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培训心得体会
新警初任培训心得
曾经,我总认为所有壮烈的言辞和举动,都要有轰轰烈烈的理由,"奉献"、"牺牲"这些被弘扬的旋律、被高唱的凯歌,离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太遥远,只有穿上这身警服后,才深深体会到这其中的不易与艰辛。十个月前,怀揣着投身监管改造事业的热情和梦想,我们离开浙警院,去到各自的单位参加工作;而今天,我们又回到了这里——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心中除了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对昔日同窗岁月的怀念之意,身上更是担负着各级领导对我们的热切关怀和殷殷期盼。
当单位的大巴车驶进浙警院大门的那一刻起,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亲切,一栋栋熟悉的建筑,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往日种种浮现脑海,万千思绪涌上心头:致诚楼、警体馆、番号区、安防科技园……只有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警校生,才能倍加体味到那段旧日的足迹。
然而紧凑的军训日程安排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和老同学寒暄叙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清晨六点半,拖着疲惫的身影,撑着惺忪的睡眼下楼集合,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一区队全体都有,向右看——齐,向前——看!调整军姿",这一刻起,全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再随意动一下,三十分钟,四十分钟……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飞虫偶尔过来打个招呼,前脚掌已然发麻,哪怕再小的晃动在队列中也是那么的明显,所有人都在坚持。汗水的浸泡需要忍耐,雨水的冲刷需要忍耐,烈日的烘烤需要忍耐,时有时无的饥饿感也需要忍耐,似乎一切都要不停地忍耐,就在这不知不觉的强忍中,潜藏的坚强逐渐被挖掘了出来,每个动作都在千百次的重复后使肌肉形成了记忆。站军姿很累,但汗水过后的我们更彰朝气;齐步走很散,但坚持过后的我们更显团结。汗水侵透了我们的衣服,风干后留下的盐渍是我们拼搏过的印记;烈日晒黑了我们的皮肤,却使我们滚烫的心变得更加坚强。
为期五天的军训不仅是一次身体素质上的考验,更是一次对精神的历练和塑造。军训的日子就像风雨过后的泥土,经过了无数次的洗刷,最终会沉淀下去,直至融入我们每名受训学员的精神深处之中。在接下来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金华监狱61名学员有信心做到洪主任对我们提出的"三明确、三增强"要求,即明确培训目的,增强角色意识;明确培训纪律,增强规矩意识;明确培训要求,增强整体素质。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负单位领导期望,不辱初任培训使命!
"一二一,一二一",嘹亮的口号声响彻在警院的天空,我们的培训还在继续……
入警培训班心得体会
不少人孩提时候大概都会有做警察的梦想吧?我也不例外,我将这颗种子一直埋入年幼的心中,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攻读法医专业,这使我幸运地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至今还没有忘记,当自己还在念书时,就时常敬佩那些在炎炎烈日或刺骨寒风中勤勤恳恳奋斗在一线的警察同志们,身着警服,他们是老百姓的庇护神;警灯亮起,他们是最靓丽的风景线;城市有了他们便有了安定,他们用自己汗水和生命谱写出一篇篇华美的乐章。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也许有人会觉得穿上那一身警服是多么英姿飒爽,惹人歆羡,是大多数人眼中 “神气”的代名词。但“繁华落净见真醇”,荣誉的背后付出的是汗水,肩负的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警察的工作时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八小时工作制,而是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更没有什么节假日可言。每当人们全家团聚共庆节日之时,每当人们万家灯火共享天伦之乐时,每当人们鼾然入睡进入甜美梦乡时,他们却全力以赴奋战在第一线,以辛劳、奉献乃至热血和生命换来了百姓的的安居乐业、社会的井然有序。
有人告诉我,在这个没有枪林弹雨的和平年代里,警察是最危险的职业,选择了警察,就是选择了危险,选择了艰辛。然而,3月份,我毅然报考了枝江市技术民警一职,只为了自己的理想和那一份法医情愫。
我曾两度在洛阳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参加实习活动,长达半年之久,那是我真正的接触法医工作的开始,第一次去现场、第一次面对死者、第一次参加解剖工作、第一次自己动手提取物证??法医是一份艰苦、需要默默奉献精神和很强责任感的职业,他把亡者临终前未来得及说出的真相,通过自己的辛苦工作和对正义的不懈追求一一向世人讲述,为死者昭雪,告生者安慰。
在刑科所实习期间,带教老师的敬业态度让我感动,手机24小时待命,一声令下,不管白天黑夜、烈日当头、抑或寒风凛冽,都要立即奔赴现场,现场条件有时十分恶劣。还记得2012年那个炎热的暑假,我们接到命令,赴城郊野外现场,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尸体xx,臭味熏天,尸体周边蝇蛆乱爬,很是让人难以忍受,可是我的老师却一如既往,有条不紊的进行现场勘查。洛阳特大xx案,大雨中是他们身背数具尸体在狭窄的地道爬走??类似的现场,比比皆是,法医工作条件的恶劣程度可见一斑。我的老师自己做了一首打油诗形容自己的工作:法医苦,法医累,法医常呆尸边睡,风中来,雨里去,法医艰辛谁人替?头顶烈日,汗湿沾襟,嗡嗡蝇吟,蠕蠕蛆动,夜半出门,破晓归巢,家门紧闭,折回宿舍憩。他们苦中作乐,偶尔自嘲一番,但却从不言累、不怕苦、不嫌脏,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始终坚守自身职业操守,奋斗在最前线,所做只为还原真相,为死者伸冤。法医是什么?真正的法医应当是学识渊博、头脑敏锐、思想深刻、目光犀利、联想丰富、长于推导并勇于坚持的,他们让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水落石出,却不一定被人记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公安精神。我深深地为他们折服,我也暗下决心,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们那样优秀的人才,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随时准备好牺牲,流血在所难免,这是公安队伍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广大公安民警舍小家为大家,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登上长城举目远眺,你一定会被那条绵延山巅的巨龙所震撼。但是你有没有留意,在你的身边就有一座用热血铸就的金色盾牌竖起的“长城”,抵御罪恶的入侵。我在想,如果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那么警察应该当之无愧于“最可敬的人”吧
记得一副对联中这样写道: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人民警察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警民关系就如同种子与土地、鱼与水的关系,只有根植沃土、才能开花结果;只有融入水里,才能充满活力。
为民入警,我们心中就要时刻想着人民的疾苦,就要有刚正不阿、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自之心。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面对糖衣炮弹的诱惑,我想若不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心性,一念之非、一动之妄便会腐蚀心性,致使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作为人民警察,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警言:自重是防腐拒变的基础,自省是防腐拒变的关键,自警是防腐拒变的屏障,自励是防腐拒变的动力。而人民警察,站在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前沿哨所,站在抵制各种xx和侵袭的第一线。能不能取信于民,关键在于能否把紧欲望的“关口”,守住清廉的“底线”。否则,就将偏离航线,背弃原则,丧失革命意志,沾污金色的盾牌。
在前进的道路上荆棘满布,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有具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我想很多人对“荆楚十大名探”之一的冯安新局长并不陌生,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守牛郎”一路走来,急民之所急,侦破命案,彻铲黑恶势力,屡立奇功,为百姓所称颂,他果断刚毅、坚忍不拔,是我们所有警务人员的榜样,鞭策着我们一直前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警察事业的征途才开始,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自身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缺乏工作经验,对社会的认知比较稚嫩和片面,思考事情不太周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技巧还有待提高,但我坚信,以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夯实自身理论基础,同时学以致用,虚心请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力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以自己严谨的作风和实际行动来为公安事业争光添彩,不为金色盾牌抹黑,为祖国早日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警-察学习心得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是回答“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因此说,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新警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十月九日,怀着监区领导对我们新干警的期望,我们来到了广州培训点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初任培训。两个月,经历了许多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东西,这两个月的收获,将在无形中促进和影响我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在这两个月里,我们不仅通过军训,使得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通过上课学习,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强。
第一,对监狱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警囚关系。理论课上,我们聆听了广东监狱系统资深干警和专业学者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深刻认识了监狱有别于其他工作的特点,加深了对监狱工作的特性与现状的了解。我们悄然接近了被誉为“共和国之盾”的忠诚卫士。看到了忠诚、理想和信念。进一步明确了警囚关系。我们所要面对的,有些是迷失了人生道路的,有些是细腻扭曲、仇恨社会的,有些更是穷凶极恶的社会渣滓。而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严格而又文明的管理,秉承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宗旨,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
第二,对日常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军训的第一天教官就和我们强调日常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当时我们还没什么概念。两个月以来,我们每天重复做着列队操课,列队唱歌开饭,整理内务等。这些无形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习惯,慢慢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作风习惯,感觉自己这样才像纪律部队,才像个人民警察。有良好的作风习惯更有利于管理犯人,更适合监狱工作。比如做事细致的工作习惯的养成对我们日后的监狱工作至关重要。
第三,学会了团队配合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队列中,训练的每一个动作,只要是有一个人失误或落后,都会影响整个队列。比如:队列行进不是我们走不好,只是我们有时候很放松,导致一个简单的队列动作重复许多遍才达到训练效果,试想如果当时大家都认真对待,或许一次就能达到训练效果。简单的事情,重复的做,细抠其中的要点,臻于完美,积小完美才能逐渐变为较大的成功。两个月,从五音不全搀杂在一起到整齐洪亮的军歌,从混乱无章的宿舍内务到井井有条的宿舍内务,从懒散不齐的队列到整齐划一的队列......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严谨态度的重要性。
第四,基本警体技能的掌握。这次培训首次让我们学习了最低伤害武力控制,这给我们对日后的监狱工作提供了很多技巧性的东西。在这期间,我们还学会了警械具的使用,如电警棍、手脚铐、枪等。另外,我们还进行了很多体能的训练和考核。由于平时缺乏锻炼,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我很苦很累,但是我还是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这对我的身体素质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
我为自己能有机会成为监狱警察而庆幸,监狱工作不应该是一项个人谋生的职业,而应该是一项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回到单位,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我准备好了!
警衔培训心得体会
写在最后一次警衔培训后
最后一次警衔培训结束那天,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的李威老师问:"这次警训有啥感想?"我很干脆地回答:"没感想。"其实,我怎么可能会没有感想呢?那可是我最后一次的警衔培训啊!它标志着我从警授衔以来警衔晋升生涯的结束。
那些"第一次"
最后一次警训了,可我分明还清楚地记得从警以来很多关于第一次的情景,尤其是第一次穿警服!1986年夏天,当脱下高中时的红装换上橄榄绿的戎装时,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我们彼此打量着、对比着,望着玻璃橱窗中自己的身影微笑着、自傲着,那股子青春的靓丽简直无可比拟。
而在派出所当内勤时第一次投稿、第一次看到印着自己名字的文章被刊登在报纸上时的情景,我也是历历在目的。1995年夏天的一天,我乔装成一名打金饰的妇女,跟着刑警一起侦查"黄金饰品盗窃案",为了不露破绽,同事们还叫我把三岁的女儿抱上。那天也凑巧,在打金饰的那户人家中,女儿直嚷着要项链,而且嘴里"阿姨、阿姨"叫得特别甜,直哄得主人家把金饰连同被盗金块全拿出来供我们母女俩挑个够。后来那起大案破了,所里还特意奖励了女儿一箱牛奶。
我觉得这起案件破得挺有味儿的,而且有女儿参与印象特别深,便把它记录下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稿子寄给了当时的《舟山警察报》。不想一周后,我的处女作发表了。我兴奋极了,小心翼翼地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虽然早知那篇文章的内容,但还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其实还有很多"第一次"的情景我都记得清楚,比如第一次领工资、第一次警训、第一次授衔……可是,怎么转眼之间,自己居然在经历"最后一次"的事了呢。
迎接"最后一次"
这次警衔警训是我第一个的"最后一次",我明白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最后一次"接踵而至:比如最后一次打靶、最后一次办案、最后一天穿警服……所以,李老师,我是不愿意去感想!
直到那天全市公安宣传工作会议,坐在政治部七楼椭圆形会议桌前,看过去整一排的80后基层宣传干部,对着这些比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姑娘、小伙,又听见领导把我介绍给大家,"这是我们那一代的警营文化爱好者",终于禁不住出声感叹:呵呵,廉颇老矣!可别轻看这些年轻的姑娘、小伙,你看美女警花们写出来的文章,思想和文采兼备;新生代小伙们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已无法赶超,警营论坛里80后、90后的话题我是听也听不懂,偶而进去搭会儿腔还立马被认出"菜鸟"无疑……
此时此刻,那张1993年第一次全市公安宣传会议通讯员的合影就在台板上,看那时的自己正笑靥如花地挤在"我们那一代"警营文化爱好者中间,亮晶晶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而今天,当初那张年轻的脸上曾经所钟爱的颊边蔷薇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明镜中那个陌生的与记忆格格不入的衰老形象,这使我不想接受也得接受,这种不甘心的无奈恐怕不下于怨偶的纠结以及情人的远离吧。
唯有珍惜
曾经很多次写过关于轮值轮训那些轻松的话题,唯独这次警衔培训,我却写不出片言只语,那种"最后一次"所衍生出来的莫名和失落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这一次的警训,我没有感想,只有珍惜。
警训从开始到结束,我如同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中规中矩地听老师讲课,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认真学习各种警体动作要领。记得有一节课是体现团队精诚合作精神的游戏,周继祥老师要求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背对六个伸手接他的学员直挺挺地倒下去。轮到我时,我站在上面害怕极了,总把腿屈起来。学员们宽容地说:"大姐,这个有点难度,做不标准没事的。""不行,我得把它做好。"课后,年轻学员们都夸我认真,我对他们说,这是我的"最后一次"游戏课,你们这些小树苗怎能体会一棵老树数着自己年轮的心境呀。
有人说:当你开始常回首往事时,你确实是老了。(范文先生网故事,可惜,年轻的她不太在意,说我老是翻旧账。我知道,无论我如何不舍那些记忆中最深刻的"第一次",年轻一代都不会在意了,就如后辈之人谁会来管你第一次咿呀学语说出一个完整句子所引起的惊动和兴奋。他们不会在意你第一次着警服、第一次授衔、第一次调解成功一起治安纠纷时的喜悦,他们有他们的"第一次"。至于我们这些老民警跟这套警服、跟这个职业间的感情,他们又怎能理解呢
于是,警衔培训回到岗位,我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积极地参加县公安局组织的各项活动,更加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我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我从警生涯的最后一天,把每一件事都当作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因为,活一天少一天,做一件少一件,我需要倍加珍惜才行。(作者系岱山县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
新警培训心得体会
硝烟弥漫的笔试和面试现场彷佛就在眼前,转眼之间我就已经坐在普陀公安分局的会议室当中进行着最后一天的新警培训。培训伊始我只是对我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赶到十分的自豪和骄傲,但随着培训的循序渐进,我对警察这个职业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当我回顾这三天的培训,我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词,纪律和为民。
警察是一个纪律部队,这是在我培训之前就有所认知的。但是三天的培训下来,我认识到身为一名警察,我们的纪律等同于军队的纪律,又有别于军队的纪律,相同点在于,我们都要做到绝对的服从,都要做到洁身自好,都要对党和国家绝对的忠诚,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和军队纪律不同的地方又在于,我们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我们所有的纪律都是为更好的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我们的纪律是有弹性的。
其次就是为民。我相信绝大多数没有经过警校洗礼的社会生,在培训之前对于警察的具体工作大多都是由电影电视中的镜头所构成的。诚然,我们是国家的执法机关,但是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里,除了将我们除暴安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这个根本工作做好之外,我们还要更多的承担为人民服务这个重要的任务。“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就是对警察这项职能的最完美诠释。在中国,我们警察的称呼前面被冠以两个沉甸甸的字“人民”,因为我们和人民解放军一样,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不仅要维护社会稳定,给予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更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热诚服务,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我也希望成为一名警察后,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对得起身上穿着的警服。
入警培训心得体会
正式参加工作已经有两个多星期了,我由最初对交警工作的一无所知到现在不断深入了解,从最初有点小情绪到现在逐步适应工作喜爱工作,一切都在从不适应到适应转变,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也在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指挥交通是一门艺术
来到女警中队第一天的早点名就是演练指挥手势,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在指挥台上亲身体验打交通手势,才知道要将手势做的赏心悦目又能正确的指引交通真的很不容易。
在高峰期执勤的时候,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疏导交通,我们需要通过利用交通信号灯来放行车辆。疏导交通很重要的就是未雨绸缪,在未堵车之前就要开始疏导,提前预计发生的情况。
二、 体验和享受工作中的苦与乐
在平时执勤和整治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以及秉公执法,这必定会引起许多当事人的不满与不理解,我们必须向当事人耐心解释,时常有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会发生。有一次我检查一辆摩托车,是我自己太心急怕摩托车开走,导致造成司机的误解,司机不让我检查,语言上也比较激动。经过这件事情我很难过,但是也反思了自己,是因为自己不熟悉业务知识也没有实际经验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我相信我可以通过以后的不断向书本向他人学习,成为一个处理事情成熟业务知识深厚的合格的警-察。
虽然平时的工作很枯燥很辛苦,但是我找到了一些让我温暖的东西,平时领导和同事的关心,还有一些很小的事情都给了我心中莫大的安慰。
一天我在红环路口的人行道上执勤,身后走来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他的步子很小很缓慢,等到绿灯的时候老人开始过马路,但是此时右转的车辆还是很多,我便在老人的身边与他同步过马路,保证他能够顺利通过,老人可能没有发现我在他身边,就这样我陪他过完马路后便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当我站定之后看见老人回头看着我,眼神里透着感激的神情。那一幕在我心中激起一片涟漪,很久都不能平静,这也让我找到作为交-警的另外一份职责,便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的人。
三、缺点与不足
处事不够沉稳做事不够细心,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都不够丰富,导致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点畏首畏尾,不能自如的开展工作。在红环路第一次做警卫,我负责的是公共汽车车道和人行道,我的工作就是在绿灯的时候卡住摩托车和行人,不得放行。摩托车和行人数量很多,难免有漏网之鱼,但是我必须完成任务,索性比较顺利等到警卫车辆的通过。但是当警卫车辆刚过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我们没有将警卫车辆旁边车道的车辆及时卡主,导致一些小车开在警卫车辆前方变道阻碍警卫车辆。做警卫光靠学习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去摸索积累经验,自己动脑去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可能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尽早地学习好业务知识,能够为交-警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初任民警培训心得体会
“只有心中装有人民,才能当好人民警察”是一位有着40多年警龄的老警察面对一位记者提问:“你可以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当好这个警察的吗?”的回答。老前辈的回答很精辟,但意义深重。的确是我这一名即将上任的新警察应该好好思考,铭记在心的一句话,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告诫自己,别忘记了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从三年前,走进江西公专,成为一名预备警官到三年后的今天,我光荣成为一名准赣州市交通警察。中间承载的是成为一名合格警察所打下的理论基础。今天,我来到赣州市人民警察学校进行为期48天的岗前培训。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梳理。也是把书本知识向实战的一次演练;向实践的一次转化。培训的目标我认为是通过培训,每一位学员应该达到自己岗位的要求。
做为即将成为江西省会赣州的一名交警,我该做哪方面的努力让自己符合这个岗位的要求?怎样才可以达到一名合格警察应该具备的条件。我认为现阶段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显得更重要。我把他概括为:“三多一少”
一,多想。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考虑。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经常换位思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众所周知,交警是最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一个警种之一。站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群众都注视着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直接代表着我们公安机关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在处理交通事故,管理交通次序,维护道路畅通中,我认为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想,去改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位了,工作中才会畅通无阻。对于我这么一个新上任的警察来说我更应该多想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想到好的点子,我可以把它先记下来,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工作的环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让自己更快适应这个神圣却又艰苦的岗位。
二,多听。听群众之所言。从上公专开始,我就养成一个习惯,并且我认为这个习惯对我以后的工作还有好处,就是多听听基层的声音,多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老百姓才会和你说实话,才愿意告诉你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意见。因为至古以来,警察在老百姓中的形象大多是来抓坏人,做了坏事,警察才找上门,平时少他他们打交道为好的老观点。这些都是不利于我们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用改善警民关系。多听的前提是沉下去,到群众中去,光知道坐在警车里是很难听到最有价值的意见的。赣州市公安局筷子巷派出所民警,全国劳模邱饿国同志就是很典型的成功代表。这些来前辈都是我们新人学习的榜样。
三,多做。做群众之所需。大学的一位教毛概的老师说:“你们年轻人,到了单位去了以后要多做事,做的越多进步的才越快”我觉得她说的很对!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同事都是陌生的,周围的环境也是陌生的。这更需要我多做多了解才可以慢慢适应。同时自己是年轻人理应承担单位的重任,要敢挑重担。抛弃那些在学校有时会犯的怕自己做不好就不去做的错误观点。在失败中成长,在错误中学习。
四,少说。夸夸其谈是我们80后的一个通病。在工作岗位上多想多听多做,少说,少说大道理,少说不利于单位团结的话,少说不利于和群众搞好关系的话,少说抱怨的话。有情绪应该学会合理释放。做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民警察。
在现阶段,我认为我应该主要从以上4点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为一名新人,身上的缺点也是我不应该忽视的地方。不过。我相信勤能补拙。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人。多向同事学习。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实践学习。读好书。健好身。干好活,我相信我会进步的。我也坚定如果我认认真真的多好每一件事,我也成为向邱饿国,施华山,一样的人民好警察。
警-察培训心得体会
生命中一次难以忘却的磨砺
仲夏,原本是极其炎热的关口,xx又素有中国火炉之称,想象中南昌这个夏季一定会给我带来极度的不适。当驱车400公里,踏入xx的大地的时候,雨后的清凉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到分外的凉爽。七拐八拐,我们来到公安部xx警犬基地,摄入眼帘的是浓浓的绿荫,一幢幢具有欧式风格的房屋座落在绿树与青草地之间,嵌套期间的一泓池水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宛如来到了人间仙境。全省公安宣传骨干培训班选在此处举办,可见组织者是化了精气神的。
这次培训班学员如我一般大多数来自基层公安机关,对xx比较生疏,但是从报名到正式上课,我们都得到了省公安厅宣传处培训班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回顾一周的培训,组织工作有条不紊,培训内容设置科学,聘请的讲师人物身份高、业务能够强,无一不是我省宣传思想阵地的权威人士、学者。非凡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公安报对此次培训班也格外关注,不远千里派出资深编辑前来授课,让广大学员近距离接触京城公安名记。另外,培训班邀请了公安部xx局x局长来班授课,并与广大学员交流,这种与中国公安宣传最高首长面对面的机会,实在是非常难得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公安部对我省公安宣传工作是持肯定态度的,并寄予厚望.
由此可见,省厅党委对此次培训是相当重视的,对公安宣传工作寄予极高的希望,这对全省公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同志而言是极大的鼓舞。由此可见,省公安厅宣传处对全省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是十分有力的,工作极具前瞻性,恰到好处的把握了时机,以求实创新的精神打下了全省公安宣传思想的根基,提( 保留此标记。)高了广大基层公安宣传工作基本功,与公安部正在开展的"基层基础建设年"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此次培训,必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安宣传工作网络,推进公安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必将团结全省公安宣传工作者,发奋图强,开拓我省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意义十分深远。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纵观此次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涵盖了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xx-x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宗旨作了出色的阐述,对公安宣传如何服从党委政府、服务人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xx大学xx-x副院长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新闻理论,提升了学员们的新闻理论水平;xx日报总编辑xx以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结合xx日报的办报思路,雄才大略的阐述了xx日报的宏伟蓝图,让与会学员深受启发;人民公安报、xx日报、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编辑,无不以纯专业的高度,结合基层公安宣传工作实际,提出了新奇而独特的工作思路,传授了基本的新闻写作技巧,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解决了我们长期工作中存在的困惑,让人耳目一新,受益非浅。
此次培训不仅以广博的学习内容改变和完善了与会学员的知识结构,也为全省公安宣传战线上的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在此欢聚一堂,大家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争分夺秒,刻苦学习,表现了宣传工作者良好的素质,体现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培训期间,大家课余饭后聚在一起,畅谈宣传工作体会,交流宣传工作信息,解析宣传工作经验,无私奉献,互通有无。友谊在不断的升温,力量在不断的凝聚,信心在不断的增强,思路在不断的明晰.
法院干警培训心得体会法官培训心得体会2021(精选2篇)
十天的培训短暂而充实。近距离的聆听资深法官传道授业,与同龄预备法官一起争辩探讨,使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信心和珍贵的友谊。从道德培养到庭审驾驭,从理念解读到规则适用,从知识拓展到技能提升,从案例分析到庭审模拟,每一项培训内容都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书面析案例与实务审案子的不同。
案例分析只突出理念、知识和规则的逻辑运用,却展现不出道德,考验不出技能,然而审判的生动之处恰恰就在于它能综合而细致地体现出职业道德素养和审判技能水平。我原以为只是与审判工作沾边的许多“零件”问题反反复复被各位资深法官重申、强调,居然在审判中占据了半边天。我深刻的意识到:审判不是答卷子,不是判了就了事,审判过程的中诸多问题的处理往往是比判决本身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法官举止不妥,引起当事人的不信任,即便是正确的判决,不被当事人接受,实际上纠纷就没有化解。可见,小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审判效果,甚至导致功亏一篑。因此,审判工作没有所谓的及格分,只有零分和满分。审判一直是民众瞩目的焦点,法官正是风口浪尖的行船人,审判要得满分的评价,用如履薄冰去形容法官谨慎的良苦用心丝毫不为过。那么,谨慎的内涵不仅仅再是慎法律效果,还包括慎社会效果、慎工作细节、慎言行举止。
看似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常常却不能机械的套用法条,甚至某些完全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却不能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为什么?在我原来的意识里,这种疑问似乎不应该存在。
记得两年前的新录用人员培训班上,主任曾经从审判实践的角度阐释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那堂课后,我才发现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只是社会矛盾的诸多调节器中的一种,某些时候它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当我开始思考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问题时,却又常常陷入一些无法解决的疑惑中:法官不可能通晓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案件背景,如何才能达到好的社会效果呢?法律要求审判必须严格围绕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保持中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注重社会效果又必然要求法官积极了解案件背景材料,以便预见矛盾并把它化解在未萌芽状态,作为法官,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到底要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如果恪守规则而缺乏敏感性,显然偏离社会效果,而对案件背景调查的过于清楚,会不会导致案件审理开了花
带着这些疑问,我参加了预备法官培训,有幸再次聆听李大元主任的法律思维课。课后,我仔细琢磨了他讲述的飞行员诉民航劳动争议案、非典期间患者诉医院案的处理方法,这才渐渐领悟了其中的答案。原来,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不仅是新时代法院功能定位的标准,还是法官必须具备的一种务实的法律思维。审判承担着整合社会关系的功能,这意味着审判不是就案论案,而是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更开阔的思维去考虑个案的审理会带给当事人什么样的利益、同时又会带给社会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审理案件需慎而又慎,仔细甄别案件的法律性质,并敏锐的洞察其潜在的社会影响。至于刚刚提到的“度”的问题,我想,多观察、多思考、多预见总是没有错误的,只是法官不能用自己所想所见的种种事实和理由人为的扩大当事人的矛盾,替当事人去找利益、争利益,否则就偏离了法律效果,也会必然偏离社会效果,也就破坏了“度”的平衡性。要使得两种效果统一有度,法官在保持谨慎和细心的同时,还需要紧紧坚守客观中立、案结事了的基本原则。
审案例不同于答卷子,程序的完美是审判工作的底线。程序的完美不仅仅是结果性的履行完规定的法律手续,怎么履行手续常常是更加重要的过程。实务中的程序并不是书本中介绍的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评议宣判那么粗线条,每一个阶段都由许许多多零碎的工作组成,都有许许多多细节的问题需要处理,这些零碎而细节的问题又根据个案的不同而繁简有别、形式各异。我们也许会对学习过程中的有些失误见怪不怪,比如因为熟练使用拼音输入法、剪切板而疏于检查通常会导致论文的形式错误,但是一旦这种细节错误发生在判决书上,影响的消极性可想而知。对于一篇长达万言的文书,完全避免形式错误确非易事,但是我们必须完全避免。所以,即便对待如此细小的问题,我们也必须有如履薄冰的高度警惕性和责任感。
记得朱军庭长提醒大家说,在写判决书和宣判的时候,即便烂熟在心的法条,也要仔细参照正式文本;姜春玲庭长也提到书记员因发串了传票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她还提醒大家,法庭辩论结束时,一定要发出清晰的指令,否则就会影响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可见,审判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的前辈不是也在诠释这个真理吗?我想,作为一名预备法官,要想出色的适应未来的审判工作,就需要不断保持责任感,重视工作细节,从点点滴滴中强化谨慎意识。
案件的审理程序直观的处于当事人的监督之下,因此,法官不能有丝毫亵渎权威、有损中立的言行。我清晰的记得姜春玲庭长给我们举的一个生动例子:我正在调解,当事人突然闯进来说:“法官,我给您送钱过来了!”姜庭长虽然心里明白是已审结的一个案件当事人来送赔偿金,但是她对着其他当事人把话说的非常到位:“您是过来送赔偿金的对吧,我现在正在处理案子,一会再给你办手续,您再稍等一会儿。”姜法官还幽默的说,“如果我含糊不清,来一句‘送钱是吧,等会啊!’这样就好心办错事情了,我面对的当事人会怎么想象这件事情,会怎么想象法官?”我关注到,资深法官在讲庭审驾驭能力的时候,更多的关注了程序上的细节问题和庭审突发事件的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或许就如上例一样可小可大:当事人一句“送钱”不是刻意刁难和考验,目的不是为了看看法官怎么处理,本身是个枝节小事,但是若处理不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可能会造成恶劣影响,酿成大失误。恩格尔曾说:“法官的一言一行,无论对治愈创伤还是对造成创伤都有深远的影响”。身为法官,要做到谨言慎行不是空有谨慎之心就可以了,还必须有细致周全的思考、缜密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处世智慧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否则谨慎也只是胆小的代名词。作为一名年轻的预备法官,我深知,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还有很多很多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十天的培训使我领悟了“慎”字更加丰富的内涵,并把“慎”字时刻牢记在心。如果说这种“慎”有些瞻前顾后的意味,也无可非议。审判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的事业,对于初涉审判的我们来说,更应当三思而后行。但是,“慎”更多的表现为责任和理性。当谨慎成了习惯,理性融入了品格,就自然而然的有了驾轻就熟的审判技能。那时候,“慎”就会表现为平和、淡定、从容的职业气质,就像每一位授课老师那样。对谨慎想的太多,认识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认识了审判的高标准和高难度,认识了对法官的种种约束和要求,我忽然失去了很多豪言壮语。但是,我仍然矢志不渝,因为我知道这种转变是我心理的成长过程,也是我进入准备状态的过程;我期待着自己能默默的交融知识和智慧,并积淀经验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