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英语作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作文

  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爱国者钱学森吧!

  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为了报效国家,他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成就时,动荡的社会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于是,他到美国留学。几年之后,人在美国,心在中国的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义无反顾地要快点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使尽各种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国的念头。钱学森还是不畏诱惑,还是回到了祖国温暖的怀抱,钱学森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他要回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呀!他这一腔爱国热情难道不令人敬佩吗?钱学森回国后,学以致用,发明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国际技术交流会上,他被光荣地评为了“小罗克伟尔奖章”,就在这世界获奖者的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他的智慧为中国人争了气,为祖国争了光。

  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钱学森这一伟大举动,惊动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动了我,我一定要向钱学森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

钱学森英语作文

我心中的科学偶像—钱学森

  我心中的偶像不是被粉丝追捧的歌星,不是喜欢令人向往的影星,也不是受人瞩目的体育明星,而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

  在钱学森3岁时,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心算加减乘除法。被大家成为“神童”。上小学时,在用废纸折的飞镖比赛中。他总是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原来是因为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总是投得最远最准。小小年纪的钱学森竟然掌握科学知识,对他将来成为科学家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上大学期间,他自觉适应高校的学习氛围,刻苦努力,博学强记,以浓厚的兴趣和顽强的毅力学好每门课,成绩都达到95分以上。尤其是《分析化学》一科,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

  留美时期,钱学森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从1936

  在试验中,他对火箭技术兴趣很浓,便与同窗好友马林纳发起成立了火箭研究小组,进行火箭发动机试验,由于点火不良,试验连连失败,爆炸时有发生,他们不顾有毒气体有损健康,坚持进行一系列的再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钱学森与马林纳一起提出了三种火箭(导弹)的设计方案,为美国四、五十年代成功研制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基础,他被舆论称为“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期规划的关键人物。”钱学森在美国奋斗

  丰厚的生活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并没有留住钱学森的心,他决定回国,却受到了美国当局的无理迫害,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回国了。回国后,中科院力学所成立,他被任命为所长,一直兼任到70年代。他办起了物理力学研究班,开办学术讲座,亲自主讲大部分专题,他以自己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优良的科研道德言传身教,火箭和导弹事业成了他工作的重心。1960年,“东风1号”的“仿制弹”发射成功,火箭全程飞行550公里又407米,历时7分37秒;1962年,一枚箭体上写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八个大字、定名为“东风2号”的中程导弹研制完成,第一次试飞却没有成功;1964年,改进了的“东风

  钱学森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是开拓性的、巨大的。1989年6月29日,国际理工界授予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称号,对此,国家领导人特意在中南海紫光阁召开大会以表庆贺。1991年10月16日,党和国家鉴于钱学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杰出贡献和对国防事业的伟大成就,特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特意为一位科学家举行授奖仪式,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在钱学森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在试验中,钱学森面对不成功,不灰心不气馁,认真检查仔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重新修改设计方案,组织科研攻关,加强地面试验。我在做试验的过程中,也失败过,此时,我会想到钱学森,是他的事迹激励了,使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

  每当看到我国卫星上天,每当我做科学试验时,每当科学试验失败时,我都会想起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他的精神永远伴随我前进,激励我成长。

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作文

  他,一个视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为钱的人;一个恪守--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人,是他使中国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梦得以实现。他就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次年赴美留学。在美期间,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949年中秋之夜,月圆夜静,在美国的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围坐在钱学森周围共度中国的传统佳节。他们怀念故国,传递着新中国诞生的喜迅,一个个归心如箭。当夜,他们悄悄地商议了回国的计划。

  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知道后,气急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得太多,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然而,阻力在于他来说便是动力,疯狂的迫害,百般的阻挠更激起他归国的意志。1955年10月1日,坚持了五年回国斗争的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钱学森撰写了《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作品。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的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钱学森的作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到报效祖国的时候。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声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放弃优越的一切。

  1950年8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乘坐加拿大班机离开美国。但是,美国国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通过海关扣留他。之后,美国司法部签署逮捕令,钱学森失去自由。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宁可毙他,也不要放他回国。”

  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寻找回国的时机。1955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家熟悉的世交陈叔通和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消息。

  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出去。陈叔通接到信的当天,就把信送交给总理。当时,中美正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王炳南大使根据总理的指示与美方交涉。开始,美方不承认扣留任何中国公民,但当王大使拿出钱学森的信时,美方才哑口无言。最后,美国政府只得无奈地允许钱学森回国。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之后用。我一块美元也不存,许多人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955年9月,钱学森全家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无比激动。

  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钱学森呕心沥血,做出历史性贡献。1960年,在他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航天时代的黎明。

钱学森

  今天是钱学森同志逝世*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今晚我们钱学森实验班全体同学观看了关于钱学森生平介绍的记录片《钱学森》,在此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是经历失败的,我们在高考中摔了一个大跟头,目前也落后于别人一大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依然还有攀登高峰的梦想.大学并不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天堂,来到这里,我们仍需努力,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中将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领域的奇葩,我们也不敢随便夸下海口要做他那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过他,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我们想做到的很简单: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我们班全体同学开始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我相信我们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我们未来的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我时刻铭记这样一句话:大学很好玩,学习靠自觉,我们是有责任的到这里学习来的这是我在高考失利后放弃读书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对自己说的,我必须对得起我的父母和一直支持我读书的亲人朋友,今天我站在钱学森班,我也要对得起这所学校和"钱学森"这三个字,我也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他的责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对他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未来只能由自己来创造,机会只能由自己来把握,我努力我无悔!

钱学森爱国

  从1950年开始,钱学森就开始争取回国,但美国政府百般阻挠,甚至软禁,他心里想:我是中国人,我无论如何都要回到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1950年9月6日,钱学森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他的老师和一些友好人士提出强烈抗议,用了1.5万元才把他保释出来。1950年10月,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突然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全家离开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海关部扣押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美国次长金布尔还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政府的迫害失去自由。钱学森却说:”我一定要回到祖国,无论受到多大的困难!“

  周恩来总理知道后,决定用扣押的美国人换钱学森。美国急于要回这些人,中国做出让步,先放4名扣押人员。周恩来总理还要求美国停止对钱学森的扣押,使美国不得不批准他回国。

  经历了五年的磨难,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使我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国之骄子,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为了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宁愿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无论美国给予他金钱、荣誉,还是残酷的迫害,他都不为所动,爱国之情日月可鉴,他是祖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自豪!

大科学家钱学森

  当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中国政府依法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我国扣押的美国人,但又不愿意与中国直接接触。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就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做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7月22日起,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中国作出的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收到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他不禁心头一震,迅速地读完了这封信。信中的内容,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这封信是钱学森当时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蒋英妹妹)的家书中,夹带给陈叔通副委员长的。对于这样一封非同寻常的海外来信,陈叔通深知它的分量,当天就送到周总理那里。“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国政府的谎言!”周恩来总理当即作出了周密部署,叫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并指示王炳南道:“这封信很有价值。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一开始,王炳南率先对约翰逊说:“大使先生,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国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维等11名美国飞行员,他们已于7月31日离开北京,估计8月4日即可到达香港。我希望,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个措施,能对我们的会谈起到积极的影响。”可谈到钱学森回国问题时,约翰逊还是老调重弹:“没有证据表明钱学森要归国,美国政府不能强迫命令!”于是,王炳南便拿出了钱学森寄出的信件,理直气壮地驳斥:“既然美国政府早在1955年4月间就发布公告,允许留美学者来去自由,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博士在6月间写信给中国政府请求帮助呢?显然,中国学者要求回国依然受到阻挠。”在事实面前约翰逊哑口无言。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了轮船,踏上回国的旅途。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1991年,中共中央在为钱学森举行的颁奖仪式接近尾声时,钱老忽然话题一转,谈到了他的夫人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在1950年到1955年美国政府对我迫害期间,她管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钱老对夫人一往情深的这一番话,得到在场人的热烈掌声。

  近代著名军事家蒋百里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翁婿。蒋百里的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可谓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钱学森与蒋英从小就认识。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教育家,他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同窗好友。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跟父亲远赴欧洲,在德国柏林上学,两人虽然相隔万里,但相互的书信传情,更加深了两人的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英到达美国,但二人都把事业看得比爱情更重要,当时,钱学森已经三十多岁,蒋英也有二十四、五岁,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再次推迟了婚期,直到1947年,他们才在上海举行婚礼。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那些岁月中,家境状况很糟糕,作为大家闺秀的蒋英,毅然辞退了女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而也放下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正是这段时间,钱学森完成了他的著作《工程控制论》,这是他们的爱情结晶。

  钱学森爱好音乐,尤其是在蒋英的艺术熏陶下,他对音乐艺术有了更深沉的感悟,也给他的科学事业增添了无比的色彩。共同的志趣,使两人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谐温馨、多姿多彩,也使他们的事业相得益彰。他们曾合作《对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些意见》一文,对中国音乐事业发展提出意见。

  两人相濡以沫[注: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白头到了老。

钱学森作文

  钱学森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身所学贡献给祖国。

  我觉得他是我们爱国的好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刚正不阿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就连有个纸屑,捡起来,也算是爱国。可有的人说,捡纸屑怎么算爱国呢?是,这对于钱学森的奉献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如果每个人都能捡起一片纸屑,那么环境会不会好多了呢?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少乱扔一次垃圾,那么环境是不是更干净了呢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环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

  一个人为了自己想做的事倾尽毕生心血,最后做成了,这个人的学问像森林,品格像大树,人生是传奇!

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他一生获得了五个称号:“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自动化控制之父”别人一生能得一个称号那也就够难了。而他伟大的钱学森爷爷,他获得了五个称号。

  有次他出国留学了,人们非常的舍不得他,给他送许多礼物。他只挑出了一个非常小的瓶子,好像只有咱们的大拇指的一半儿大呢,那他为什么只剩下这一个礼物呢?那是因为里面装着一小撮祖国故乡的土。然后他就安然地去了美国了。

  他在那里,一思念祖国,就拿起这个瓶子亲吻。

  他在美国留学时也是非常优秀,美国人夸他一个人顶得上五个师。当他想回国的时候,美国政府是绝对不会轻而易举地放他走的。他拥有着惊人的才智,超乎常人的才华,也难怪美国人舍不得让他走。

  美国人给钱学森别墅、职位、高薪水,可爱国的钱学森还是毅然地拒绝了,坚持要回国。美国人觉得钱学森敬酒不吃吃罚酒,一气之下把他抓回去,拘禁了他五年。但有志之人绝不会半途而废,在这五年,他依然研究东西。

  五年后他隆重地回国了。飞机降落以后却没有观众,没有欢呼,只有一面红条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站着伟大的毛主席和其他的国家领导人向他表达敬意。

  在回国后的几天里,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基地,开始科研工作。但人生总不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当他的研发陷入僵局时,他说:“导弹不上天,我绝不回家!”这句话让人感到震惊!

  为了工作,钱学森把床搬到实验室里,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1964年,世界上第一颗导弹爆炸了,这个发明,至少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向前推进了20年。可见这个发明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厉害啊!

  可这样的人,还是无法逃避死神的魔爪,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伟大的钱学森去世了,享年98岁。他一生用汗水和努力创造了这么多奇迹,我们应该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向他们学习那种刻苦钻研,忠心报国的高尚品质。

钱学森

  读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钱学森当年去美国学习气体动力学,他在一代宗师冯卡门下,成为喷射实验室的创室元老之一。二战期间,以华人的身份参与到了多项高机密政府计划之中。

  在美国期间,钱学森喜欢交各个领域的朋友,然而,安逸的生活和卓越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让钱学森忘记大洋彼岸饱受摧残的土地,他一直深埋在心中的报国愿望,终于在一九四九年薪中国成立之时,彻底爆发了,就是在这一年的中秋节,他决定,尽快结束自己的美国生涯。

  我还体会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遇到困难会想办法。我总以为我强多了。有一次,我遇到一条数学难题,我看了一下,想都没想,就跑去问老师,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有一段值得大家看看:这是一九五五年的一张照片,在美国的洛杉矶港口,一艘名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轮船,当天,

  钱学森一家人购买了当天的票,返回中国,当船渐渐地驶向大海时,钱学森长长的出了口气,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煎熬了五年,可见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六年级作文暖

六年级作文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