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大赛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生寒假创新作文大赛范文:科技和创新

  翻开科学发展史的漫长书卷,我们会发现正是有了这些科坛巨匠树立的座座里程碑,我们才拥有了今天这样发达的科技,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才为不断发展的科技输入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今中外,人们都是在不断创新中逐步探索科学的。试想:如果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不敢大胆创新,怎么会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伟大的四大发明?如果法拉第看到电能生磁后而不敢大胆逆思维创新,怎么会发现磁也能生电?如果当年牛顿被一个成熟的苹果砸到而不把它当一回事,又怎么会有今日的万有引力这一学说呢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是伟大的,他让全世界的人们告别了饥饿,走向了温饱。他说:“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是啊!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而创新的科学更让中国走上了光明的道路。纵观千古,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占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世界。

  几千年来,从马车到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到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到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到学会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只有创新科学,才能使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有在不断的科学创新中,

  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坚持科学创新,才是我们美好明天生活的必由之路!

创新作文大赛

创新与梦想作文大赛范文

  星期一的下午,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我们学校举行了科技节航模放飞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放飞希望,收获快乐”。

  制作飞机模型可真有意思。只见朱歆怡小心翼翼地将橡皮筋系在钩子上时,谁知手一滑,橡皮筋狠狠地弹在了她的手上,疼得她龇牙咧嘴,看着她那副狼狈样,我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罗成龙真是个小马虎,他把双面胶随手放在桌上,当他要用双面胶时,却找不到了,于是,他趴在地上一边到处寻找着,一边不时地嘀咕:“咦?我的双面胶到哪儿去了?”害得班里许多同学都帮他找了起来;陈瑜也很可笑,她在贴薄膜的时候,为了贴的好一点,便用力拉紧,没想到用力过猛薄膜断成了两半,惊得她都愣住了。

  放飞模型飞机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向小鸟一样奔向操场,操场上一下子人声鼎沸起来,欢笑声连成一片。根据说明书我开始转动螺旋桨,转了一百圈后,然后捏紧橡皮筋,举起飞机模型,紧接着我用力地将飞机模型抛向空中,只见飞机直冲天空,然后“呼”地一声转了个圈,又笔直地坠落下来。我欢呼道:“呀!我试飞成功啦!我试飞成功啦——”这时顾秦欣怡在一旁笑着说:“宜男,你好厉害哦,不如我们来比比吧!”“比就比,谁怕谁啊!”我坚定地说。于是,我们站成一排,开始转动螺旋桨,我心想:飞机啊!你可要为我争气啊!我迅速地转动着螺旋桨,准备完毕,我和顾秦欣怡一起将飞机模型抛上了天,两个飞机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上了天空。只见我的飞机在空中“飞”了好久,才笔直地落了下来。而她的飞机刚“飞”上天空没多久,就一头载倒在地,我兴奋得叫了起来:“我赢了!”

  这次的科技节放飞梦想活动不仅带给了我们快乐,更告诉我们有梦想就要放飞,有梦想才会创造奇迹。

2016第十一届全国中生创新作文大赛启事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哪些地方;再选择一本你最不喜欢的书,写下你讨厌它的理由。格式如下,不限条数,内容越具体、越充分越好。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不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期待某种事物的到来——

  生日到来,我们就可以吃蛋糕了!

  暑假到来,我们就可以痛快地玩儿了!

  新书到来,我们就可以尽情地阅读了!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不速之客”并不那么受欢迎——

  台风到来,给大家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

  感冒到来,学不好吃不好睡不好。

  家访到来,让我们惴惴不安。

  ……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以“_____来了”为题(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初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小王子走啊走啊,穿沙漠、翻山岩、过雪地,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发现了条大路。 这里条条大路都通向人们居住的地方。

  “你们好。”小王子说。

  这是一个玫瑰盛开的花园。

  “你好。”玫瑰花们说道。

  小王子瞅着这些花,发现她们全都跟他自己那朵花一模一样。

  “你们都是什么花?”小王子惊得发呆,问她们道。

  “我们是玫瑰花。”玫瑰花们说道。

  “啊!……”小王子说。

  他感到自己十分不幸。他的那朵花曾对他说过,她在宇宙间是独一无二的一种玫瑰花。可是现在,仅此一处花园里,就有五千朵和她一模一样的花!

  小王子自言自语道:“要是她看到这些,她定会很生气的……她会咳嗽得非常厉害,甚至装死,以免别人耻笑。而我呢,就不得不装出照料她的样子,因为不这样的话,她就叫我丢脸,也许真的会死去……”

  接着他又自语道:“我一直以为自己拥有一朵独一无二的花,其实我有的仅是一朵普普通通的玫瑰花。这朵花,连同那三座高不过膝的火山,而且其中一座也许是永远熄灭了,这一切都不会使我成为一个极其伟大的王子……”想到此,他一头扑在草地上哭了。

  这时来了一只狐狸。

  “你好。”狐狸说。

  “你好。”小王子彬彬有礼地回答。他转过身子,但什么也没有看到。

  “我在这儿呢,在苹果树底下……”那声音说。

  “你是谁?”小王子说,“你真漂亮……”

  “我是一只狐狸。”狐狸说。

  “来跟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向狐狸建议说,“我苦恼极了……”

  “我不能跟你一起玩,”狐狸说,“我还没有被你驯养呢。”

  “啊!对不起。”小王子说。

  但是他思索了一阵子,又说道,

  “‘驯养’是什么意思?”

  “看来你不是此地人,”狐狸说,“你来寻找什么呢?”

  “我来找人。”小王子说,“‘驯养’是什么意思?”

  “人,”狐狸说,“人有枪,他们打猎,这可真讨厌!他们也养鸡,这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你也找鸡吗?”

  “不,”小王子说,“我是来找朋友的。‘驯养’是什么意思?”

  “这是早就被人忘了的事情了,”狐狸说,“它的意思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

  “当然啦,”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跟成千上万个男孩一模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跟成千上万只狐狸毫无差别。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谁也离不开谁了。 那时候,我在世界上只有你,你在世界上只有我……”

  “我有点明白了。”小王子说,“有一朵花,我想,她已经把我驯服了……”

  “这是可能的。”狐狸说,“在这个地球上,可以说是无奇不有……”

  “哎呀!这不是在地球上的事。”小王子说道。

  狐狸显露出非常惊奇的神色。

  “在另一个星球上?”

  “是的。”

  “那个星球上有猎人吗?”

  “没有。”

  “这可真有意思!那么,有老母鸡吗?”

  “没有。”

  “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狐狸叹息道。

  可是,狐狸又把话题转了回来:

  “我的生活单调乏味:我捉鸡,人捉我。所有的鸡全都一模一样,所有的人都一模一样。因此,我感到有些厌烦了。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会充满欢快。我会分辨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别的脚步声会使我躲进洞里去,而唯独你的脚步声会像音乐一样,唤我出洞来。再说,你瞧瞧!你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从来不吃面包,小麦对我毫无用处。麦田也不会使我产生任何联想。这是多么可悲啊!但是,你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一旦你驯服了我,那将是多么美好啊。那金黄色的小麦会使我想起你来。于是就连那滚动在麦浪里的风声,也会叫我喜欢听的……”

  狐狸说到这里就不作声了,它久久地看着小王子。

  “请你……请你驯养我吧。”它说。

  “我很想驯养你,”小王子回答,“但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我得去寻找朋友,我还有许多事物要认识呢。”

  “只有被人们驯服了的事物,才能为人们所认识。”狐狸说,“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去认识别的事物了。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买现成的东西。但是,由于世界上还没有出售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要是你想交一个朋友的话,你就驯养我吧!”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小王子说。

  “应该很耐心。”狐狸答道,“开头时你就这样坐在草地上,要离我稍远些。我偷眼看你,你什么也别说。言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你每天都可以坐得离我更近些……”

  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在同一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就会开始感到幸福了。愈是临近四点钟,我就愈是感到幸福。四点钟一到,我就会坐立不安,惴惴不安起来;我将发现幸福是有代价的!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好心理准备了……这需要养成习惯。”

  “什么叫习惯呢?”小王子问。

  “这也是一件早就被人忘掉了的事情。”狐狸说,“所谓习惯,就是使某一天不同于其他的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的时刻。比如说,捉我的那些猎人们就有个习惯。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外出散步,一直走到葡萄园。如果猎人们随便什么时候都跳舞,每天又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日子了。”

  就这样,小王子驯服了狐狸。分手的时候快到了,狐狸说道:

  “哎!我肯定会哭的。”

  “这是你的过错。”小王子说道,“我本来一点儿不希望你难过的,可你偏偏要我驯服你……”

  “是这样的。”狐狸说。

  “你都要哭出来了。”小王子说。

  “当然。”狐狸说。

  “可你什么好处也没得到呢。”

  “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狐狸说。

  然后狐狸又说:

  “你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会明白,你的那朵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玫瑰。当你回来向我告别的时候,我将赠你一个秘密做礼物。”

  于是小王子就跑去看那些玫瑰。

  “你们一点也不像我的那朵玫瑰花,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小王子对她们说。 “没有人驯养过你们,你们也没有驯养过任何人。你们就像我的狐狸过去那样, 它那时只是一只与成千上万只狐狸一样的狐狸。可是,我现在已经和它交上朋友,它现在就是世界上一只独一无二的狐狸了。”

  这时,那些玫瑰花们感到难为情。

  “你们丽美,但是你们空虚。”小王子仍又对他们说道,“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会以为我的那朵玫瑰花和你们一样。可是, 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都名贵,因为她是我浇灌的花。因为她是我放到玻璃罩下的。 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毛虫(除了两三只变蝴蝶的幼虫外)都是我除掉的。因为我听过她倾诉愁苦和自夸自赞,有时甚至还倾听过她沉默无言。因为她是我的玫瑰花。”

  小王子又回到了狐狸身边。

  “再见。”他说。

  “再见。”狐狸说。“这这就是我的秘密,它很很简单: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肉眼是看不到事物本质的。”

  “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小王子重复着这句话,要把它记在心间。

  “正因为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花费了时间,这才使她变得如此名贵。”

  “正因为我在我的玫瑰花身上花费了时间……”小王子重复着这句话,要把它记在心间。

  “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真理,”狐狸说,“但是,你不应忘记它。你要对你驯养过的一切永远负责。你要对你的那朵玫瑰花负责……”

  “我要对我的那朵玫瑰花负责……”小王子又重复着,要把它记在心肩膀。

  (选自《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胡雨苏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小王子和狐狸的对话非常有意思,如果有人向你问起他们谈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些关键词概括他们谈话的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2、狐狸对“驯服”的理解与我们的经验有些不同,里面包含一些特别的东西。请根据你对它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列举两则现实生活中有关“驯服”的例子,并阐释说明,不少于2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小王子》中,狐狸说,“我从来不吃面包,小麦对我毫无用处。麦田也不会使我产生任何联想。这是多么可悲啊!但是,你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一旦你驯服了我,那将是多么美好啊。那金黄色的小麦会使我想起你来。于是就连那滚动在麦浪里的风声,也会叫我喜欢听的……”

  一些看起来疏远的人事,如果细细体会,你会发现它与自己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以“_____竟与我有关”为题写作。写作前请先补全题目,题材不限,不少于700字。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2016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启事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the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LifeYouCan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第十二届全国中创新作文大赛组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小野像哲人一样地说出了这句话。看着她这副模样,我有点想笑,有点无名的心酸。小野微笑着抬头看那片寂寞而又无言的星空,荷花池边的夏夜的凉风吹动着她的散落下来的发丝,在黑暗里她那美丽的脸庞却显得分外孤独。

  “你真的快乐吗”

  "嗯 有她我很快乐"

  此时的我不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这句话,因为我感觉小野真的不快乐。家庭与她反目成仇,朋友似乎离她越来越远,走在大街上她都随时感觉被人的目光都是鄙视的眼神,这对她真的太不公了。

  "其实你也不用太担心我 我过得还好 真的 起码和她独处的时候我还是会感觉到快乐的存在。只不过 那瞬间太短暂。"小野用她细弱的声音述说着,似乎这个世界对她已经完全失去了温柔的本质 ,剩下的都是冰冷的人心。

  小野是个好女生 她课业完成很好 性格温顺 脾气善良 只不过她在这些优点的背后却背着一个大大的标签"同性恋患者"为什么说是患者,因为在许多人的眼里同性恋就是种病,得了这种病的人就是疯子,需要隔离。

  可谁去真正理解过他们的内心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去爱别人的权利,只不过他们爱的那个是同性而已,这难道就有错吗?这难道就应该被世人去辱骂去质疑吗

  "小野,有想过去放弃吗,这一切都太难了"

  "有 我想过 那一段时间我和她刚开始 那时候正是最难熬的时期 可越到后来 我越发现 我们的爱 我们的快乐真的和其他人一样 我们同样和对方有着承诺 我们也希望可以天长地老 我们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牵着爱的人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 …"

  坐在身旁的小野声音越来越小 到最后只是一味地背着我擦眼泪 我知道 她不想让我看到她脆弱的那一面。一瞬间心怔了一下 或许我们真的对他们太不公平了。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大家生而平等,起点一样。向前奔跑 是我们的本能和责任 ,但拥抱和爱是我们的权利。在这场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 ,我们都不一样,这世界也并不完美,但如果我们都伸手拥抱 ,缺憾会不会就少一些呢?理解与宽容是不是就多一些呢

  比如我们现在正需要的就是去理解像小野一样的人群。

  "哎,很晚了该回去了 看荷花池边的人都去走光了,不管那么多了 我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你们都会懂我们,懂我们的快乐也和你们一样短暂。"小野转过头 义正严辞地望着我 眼神是多么的坚定。

  "对啊"说完我便伸手示意要抱抱她 小野很开心地迎面扑来。

  那天晚上在台北公园的荷花池旁我最后用尽全身力气地小野说"小野一定要幸福!"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中组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小A像哲人一样说出了这句话。看着他这副模样,我有点想笑,更想狠狠地反驳他一番!因为,就我个人经历来讲,我认为——快乐的时光,就应该是永恒的!

  星期四的早上,天气非常差,但却阻挡不了同学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情。一大清早,我就被舍友们的喧闹声吵醒了,睁开眼睛,个个都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今天的比赛项目:“今天的项目好多呀!有百米大赛,还有1500米耶……”个个是喜笑颜开的。看到我从梯子上爬下来,清哲马上搭住我的肩,使劲拍了拍:“成锴,你今天参加的就是1500米吧?加油!”“谢谢!”有了舍友的鼓励,我当然是信心加倍!

  而此前,班上对我报名参加1500米大都表示难以置信。有不屑一顾的——“跑一千五?要加油啊!”表情却掩不住对我的轻蔑。还有更加轻薄的——“嘿,你要是跑到一半跑不动了,可千万别逞强呦,我是真怕你那小身板受不了!”说完这些他才笑着走开了!

  但是,其实他们不知道从没有长跑经历的我,这次完全是以“挑战自我”为目标。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跑不下去也得跑!一定不要被肆虐的狂风吹倒!

  比赛即将开始,我站在起跑线上,时间仿佛被冻结了,过得很慢很慢,我抬头望了一眼远处的天,今天预报是阴雨天气,只见天空满是厚重、叠幛的乌云,一丝阳光也透不过来!

  “碰!”我们随着枪响几乎同时蹿出了起跑线,周围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第一圈我还算勉强能跟上大部队,但第二圈开始我就慢慢地被甩在了后面,虽然我有心追赶,但我感觉眼前一阵一阵地发黑,我害怕自己突然就倒了下去!不!不!不!我绝对不可以就这样放弃!

  一路上,不断地有相识的学长不时地在跑道旁突然冒出一声吼:“阿锴加油!”、“快到了,快到了!”……

  “成锴,加油加油!”一个温柔而极具劲道的声音在我身前炸响,我抬起头,原来是班主任吴老师正在微笑着为我打气,我的身体忽然之间又有了力气!我迈大了步子,再一次告诉自己:一定,一定要坚持到底!

  “呼哧、呼哧……”听着自己剧烈的喘息,我眼前的视线也在逐渐地模糊,显然我的体力已经是到了极限——两百米,一百米,五十米……终点越来越近了,那条白线就近在眼前,却又那么遥不可及!我用最后的一口气,拖着铅一般的双腿完成了最后极不像样的冲刺越过终点线!我耗尽了最后一滴力气,整个身体像不再属于我自己,它径自向地面扑去,幸好这时不知道从哪来的几双大手,一把抓住了我,把我托住扶着回到班级的“大本营”。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这个1500米项目的“倒数第一”!但,一个同学的妈妈为我披上她的外套,嘴上说着:“看你这孩子,肯定没练过长跑,这能跑完也真不容易!”一旁不知哪个同学也赶紧递来一杯水,她也说:“是呀,是呀,你总算是完成了赛!”……话语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失望或是责备,而是满满的肯定和鼓励!

  缓过神来的我,大步走出大营的帐篷,恰好一缕金灿的阳光狭长得宛如一把利剑正刺破厚重的云层,就掉落在我的身前,它是那样的温暖与耀眼。莫大的满足和快乐让我的胸膛堵得厉害,因为今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而我会让这份骄傲和快乐,陪伴我一生直到老去!

创新作文大赛:感悟生命

  大同二小五(3)班 叶世卿 10岁

  通讯地址:长沙市芙蓉区大同二小五(3)班

  联系电话:139********

  指导老师:郭迎华

  读了这组课文,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在家里看到了爸爸上个星期买回来的一株芬芳美丽的花,可是我却看到了花上有一棵嫩茎上有一个小缺口,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应该是人工修剪掉的缺口。突然,外婆叫我去做作业,于是我就去做作业了。

  过几天我又跑去看,那个缺口已经长出了新的嫩芽,看到这个情景,我真的被这株花生命的力量给彻底惊呆了,这小小的花体内居然蕴含这么强大的生命力,真是不可思议。

  今年寒假,我在爷爷家看到一堆蚂蚁和我家的小狗九月抢食物,因为九月是爷爷最疼爱的小狗,于是我把旁边的纸拿了过来铺在蚂蚁的身上,接着我又把桌上的打火机拿过来,霎时,熊熊大火在蚂蚁身上烧了起来。我本以为它们会各自分散逃命去,可是它们却滚成一个球,向熊熊大火边缘极力滚出去,终于在门口,它们取得了胜利。但是它们有一些在球外面的同伴因此丧生了。我看到它们居然做出如此举动,自己感到十分地后悔,那些丧生的蚂蚁是伟大的,它们做出牺牲生命、拯救同伴这样伟大的事,让我十分佩服“他”。

  还有一次晚上,我在湖南经视看到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残疾人,他一出生,手就十分的小,可是他还是自强不息,坚强的生活,我看到他刷牙洗脸都是用脚做的,打开水笼头也是用脚打开的。他不仅会这些平常的事,他还会钓鱼、缝衣。这让我不禁鼓起掌来。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生命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生命让我们能活在这个世上。我下定决心,要用有限的生命做出无限的成就。

2020创新作文大赛范文:高考之外

  他们说,我得了抑郁症。

  我说,我没有。

  我只是看见试卷的时候脑子里一下子什么都想不起来,在梦里也被成堆的试卷淹没到窒息惊醒;我只是有点困有点懒不爱说话和吃饭;我只是累了,有点疲倦。

  我真的没病。

  我还要上学呢,妈,你干什么,要迟到了。

  ——咱们不上了,咱们好好休息。

  那年我高二,456天之后高考,倒计时的日历还没有挂上,隐隐的焦躁已经弥漫在父母和老师的脸上。我的同学们还埋头在书里,三年模拟到十年模拟,而我在家画画。

  我画各种鸟,喜鹊、灰喜鹊、麻雀、黑尾蜡嘴雀、乌鸫、珠颈斑鸠、黑脸噪鹛、棕腹啄木鸟;还有各种鱼,鲫鱼,鲢鱼,石鲋、鲈鱼、河豚、子陵鱼;还有蟹,考拉和袋鼠。我喜欢这些动物,我能认出各种鸟和鱼,包括哪些稀有的,很少有人知道的。我的美术考试和生物考试能得到全班的最高分,可是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总是倒数。

  我的房间在二楼,窗子不宽,但触到地板,从菱形的铁格子里望出去,有一小片的金茶匙,粉紫色的花朵星星点点,或是簇在一起挤挤挨挨,风摇微动,可爱极了。我蜷在小沙发上,在窗户前静静地看它们,像是自己就成了金茶匙,不是一朵,是一片,一大片,轻语低唱,浅吟低回。我闭着眼睛微微地笑起来,张开双臂,迎接风出来的柔软。

  刺啦,眼前一片昏暗,妈妈的毛衣紧挨着我的脸,我的手被束到她的怀里,乖,妈妈在,睡会吧,别看了。我心里有些恼恨,我想看的风景就这么没了,我的风也被阻隔了,就像我永远失去了我的自由。但是我什么都没说,我回到床上,被严严实实盖好被子,闭上眼睛,天灰了。

  “可怎么办呀,欸,这样下去,我怕她……”

  “她喜欢这些,就让她去学学这些,也能早点走出来。”

  我又开始上学,只是没有了拉丁字母和繁冗的文言长句和复杂的公式,我的世界里有各种虾兵蟹将鱼鸟虫花。我用我心爱的画纸画课堂笔记,各种灵动的生物,满纸快乐和满足。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很轻的人,可以飞到鸟儿在的天空去和它们一起享受最纯净的阳光和云朵。我爱这样的生活。当我兴致满满地对妈妈说,“我好高兴”,妈妈又搂住了我,站起来的时候,我要低着头,才齐她温暖的胸口,我不知道她的表情,她的手一下一下地摸着我的头,喃喃“这下好了,这下好了”。我站直,抬头,阳光很盛,我眯起了眼。

  但我无时无刻不清醒地意识到,我的同龄人,正在为高考准备着,他们的梦想是北大清华,进去了就是成功,进不去就是失败。我快乐着,却也会一阵心悸,我的未来,是什么?或者,我有未来吗

  “你不需要走高考的路子。”教我博物学的老师这么对我说,“你是不同的,你不适应那套体系,但你有灵气,看,你的科学绘画很有感染力,何必非要通过高考去上一个你不喜欢的学校,读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那不适合你。最关键的事,你不快乐。”

  我不快乐。

  是的,我没有办法像同桌一样一转眼就想出解题方法,我没有办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背完所有单词,我做不到在规定的时间里交一份完美的作文,而且,我不快乐。我没有病,我只是,不快乐。

  意料之外的是,迎接我的选择的,并不是父母的喟叹,而是两双温暖的手,捏了捏我的肩,拍了拍我的头。

  一年后,我在为国家地理杂志供稿。很多国外的学校向我递出橄榄枝,我决定去进修两年,进一步提升自己。我的同学已经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我不知道他们快不快乐,至少我现在找到了我觉得有意义的,值得我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我依旧蜷在沙发里,窗外的金茶匙开得正盛,明明是草的模样,开出的花朵却毓秀极了。我微微张开双臂,闭着眼睛,去感受风的律动。时光流淌,这风的味道却没有变,微微带着泥土气、还有天空的自由的味道。有人走进来,毛衣摩擦我的脸,紧接着一双温暖干燥的手,揉了揉我有些长长的发,”下楼吃饭“。”恩,这就下去。“我撒娇蹭了两下。

  一切似乎都没有变,一切又似乎都变了。

  这是高考之外,我的故事。

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留一道缝隙

  木板没有缝隙,就会拱起;人类过于终极,结果反而相反。正如蜗牛走不出骏马的速度,那样会使自己死亡。小鸟飞不出鹰的速度的高度,那样会死亡。

  终极必反,每个人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留一点缝隙,这正如燕子的智慧,与人相处,恰到好处。豪放的大诗人李白,他的伟绩让整个盛唐的星空更加璀璨。高洁的李白厌恶那官场的黑暗以及功名利录的争斗,所以他蔑视权贵,让贵妃捧砚,力士拖鞋,显示出他那超然脱俗的气质。

  但李白并没因此而遭来灾祸,因为他做做出为自己留了余地,最后既划清了自己与那些权贵们的界线,又显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离开官场,他拥有了与大自然共享的快乐,脚著谢公跻,身登青云梯。创下了诗的千古绝唱。

  留一点缝隙,让生活更加美好,让自己更加显出魅力。

  缝隙是一颗救命丸,在危急时能给予你帮助。

  缝隙是一种力量,让世界少一点绝境。

  缝隙还是你的成功之锁,让你成功而不会有后顾之忧。

  吴王夫差攻下越国后,让越王拿出了多少金银珠宝,珍珠美丽到处吴国,但他并满足不为自己留下缝隙,毅然让越王勾践做自己的马前卒。

  终极必反,正因为如此,激怒了勾践复仇的决心,让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修身养性,发展生产。一天,越国强大了,发兵吴国,吴王夫差从而断送自己的性命。

  留一点缝隙,让自己未来更美好,让世界更加和平发展。

  缝隙,让我们避免许多不必的麻烦,作为我们,时时要为自己留一点缝隙,让自己更能灵活处世于世界。

  终极必反,留一条缝隙,对事物不要太过于苛刻,最后,你将赢得更美好的收获。

关于高二创新作文大赛

  创新的光华

  一流的人创新:

  二流的人模仿;

  三流的人盲从。

  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污染能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造,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让我不禁折服于创新的美丽和智慧……

  钱钟书曾评书说:“宋人学唐诗不像唐诗,明人学唐诗像唐诗”。他以为宋人学唐诗境界高,高就高在那一点不像上。

  不禁为钱先生的见解舒眉浅笑。诗庄而词媚,正是因为宋人打破了前人的束缚,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才产生了美妙的宋词。而明人完全模仿古人,“学唐诗像唐诗”,显得毫无生趣。

  将天上宫阙的唐诗引渡到人间桃花的宋词,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

  创新是一种选择、一种勇气、一种智慧。

  有这样一群贫苦的人。他们不甘于困顿,却毫无造反欲望;他们感到拥挤,却不倾轧乡亲同胞;他们不相信不劳而获,却不愿将心血仅浇灌在身边的一方焦土。于是,他们渐渐将目光投向远方。试图以男子汉的强筋健骨踏出人生求变的第一步,他们的步伐,沉重而响亮。

  在变中求变,铸就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经营方式。“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为蝇头小利而背信弃义”。

  这便是当时独特的“大商人心态”,他们也踏出了中华历史上一页光辉的篇章一一“晋商神话”。

  创新不是盲目地抛弃传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是蛮横,不是绝对,不是极端,而是有辨别的继承,有远见的求变,有理智的提升,是用头脑,用眼光,用胸怀写就的大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

  一场十年浩劫之后,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东方悄然崛起。

  是创新为古老的民族带来生机与活力,是创新为贫苦中的人们送去希望与温暖。

  创新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当我们沉湎于那些“雷”文化时,有思索过它的本质吗?创新需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勇气,在如此严峻的20xx年,中华民族该怎样找到自己的出路

  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着伟大复兴的使命,唯有创新,才能像桃花源中的渔人那样,穿过幽洞后,前方,豁然开朗。

  历史的烟雨湮没在浩渺中,人们自爱历史的索居中泯灭,苍老,但创新的光华永恒。

  创新成功

  我曾经试图去模仿自己所羡慕的所有的人,甚至想抛弃自己的性格、特长完全成为别人。我错了,我的模仿行动都失败了。我彻底绝望了,当时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什么也没有了,失去了自己独有的个性、风度、性格、魅力、思想,失去了这些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吗?没有,我承受的是更可怕的代价,我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我比以前变的更糟。我希望我的失败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请大家不要在犯这些低级错误了。最近看了20xx年陕西卷的高考作文题,我忽然发现自己也曾经是高考作文中的那只乌鸦。

  我介绍我的经历,不是完全否定模仿别人的效果。我只是认为某些模仿不仅不会为我们带来积极作用,而且有时还会埋没我们其他方面没有被发现的优势。高考作文中的这只乌鸦!我很希望你是我的朋友,刚开始看到你的经历,对你确实有一些嘲笑和遗憾,可后来仔细一想,你的执着的确很令我佩服,我不得不在众说纷纭中悄悄的向你伸一伸大拇指。

  如若你不嫌弃我这个刚认识的朋友,恕我直言,你和高空雄鹰的差距太大,你和雄鹰的能力并不在一个档次上。乌鸦和老鹰一样搏击长空,这才是天方夜谭。由于羡慕,我们试着彻底的改变自己以赶上别人,结果却都是付出了成倍代价却徒劳无功。

  邯郸学步,学习别人走路,可结果呢?自己爬着回去的。这就是盲目崇拜偶像的代价。因羡慕别人而彻彻底底的否定自己值得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值得。偶像只能起模范带头的作用。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应该认真、仔细的衡量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注意自己的个性。我们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发展自己。不是吗?我想谁都不愿意做那个乌鸦?在童话中乌鸦这个形象不是被骗,就是盲目的学习他人而最终死去。这乌鸦怎么一点个人的思想、主见也没有,我看它是另类的变色龙一点也没有错。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走自己的路,从自己的优点出发创新,而不是重走别人的成功路。

  乌鸦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盲目模仿他人的代价,希望人们能够彻底的醒悟,我们可以继承乌鸦执着的精神,但是不能沿袭它的盲目。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让乌鸦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摆正位置,确定目标,发展自己。

  敢于创新

  中国人,怕是最崇尚古代文化了。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的取舍,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清朝书法家翁方纲和刘墉,一个对古人书法刻意求似,一个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翁问刘:“哪一笔是学古人的?”刘反问翁:“哪一笔是自己的?”这在文坛的记录中留下了诙谐而又富于哲理的一笔。

  人们总是喜欢以古为师,但只有在“师古”的基础上,求不同,求发展,才会有独特的风格,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翁方纲师古而形似神似,固然值得称道;但刘墉师古而不泥古,在古人字体的神韵中,加入自己的风格,则尤为可贵。因为只有这样,书法才会发展,才有前途。事实上,翁方纲所崇尚的欧体也正是当年欧阳洵融各家笔意而成的。

  因此,世上没有靠描摹而成的风格,没有因刻意求似而成的大作。

  梵高,正因他狂放不羁的用色和汪洋恣肆的激情,结合着他古典绘画的功底,才做出了万世流芳的《向日葵》;毕加索,凭着自己敏锐的感知,才步出传统油画的道路,而成为不朽的印象派大师。当音乐学府的老教授们面对电声乐器,大叹“世风日下”的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大胆地把所学的巴赫和肖邦用新乐器结合,才有了如此深邃宜人的《星空》。古文化,是历史沉淀出的精华,是一个学者、艺术家必备的素养和基础;而创新,不泥于古的精神,则是他们的灵魂。曾听说,有伪造名画的画师,他们的作品可以假乱真,令人难辨真伪,技艺也该是叫人叹服的了。但他们不是大师,因为,那作品是“人家的”。创新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了。

  艺术上是这样,在生活、社会各个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正是因为有了吸收和舍弃,才有了新事物。

  工业大革命时,人们不局限于仅用手工劳作,才去发明机器;人们不局限于仅在地上行走,才去研制飞机;人们不局限于仅用煤作能源,才去探索电力的奥秘……如今,人类已可以遨游太空,而无数科学家却仍在努力地探索着,在研究、发展新的、更科学、更普遍的规律,让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我们不能没有历史,但也不能忘记,那仅仅是古人的业绩。君不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只有师古而不泥古,推陈出新,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

  我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不拘一格”,敢于质疑,敢于放开思路,敢于创新。一味拘泥于书本和公式,只会变得头脑僵化,不适应日新月异变化的大世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的妈妈作文300字三篇

难忘的一件事四年级4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