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简短小故事5分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简短哲理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县官,胸无点墨,别字连篇。一天,他坐堂审案,衙役给他递上名单,原告叫郁工来,被告叫齐卞丢,证人叫新釜。县官一看,用笔一点原告,高声叫道:“都上来!”原告、被告、证人一听,慌忙齐奔而上。县官一看,勃然大怒,说:“我叫原告一人,为什么你们全上堂来?”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时,衙役附耳小声对县官说:“老爷,原告名字另有念法,叫郁工来,不叫都上来。”县官一听,鼻子一哼,随手又拿笔一点被告,高声叫道:“齐下去!”跪在堂下的三人应声赶忙趋步下堂。县官一看,把惊堂木一拍说:“我叫被告一人,为什么全跑了!”这时衙役又低声说:“老爷,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

  县官一看两次都念错了,心中直嘀咕,怕再念错,他斜眼看了一下证人名字叫“亲爹”,不觉一怔,但又故作镇静地对衙役说:“那你说证人该念什么?”衙役回答:“叫新釜”。县官一听,顿时喜形于色地说:“我就一直琢磨着,他一定也另有念法,不然我就要叫他作‘亲爹’了。”

  知识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需要诚实和认真的态度。对世间的任何知识,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如果自己不懂还要装懂,就会闹笑话了。

正能量简短小故事5分钟

简短哲理小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

  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铁匠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炼铁,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俩的齐心合力下,打造出的每一件铁器都很精美。

  流光飞转,儿子很快成年。老铁匠便打算着让儿子在都城里再开一家铁匠铺,去独立谋生。他认为凭儿子的手艺,绝对有这个实力。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铁匠铺开业没多久,非但没有生意兴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责。人们都说,他的儿子打造出来的铁器常会有一些瑕疵。无奈,儿子的铁匠铺只好半途夭折。

  对此,铁匠除了悲戚,更有疑惑,他教得认真负责,儿子学得也是努力刻苦,怎么会没有学成呢

  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来到楚国,铁匠早闻孔子善于育人,便找圣人解惑。

  孔子听了铁匠的疑惑,便问他:“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找铁?”铁匠点头。“在你手把手地指点下,他是不是一次都没有出过错,打出来的铁器都很完美?”孔子又问。铁匠又点了点头。

  两个问题问完,孔子捻须而笑,说:“问题就出在没有出过错上,你总是把手把手教他如何把铁器打好,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留给他,他怎能学得精?要知道,练好一门技术,需要好的经验,更需要错的教训呀!”

  孔子说完,铁匠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不想儿子走弯路,便手把手地不让他出错,反而是让儿子走上了弯路。

哲理简短小故事

  哲理故事:梦境

  每天上午11点,一辆耀眼的汽车穿过纽约市的中心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主人----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

  百万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死死盯着他住的旅馆。一天百万富翁对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要求司机停下车并走到那人的面前说:“请原谅,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馆看。”

  “先生,”这人说:“我没钱、没家、没住宅,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所旅馆。”

  百万富翁灵机一动,洋洋得意地说:“今晚你一定如梦以偿。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好的房间并附一个月房费。”

  几天后,百万富翁路过这人的房间,想打听一下他是否对此感到满意。然而,他出人意料地发现这人已搬出了旅馆,重新回到公园的凳子上。

  当百万富翁问这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所豪华的旅馆,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旅馆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梆梆的凳子上,这梦真是可怕极了,以至完全影响了我的睡眠!”

  哲理故事:疯子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哲理故事:老鼠杀人

  有一个樵夫上山砍柴,在山洞边休息的时候,看到一群老鼠正啃噬着一具尸体。

  他惊慌地跑下山,遇到路上的人就说:我看到一群老鼠在吃人。

  路上的人惊慌地跑下山,沿路告诉别人:有一只老鼠会吃人。

  有的人觉得有一只老鼠会吃人没有什么说服力,于是表现出惊慌的样子说:有一只老鼠像老虎,会吃人。

  这句话逐渐蔓延到乡村与城市,人人自危地告诉孩子:某某森林有一只老鼠大得像老虎,经常出来吃人。

  这个消息后来传入城里,许多电视和报纸纷纷报道:

  在某某森林,出现了一群像老虎那么大的老鼠,据传已经有不少人遇害,至于有多少人遇害,警方正在查证中;至于老鼠为何会长得像老虎,有关单位正在调查研究,是否与20年前的核能外泄有关;许多专家都建议在事实真相尚未厘清之前,民众不宜前往那片森林

  从此,再也没有人去过那一片风景秀美的森林,因为真相永远无法厘清。

  哲理故事:学会让步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少有敌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者摆棋阵,并且在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

  左宗棠觉得老人太过狂妄,立刻前去挑战,没有想到老人连出破绽,被左宗棠击败,并且左宗棠连胜三盘。左宗棠看到天下第一棋手都被自己打败了,心情非常高兴,志在必得,舍我其谁的自信心更加坚定。

  接着左宗棠去新疆平乱出征了。他平乱胜利回来时又见老人,于是又和老人下棋。但是这次左宗棠竟然三战三败,被老人打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惨遭败北。这让左宗棠很迷惑,为何前后两重天?老人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步如此的快

  老人笑着回答:“你虽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上次我知道你即将出征,所以让你赢棋,从而增强你必胜的信念,好为国家平乱立功。如今你已凯旋,我就不敢客气了。”

  左宗棠听了感慨良久:这样看来,自己这次平乱成功还得感谢这位老人的“输棋”。另外自己官居高位、权倾朝廷,这里面其实还包含着很多“输棋”人的关爱、支持与让步。

  让步是一种智慧,让步是一种胸怀,让步是一种宽容,让步是一种高尚,让步是一种修养,让步是一种美德。

  世上的事千千万,往往并不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谁高谁低,因为冠军只有一个,胜者只有一个。

  只要你有足够的肚量和能力,你就是冠军。

  明明有实力夺取胜利,偏偏做出让步,确实是“棋高一着”,更加令人敬佩。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向领导让步,向同事让步,向下级让步,向父母让步,向孩子让步,向妻子让步,向对手让步……

  你做出了让步,并不代表你就是失败者,相反,你却从你的让步中赢得了世界的和平,关系的密切,感情的融洽,这比争一时之气,逞一时之能,是更大的胜利者。

分享的简短的有哲理小故事

  飞蛾扑火

  在很久很久以前,飞蛾、苍蝇还有蚊子是最好的朋友,它们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光亮,哪里有光它们就喜欢呆在哪里。

  这一天,三个好朋友在一起聊天。

  蚊子和苍蝇对飞蛾说:“我们发现了一处非常光亮的地方。”

  飞蛾惊讶地问道:“真的吗?在哪里,我也要去看看。”

  蚊子和苍蝇说:“好呀!你跟我们来。”说着蚊子和苍蝇带路,它们飞进了一户人家,蚊子指着灶膛说:“瞧!灶膛里很亮吧?只是不能靠近。”

  苍蝇点点道:“是呀,靠的太近会被烧死了。”

  飞蛾见苍蝇和蚊子都不敢靠近,正是自己显示能耐的时候,于是飞蛾轻蔑地一笑道:“你们也太胆小了吧!看我的……”说完飞蛾冲着熊熊燃烧火光昂头扑了上去。

  蚊子和苍蝇在后面拼命的喊,可来不及了,飞蛾已经火烧成了灰烬。

简短的人生哲理小故事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 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

  【哲理】: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 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哄小朋友开心的简短童话故事

  一天,妈妈给了我十元钱,叫我去文具店买橡皮和作业本。

  上数学课的时候,我不小心在新买的作业本上写错了一个字。我用新买的橡皮擦了擦。

  橡皮因此和作业本吵了起来。橡皮说:“为什么要用我在你的身上擦来擦去的,这太不公平了。”

  作业本说:“是主人这么做的。不要然,我也不愿意你在我身上擦的。”

  橡皮生气地一跳,从桌子上跳到了地上。正巧被走过的人一踢,就跑到了教室的门外去了。这时,我又不小心在作业本上一画,留下了一道难看的横线。正想拿橡皮来擦的时候,发现橡皮不见了。我只好用手指头在作业本上擦起来。作业本上留下了一块黑色的印迹。

  作业本很难过,说:“瞧,我白净的脸有了这块印迹,多丑呀!”

  这时,铅笔说:“你把橡皮气走了,谁来帮你洗脸呢?”

  作业本想:“原来橡皮是我的朋友呀!”

  下午,我又买了一块橡皮。作业本一看到橡皮就说:“你好!橡皮,以后我的身上出现了错误,要请你帮忙改正哦。”

  橡皮一听,很开心的说:“好呀!我们做一对好朋友吧。”

  有了橡皮和作业本这对好朋友,我的作业也做得越来越好了。

简短的人生小哲理故事1寻常生活出道理

  简短的人生小哲理故事1:寻常生活出道理孔子多次在水边给学生上公开课,见到现实的场景,便小题大做,展开他沧桑的心路。典型的有两次,一次是在波涛汹涌的河段见到一位“操之若神”的船夫,一次是见到激流旋涡里淋漓畅快的泳者。孔子用“轻水”和“忘水”点评船夫:“轻水”是了解水,掌握了水的特性才可以做船夫;“忘水”是和水打成一片,像鱼那样融于水。一条船翻了,落水的人可能惊慌失措,但船舱里的鱼有得水之乐呢。

  孔子向技艺高绝的泳者提出问题,引导泳者沿着问题本身的思路回答。泳者说:我是在水边长大的,在山靠山,在水吃水,慢慢地,水就是我的命了。孔子得出的结论是:成就事业者,都是找到自己本命的人。

  世道有人心。孔子的自我评价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不是故意作低姿态,是实实在在的家常话。

  简短的人生小哲理故事2:远处识人的哲理故事明代永乐年间,有一个叫万咸的人,在知府手下当差。

  万咸特别会讨知府喜欢,什么事都为知府办得十分妥帖,知府对他十分满意。

  有一年,知府治下有一个盐运司副使的空缺,知府有心向上级推荐万咸,却先把他派到了某县去协助管理粮务。

  一个月以后,他听到有人反映,万咸对人态度特别傲慢,不把下边人放在眼里,对县令也态度不恭。

  知府听说后,便把万咸调回自己身边,仍做原职,对提拔他的事只字不提。

  直到知府告老还乡,也没有提拔万咸。

  后来,有人问他当初为何如此,知府说:“一个人每天围在你身边,你就很难真正了解他,很可能对他的缺点视而不见,只有和他拉开距离,才能真正了解他,这就是我当初那么做的目的。”

  简短的人生小哲理故事3:孔子的“失信”《论语·颜渊》中有这么一句话: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这句话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由来。

  但是就是教育我们言而有信的孔子,自己却公然失信于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的时候,在陈国生活了三年,孔子和弟子也没什么作为,恰逢当时晋魏两国相争,经常攻打陈国。于是孔子带领弟子们离开了陈国,前往卫国。

  但是到达卫国蒲地的时候,不巧卫国当地发生了叛乱,卫国的逃亡大臣害怕孔子去卫国威胁自己的权利,于是下令不准孔子入城。叛军们只知道孔子的大名,不知道长什么样。为了摆脱叛军的纠缠,孔子一行人只好向天发誓不去卫国。

  可就是在刚离开蒲地,孔子马上命令弟子直奔卫国首都帝丘。弟子子贡就问:“盟约难道可以撕毁吗?”孔子脸上一点羞愧的样子都没有,笑嘻嘻地说:“我是被逼着宣誓的,那些话我都不信,神怎么可能信呢?”说完一行人就奔着卫国去了。

  其实孔子的行为并不是失信而是一种变通。

  这就好比一个歹徒拿刀架在了你的脖子上,要你做什么事,你都会答应,但是你心里并不愿意。

  而遵守诺言的真正定义应该是你心甘情愿地答应对方的要求,并努力完成。

  看了简短的人生小哲理故事的人

三分钟简短励志童话小故事

  “救命啊!救命啊!谁来帮帮我!”小蚂蚁抬起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粉色的气球,“你怎么了,需要我帮忙吗?”小蚂蚁问。

  “需要需要,我被这棵大树缠住了,你能爬到树上来帮我解开线吗?”

  “好吧!”小蚂蚁说着就爬到了树上,可是,他还没来得及伸出手,气球就被风吹跑了。

  气球在山谷里转了一圈,又被风吹到了小蚂蚁面前,“快,拽住我的绳子!”这回,小蚂蚁的动作快极了,一下抓住了粉色气球的绳子。

  可是,小蚂蚁的身体太轻了,粉色气球没有被拉住,他自己反而被粉色气球带到了空中,在山谷里转呀转。

  当心,别撞上了那几只老鹰!给气球和小蚂蚁画出一条安全的飞行路线吧。“完了,我恐怕要在这山谷里转上一万年了!我永远也回不了圆圆的家了。”粉色气球哭了起来。

  原来她是圆圆的气球,圆圆把她放上天空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把她的线给刮断了!

  “别哭,我们会想到办法的!”小蚂蚁是个旅行家啊,他见多识广,又非常勇敢。果然,没过多久,他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顺着绳子,勇敢地往上爬,一直爬到了粉色气球上。接着,他顺着风向,一会儿爬到气球的左边,一会儿爬到气球的右边。

  突然,粉色气球发现,自己正朝山谷外面飞去。“哇,我明白了,你把我当成了滑翔机!”小蚂蚁快乐地大喊大叫起来,“你真聪明,我要永远跟着你!”

  于是粉色气球带着小蚂蚁飞呀飘呀,飘呀飞呀,穿过森林,越过山谷,在蓝蓝的天空中快乐的飞着。

名人励志简短正能量小故事

  10年前,他们敲别人的门

  1998年末,28岁的歌手汪峰在北京建国门地铁口的报摊上焦急地打着公用电话,怀里揣着新专辑《花火》中的10首小样——他要去附近一家名叫“滚石”的唱片公司推销自己的小样。大约一年前,汪峰的乐队“鲍家街43号”在京文唱片旗下出版了第二张唱片《鲍家街43号(二)》,可问题是,他们的经济状况比没出专辑之前更加糟糕——这张投入了他们几乎全部精力的专辑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知名度和收入,而对乐队来说,这已经是两年来的第二次了。

  乐队其他成员的心思开始溃散。大家纷纷出去接活挣钱,有人厌倦了排练,甚至有人染上了毒瘾。汪峰慌了,他意识到,这乐队要散了。公司在两张专辑失败后对乐队也愈发怠慢,他们居然表示,允许汪峰把新的10首歌拿到别的公司去做。从那个时候开始,汪峰开始疯狂地打电话找唱片公司听小样。在这个过程中,他当时的女友,一个真名叫吴雅筠、艺名叫筠子的女歌手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在公司门口,汪峰看到另一个年轻人高高兴兴地从里面跑出来,兴奋地对着他喊:“我签约啦!我签约啦!”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邓力源,出生于1981年,比他整整年轻10岁——凭借其良好的唱功和全面的技术,来北京的第一年他就在北京摇滚圈崭露头角。汪峰木然地应对着年轻人的拥抱,他知道这家公司对他的乐队关上了大门。

  半年后,汪峰与建国门附近的另一家名叫“华纳”的唱片公司签了约,但这次只有他一个人,而不是他的乐队——华纳老板简单明了地要求只签汪峰,乐队不要。汪峰很快就做出了没有选择的选择。落笔之时,他长舒了一口气。

  汪峰在回京文唱片收拾行李的时候意外发现,公司的录音棚里,半年前签约滚石的那个年轻人竟然在给一支来自长沙的名叫“木马”的乐队担任吉他手。“公司毁约了,改推了一个‘关系户’,就那个什么‘羽·泉’,把我给顶了。”邓力源摆摆手,表情如同半年前的汪峰一样木然。

  1999年,一个叫贾樟柯的导演在他的老家山西汾阳开始拍摄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长片,名字叫《站台》。时年29岁的贾樟柯刚刚在我国地下电影圈里崭露头角,他为人所知的是其拍摄的两部短片:58分钟的《小三回家》和107分钟的《小武》。这两部影片为他在国际影坛闯出了一些名声。然而,由于我国的文化管制,这两部影片只能“墙里开花墙外香”,但这并没有成为投资人拒绝贾樟柯的理由。

  这是贾樟柯第一次掌控一个超过100人的摄制组,他不得不开始面对电影工业给他带来的种种困扰,其中最直观的一点,便是眼瞅着片长将肯定超出原来预计的130分钟的制片要求。为此贾樟柯和制片方发生了严重的争执。贾樟柯固执地认为,只有这样的长度,才是一个可能把他的想法进行到底的长度:没有这个长度,他将无法把这动荡的20年说透。

  于是他又成了穷人。为了完成拍摄,贾樟柯拿出了《小武》参加国际影展得来的80万人民币。制片方一度愿意帮他负担这笔费用,但被他拒绝了。

  半年后,贾樟柯的《站台》剪辑完成,影片长度最终达到了惊人的154分钟。贾樟柯为它办理了所有的手续,先后通过上影厂、北影厂两次参加审查,但结果依旧是不能公映。

  怎么办?贾樟柯只能把目光再次投向海外。

  10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门

  2009年7月25日,汪峰推出了自己的第五张唱片《信仰在空中飘扬》。在大同唱片公司专门为他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京城各路媒体以及数百歌迷蜂拥而至,在这个场合,他被冠以“中国摇滚新教父”的称号。在新专辑的封面上,他戴上了墨镜,蓄起了胡子。他或许会想起他的第一张专辑《鲍家街43号》的那个签售会,刚开始的时候,除了工作人员一共只有3个人到场,一下午只签出去了不到10张唱片。

  2000年9月10日,汪峰曾经最爱的女友——民谣女歌手筠子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筠子没有向世人说明自杀的原因,她仅仅给自己的小保姆留了一份遗书,上面有“不要惊动任何人。请通知我妈妈”,“其实我是没办法,因为我天生十分忧郁”等简单的语句。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汪峰很想问自己。

  在汪峰推出新专辑的几天前,2009年7月20日。“羽·泉”在华谊兄弟唱片公司推出了他们筹备了3年的第七张个人专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羽泉》。这张专辑在包装的时候把“羽·泉”定义为中国脸的代表,而他们早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内地一线乐队中毫无争议的“一哥”。

  就在“羽·泉”推出新专辑的16天前。2009年7月4日,那个当年被“羽·泉”顶班的歌手邓力源在北京后海的野草莓咖啡馆里低调地举办了他和“奇幻之旅”乐队的告别北京演唱会,宣布从此退出北京音乐圈,而他本人也将移居香港专心为一家唱片公司进行幕后制作。在这10年里,邓力源先后加入过“木马”、“暗夜公爵”、“星期三的旅行”、“铁风筝”等4支乐队,并于2002年组建了“绿光”乐队(后于2004年改名为“奇幻之旅”)。在这10年问,他办过全国巡演,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乐队比赛,歌曲也曾被一些摇滚乐杂志和独立厂牌收入小样,他甚至在2007年还报名参加了“绝对唱响”西安赛区的比赛。他无数次离签约很近——但一切努力都无法为他换来一张自己的唱片。他在自己的告别音乐会上除了感谢什么都没说,没有眼泪,没有嘶吼,但是谁都知道。他离开北京。既是对他自己10年乐手生涯的一个总结,更是一种对生活的不甘和无奈。回看这10年,邓力源发现自己离主流最近的一次,竟然还是在10年以前。

  什么样的音乐才配走到前台?邓力源问自己。

  2009年7月23日,已经功成名就的贾樟柯发布声明,宣布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他和另一位中国导演赵亮将撤回受邀参展的3部影片。在接受采访时,贾樟柯说:“我们的退出行为是在电影节变得非常政治化的背景下必须做出的反应,退出电影节是我们试着将个人内心的观点表达出来。否则沉默就意味着认同组织者这样的安排。”

  从1999年到2009年,贾樟柯用lO年的时间亦步亦趋地步入了中国的主流导演圈。2004年的《世界》,成了贾樟柯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影片。2006年的《三峡好人》和2008年的《二十四城记》使得贾樟柯彻底奠定了其国内一线导演的地位。而与此同时,贾樟柯也在多个场合表示,自己不希望被看成一个艺术片导演,他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他如何能得到这些呢

  10年的力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呢?我想没有人知道。无论如何,巴尔扎克说过“战胜默默无闻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对每个经历过这10年的人来说,都是这样。在这10年里,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圈内,走进墙里,走到大众中间,走到争先恐后,走到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我只是单纯地觉得,他们在10年后开始丢失他们10年前满溢的纯真和勇气,他们在lO年后开始拥有他们10年前缺失的理智与温暖。

  我想祝福那些沉入梦乡的过去,问候那些尚未苏醒的未来,翻开电脑里那个写着“爱情动作片”的文件夹,同时打个电话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对她们说一句:嗨,你们还好吗

简短正能量小故事

  1944年寒冬的一天,秘鲁亚雷基帕市一个小学的教室内掌声不断,一群小朋友正在热火朝天地排练着,时而引吭高歌,时而浅吟低唱。原来,他们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晚会选拔节目,如果有幸被选中的话,将代表班级到学校去表演节目。

  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一个8岁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躲在教室的角落里,两只眼睛却放射出渴望的光芒。当晚,他回到家中,高兴地对母亲说:“圣诞节快到了,我想去当演员,如果老师不选我的话,我就去当鼓手,我力气大,敲鼓肯定没有问题。”母亲充满爱意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颔首称是。

  可是,几天后小男孩悻悻地回到家中,母亲赶紧上前关切地问:“孩子,选上了吗?”小男孩一言不发,脸上写满了忧郁。母亲看孩子的表情,猜测应该是鼓手,但还是鼓励地说:“鼓手也很好啊,没有什么可悲凉的。”

  这时,男孩再也憋不住了,眼泪潸然而下,抽泣地说:“老师让我去当观众!”“观众?真是搞笑!”母亲不解地说,“你们老师也太不尊重人了,观众还用选吗?”

  此时,一直在旁边关注的父亲,看着母亲惊愕的表情,径直地走到失落的孩子身边,安慰地说:“孩子,不要悲观,其实做观众很不容易,也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出席晚会,该鼓掌的时候热情鼓掌,一定要把手拍得最响才行。”

  几天后,演出开始了,小男孩听从了父亲的建议,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在演出到达高潮的时候,激情鼓掌,两只小手拍得通红通红,台上的同学在男孩掌声的带动下,情绪高涨,热血沸腾,发挥出了超乎寻常的水平,演出大获成功。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过来和男孩拥抱,说着感谢的话语。

  回家后,男孩扑在父亲的怀里,喜不自胜。父亲看着孩子兴奋的表情,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是演员或鼓手,演出还需要有观众,只有观众存在,演出才有存在的价值。”

  男孩豁然开朗地点点头,说出一句很有哲理的话:“爸爸,从这个角度说,观众才是最好的角色,是吗?”父亲笑了。

  谁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这个小男孩迷上写作,196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城市与狗》,将小说中的结构主义发挥到极致,以普通人的视角描绘他生存的世界。此后,他的作品开始享誉世界。

  他就是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略萨曾一度热衷政治,还参加过秘鲁总统大选,以失败告终,但他一直笃定对写作的信仰,他说,我要通过写作参与政治,正是靠这种坚守的劲头让他最终摘魁。

  他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上郑重地说:“获奖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如果让我说获奖感言的话,我想说,人生最好的角色,不是光鲜的演员,而是一名观众。”

  “我愿做一名观众”,略萨掷地有声的话,诠释了人生坚守的价值,只要坚守小角色也能变成大明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