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唐贺知章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咏柳

  我外婆家有一棵柳树,听外婆说这棵柳树已经活了五年多了,让我十分好奇。

  春天来了,我外婆家的柳树发芽了!嫩绿的树叶像一位穿着嫩绿色外套的小姑娘,好看极了!我看着柳树,突然,脑子里浮现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看着看着觉得柳树越来越美,不是它的外表美,而是它的心灵美,它无私的为人类做贡献,难道不美吗

  我记得我小时候和这棵柳树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正值二月,我和伙伴一起在柳树下玩耍,突然,我发现柳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于是,我跑进外婆家,本来想问外公,可是外公不在家,于是,我翻开我带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一看才知道,原来那不是人剪得,是二月的春风剪得。正所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喜爱你柳树,我也喜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因为你们让我感受大自然的美,你们让我受到启发……

咏柳唐贺知章

雨霖铃,咏柳情

  千百年前的兰舟边,是怎样的缠绵?长亭外,是谁和谁“执手相看泪眼”

  奉旨填词的柳三变,终落得远走他乡去漂泊,留名千古的大词人,也仍是仕途坎坷了此生。是上天的眷顾,让他通晓音律,名扬遐迩,也是上天的嫉妒,让他名落孙山,寥落坎坷。然而,柳永还是柳永,当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今朝一首《雨霖铃》,千载永留名!

  “无语凝咽”时“兰舟催发”,不知内情的舟子,就这样剪断了柳永的牵挂。一去千里,离开的是京都,告别的是追逐功名的人生,挥走的是豪情满怀的衷心,还有那缠绵悱恻与爱人的别离。烟波浩渺的江上,腾起的轻雾,漾起的波纹,是他那颗心,“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再深再重的愁苦,也只能消散在了蔼蔼的烟波里。

  为何帐饮无绪?为何凝咽无语?为何柳永终于在这个冷落清秋节,消失在了暮霭里?为何上天竟上苍竟会如此不公

  而又有什么是能够去问宋仁宗的,又有什么可以为自己的人生相搏?也只有独自落寞地离开这京都,只有细细咀嚼满心的愁绪,只有在那“杨柳岸,晓风残月”下,与伊人相别。千百年来,那江上弥散的哀思,竟穿越了所有的时光,飘散,飘散,永远也无法消逝,永远都飘荡在了后人的心间。

  原来,上天总是有私心的。所以李白无法一展宏图,所以杜甫只能身居草堂,所以柳永也只有四处漂泊,一生都有遗憾。在那兰舟边,不仅是和心上人惜别,也是在和国家,和这个曾经渴望效忠的宋王朝惜别。和自己那颗盼着兼济天下的雄心,那豪情壮志道一声“后会有期”。可是,后会之期又在何方

  在诗坛文坛上,柳永绽放了他的青春,而在政治仕途上,柳三变或许真的只是“奉旨填词”了罢。而又奈何,千百年的时光里,柳词的光芒始终四溢;而又奈何,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被埋没的人才何止他柳七。然而,柳永还是柳永,即使千百年逝去,他还是活在人们的心中,连同他的多情,连同他人生的失意!

  千百年前的兰舟已不再,长亭外依依惜别的身影也已散,而一首《雨霖铃》,却让时光永远定格在了那一瞬,让柳永的叹息,让柳永的哀愁,在历史的烟云中,再也无法散去!

《咏柳》新编

  一天,诗人贺知章闲来无事,正准备打开电脑上网找李白老哥聊聊天时,李白突然发来传真,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偶知道你闲着没事干,特邀你老弟来偶家做客,卿家快来。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钦此。看啥呢,还不谢‘主’龙恩!”

  贺知章一看,大喜,心想:嗬,俺俩可真是心心相通哇!忙开动“奔驰”小轿车,前往李白家。

  因要与好友相聚,贺知章心情格外舒畅。一路上,他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色,青的草,绿的叶,红的花,真叫人心旷神怡。半路上,贺知章眼前豁然一亮,情不自禁的叫出声来:“好美的柳林!”只见柳树如碧玉妆成,绿的发亮,绿的醉人。微风抚过,那秀发般的柳条便随风轻扬起来,把一只只伶俐的小燕子都吸引了过来。

  贺知章看着这景色,一下子灵感大发,出口成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说罢,便一踩油门,加大马力向李白家开去。

《咏柳》鉴赏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着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咏柳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二月,是非常适合郊游的时候。当然,那么好的天气谁不会去郊游呢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贺知章贺先生也来到了郊区郊游了。春风轻轻地吹过山冈,吹过早原。贺知章走到个凉亭里,打算坐下好好欣赏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春风轻轻吹过凉亭,春风所吹过的地方,有了一丝生机。花儿就像睡醒了似的,到处竞相开放;鸟儿就像休息好了似的,唱出婉转地歌声。一株绿柳树好像用碧玉装饰而成,无数柳条像丝带一般低垂下来。不知道那细长的柳叶是谁的巧手修剪的,原来那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剪刀一样锋利呀!

  春天,美好的季节!是它让一位位诗人谱写出一篇篇关于春的美丽诗篇!

关于贺知章《咏柳》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介绍

  《咏柳》原文

  碧玉1妆2成一树3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不知细叶谁裁5出,

  二月春风似6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读贺知章《咏柳》有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着名诗句《咏柳》。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毫无疑问,杨柳的美,美在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人们常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但在这首诗中,作者别出心裁,翻转过来,以美人喻树,通过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诗句的首句以“碧玉”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展示柳条轻柔披拂的特征,突出它的轻柔美。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讴歌了春的有无限创造力。

  贺知章用质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整首诗通俗而高雅,平淡中见神奇。

咏柳

  早春二月。

  诗人贺知章在水塘边踏步,观赏春色。

  一阵风吹来,一丝柳叶拂到他的头上。

  他被柳树迷住了。

  一年一度,柳树又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志。

  “啊!”贺知章感叹道,“多么美的少女啊!”

  于是,这千条万缕的垂丝,在诗人心中,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衬托出婷婷袅袅的风姿。

  啊,春天真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诗人在想,是什么使春天这么美呢

  春风,轻轻吹过。

  柳飘起来了,草倒起来了,花笑起来了。

  对了,美好的春风,是春风制出了嫩绿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披上了新装,春风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贺知章陶醉其中,沉迷至极。

  傍晚,他才回家。

贺知章咏柳文本解读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他的诗今存在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偶书》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解读写作背景: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文本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更是赞美垂柳的诗。它颂扬春天的柳枝,体察春天的和风;它欢呼春天给大地带来的活力,它讴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柳”有“留”之意,唐人拆柳以赠,以示“留”意。故《咏柳》作者欢欣于“留”在故乡不再远走高飞了!这是多么好啊!

  正如宋代诗人楼钥在〈〈贺监湖上〉〉诗中所说:“万顷平湖一苇杭(航),此归喜似贺知章。”

  古往今来,歌咏春天的诗作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贺知章这首《咏柳》是最为传唱的诗歌之一。那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这首诗的比喻用得十分成功。整首诗仅有四句,但是句句用“比”。第一句以“碧玉”比喻柳树刚刚暴出的嫩芽。乍暖尚寒之节,春气涌动,万物苏醒,柳芽萌发,这是早春的信息。诗人敏锐地抓住这一特征,以“碧玉”作比,而碧玉色蓝而温顺,不仅色彩十分和谐贴切,而且体现了诗人对它的珍惜。满树的黄绿色幼芽齐茁,犹如满树垂缀着的碧玉,多么典雅,多么绚烂!亦似亭亭玉立的美女。“妆成”一句,似有神祗的韵味,一棵高大的垂柳上挂满了千万片碧玉,这是仙女的杰作呀!旁边其它的杨柳比之自感逊色,这正是作者出笔不凡之处。

  第二句以“丝绦”比喻柳枝,亦很形象。初春的柳枝,随风飘拂,婷婷袅袅,岂不正是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的化身吗?在江南的萧山,当年温庭筠来到钱塘江南西陵小江边的苏小小家,作了一首《杨柳枝》诗,开头两句就说:“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这里的“柳万条”正好与贺诗的“万条垂下”相呼应。这表明唐代的萧山,垂柳缤纷,其美如苏小小一样!宋代诗人华镇在萧山《梦笔桥》一诗中,也有“欲向梦中传彩笔,柳丝低拂曲栏桥。”的美句。明代萧山还有“万柳圹”,蔡惟慧《春日湘湖》诗云:“长圹十里柳生芽,来往儿童唱采茶”,不就说明江南水乡垂柳依依的阿娜多姿吗

  第三句“谁裁出”应是拟人化的比喻。它与“细叶”相呼应,写出了柳叶的精巧、美丽、可爱!有动态之美感。且以“不知”的疑问句作过渡,不仅再次呼应了首句的赞叹,又为引出句作了很自然的垫铺。“裁”字从“衣”旁,作衣时要用裁的方法来取料,来齐边,其人当然是村里的“巧妇”。她,不就是“谁”吗?作者用一个“谁”字和一个“裁”字,巧妙地烘托出春天柳絮初发的美好诗意!

  最后一句的“似剪刀”,更是传神。无形的春风,经这一比,顿时化作具体可感的、无比亲切的形象。春风这把剪刀,不仅裁出了柳叶,裁绿了大地,更裁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世界——诗人衷心赞叹的春天和比春天更具魄力的故乡美景!

  其次,这首诗在层次安排上体现了诗人的精心构思。前三句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逐层细描。先写一棵棵连片成林的、犹如碧玉装点的柳树,用一个“高”字突出了它的气势。再写条条低垂的柔如丝带的柳枝,用一个“垂”字突出了它的线条。然后写慢慢长出的嫩叶,用一个“细”字突出它给人们带来的美感!这样,使读者对春天的柳树有了一个完整的体验。最后,以总写“二月春风”作尾,把对柳树的描写引向对春风的赞叹,对未来乡居生活的期望!因为即将成叶的垂柳或许会变的更美好,更妩媚!所以诗人多喜把细柳的拂动比作美女的细腰。而刚刚开始的故乡生活,也象新发的柳叶一样,会变得更有生机。于是诗境为之一开,立意更上一层,令读者回味无穷。

  文本拓展:

  “柳”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常被引用,许多的诗人也喜欢借“柳”抒情,如:

  新柳(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青门柳(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每一个的英文

正确的打飞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