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古朗月行》改写

  中秋节晚上,凉风习习,丹桂飘香。在院子里的花坛边,坐着李白一家人,桌子上放着一盘香喷喷的月饼,红红的大苹果,香甜的枣子,还有一杯杯桂花茶,他们全家在一起赏月。

  孩子们的眼睛不停地盯着月饼转。妈妈似乎看出他们的心思,说:“你们每个人先拿一个月饼吃了吧。”孩子们听了,连忙拿起一个月饼往嘴里送。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爸爸说:“咱们来一个比赛,把月亮比作一个东西,谁比喻得好,月饼就奖给他,好不好?”孩子们听了,异口同声地说:“好,就这样!”

  接着,孩子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仰着头,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地观赏起月儿来。蓝天上柔和似絮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远处的山顶上冉冉升起,那皎洁的月光照得满院子银光,啊,真美!观赏了一会儿,弟弟大声说:“爸爸,月亮多像我手中的月饼啊!”哥哥也不甘示弱:“月亮圆圆的,多像磨坊里的大磨盘呀!”爸爸说:“你们用月饼和磨盘比喻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把月亮说得更美呢?”这时,一直沉默的李白说:“月亮即像白玉盘,又像王母娘娘的瑶台镜。爸爸问:“为什么呢?”李白回答:”爸爸,你看月亮圆圆的,晶莹剔透,像个玉盘。再看一下,月亮那么明亮,发出皎洁的月光,难道不像瑶台镜吗?“

  爸爸听了,高兴极了,说:“李白长大后准会成为诗人。“说着,奖给李白两个大月饼,奖给哥哥和弟弟各一个月饼。李白高兴极了,笑得是那么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了五十多年,想起了小时候的事,一时兴起,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的改写

  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子常常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对着明月出神,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他仍不肯回屋休息,妈妈叫他,他也无动于衷[注: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非得母亲硬拉着他的手,他才恋恋不舍[注: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暂时和月亮告别。

  有一天,他又像往常那样去欣赏皎洁的明月,看着看着,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奇异的想法:咦,这个圆圆的东西,它的颜色和光泽怎么那么像爸爸腰间的玉佩?再看看它的形状,简直就像一只圆圆的盘子,以后何不就叫它白玉盘呢?想到这儿,他兴奋不已,飞奔到屋子里拉着妈妈的手一起来到院子里看这个美丽的“白玉盘”,儿子的情绪深深地打动了母亲,她情不自禁[注: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的给儿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白玉盘的美丽传说。儿子听着听着又陷入了深思:这会不会就是王母娘娘的那面瑶台镜飞到了青云端呢?我要是象鸟一样能飞到天上去看看该多好啊!

  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小男孩想飞上天的愿望终究未能实现,但他却充分发挥自己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为后世子孙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个人就是被后世称作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

古朗月行全诗的小学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准备

  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

  (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学生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学生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学生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学生练读。

  (4)赛读。(按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学生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走进课文,感悟成诵。

  1.学生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学生指画读古诗。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配乐诵读。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方法。通过想象读、图文结合读、配乐读让学生在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写字

  1.认读“会写”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写好必须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字做起。坚持训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的写字习惯。)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青云端。

古朗月行改写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在李家小院里,李白一家正围着一张桌子赏月。

  月亮还没升起来,小李白和哥哥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在盘子里那又大又圆的月饼,他把手伸出去又缩回来,想吃却不敢吃,因为一家之主父亲没发话,谁也不敢动一下。妈妈看到他们两个人瞪大了眼睛,流着口水,便笑着对他们说:“想吃月饼可以,但你们两个把天上的月亮比喻比喻,我来看看谁比喻得最恰当,这个月饼就奖励给那个人。”

  此时,一轮圆月升上了天空,洒下皎洁的光芒,月宫仙子仿佛也在打量这个世界。李白和哥哥仰着头看着月亮,都看呆了!后来,哥哥看了一下月饼下的盘子说:“有了!月亮白白的,圆圆的,好像一个盘子啊!”

  父亲摇摇头,有点不满意地说:“月亮可是圣物,怎么可能用凡间的物品来比喻它呢?说月亮是盘子,那不是玷污吗?”

  这时,小李白急中生智说:“这个月亮像一个白玉做成的盘子!”

  父亲摇摇头说:“玉质高洁,比你哥哥要好一些,但还是有点不足,玉是凡间之物,怎么能比月亮?”

  小李白又说:“我知道了,月亮又好似王母娘娘的镜子,在青云之上飞着。”

  父亲笑了起来:“孺子可教也,未来一定能成为大诗人!”

  就这样,小李白既得到了月饼,长大后写出了这首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改写作文

  充满稚气的小李白与他的玩伴在院子里嬉戏玩闹,忽然间,小李白望向了天空,指着月亮说:“你说,那是什么呀?”“不知道啊,又大又白,又是圆圆的,好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那它一定就是天上神仙用的盘子喽。”……小李白躺在床上望着月亮:“要是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盘子就好了。”小李白一边想,一边沉沉睡去了。

  次日,小李白一睁开眼就开口问:“爹,娘,你们说,神仙吃饭用盘子吗?”小李白的娘微微一笑:“傻孩子,神仙是不吃饭的。”“那天上的月亮就不是白玉盘了,那它是什么呢?”小李白在心里说道,“看着它圆圆的,好像王母娘娘用的瑶镜啊!高高的挂在云彩上,真美!”他又暗自说道“等晚上小伙伴来的时候,我就告诉他,神仙是不吃饭的,也不用什么盘子,他一定会夸我聪明的。”

  晚上,小李白和小伙伴玩得挥汗如雨,等小伙伴走后,他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下了。他坐在地上,仰望着天空。他好像看见月亮里面有什么东西。父母给他讲过了传说,他觉得嫦娥仙子就坐在月亮上,把两只脚垂下来荡来荡去呢!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他又发现,月亮上的桂花树怎么看起来像一个圆圆的东西呢?难道月亮上所有的植物都是圆的吗?看起来真有趣!又看了一会儿,小李白觉得眼皮好沉,经不住困意,就趴在地上睡着啦。

  在梦里,他到了月亮上去,和嫦娥仙子一起玩耍嬉戏。他又和吴刚在玩捉迷藏,他藏到了桂花树上面去,让吴刚怎么着也找不到。可谁知,他得意忘形,发出了笑声。哎呀,这下被吴刚发现啦。他又和小玉兔聊天:“小玉兔小玉兔,你在干嘛呀?”“我正在捣药呢!把它捣成仙药还可以去病延寿呢!”“那你要和谁一起吃呀?”“当然是和对我最好的嫦娥姐姐一起吃了!”“那仙药好吃吗?”“当然了!不然我怎么舍得让嫦娥姐姐吃呢?”小李白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很喜欢嫦娥姐姐吗?”“她对我最好了,我当然喜欢她。”“哦~”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李白古朗月行鉴赏

  作品名称:古朗月行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格式:乐府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译文:

  作品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平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①瑶台镜:神仙王母娘娘居处的宝镜。 ②朗月行: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乐府诗《古朗月行》大约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这两句写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小时候,童稚的心灵,一片天真,对月亮了解不多,只知道把明亮可爱的月亮,唤作白玉盘;又疑它是王母娘娘瑶台的宝镜,在青云之上飞翔。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非常新颖有趣。运用丰富想象及神话传说构成瑰丽诗境,纯用意稚口吻,清浅真率,看似信手拈来,却情采俱佳。

  赏析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李白有《古朗月行》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古朗月行·中秋遐想

  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题记

  清风月下,平静的水面中荡漾着,阵阵涟漪。那一轮满月,安详的,挂在空中。皎洁的月光,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给予我们最纯净的灵魂,那是月魂,高洁的,安逸的。

  犹记得,儿时对中秋节总是念念不忘。或是因为从母亲那里听来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罢,虽结局凄凉,曲终人两散,驾着彩云,飞向天际,永居广寒宫,身旁没有后羿,只有那全身雪白的玉兔作伴。听得入神,竟也想要一包那样的神奇的药,去云中玩耍,感受凉爽的清风,心旷神怡。手里总是拿着一个月饼,甜甜的,黏黏的,甜丝丝的味道顿时在嘴里弥漫开来。儿时的天真,此刻望月,憧憬着。

  时光如梭,或许自己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小孩,或许已没有之前的那份纯净的快乐。是因为读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才变得如此忧虑吗?背井离乡,只为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在灯红酒绿里,把所有的思念寄向远方,情系明月,清月流殇。是因为读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才变得如此惆怅吗?草长莺飞,独坐花海,望鎏云精雕细琢,却等不到春暖花开。一直记得你的海誓山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此,渴望回眸时,你在灯火阑珊处。是因为读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才变得如此伤感吗?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渴望伊人在水一方,并排坐着,仰望明月,共赏月光的明媚皎然。

  中秋节就这样悄悄的来了,与家人团坐在桌旁,共叙往日的美好过往。一桌,八椅,一家人,在此刻亲密无间,谈笑风生,欢声笑语,月光静谧,洒落人间。静静地,柔柔的,一丝丝一缕缕月光,皎洁的,照耀在每个人的心上。桌上几个盘子,盛着一个个圆圆的月饼,色泽诱人,与天上的月亮甚是相称。被大家的哄笑所感染着,一阵阵笑声,相信会传遍世界。每个人,或都应该珍惜这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只为做到不辜负,不辜负身边的一点一滴,珍惜团聚的时间,遥望明月,不知几时还会有。儿时的那些幼稚的动作,在此刻,变为一个从未触及过的片段,串接起来,是朋友的鼓励,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是老师的谆谆教导,一切皆美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样的天真,就此变为时过境迁。长大了,成长了,怀念了,伤感了。或许人有太多悲伤离合,或已不再在乎,只想活在当下感受如今的美好,回忆着,儿时的天真,往前的中秋佳节,往前的美好过往,铭记着,谨记着,心念着,憧憬着。晴空万里,古朗月行,独行小径,逐迷。永远记得今日,这个美丽的日子,这个月光笼罩的日子!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李白有《古朗月行》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李白诗鉴赏: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创造性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勾勒出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稚趣。“呼”、“疑”这两个动词,更显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情采俱佳。接着,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之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借用这一神话传说,描绘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是蟾蜍食月造成,月亮被蟾蜍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月亮既然已经沉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赏的呢!

  不如趁早走开吧。“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宦官外戚擅权。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指这一昏暗局面。

  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

  但诗人并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深婉曲折。诗中文辞如行云流水。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人这一辈子人生感悟篇

云边有个小卖部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