了!“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这些是古代的圣人留下的圣训“村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首首古诗给我们描绘了当时的奇丽景色1在你们空闲的时候不妨,看看《三字经》细细品味每一个字!读读《唐诗三百首》品味中华文化的精髓,玲珑月古人的智慧与文采!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当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是,不妨研究一下古人的智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流年岁月,轻轻的翻开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点点滴滴的文字,绘声绘色的画面,交织成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岁月,勾勒出中华民族久经不衰的历史。翻看史册,阅览了三国两晋时不尽的剑影刀光;阅览了五代十国时繁荣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饶的生活;欣赏了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岁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复始一点点流逝。它时刻警示着“龙的传人”,让我们挺起脊梁,团结一致,奋发向上。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在前进道路上的方向。从当初的元谋人时代到现在的小康时代,这质的飞跃是靠我们的先祖用双手拼搏出来的,在无道暴戾的时代,炎黄子孙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开创新的幸福时代,多次出现盛世时期,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光有民族经历的荣盛之巅,还有让很多笔黑暗与耻辱的划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漫漫的文化长廊中,一直都是一颗神秘璀璨的东方明珠,一幅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的前进,人类社会怎样的变迁,都不能使它暗淡无光,相反它会慢慢沉淀下来熔铸成龙的脊梁,使龙的传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经沧桑,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在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中,其文学家就是一个十分宠大的群体,他们留下了万千作品,是存录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因此中国文学史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内容最丰富,形态最多样的一个门类。在这其中中国古代文学独占鳌头,独具风骚!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作为传统文化主要载体的古代典籍中,文学作品的比重最大,因而它成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主要而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

  全面独到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自然也成了领略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古代文学的作品留给我们后人的是无限的宝贵物质精神财富,而儒家经典作为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字是一个单人旁,旁边一个“需”字,冯友兰先生说,儒,就是人所需要的与需要的人。儒家思想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心的和谐,这就是人们所需要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后,才在继承古代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人们所需要的儒家思想。儒家与诸子百家不同的就是,诸子百家都只是思想家,而儒家既是思想家又是精通历代文化的学者,所以儒经也是历代圣王集体智慧的结晶。

  《论语》是儒学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叙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早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而在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只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体谅,将心比心,这样的话是可以实现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为人处事方面,我们应向曾子学习,讲忠信,与人诚信交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当温习已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李努力撷取新知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面不学则殆”我们在学习时,只读书不思考就是迷惑而无何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它将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也将以它而源远流长。

中国,渊远流长

  中国 -渊远流长 “ 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铮铮铁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优柔寡断;“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白贲的与世隔绝。唐诗·宋词·元曲—中国。

  可可,咖啡,茶—世界三大饮料。人说长大后有很多失去的,就像你拼搏了,拥有了美丽的曾经,我说我喜欢现在的自己,因为懂得珍惜现在的人才是最美丽的。不过知道的人很多,可是有什是真正看清了,明白了,懂得了。我喜欢茶的颜色,让人想起我们已然逝去的自然。我喜欢茶的香味,又甜有苦,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经历人生最美和最苦的人,才能读懂茶中含有的意义。因为我没经历过,所以我只喜欢其中的甜天了。喝一口,你就这置身在森林中,小鸟在诉说着属于他们的琐事,野花慢慢的张开花苞,等待着阳光的到来,我在躺椅上,眯着眼睛,抱着紫砂壶,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吧!梦到的也只有明。茶—中国。

  围棋,象棋,五子棋。古人的思想,是我们现在的新新人类所不了解的,象棋,虽说是从战场上所演变过来的,但是现在有哪几个是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没错,那时是战争的需要,可是就算你在战争中你会运用吗?纸上谈兵吧!或许也有,只不过我还没见过而已。我承认我是井底之蛙,外面的世界我没见过。但愿如此吧!围棋,让你学会掌控人生的道路,不不不。现在的人们学的也只有其中的招式罢了。五子棋,教会我们不能只隔眼前的利益,而忘却大局。可是我想现在的父母只在乎你会与不会,能与不能罢了。争夺面子,你是我们大家的骄傲,可是你真正懂了吗?也许没有吧。围棋,象棋—中国。

  四书五经,翻译了,注释了,但是懂得吗?孔子周游列国,最后也只换来了众国国君的丢弃罢了。是他们没有慧眼识珠的能力,也许吧。可是,为什么呢?那是古人的事了,我也不懂。只知道之乎者也。哦!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交际能力罢了。儒·释·道—中国。

  黄色的皮肤,黑色的眼睛,红色的心。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明,不止中国的文明而已呢?只不过一方土地一方人心。我爱中国。我只希望不要给她带来负担而已。

经典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不能磨灭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体味到一种宁静和祥和。无论你是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还是闲情雅致,修身养性,都可以从这些国学文化中得到你要的东西。古人圣贤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它伴着我成长,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让人感到了希望;也像严冬中的热火,让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凉水,沁人心脾……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妈妈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放学后或周末,我主动打扫卫生、洗碗等家务……《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吗!何况妈妈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

  而现在,我学习了《论语》,与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进行交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看见他的优点就向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的道理;学习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源远流长,经典伴随着我成长,使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变成一个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孩。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让我们倾听那伟人的声音,正是那些声音,吹响了民族进步的号角,谱写了历史一曲曲篇章。

  倾听,你那轻松的音色,让我学会了从容乐观的生活智慧。

  已谢的杨花中,你的音色是豁达的。

  你漫游于世,自如洒脱。你虽孤芳自赏,感叹天生我才必有用。却从不悲伤和迷茫。别酒一杯,谁知你与友人难舍难分的真情。瀑布挂川,谁知你满腔的豪迈和激情。皓月当空,谁知你未眠的思乡情结。四处碰壁的无力,没有熄灭你意志坚强的生命之火。哪怕再艰再险,坎坷不平。也只挥手逝去,一笑而过。坚信来日方长,总有长风破浪,乘帆济海的到来。

  倾听,你那潇洒的音色,让我得到了豁达惜情的生活感悟。

  青葱的竹林外,你的音色是清闲的。

  你深居陋室,却缚不住飞扬的思绪。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于是,深深浅浅的石阶上,细密阴郁的青苔,依然让人温馨。郁郁苍苍的窗台外,翠艳欲滴的野草,越发觉得清新。无丝竹之乱耳,唯有鸿儒谈笑声;无案牍之劳形,唯有挥笔研墨影。如此庄重,如此典雅。清贫又怎样?富有又怎样

  倾听,你那自如的音色,让我明白了为人清廉的高尚品德。

  悠悠书卷气,言不尽五千年世事变迁的华夏之道。

  泱泱长江水,倾不尽五千年沧海桑田的神州文明。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洪流已悠悠流过五千余年。回望历史,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自豪。让我们倾听历史伟人所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豪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共同奋步前行。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来源于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孔孟给我们礼的教育,老子给予我们道德的追求,司马迁给我们历史的寻索。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和谐的文化思想,如孔子关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中和”主张,《礼记·礼运》中关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的主张,以及孔子“小国寡民”的思想等等。应当说,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这些关于和谐文化思想是极其宝贵的,构成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去年5.12汶川地震中可看到,受灾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全国救援人员的英勇与奉献无不体现出中国的优良道德传统;2008年成功举办的奥运会在世界历史上留下璀璨的足迹,中国健儿们为祖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世界为这个礼仪之邦所折服;在今年全球都紧张的金融危机下,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值此艰难时刻,关键是鼓起勇气和信心,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政府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率,尽量减轻对国内的冲击;甲型H1N1流感病毒今年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成为世人一大重点关注问题,中国能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主动及时监测、隔离,保障了人民的安全。

  五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意志、智慧品质创建了自己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经久不衰,这座历史宝库五彩缤纷。只要细细地寻觅,那种浓浓的中国文化会不断陶醉感染你,使你旷然神怡。所以,作为一名中国学生,需要经历中国文化熏陶,胸怀大志,为祖国的繁荣,努力学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征文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等边直角三角形

模板ppt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