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事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自强不息的豆腐姑娘励志故事

  3岁半开始做家务,7岁就和母亲一起磨豆腐、卖豆腐,每天还要给母亲洗脸、梳头、洗脚……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付镇第七中学七年3班的“豆腐姑娘”贾鑫,和患有严重类风湿的母亲相依为命10多年,才刚满14岁,就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从贾鑫记事开始,父母就在吵架,幼小的她常常躲在角落里哭泣。后来,两人关系越来越差,直至分居了。父母分居以后,母亲出门干活,贾鑫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从三四岁起,贾鑫就开始帮母亲做家务,叠被子、洗碗、洗衣服……

  7岁的时候,贾鑫开始帮母亲做豆腐,这是母亲唯一的手艺。母子俩每天做一车豆腐到镇上去卖,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活。

  豆腐必须当天做,隔夜就馊了。所以,每天凌晨3点,当别的孩子还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贾鑫就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帮母亲舀水、烧水、磨豆子、做豆腐。

  等做好豆腐,已经差不多6点了,要上学的日子贾鑫就去上学,然后由母亲把豆腐装上车推到镇上去买。

  镇上的人都知道这个卖豆腐的小女孩,跟着母亲的豆腐车,沿街叫卖,声音细细的,甜甜的。

  2008年,贾鑫的母亲病倒了。经诊治,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手指变形,胳膊腿也不能动了,眼睛也肿成一条缝,几乎瘫在了床上。

  家里没有钱,母亲硬挺着不肯去医院。贾鑫说:“女儿求你了,咱们上医院看看吧!如果你有什么意外,我该怎么办啊!”到了医院,医生都吓了一大跳:“你怎么才来看啊,都这么严重了!”

  想到家里的状况,贾鑫的母亲并没有住院,也没做任何治疗,只是拿了点止痛和缓解症状的药就回家了。

  母亲不能动了,家里也就没了经济来源,怎么办?被生活磨炼得内心坚强的贾鑫决定自己来做豆腐,再让妈妈推出去卖。于是,家中每天凌晨3时起床的就只剩下了贾鑫。

  不仅如此,做完豆腐的贾鑫还得扶母亲起床,帮母亲洗脸、梳头,再帮母亲把豆腐车推到镇里,然后她才能跑去学校上课。

  对贾鑫来说,最幸运的是尽管家境窘困,她还是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上学。不同的是,她要付出更多的辛苦。

  除了早上做豆腐,贾鑫晚上放学后还得做饭、洗衣服、收拾碗筷。再给母亲烫脚、按摩,直到母亲上炕躺下。这时,贾鑫才能开始写作业、做功课,作业多的时候要11点才能睡。然后第二天,贾鑫又要3点起床。

  贾鑫的睡眠严重不足,所以白天上课总是犯困,每到这个时候,贾鑫就掐自己大腿,狠命掐。如果还不行,她就到卫生间用凉水拍额头。

  但是这么多年来,贾鑫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而落下一节课,也从没跟别人提起过家里的困难。

  同时,因为学习刻苦、乐于助人,贾鑫还当了班长,每天都比同学们早到学校。

  贾鑫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李凤杰介绍,一开始,她和学校并不了解贾鑫的遭遇,直到家长会时,贾鑫的母亲拉着她的手,泪流满面地对她说:“都是因为我,拖累了孩子。”细问之下,她才了解到贾鑫和她家中这些情况。

  “我告诉贾鑫,有些活动可以不参加,有空打个盹、睡会儿觉都没关系。但贾鑫却总是笑呵呵地拒绝。”李凤杰说,贾鑫不光学习努力、成绩好,还特别阳光开朗。她小学四年级时跟民间艺人学习二胡,六年级就拿到了业余十级证书,当地或邻镇社区搞文艺活动,常常邀请她,她也总是热情地去免费演出。

  因为心疼女儿,母亲有时候希望能得到救助,让女儿能专心学习成长。可贾鑫却说:“人应该自己解决生活的困难,怎么能伸手要救助,依赖别人?”

  2012年6月,本溪满族自治县文明办评选县“美德少年”,全校500多名师生一致推举了贾鑫。2012年12月,贾鑫又光荣地被评为本溪市“美德少年”。

  李凤杰告诉记者,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她又考了个第一名”。质朴、开朗、阳光、热心肠,这都是李凤杰对小贾鑫的评价。这个从小就蹬着三轮车帮母亲卖豆腐的女孩,是她心目中最好的学生,“教书这么多年,从没教过这么好的学生,我都羡慕她妈妈有这么好的孩子……”

  “她做班长可负责任了,谁学习劲头不足啦、谁跟谁闹矛盾啦,她都帮着解决。解决不了才告诉我。她还经常主动帮着新来的同学劳动、打扫卫生……”李凤杰告诉记者,小贾鑫并不很聪明,可是她“好学、上进、有理想”。在李凤杰的印象中,贾鑫唯一的一次“诉苦”就是跟她说:“老师,我后背有一些疼。”她就帮贾鑫按摩了一会儿。

  1月13日,是贾鑫母亲的生日。贾鑫说,自己没有钱给母亲买什么生日礼物,只能用“让她开心、帮她干活”来表达祝福。

  尽管如此,贾鑫说,还是希望能给母亲买件新衣服,“妈妈已经好几年没买过衣服了”。

  据李凤杰回忆,其实以前她就见过小贾鑫,可是直到贾鑫的母亲流着眼泪跟自己说对不起孩子,她才注意到,原来眼前这个阳光健康的贾鑫就是那个多年前就在街头帮母亲卖豆腐的小女孩。

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事迹

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故事

  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1:华裔电脑名人王安

  六岁时,有一天外出玩耍,路经一棵大树时,忽然有一样东西掉落在他头上。他伸手一摸,原来是个鸟巢,从里面滚落出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王安决定带回去喂养,走到门口,她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养小动物。他只好轻轻的把麻雀放在大门外,急步走进屋内,请求妈妈允许。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王安兴奋的跑出门外,不料麻雀已经不见了,只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的擦拭着嘴巴。王安当断不断成悔恨,为此伤心了好久。从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准了能做的事,不必依赖他人,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2:贝多芬的故事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失去聆听能力后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豪言壮语。他用《命运》之曲谱写了自己生命的辉煌,用不屈于命运的方式让全世界人看见了他的身影。

  德国诗人歌德在他的不朽名著《浮士德》中说:“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其实,世上真正的救世主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于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者来说,身体的残疾不是障碍,只要信心不垮,仍能做出令自己吃惊的成绩。在缺陷面前绝不要退缩和消沉,要凭着良好的心态战胜困难,当我们有想法但不能实现时,要自立自强,这样才能发掘你的潜能,冲破困境走向胜利。

  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3:小个子博格斯的故事

  在NBA夏洛特黄蜂队打球的小个子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即使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里显得十分矮小。但这个矮子可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云集的赛场上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

  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球迷们心里总忍不住赞叹。这个小个子不只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要知道,博格斯并不是天生的好手,他的成就纯粹是他个人意志与苦练的结果。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玩耍。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不只是待遇奇高,而且也很风光,是所有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

  每次博格斯告诉他的同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时,所有听到他的话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甚至笑倒在地上,因为他们“认定”一个1.6米的矮子是绝不可能打NBA的。同伴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斯努力的方向,他用比一般高个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抢球常常得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地努力,博格斯终于成为NBA球场上一颗闪亮的明星。

  事实上,所谓靠自己拯救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正是无端的自我疑虑,自我打击,将一个又一个前景非常看好的希望和一个又一个具有远大前途的成功者扼杀在摇篮中。有一则西方谚语说:“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自己不自救,上帝也帮不了你。

  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凡是天性刚强的人,必定有自强不息的力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每个人获取成功的支柱。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产生信心,排除千难万险,突破人生的困厄走向成功。

  没有谁能够给予我们成功,成功必须依靠自身的奋斗来获取。每个渴望成功、渴望荣誉的人,都应该自强不息,为了自己而奋斗!没有谁能够左右你,成为第一还是甘于现状,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奋斗。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世界也将在你的奋斗过程中慢慢向你展现。

全国少年自立自强的事迹材料范文

  自立、自强、自信、阳光、勤奋、好学,这就是她,一个留着学生发,圆圆的脸蛋上总带着灿烂笑容的女孩。她就是我校七年(3)班的学生 ——身残志坚的郑铖立同学。

  提起郑铖立同学,认识她的老师、同学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老师说,她是一个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孩子;爸爸说,她是一个自强自立、意志坚强的孩子;邻居说,她是懂事乖巧、讨人喜欢的孩子;同学说,她是一个乐于助人、活泼开朗的孩子;她自己却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郑铖立同学出生在仙游县大济镇溪车村,先天性肢体残疾(左脚缺掌),懂事时她发现自己的左脚少了一半,运动起来非常别扭。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练习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能够自己独立行走,这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她却经历了许多艰难,左脚缺掌处那厚厚的老茧就是无声的证明。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就读于大济中心小学,距家有近八千米的路程,由于家中抽不出人手接送,六岁的她自己乘着大济乡村路车去上学,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到小学六年毕业。慢慢地,她学会了洗衣、拖地做家务,还帮助忙碌的父母带弟弟,养成了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的品格。每天作业完成后,她总是自己整理好书本和学习用品;第二天晨起床,总是自己动手折好被子、穿好衣服;上学从不需要大人接送,生活从不需要大人操心。提起她,父母一脸的愧疚,觉得不能给她一个健全的身体,但听到同学与老师的赞赏时又一脸的自豪。

  “身残志坚”,这句话放在铖立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郑铖立同学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她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学习成绩在班级年段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她总是认真听讲,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准是她;课堂外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她总是及时完成, 因为,老师的教导“当天的事当天完成” 她牢记心中;不懂就问是她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图书阅览室是她最爱去的地方,她还时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她的理想是要做一名残联老师,她想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孩子。

  郑铖立同学不仅刻苦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刻苦钻研书本外的知识,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她是学校绘画兴趣小组的主要成员,多次参加各级绘画比赛;她还是个出色的主持人,演讲朗诵极富表现力,经常主持学校的演出、比赛;她虽身残,却不自卑不屈服是远近闻名、不折不扣个运动健将,多次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她喜欢读书、唱歌、绘画、运动,她是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近三年来,她获得大济中心小学乒乓球比赛、五年级综合知识竞赛、大济中心小学首届古典诗词吟诵比赛、迎国庆颂祖国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辉煌六十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二等奖;获得莆田市第七届艺术节小高组绘画仙游赛区一等奖,莆田市第八届艺术节小高组绘画仙游赛区二等奖;在仙游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女子组一等奖;参加20xx年仙游县小学高年级数学竞赛获二等奖;同时她在小学阶段每一学年都是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今年9月,参加我校七年级新生入学摸底考试获得了181的高分,难能可贵的是比第二名足足多了20分。面对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她始终保持谦虚,没有丝毫骄傲,而是更加刻苦。她清楚地认识到:是学校、老师的教育给予她知识,帮助她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自己所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学校老师是她奋斗的一个重要动力。

  郑铖立同学在小学阶段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校督导队值勤大队成员、“国旗下讲话”成员,刚踏入中学,在竞选中又当上了班长。工作中,她讲求方法,团结同学,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出谋献策,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完成学校少先队的赋予的各项工作,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深得老师信任,同学喜爱。

  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郑铖立同学的身上洋溢着青春朝气,洋溢着自信、自立、自强。郑铖立能给同学们树立一个精神榜样,让大家从她身上学到坚韧不拔、努力向上、自强自立的美德。

古代自立自强的名人事迹

  《悬梁刺股》

  东汉孙敬读书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绳子牵住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苏秦,政治家。在年轻时,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想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自强的名人故事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跳水运动员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亲戚朋友们怎样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仰望看那高高的跳台。想到自己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碧蓝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大量的阅读,使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谱写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画画。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纷纷劝阻:"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家人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地练习,常常累得头晕目眩,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乔妮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下了很大力气去写作,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乔妮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两三年后,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教育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改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励志故事感悟】人生总会遇到很多挫折,当我们看到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以后,再回头想想我们经历的一些事,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工作失误,有时候只是经济上的拮据,有时候只是家庭里的一些小矛盾,跟乔妮比起来,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不禁要想,到底我们缺的是什么?信念?梦想?坚持力?值得我们思考。

贝多芬自强不息的故事

  着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着《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里约残奥会冠军陈君飞自强不息的故事

  她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不仅感动着大地,鼓舞着世人,也让她的梦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1992年5月,陈君飞出生在湖南麻阳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出生前,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姐姐,陈君飞出生时,父母就发现她的左手先天带有残疾,她的出生并没有给父母带来过多的欣喜,因为家里经济困难,父母曾一度产生过将她扔掉的念头,但最终母亲不忍心,还是将她留了下来。起初,父母也带她到县里的医院检查过,但医生说她的手是先天性的,不可能完全康复,最后家人也就放弃了。

  在陈君飞的记忆里,除了自己身体不好容易生病外,童年的她和其他小女孩儿并没有什么不同。父母因为她先天的残疾总是心怀内疚,所以平时对她更是疼爱有加,比起上面的姐姐,明显很“偏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让她先享用。在全家人的呵护下,陈君飞踏进了小学的大门,第一次上学,陈君飞就深深地感觉到她和别人不一样。由于手的原因,其他女孩子都不和她一起玩,这一切让陈君飞幼小的心灵变得自卑和虚弱,尚未来得及打开的心灵之窗也紧紧关闭了。

  “那时候的我,常常一整天坐在自己座位上不挪动,一整天不说一句话。”时至今日,当陈君飞讲起这些往事,眼眶依旧是湿润的。

  所幸还有父母亲、有姐姐、有关心她的老师,他们给她鼓励和支持,让她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吃饱穿暖,开开心心上学。陈君飞顺利地上完了小学、初中,并考进了高中。

  16岁那年上高一后,父母担心经常生病的陈君飞由于身体原因影响到学习,就利用业余时间将她送到麻阳县业余体校参加田径训练。

  陈君飞说:“从小家里也没人发现过自己在体育上有特长,去体校业余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的体质,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对身体康复也有好处”。全家人包括陈君飞自己也没想过,这一训练竟然能训练出一个世界冠军。

  陈君飞说刚开始接受训练时,她总是落在别人后面,动作总是不到位。于是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她经常一个人去训练。训练了一个月后,陈君飞有退出的打算,陈君飞觉得每天两个小时,一圈一圈地跑步既枯燥,身体又吃不消,每次训练完回到家,脚上磨得全是水泡。在家人和教练的一再鼓励下,陈君飞留了下来,每次训练时,她总自我安慰说,跑完这个月,下个月适应了就会好的。在这种精神支持下,陈君飞一天一天地坚持了下来。短短半年的训练,陈君飞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几次县里举行的比赛中,陈君飞总是名列前茅,并拿了两个冠军,她逐渐对训练充满了信心。

  2010年,天水市体校在全国范围招收高水平体育苗子,由于陈君飞条件好,训练刻苦,经人推荐,田径教练强建国将残疾学生陈君飞招收到天水市体校。刚到天水参加训练时,陈君飞的高原反应很强烈,每跑两圈就觉得头晕,这给陈君飞带来很大的困难。她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哭泣,但最终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陈君飞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训练,坚韧不拔。她想方设法提高训练成绩,训练间隙,她认真回忆训练过程,仔细分析教练员的每一步动作要领,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下次训练的方法。不到半年时间,她的成绩突飞猛进。

  2011年10月初,在天水训练了大半年的陈君飞和队友们组成了甘肃代表队出战在杭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此之前,她和同行的几名队友一样,从未参加过全国性的比赛,因此心里非常紧张。陈君飞说,在400米比赛中,她始终认为来参赛的都是全国的“高手”,自己心里没底,发令声没响之前,她紧张得手心里攥满了汗,可是当她第一个冲向终点,并打破全国纪录,夺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全国冠军时,之前的紧张全成了喜悦。有了第一次的胜利,陈君飞信心大增,随后,在200米决赛中,她的身旁是东道主选手邬晓娇和广东选手曹远航。发令枪响后,选手起跑反应几乎没有差距。弯道过后,陈君飞一马当先,进入直道后,她拉大了与对手的差距,猛力冲线时,她扭头看了一眼终点计时牌:28秒03!世界上在女子200米T37级项目中跑得最快的人就是她了!连续夺得两枚金牌的陈君飞一发不可收拾,在100米决赛中又夺得金牌并超该项目世界纪录。

  陈君飞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她没有为所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从小就吃惯苦的她从来没有惧怕过那些非常人能坚持的训练,她勇往直前,朝着更高的奋斗目标拼搏,每一次成功都是她迎接新的战斗的一个新的起点,每一个胜利就是她再次挑战新的极限的一个新动力。

  全国残运会结束后,来不及庆祝,来不及休息,来不及享受,陈君飞又踏上新的训练路途。2011年11月,她荣幸地被选拔为国家代表队的成员,备战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进入国家队集训后,训练要求更加严格,训练强度也提高了很多,每天训练量达6个小时,甚至达到了8小时以上。在国家队的训练中,每一名队员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天都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十公里,陈君飞两只脚都磨破了皮,出了血。往往是晚上刚刚换了药,结了疤,第二天一训练,又裂开出血了。出血后,再结疤,她没有喊过一声疼,也没有告诉任何人,一个人默默地坚持着。

  今年9月,在伦敦奥运村运动员驻地,陈君飞见到赴伦敦慰问运动员的领导时带着她羞涩的笑容,淡淡地说:“能参加本届残奥会,是我很久以来的梦想,我会加油的!”,在9月1日举行的女子100米T38级决赛中,她前80多米一路领先,但临到终点被对手超越,以13:50的成绩屈居亚军;在三天后进行的T 35/38级4×100米接力比赛中,她与队友奋力拼搏,担任第四棒重任的陈君飞在最后100米争夺中,由于前三棒距离拉的较大,尽管她奋起直追,先后超越三名对手,最终以0.79秒的微弱差距负于俄罗斯队,以55:65秒的成绩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银牌。9月7日,“伦敦碗”田径赛场女子T38级200米的比赛,陈君飞不负众望,在就快速奔跑中,她一马当先,把一个个升高马大的欧美选手全部甩到身后,最终以27秒39的成绩率先冲线,并打破了乌克兰选手季亚琴科在北京残奥会上创造的27秒81的残疾人世界纪录。

  陈君飞这枚宝贵金牌是甘肃运动员参加残奥会以来在田径项目中取得的首枚金牌,实现了我省残疾人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充分展示了甘肃十几万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在残奥会上我拿到了女子200米T38级金牌,并获得了女子100米T38和女子4×100米T35/T38级接力两枚银牌。这三枚奖牌来得很不容易,奖牌是沉甸甸的,这中间积蓄了我多年以来的付出。今年我只有20岁,我希望我能将自己的状态一直维持下去。”陈君飞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陈君飞经过短暂休息后,又投入到训练中,向新的大赛奖牌发起冲击,相信她定会在新的道路上再展青春风采,再续人生辉煌。

自立自强的名人事例

  曾宪梓:忍一忍就过去了

  他于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艰苦。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他买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费发放给顾客。

  由于花色、款式对头,他拿出的这批产品深受欢迎。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及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结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来,当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他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将这些年来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简单、实则深具创意的改动,改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又从T恤衫开始,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纽、匙扣等系列产品,使公司和金利来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的同时,他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向东南亚国家进军。他亲自到新加坡考察,创办分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战场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迄今为止,金利来在这些国家的大客户数目已超过上千个。

  他就是“领带大王”曾宪梓。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在香港创业不久,就开始对家乡广东的教育事业及母校作出捐赠。至今为止,曾宪梓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总额超过6。3亿港元。

  谈起成功的时候,他一再提起小时候的一些经历:

  父亲去世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蓝优妹身上。为了能让孩子们活下去,她不得不去干男人们都不愿意干的累活,挑石灰、挑盐……即便这样,他们的生活依旧窘迫无比,常常吃了这顿愁下顿,没办法,母亲只好租了几亩薄田。

  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母亲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裂开一个个露出红肉的口子,再赤脚下田的时候,钻心的疼。如果用胶布贴在伤口上,下田时一沾水就会掉,而且她也舍不得花钱买胶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宽,于是就决定用铁针和棉线来缝合它。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针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看得眼泪直流,母亲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每当他在困难面前感到疲惫烦乱之时,他便会以此来鞭策自己:母亲连那样深痛的苦难都挺过去了,忍过去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过,什么艰苦不能忍呢!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事迹材料

  抬头透过屋檐望向天空看到的是一份宁静,搜索的是自己的思绪。我是一名高职学生,是逐渐融入到校园环境中的一份子。从小到大,从幼儿到一名大学生,时间在我的身上留下的是成长的足迹,让我有许多的感慨。贫瘠的山村是我心里的烙印,离我的距离遥远而又熟悉。我是家里最小孩子也是让父母最操心的孩子,因为我是早产的孩子所以我母亲要比其他的妈妈辛苦。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养不活的孩子,只有我的母亲用她的付出证明了她的坚持。直到现在我母亲谈论起我的时候都满怀心酸,我不知道那时候到底又多艰苦,只知道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摆设都很简陋。身处大山深处从小的看到的都只是群山,小的的时候曾经幻想过是不是爬上山顶就可以摸到星星,后来爬上去了结果看到的就只有一座又一座的山。在我七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了村里的一所称不上学校的学校,房子是木头建造的,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的时候风可以透过塑料纸装裱的窗户中吹进来,这个时候塑料纸就会发出魔鬼般的大笑。整所学校就只有一位年过五旬的老师,他既是老师也是校长,三十几个孩子坐在一间教室中学习,这个年级的孩子做作业,他就去给另一群孩子讲课。我那个时候最怕的就是雨天,冬天穿着哥哥大很多的雨靴,撑着笨重的雨伞爬上位于半山腰的学校。肩上的大书包背在瘦小身上,背影远远望去几乎只看见书包不见人,十分滑稽。那个时候上学唯一开心的事是盼望放学回家,回到家就可以和我一起的伙伴去放牛。我个子小所以爸妈就只吩咐我把牛看好就行了,我直到现在都怀念放牛的日子。那个时候家境很差,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的负担都落在了他们的肩上和心里。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村里的学校宣布关闭了,我因此我第一次走出了门前的那座山来到了小镇上。我成了镇中心小学的住校学生,远离家远离父母和高年级的学生住在一间宿舍,我害怕、我自卑。村里的老师教的很简单可是到了新的学校我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我被老师罚站被同学嘲笑笨蛋那个时候我真的好想家。我恨我自己的没用,我也恨过我父母为什么不把我生在一个和同学们一样优越的家庭。同桌画出桌子的分界线将我隔开,老师的摇头把我否定,同学们背后的议论或者难听的话传入我耳朵里我只会软弱的哭泣。我家里学校很远我周末都寄宿在一个亲戚家,我最盼望的日子就镇上赶集的日子,因为这个时候爸妈偶尔会来看我,他们每当问我在学校的情况怎样的时候我都不敢把同学欺负我的事情告诉他们,我怕他们担心。有时候他们也会托来镇上赶集的熟人给我带东西来,拿到东西的时候我会很开心的去向同学炫耀。我也曾气愤的问我母亲为什么把我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为什么都不时时去看我?我母亲都会抹着泪告诉我那时为我好,我去读书的日子家里要忙农活走不开就没怎么去看我,她常常坐在门口朝我回家的方向望着,我那个时候还不懂根本听不进去。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也是我这一生无法忘记的时间,冬天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出去了房子意外失火了。当我们赶回来的时候什么都烧光了,只剩下赤红色还未熄灭的碳和燃烧的木头发出的噼噼啪啪地声音。母亲当场就晕过去了,我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感觉只体会到了痛,我崩溃了我什么都没有了,真的有山穷水尽的感觉。亲戚邻居的帮助让我们有了一丝的安慰,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顿时跌入了谷底。父母没有办法最终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重新修房子,我成了留守孩子。没有了家我成完全寄人篱下的孩子,寄人篱下我不想看别人的脸色生活,我放假的时候就去她种的茶园里帮忙采茶。她觉得的我是个不怕吃苦的孩子,就允诺我自己采的茶卖的钱归我自己,我当时很高兴这样我就可以挣自己的部分生活费。我常常在梦里梦见以前家,醒来的时候都会哭。我中学的后面时间没怎么花爸妈寄回来的钱,在采茶的季节我就去采茶,平时我就去帮别人卖东西。

  高中的时候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机会评上奖学金,我改变自己以前懒散的毛病我要评上奖学金,我不要给在外辛苦奔波日渐年迈的父母增加负担。我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勤奋的学生,我被评为了“优秀学生”、“优秀干部”成了为数不多奖学金的获得者,我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为我高兴,告诉我只要努力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我也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更好。我利用假期去餐馆当服务员端盘子洗碗,去商店卖衣服接受顾客的挑剔。我整个高中生活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在高考冲刺的时候生病耽误了结果名落孙山,我原本打算放弃了,是爸爸的话让我重新拾起希望。他说:“我这辈子没进过几天学堂,出去都只能干最辛苦的工作,只要你学好了文化才能走出大山,才能拥有好的工作。”我带着这句话走进了大学校园,在这里我收获了自信,得到了好的锻炼机会。让自有了一个更好发展舞台,去年我意外获得了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八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三等奖。我很意外可以获得这个奖项,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我感谢自己可以从由一个自卑的孩子成长到现在的我。我虽然已离开了山村,现在又重新在另一个地方建造了一个家。可是我的心依然在那里,我年少的青春和那个荒废的旧址在心中回荡。手握阳光向自己的青春致敬,我一直相信励志当下,把握未来,生活会把人变的更坚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感恩妈妈的话语

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