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作文80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书的幸福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爱读书,喜欢与书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阳光,在阳光中收获人生的真谛。读书,使我单调孤寂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读书,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找回了自信;读书,让我时常能静下心来去品味真情。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在季节的体验中我快乐健康地成长着,并在书的海洋中感受着幸福。

  冬之生命

  人类历史的童年,生命的起点,是萧索的冬天。在茹毛饮血的蛮荒年代,笼罩大地的永远是那未知的黑暗和寒冷。但,在某一幸运的时刻,人类发现了火种,耀眼的火光照亮苍茫大地,穿越沉沉暗夜。希望点燃,从此远方不再远……

  我的生命也是从冬天开始的,因此,从不觉得它寒冷。

  春之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与冬的交接似乎越来越不动声色,只是早春偶尔会留意到那些嫩绿的芽,突然会觉得心房亮起来。棉布的裙摆一点一点地旋转散开来,春踩着那踮着脚尖无拘无束的脚步,一不小心便染绿了一大片。笑声时有时无的,是泉水在小石头上绊了一脚,叮咚的响声,洒落在地上,是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花丛,这些都是春天的信使。春是自然界万物重新开始的理由,是希望。

  夏之耕耘

  夏是热烈的,常伴随着不约而至的急雨。看,灯光下那些为中考、高考而挥洒汗水的学子们,他们眯着眼睛在深思,在遐想。听,那是雨点在洗刷完空气中的尘埃之后打落在窗户上“啪啪”的声音,与之相伴的还有书桌前那“哗哗”的书页翻动的声音。

  秋之思念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秋,更是思念的季节。摇一摇秋天的天空,湛蓝依旧不减,还有透明荡漾的水波。秋,是一个让你仰着脸幸福地做着梦的季节,因为天那么高那么远,容得下多少飘忽不定的梦。仰望秋天的星空,广阔空旷,月光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秋,它又承载着多少亲人与情侣无穷无尽的期盼与思念。千言万语,言不尽秋之美韵;道不完,秋之相思。

  季节的变幻,犹如人类社会的演替。回首走过的岁月,是书伴我度过了一个个春华秋实的美好岁月;是书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在成长的路上不断为我“加油”。在四季的时光里,是我,在读书,在成长,并从中感受着幸福。

关于读书的作文800字

读书之乐

  小时候,常看见爷爷坐在窗前的那张特大号藤木椅上,或是日光朗照或是微风轻拂之时,怀里抱着一本书或一张报,架着一付老花镜,读着、看着。一看,便是几个小时,实在不明白这有什么乐趣,值得他老人家如此消遣生命。

  长大了,我才开始领悟到读书的情致。当我手捧着一本优美的散文诗,静静地坐在这张特大号藤木椅上,细细地品读时,在书中我明白了一些以往未能体会到的东西??维也纳森林的苍翠,爱琴海的深蓝,荆棘鸟的火红,甚至深谷那恐怖的黑包……不知不觉之间,便进入了一种如痴如醉的境界,先前的烦恼与忙碌在此刻已烟消云散般淡去,这时会悠然痴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感概。

  笛卡尔曾说过:“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前几天,弟弟看了杨红樱写的《流浪狗和流浪猫》这本书。读后,我问弟弟这本书讲了什么,弟弟神情动容,说,有一只流浪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终于让流浪狗和西施狗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弟弟挺喜欢这本书,为的是猫与狗之间那一份难得的忠义和友情。书告诉我,人所能得到的最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熹说过,“读书若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随意读,决不能记,记不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眼口岂有不至者乎。”读书好比品茗,一丝清苦,一丝甘甜,都需要有人用自己的灵魂去亲密接触,去寻找自己曾经走过或正要走过的生命痕迹。

  培根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的确,爱上读书,并非一时的冲动,因为心中不安定的人永远不会体会到读书所带来的那一份安宁与洒脱;爱上读书,并非想与人高谈阔论,因为不懂沉默的人,不会深刻地读书。读书,需要你全心全意地投入。爱上读书,是上苍的一种恩赐,是自己的一份执着,是对思想的一种净化……

  不由得记起孔圣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想,人生苦短,还有什么比读书更为快乐的事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爷爷可能是那种乐于字里行间的人吧。

读书乐趣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就特别爱看书,在我的书架上,就有好多好多的书,我是“古今并蓄,杂学旁搜,犹如饕餮。”在空闲的时间,我就爱坐在房间的沙发上,静静地阅读古今中外,散文杂诗,可以说,是书,造就了我的生命!

  读书,你可知道在这字里行间蕴含了无限的乐趣。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了尽情的遨游;读书,可以让我们与高尚的人畅快对谈;读书,它可以陶冶我门的品德、情操,使之高尚……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不论你的人生航向驶往何方,如果你有时间了,还请你拿起书本来吧,多与书接触,多与书亲近。我们只有一次人生,而读书却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体验多种人生的可能,这才是最为广阔的世界!

  总之,读书会给你带来许多乐趣,会丰富你的生活,丰富你的世界。我喜欢读书,因为我从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我想对每个人大声说:“我爱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漫谈读书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使有限的生命迸发出无限的精彩呢?怎样才能增加生命的厚度,不到这个世界上白白走一遭呢?很简单——读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阶梯”;列宁说书籍是“力量”;杜阿美说书籍是“朋友”;乌皮特说书籍是“神灯”;莎士比亚也把书籍比作“营养品”。虽说,这么多名家都把读书看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有一个问题,在我的心灵里挥之不散,那就是——为什么读书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异常讨厌读书,总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没有实际用处。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错得很彻底。

  那是一天下午,我正趴在电脑上。爸爸走过来问我:“书柜里那几本书都蒙上灰尘了,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我看都没看爸爸一眼,不屑地说:“读书管什么用,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学好不就行了,干嘛再去多此一举——去读书呢?”爸爸立即气愤了,怒气冲冲地对我说:“孔子以书为伴,满腹经纶,终成圣人;匡衡凿壁偷光,勤学苦读,位及丞相;周恩来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博览群书,雄才大略……你说,使他们成功的是什么?难道不是读书吗?你有什么理由不读书?”说罢,爸爸便把几本书重重地摔在桌子上,我坐在椅子上,僵住了。

  是啊,我有什么理由不读书?王云五老先生也说过:“人类力量不如狮虎,敏捷不如鸟蛇,皮肤不足以御寒暑,胃脏不足以耐饥饿;而卒能制胜万物,支配自然。这固然是由于脑部之发达,能运用思考。”

  而读书就能启悟人们的智慧,沉淀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中的文化,让人们的思想融会并交流。

  那么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觉得,适合自己,能给自己带来有益知识的,就是好书。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曾说过:“我读书唯求其中的道理,有合我心的,即使是樵牧之言也不废弃;言而无理,就是周礼之言也不屈从。”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赶快去读书吧。千万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更不能“白首方悔读书迟”啊。

学会读书

  古来名人都爱将书比作朋友。金缨有言:“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考尔德也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寂寞也会感到充实。

  古人读书勤奋刻苦的故事很多。孙敖的“悬梁”,苏秦的“刺股”,孔子的“韦编三绝”,匡衡的“凿壁偷光”都是刻苦的典范;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是勤奋的楷模。勤奋,就像一把金色的钥匙,它能打开知识的宝库;又像一股飞湍瀑流,能冲开智慧的闸门。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被书征服,便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魅力和价值。

  一本好的书,有如一盏神奇的灯,不过它照亮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就像培根说的那样:“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品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卢梭有言:“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是的,大道理总是蕴含在小故事中:一位丈夫因意外车祸变成植物人,当时他刚刚结婚三年。年轻的妻子以柔弱的双肩挑起他们生活的全部重担,并尽一切努力去唤醒丈夫。或许爱心感动了上苍,15年后,丈夫慢慢苏醒,但更加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丈夫丧失了15年间所有的记忆,连妻子的面貌也忘得一干二净。15年啊,15年的岁月,就是一个女人的青春,倾注了一个女人的整个爱心!但妻子只是淡淡地说:“我不后悔。我用15年的刻尺度量良心,远比用一生的惭愧谴责良心幸福得多。”――就是这样一把良心的刻尺,让我震憾至今。

  生活这本书,需要你一字字一句句去咀嚼。美词佳句要细细品味,幽默之言需含笑领会,名言哲理该悉心揣摩。人生的坎坷可教你学会了承受?生活的打击可教你学会了坚强?社会的多元可教你学会了选择?亮丽的美景可教你学会了欣赏?时光的流逝可教你学会了珍惜?……

  把生活当作一本书来读,放出眼光去观察它,用心灵去感悟它。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埋怨理不清看不懂,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它需要你去慢慢体味。

  读书是享受,把社会和生活当作书来读,你会领悟更多,获取更多。

热爱读书

  我从小热爱读书,亦酷爱写字。从有作文课的那天起,写日记成了我直面心灵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当看到我的文字在报刊杂志付梓的时候,愈感到文字是最懂得我心灵的朋友。

  学习新闻的我,能够服务于媒体,将自己的爱好通过文字来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无疑是莫大的幸福。然而,幸福的感受又不尽相同。进入媒体以前,文字带给我的,是心绪飞扬的幸福;加盟媒体以后,文字带给我的,则是一种心系大众的小心翼翼。文字作为我通过传媒与大众交流的工具,不仅仅要追求语言艺术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担当着直面现实、影响大众的责任。

  说起文字的责任,我想到了从小最敬仰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他一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著文、呐喊。作为一介文人,鲁迅先生正直、正义,不乏平民意识,更具精英骨气。在当时那个黑暗的时代,能有他那样的气度与姿态,是中国文学之幸,更是中华民族之幸。先生的作品,我很小的时候就曾拜读,虽然那时的理解还不甚深刻,但他那铮铮铁骨般的文字至今记忆犹新。先生仗义执言,不畏强权,敢于讲真话、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一生;为振救民族、振救国家而弃医从文,其热爱国家与民族之心昭昭!

  我作为一个热爱文学、喜欢写字的中国人,没有丝毫理由不热爱自己的民族、国家。爱国,到底爱的是什么?是爱国家的名字吗?还是爱国家的土地和矿藏?这是我10多岁时就有的思考。随着阅历的不断叠加,这个答案日渐清晰起来。欲将爱国,必先爱人。我认为,爱国既不是爱国家的名字,亦非爱国家的土地和矿藏,爱国即爱人。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何以爱人?文字是我向大众传达仁爱之心、关注之情的惟一方式。故我的文字总是冀望与大众坦诚、平等地交流,从而,与大众心灵相通。

  文章要做到与读者坦诚和平等交流,这是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道理,但真正做到实非易事!我相信,但凡有过创作经历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凭靠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个人心灵的敏锐感悟,我细细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梦想的文字珠链,便营造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文字奇景。这只能算得上文字语言的美,而要担当文字实质的责任还远远不够。

我热爱读书

  一看到书,我的脑海就会浮现出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一句话也令我印象深刻——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没有书,人们就不会有知识,不会有成就,更不会有修养。

  其实在十岁之前,我并不喜欢读书,如果不是哥哥的榜样作用,也许我对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有一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终于成了电视机的霸主,在客厅里尽情地享受电视剧带给我的愉悦,而哥哥却在卧室里津津有味地看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我不解地问哥哥:“书有什么好看的,与其在这里看枯燥无味的书,还不如看一会儿有趣的电视剧呢!”“书有什么好看的?书里的人物栩栩如生,并且满带着真情实感,相同的道理,如果没有剧本,电视剧该如何演绎呢?还不是得益于书?”哥哥反驳道。我半信半疑地随手找来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一看到书名就产生了探索的兴致,好奇地想知道,为什么作者只要三天光明呢?带着问题我进入了海伦?凯勒的世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主人公是一位听不到声音、看不到景物、说不出言语的残疾人,故事里的每一个情节都使我浮想联翩,为海伦?凯勒的喜而喜,为她的忧而忧,仿佛我与主人公在一起,与她同呼吸共命运。不知不觉读书四个小时,万万没想到我会沉迷其中,我的眼睛似乎有点吃不消,哥哥对我说:“书中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书里提到过,如果长时间看书眼睛疲劳,应该向远处眺望。”我按照这个方法试了一下,眼睛果然好多了,我心想:以后一定要多读书,以哥哥为榜样,不然连普通的常识都不知道。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坚持阅读,与书携手同行。读书不但使我得到了渊博的学问,而且也让我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通过日积月累,我已经写满了两个小本子了。

  我认为书是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向智慧的大门;书是一道彩虹,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架起了一座美丽的桥梁;书更是一艘潜水艇,带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热爱读书吧!

我享受读书

  三月,正值雨季,门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风声交织着雨声,奏响着一曲曲春之歌。所有人都躺在宿舍的床上午休,只有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只好望着那个覆着一层薄薄水雾的玻璃窗发呆。 无聊之际,我内心里萌发了一个罪恶的想法。我向四周看了看,大家都睡着了,长舒了口气,然后悄悄地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本书,藏在被窝里,不动声色地翻开。指尖游离在书页之间,听着室友们平静的呼吸声,我的罪恶感顿时上升起来。

  内心里的两个小精灵在对话:偷看书被发现怎么办?还是看吧,这么无聊的午休,打发时间也好,又不会影响别人。于是我的求知欲压过了罪恶感,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身侧,翻开第一页。我利用身体和被子间形成的空间轻轻悄悄地移动书本,尽量不弄出声响,不吵到别人。我调好最适合看书的姿势和角度后,静静地阅读着。宿舍里不算明亮,甚至有点昏暗。但借着玻璃窗透入的微弱的光亮,还是能看清内容的。然而,看书的欲望让我无暇再顾及其他。

  我像个做坏事的人似的,时不时从被窝里探出头来露出眼睛观察门外的一举一动,看看会不会有值日生在外面巡查。看到没人之后,我又心安理得得沉沦在小说里去。我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犹如一匹走失的马儿,任由眼前的人牵着,看不清前方的路,只知道盲目地追随着。随着故事的起伏,我的心情也跟随着剧情产生着微妙的变化。时而看到欢脱的部分在被窝里拼命地忍笑,时而心跳急速跳动,心脏悬到了嗓子眼里,像一只小鹿似的到处乱撞;时而因为人物的遭遇心情掉进了低估,沉重地喘不过气里,无法自拔。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躺着看书的不适,忘记了周围身边的一切事物,深深地沦陷在自我里,享受在书的世界里。

  我以为时间会一直静止下去,直到起床的铃声把我的思绪勾回了现实。我如梦初醒,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枕头底下,坐起身来慵懒地伸了个腰。想起这个平凡而特别的午休,我不禁回味起来,享受其中。 即使没被发现,但在我心中的罪恶感还是没有隐退。外面便是光明磊落的世界,阳光普照着大地,而我却站在昏暗的一处,与光明失之交臂。

享受读书

  在微亮的清晨,在清闲的午后,在寂静的夜里,独自手捧一本泛着书香的书,静静地翻阅着,感觉书中文字的魅力。这样的时光,不能不说也是一种享受。

  灵动的文字——诗

  诗里的世界是一个灵动而充满磁力的世界。诗人们在这自由、豪放、浪漫、不羁地吟唱着。

  闲暇时,有陶渊明提篮下山时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释然;失意时,有李白举杯豪饮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不复来”的豪气;思念时,有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誓言······我对着这些祖先留下的的瑰宝,开始读懂诗人的情怀。

  在诗集里,我也看见了泰戈尔在风中似飞鸟而过,看见了纪伯伦在雨中降临,看见徐志摩在康桥挥袖作别,看见顾城在黑夜里用黑亮的眼睛寻找光明,看见海子面朝大海微笑······

  一本本薄薄的诗集,读起来让我如此感到厚重。

  另一个世界——小说

  觉得小说犹如另一个世界,而我站在这世界的神圣高耸的布达拉宫上俯视里面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难过或快乐地跟随这个故事直到结局。

  一部《三国演义》唱响了那个乱世的英雄赞歌,让我明白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一部《水浒传》聚集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好汉,让我懂得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一部《巴黎圣母院》演绎了美丑对立的悲剧,教我我识别“真善美假恶丑”的方法。

  羽扇纶巾早就化为尘土,可诸葛孔明的智慧永远不会老;

  水泊梁山上好汉的影子早已消失了,但水泊梁山永远不会寂寞;

  伽西莫多的臂弯早已无从寻找,可他身上那种善良的正直的力量永远不会丢失。

  小说里的世界,变幻多端,让人不禁神驰。像这样的世界,你可曾来过,见过,眷恋过,然后深深地叹息,与我一起身心投入地看着风景。

  书中的文字,有凄美的,有激昂的,有悲怆的,有冷静的······但不管它们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影响着我的成长。

  成长中,书中的一切似乎就像我们美好的梦境,如同另一个天堂。我们常常躲在这样美好的天堂里,静静地享受,然后用最好的角度欣赏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读书的乐趣

  自中国几千年文化来,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而将成为国之栋梁的我们也在努力的学习。书本和我们就像形不离影的朋友,它能给我们知识中的快乐,假象中现实,因此我很喜欢读书。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个人能力。从读书中,让我们了解我们不曾了解的故事。是读书让我们明白了我们不曾明白的道理。但是从书上得来的知识比较粗浅,如果想要彻底的认识事物,就必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就如诗人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究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所说正是这个道理。

  读书可以提高内涵,使人有素质,在我们心里,爱读书而且知识多的人就好像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而那些才疏学浅的如同没有绿叶的秃树,例如:“言行举止”一词来说,知识者的言行举止就会带有些古代的余家风范,并且他们的言行举止风度往往使人憧憬,而才疏学浅的知识者,说话往往不加思考,总是相互矛盾,而举止是最令人失望的。往往弄巧成拙。在我们看来,这两人比较起来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读书能领略文人墨客的风采。在名言和诗歌中,我最喜欢杜甫的名言和诗句,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体现出作者孜孜不倦永无止境的好学思想。又如作者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述出忧国优民的爱国之情,而间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体现出作者担心而思念家乡的情感。只要我们认真的领略这些道理,就可成为一个表达能力强的知识者。

  读书可实现自己的理想。在阿姨家,我经常和一位考上我国重点大学的哥哥接触,他经常跟我说:“读书要努力,它是我们现在唯一的出路。”他还说:“在读书这条有苦既有乐的道路上,必有许多坎坷。但只要心中充满希望,怀有坚强的毅力,鼓起刻苦努力的心,就一定会成功。”对于我们这些充满希望,斗志昂扬的强者,只会是一个起眼的逗号,将筑英说过:“失败对强者来说是逗号,失败对弱者来说是句号。”但成功了我们也不能骄傲,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努力读书。有位作家说过:“努力是成功之母。”

  同学们,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素质,领略能力强的、有理想的人,那你一定要努力读书,从这些特征出发,你就会成为一名强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做家务作文200字四年级

父亲传记作文600字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