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什么的一次访问作文600字初一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对王叔叔的一次访问

  王叔叔是我们四邻百里出了名的画画宗师,杖朝之年的他最喜欢的便是自己在家里侍弄花卉,又或是在庭院里摆上一个三角架,一待就是一整天。王叔叔的画作也是十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引得许多文人雅士前来观摩。听我祖母说,早些年来,王叔叔经常到古物市集上卖自己的画作,可是自从李祖母去世以后,王叔叔再也不曾卖过,反而经常将自己的画作送给有缘人。我们几个友人都对王叔叔感到很好奇,于是在提前征得王叔叔的同意后,来到了王叔叔家对他进行采访。

  刚走到王叔叔家门口,就有一阵芬芳扑面而来,再往里走,简直让我惊艳。伴随着春风,花朵洋洋洒洒地飘落,四处氤氲着花香,与之相比,御花园可能也不过如此。王叔叔见我们来,赶忙招呼我们进屋坐下。屋里也是不同寻常,到处都是精巧的画作。

  王叔叔非常热情,对我们说他最喜欢家里来来客,总让他感觉充满生机。说罢,我们便采访王叔叔,问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画花卉图的呢?王叔叔说:“从小便喜欢花木,但是花卉易谢,终不久,于是便萌发了把花木画出来的心思,谁知这一画,就画了一辈子啊。”我们又问了如今为什么不去古董市集卖画了呢?王叔叔长吁了一口气,泪水打湿了他的眼睛:“早些年来有人相伴,还觉得资财紧要,如今陪伴我的不过是花木画作,财帛对我来说已是身外之物了。”

  我们似乎问到了王叔叔的难过处,赶紧换了个话题。“那怎样才能一直坚持做一个事儿呢?就像您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创作画草图,也不觉厌烦。”王叔叔答道:“现在的青年人啊,多了心粗气浮,少了脚踏实地,当你真正喜欢一件事,你甚至都不觉得光阴流逝,只是投入其中罢了。就像我曾画过一幅图,竟从早上画到了晚上,直到天色渐暗,我才发觉到已经是晚上了。”紧接着,我们又问了王叔叔许多关于作花卉图的事,他都沉着作答,临走的时候,他还送给了我们一幅画作。我们走出了院落,还是那一阵香气,心里却是别样的感受。

  巴斯德曾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王叔叔一辈子都在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必这也是一种喜悦。

对什么的一次访问作文600字初一

对妈妈的一次访问

  上个星期五,何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采访一个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我想了想,那就采访老妈吧!正好我也想了解一下老妈的工作情况。于是,我便在当天晚上写好访问提纲,准备第二天采访一下老妈。

  第二天,我吃完早饭,拿出昨晚准备好的访问提纲,走到老妈身边,对她说:“老妈,我要来采访一下你。”“好的。”老妈爽快地答应了。说干就干,我和老妈坐在沙发上,开始了采访。

  虽说是对老妈的采访,但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作为一个“记者”来进行采访的,所以我还是有一点紧张的,我深吸一口气,问道:“老妈,你是一名老师,为什么不把我放在你学校读书?”老妈笑了笑说:“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因为我想让你依靠自己的能力读书,不想让你受到额外的照顾,不想让你产生优越感,因为未来的路都得靠你自己走。”我飞快地老妈所述的内容概要,继续问:“作为老师,你认为学生应该做到什么?”老妈想了想说:“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首先,要做一个好孩子,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其次,要做一个好学生,课堂积极举手发言,课后认真、及时完成作业。最后,要做一个好公民,遵守社会道德。”听了老妈的回答,我对作业量这方面还有一些疑问,于是我问:“你会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吗?为什么?”“当然不会。”老妈斩钉截铁地说,“因为布置过多的作业会使学生降低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我不禁和老妈开了一个玩笑:“那像你这样的老师学生不都喜欢死你了?好,下一个问题:你支持学生去校外补习机构补课吗?为什么?”老妈思考了一下说:“不支持。因为社会上的补习机构良莠不齐,有些孩子去了补习机构之后,课堂不认真听讲,甚至还养成了抄袭作业的坏习惯。”“好了。”我长舒了一口气,“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感谢您的配合!”对于这一句很“官方”的话,老妈也不禁笑了。

  这一次的采访,老妈和我讲了许多大道理,我也了解到我的不足。我从刚开始的有点紧张,到后来的慢慢放松,整个过程,将成为我的一次宝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对奶奶的一次访问

  采访的对象仅仅局限于众所周知的名人吗?我不认为。近日,我就采访了与我共同生活的奶奶,但又陌生的织缂丝的奶奶。

  缂丝是苏州的代表,是一张响亮的名片,享誉海内外。但如今的苏州似乎很难发现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了。儿时,我总能看见奶奶坐在机器前,手上还拿着像船儿一样的梭子,时不时穿梭于缂丝间。我时常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暗暗佩服。如今,眼看日益消逝的职业,很少有人问津,而我的奶奶却依旧在坚守。今日,恰好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了解缂丝并走近了奶奶。

  吃完晚饭,我叫住了迫不及待工作的奶奶。当我问道:“奶奶,您织缂丝多少年了?”奶奶和蔼地说:“三十年了,孩子。”当我听到这个数字不仅震惊又敬佩,我敬佩于奶奶从以前的年轻到如今戴着老花镜的她依旧在坚持。正如她动情地说:“三十年了,我收获了织缂丝的快乐,一天天的编织,虽很忙碌,但依旧觉得十分开心,幸福。”看着奶奶爬满皱纹的脸,我感慨:白天父母去工作我去上学,缂丝也许是一种陪伴吧!奶奶心中的织缂丝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心灵寄托,寄托了冷冷清清的孤寂与对子女的思念。其实每当看到那一幅幅精美的缂丝作品,如活灵活现的龙,栩栩如生的凤凰,我都深深被奶奶的高超技艺所折服,总觉得奶奶的手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奶奶却感慨道:“其实也谈不上什么高超技艺,只不过,三十年来专注一件事,觉得有一股力量指引我一刻也不停歇,熟能生巧吧!”听了她的一席话,我深有感触:早上我早早上学,她也已早在编织;晚上我上床睡觉,门外一瞥,依旧见奶奶房间的灯光还亮着。奶奶热爱缂丝,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学习也一样,只要你热爱它,并为之努力,总会如奶奶所说“熟能生巧”。面对这个不受关注的文化,奶奶表示:“作为一名苏州人,你应该好好地去了解并传播给你的同学.”

  时光一点点流逝,一次意义深刻的采访便结束了。忘不了奶奶满怀热情的话语,及她对缂丝的真情。因为缂丝为她带来了充实,快乐及陪伴!我对奶奶有了更深的了解!

对小区垃圾分类分拣员的一次访问

  2019年10月19日晚,在一片暮色中,迎着习习的秋风,我来到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开始了一次对小区垃圾分类分拣员的访问。

  我们小区一共有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相应的就有6名分拣员。小区垃圾分类实行定时定点开放,早上6点到9点,晚上也是6点到9点。原以为小区垃圾分类分拣员就是站在垃圾分类桶旁边随便管管,没想到事实与我所想的截然不同。我正好看到两个业主结伴下来投放垃圾。只见一人一个潇洒的抛物线直接把袋子扔到其他垃圾桶内,另一人打开袋子,把垃圾全部倒入厨余垃圾桶。阿姨大声地对他们说:“餐巾纸是不能放入厨余垃圾桶的。”但是那两个业主不理会,扔下垃圾就一走了之。阿姨皱着眉,脸上露出极度愤怒和无奈的表情,冲着那两个业主的背影大叫:“不听我的话?别人都垃圾分类了,就你们还没有!”然后低下头,忍住厨余垃圾桶泔水的怪味,默默地用铁钳夹起厨余垃圾桶里的餐巾纸,放到其他垃圾桶里。

  看到这一幕,我也气急败坏,便向阿姨询问起来。

  阿姨告诉我,她姓曾,原来是扫大街的环卫工人,有一次被车撞到了腿,便不敢再回马路,在家休养了三年。前不久小区里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经过培训,环卫处就派她来当垃圾分类分拣员,负责整个垃圾房的管理。曾阿姨走路的时候,我就看到她的左腿一直弯着,有点一瘸一拐的。

  我问阿姨:“阿姨,你做这个分拣员,有多少收入啊?”阿姨说:“2000元多一点。钱不多,但是这个工作很重要。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做垃圾分类,这是有益的大事,我要坚持做。”然后我又问她:“小区业主现在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是怎样的?是不是还有许多业主像刚刚我看到的那两个一样,一点都没有把垃圾分类放在心上?”她说,大概有80%业主还是挺支持垃圾分类的,只是有个别业主觉得垃圾分类很烦,依旧我行我素。经常有业主把垃圾扔错桶,或者在不能投放垃圾的时间来扔垃圾,完全不理会投放点的语音提示。为了图方便,有人会直接把垃圾放在垃圾房门口,或是倾倒在地面上。这时候曾阿姨就需要把垃圾捡起来一个一个投放到对应的桶里,很辛苦。其实只要每个业主都愿意花那么一两分钟时间,在家就把垃圾分好,哪怕分错了,经过曾阿姨的提醒,正确投放也不难。只要每个业主都行动起来,像曾阿姨这样的分拣员就不用这么累这么辛苦了。我们的小区将越来越干净,家乡也会越来越美好。

  “那我们一天要产生多少垃圾呢?”我又问。曾阿姨说,垃圾分四类,可回收和其他垃圾的产量是最多的,厨余垃圾晚上多一些,有害垃圾最少。可回收垃圾一天收购4次,其他垃圾早上清运2次,晚上2次;厨余垃圾早上清运1次,晚上2次;有害垃圾产量很少,有时几天才清运1次。我看到垃圾分类投放点里,其他垃圾的桶是最多的,有3个,而其他的桶分别只有1个。

  “那么这些垃圾又是怎么清理的呢?”可回收垃圾是曾阿姨负责收集,她晚上下班前会把纸板绑成一叠,玻璃瓶堆满一大筒,踩扁塑料瓶,等待回收方过来清运,按照不同的市场价计算价格。厨余垃圾20天内堆肥成有机肥料,其他垃圾拿去填埋,有害垃圾经过处理后拿去焚烧或者填埋。

  看到可回收垃圾桶里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玻璃瓶,以及厨余垃圾桶里清一色的食物残渣,还有有害垃圾筒里放得整整齐齐的药品,我不禁感叹垃圾分类分拣员的重要性。正是有了分拣员的付出,“垃圾分类才能成为新时尚”。

  9点到了,曾阿姨该回家了。但她依然做着最后的工作,再次整理各种垃圾桶,盖上桶盖,把铁钳等工具挂回柜子。哪怕是垃圾房,看起来都是那么整整齐齐。我向曾阿姨道了声“再见!”结束了本次访问。

对何老师的一次访问

  这天呢,我怀着激动与兴奋的心,也有一点忐忑,和刘昊林一起推开德育处的大门,准备去采访一下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何老师。

  当然,这可不是我自愿的,是因为何老师要我们去采访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也想不到找什么人去采访,所以就去采访给我们布置这个作业的何老师吧,毕竟何老师可是很通情达理的,顺便也卖个人情嘛,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关于何老师的教育看法吧。还是有点小紧张,碰巧刘昊林也正准备去采访何老师。我想,哎,不能一个人“下水”,我可以和他一起去啊!于是,我们就一起去了.

  站在何老师办公室的门前,我们两个人的手都颤颤巍巍的,谁也不敢开门——毕竟我们俩性格还是比较内向的,而且何老师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很“威严”的,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决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解决,谁输了就由谁去开门。我用清一色的剪刀对战刘昊林清一色的石头,结果可想而知,我输了。没有办法,我皱着眉头敲响了何老师办公室的门,推开门,与刘昊林一起走进去了。

  进到办公室,暖气把我们熏得浑身不自在,脸上也是一脸不自然的神色。何老师看到了我们,还带着两个本子,微笑着说:“怎么,来批作业的?”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连忙回答:“哦,不,不,我们是来采访您的?”何老师嘴角又咧开了一度,说:“哦,那过来采访我吧!”我们推搡着走了过去。走到何老师面前,何老师“憨态可掬”地问:“你们俩谁准备先问我啊?”我连忙在后面用手推了一下刘昊林,在他耳边小声说:“你先问!”刘昊林端详着他写得采访提纲,憋了半天,才憋出一个字:“呃.”我“噗嗤”一下笑出声。刘昊林用后面的手推了我一下,立马正经地问:“何老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教书的啊?”何老师用手托了一下下巴,装作在思考的样子,然后果断地说:“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也教了有16年了吧!”我一看,哎,正好,和我要问的问题差不多,我也想问这个问题的,于是,我就把“16年”写在了笔记本上。接着,我插问了一句:“您为什么要做语文老师呢?”何老师想了一下,说:“哦,这个嘛,因为我的父亲也是一位语文老师,自己嘛,也对文学有兴趣,想像孔子那样能够教书育人嘛,所以就走上了这条路。”看着何老师绘声绘色、从容不迫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我们也都放松了下来,仿佛现在是在跟一位慈祥的长者谈话。刘昊林又问(其实是我硬让他问的):“呃,何老师,请问最让您印象深刻的学生是谁啊?”何老师脸上浮现出惊讶的笑容:“哎呀,这个问题嘛,还挺有趣的!因为真让我说,教的那么多的学生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也蛮多的,但是有一个学生,是我教过的学生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身体有点缺陷,就是四肢不能正常活动那类的,长相也很怪异,头发也是稀稀拉拉的,但他没有一点自卑的感觉,积极参加班级、学校里的各项活动,头脑也很灵敏,就是给人一种阳光开朗的那种感觉。”他似乎动情了,手不停地比划着什么,完全投入了进去,很认真地回忆着、描绘着,仿佛这个学生现在就在他眼前似的。“呃,他现在在美国留学吧,我希望他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我们的情绪也被何老师带动了。“.”“.”刘昊林问完了,何老师让我来问。我有点不知所措,结结巴巴地说:“老师,呃,您为什么要设立365学堂啊?”老师笑了一下说:“哈,其实不是我创立的365学堂,我只是负责其中一个版块而已。呃,浅尝辄止这个公众号时我创立的,就是我想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作品,发掘人才,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写作当中。毕竟这也是一个公益项目,也就是为了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嘛!”

  所有的问题都问完了,我们正准备离开,这是,刘昊林又对何老师说:“老师,金浩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您今年多大了?”何老师咧开嘴笑了,说:“这又不是什么隐私,我今年37岁了!”

  通过这次采访,我受益匪浅,也对何老师认识了更多。其实他在严肃的外表下藏了一颗慈爱的心,他把我们都当成他的孩子,呕心沥血地教授我们知识。他淡泊名利,一心只想着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者就是我们心爱的何老师。

对保安的一次访问

  采访,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言能力。所以,我今天也做个小记者,去采访兢兢业业的保安,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这可是给了我一个好机会!平时,我是一个足不出户的小宅男。没有社交能力使我变得内向,而今,锻炼的机会来了,我怎么能不抓住呢?

  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采访前的重要任务——列提纲。

  采访谁呢?看着我们小区的保安天天很辛苦的,我很想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

  我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细细想了想,决定从四个问题入手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我带上纸,揣着笔,既紧张又兴奋地下楼了。

  可是,当我准备走进安保亭时,突然间后悔了,觉得有些难堪,想进不敢进,想退又不能退。那种矛盾的心理使我焦灼不已,只能像机器人似的在原地徘徊打转。

  终于,我鼓起勇气,敲响了大门,“笃、笃、笃……”那清脆的声音像是啄木鸟来报信。保安见了,忙放下手中的水杯,小心翼翼地打开门,然后问:“怎么了?”

  我抑制住内心的慌张,有礼貌地说:“您好,我是一名小记者,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哦,当然可以啦!”呼……我总算松了一口气,也不再那么拘束了。

  “您做保安多久了?”“大概几个月了。”他想了想,然后说。

  我边听边记,接着我又抛出了我的第二个问题:“您为什么会选择当保安呢?”“我们也没啥一技之长,只有当保安这个工作比较适合我了。”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知道了,很理解您,您平时都做些什么呢?”我又问道。只见他眉毛扬了扬,自豪极了:“站岗、巡逻、我们还要抓小偷!”

  瞧,多神气!

  我笑了,便抛出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当保安好吗?”“好!当然好了,每天有钱拿,有饭吃,还能为人们服务,多好,我们开心,业主也开心。看他们快乐,我们也很自豪!”说罢,他咧开嘴笑了。笑的那么淳朴,那么灿烂……

  太阳西,秋风下。这次采访,收获的不仅是与人交流的艺术,更宝贵的是保安那灿烂而满足的笑容。

对杨老师的一次访问

  上个星期,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团,社团指导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姓杨。社团活动中,她侃侃而谈,带给我很多新奇的东西,这使我对她充满了好奇。社团课结束之后,经过反复纠结,我终于打败自己的羞涩,鼓起勇气,走上讲台向她预约了一次访问。

  第二天吃完午饭后,我匆匆忙忙来到操场,发现杨老师已经到了。远远望去,她站在秋日清亮的阳光下,穿着一身粉色连衣裙,外面披着一件米色的短款开衫,清新而又不失活力。看到我走近,她挥着手向我走来,我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连脚步也不由放慢了。她很随意地和我聊了几句,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然而这样也没法消除我内心的紧张。

  我们在操场边上的围棋台旁相对而坐,我打开笔记本,按照提前拟好的问题开始提问:“杨老师,请问您是不是很喜欢读书?工作之余您一般都喜欢做些什么?”杨老师微微点头,说道:“嗯,我确实非常喜欢读书,做语文老师不看书不行,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至于我的业余爱好,一般就是看看书、看看电影、旅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没想到杨老师紧接着又冒出一句:“当然,我还喜欢睡觉。”我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而我也慢慢进入状态,不再像之前那样放不开了。我们交流起各自喜欢的书籍和作家,谈起读书,杨老师眉飞色舞,脸上焕发着耀眼的神采,我不禁问道:“您平常工作应该很忙,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呢?”杨老师一只手抵在下巴上,沉思了几秒,说道:“当你真正爱上阅读,不管多忙多累你都会挤出时间读书,我哪天不读书就会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么。”听了杨老师的这番话我不禁心生惭愧,在读书方面自己还是太懒了。最后,我又向她询问了文学社各学期的课程安排情况,她说:“每学期都不一样,都很有意思,如果你想知道,那下学期就报文学社吧,我们文学社尤其欢迎像你这样的学生,这里跟你打个广告先——”听了她诙谐的话语,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访问结束时,阳光还是一样地清亮,周围弥漫着桂花的馨香。原来只要鼓起勇气,勇敢尝试,很多事情都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甚至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使你受到长者的熏陶,得到有益的启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对张老师的一次访问

  升入初中后,我终于见到了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张老师——让我姐敬佩不已的高级教师。

  我一直在寻找机会访问张老师。周一下午放学后,我故意迟走了一会儿,想去找他。我看到教师办公室里只有张老师一人在批改作业,于是我果断抓住机会,喊了一声“报告”。可是刚喊完,我就胆怯了,但是张老师已经发现我了。我慢慢走进办公室,心里像揣了只小鹿一般。

  只见张老师穿着一件黑绿相间的格子衬衫,一身略显年轻的休闲装扮。他抬起头来,推了推黑框眼镜,用充满神采的目光看着我,关心地问道:“你找谁?有什么事吗?”我有些发窘,结结巴巴地向他说明我的来意。张老师听说我是某某的妹妹,便用温和的声音说:“好,你问吧!”我在心里舒了一口气,连忙翻开笔记本,问道:“张老师,您工作多久了?一直都当班主任吗?您一天工作多长时间?经常工作到这么晚吗?”他摘下眼镜,揉了下眼睛,思考了几秒,平静地回答:“我至今已工作20年了,其中有15年都在当班主任,一天工作将近10个小时。”一天工作将近10个小时!看到我震惊的样子,他微微地笑了笑。我接着问道:“那您这样长期辛苦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张老师说:“教师要对学生、对他的家庭负责。一个学生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可能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听完这话,我仿佛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沉重的责任感,就像莫怀戚《散步》中写的那样——背负着“整个世界”,对张老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我又向张老师请教了几个语文作文方面的问题,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已经是万家灯火,晚风吹在身上,有些冷,然而想起临别时张老师嘱咐我路上要注意安全,我又觉得心里暖暖的。我想,张老师虽然外表严厉,令人生畏,但对学生,他始终以一颗尽职尽责而又温暖的心相伴,让学生难忘。

对张老师的一次访问

  我坐在桌前,整理着采访稿。一想到昨天的采访,心里便激动不已。

  昨天,我访问了一位姓张的老教师。张老师教了40多年的书,现在退休在家。

  路上,我还想现在教师的待遇不错,张老师家一定很富有,也许正坐在沙发上和儿孙们谈笑呢。想着,走着,一会儿就到了张老师的家。还没进门,就看到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里面出来。我走到一个女孩儿身边问:“张老师在家吗?”她仔细地打量了我一下,说:“你也是来找张老师补习的?”没等我回答,她又轻声说:“跟我来!”便拉着我走了进去。

  张老师正伏在桌子上写着什么。我环视了一下四周:正面放了一张办公桌,桌上堆满了书,靠右边是一张木床……俭朴得叫人难以置信。张老师得知我的来意,笑着对我说:“其实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每当想到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我总是深感责任重大,我要以更出色的工作回报党、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

  这时,张老师的爱人走过来,递给我一杯茶,接着说:“他呀,心里只有学生。原本想退休了,他也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可是他不是惦记这个,就是惦记那个,真拿他没办法。”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让我深受感动。

  我抓住机会问张老师:“您现在都退休了,怎么不好好休息休息呢?”张老师说:“虽然退休了,可总想把工作几十年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年轻教师参考。我虽然老了,但还想为教育事业做点儿什么……”

  告别了张老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张老师这种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高尚品质所感动。想到这儿,心中似有千言万语,但只化为一句话:我们爱您,张老师!

对清洁工阎阿姨的一次访问

  清洁工,一个多么普通而又朴实的称谓啊,有些人都不愿意提起。但是他们却担任着维持清洁的重要角色。

  他们把一双干净的双脚情愿踩进污秽的池塘,换来的却是整个世界的美。天蒙蒙亮,当淡黑色的天空中还镶着几颗贪玩的星星时,他们便起床,拿着他们最关键的“兵戎”——笤帚,在马路上忙碌了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不起眼的职务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今天我有幸成为一位小记者,来访问令我敬佩的清洁工——阎阿姨。阎阿姨是我们社区的清洁工,她对待他人十分的真诚,也十分的有担当,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我来打扫就行。

  人们常说:六月天,小孩脸,说变就变。没错,刚刚炽热的太阳还高高挂在苍天,这一会就大雨磅礴。没一会儿,楼区街上的积水就到我的小腿那里了。因为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很多黏土还有废弃的铁片等都冲刷到道路上。这时阎阿姨立马拿着笤帚、拖斗跑了下来,嘴里嘟囔着:“哎呀,这雨可真大,得快点打扫一下道路,别让大家滑倒了!”。她慢慢弯下腰,我心想:她该不会是想去掏排水沟吧,那可不是该她干的活。只见她提着被雨水打湿的裤脚,二话不说的踩进了水里,弯下身子,用手摸索着,终于找到了出水口,一点一点捞出赃物,放进垃圾车里。突然间,就像是有魔法了一样,积水一下子涌进排污沟,没有了。

  清洁工,你是平凡的,但是你们也是特别的!每当我走在街上,总会去寻找那一抹橘红!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要爱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把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作为榜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想对妈妈说500字优秀作文初一

对谁的一次访问作文600字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