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题研究最佳题目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生物实验

  今天的最后一节课是生物,我们在生物实验室里做了个有趣的生物实验。

  我们排队进生物实验室,只见里面整齐的摆放着十二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摆放了一台显微镜,一个盛水的大烧杯,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两只滴管和一瓶稀碘液。我们三个人一桌,我和李传明、任光勇分在一桌。

  老师给我们发完了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和吸水纸,讲完了实验步骤和重点难点,就让我们自己做实验。

  由于我对这节课掌握得比较好,李传明和任光勇就让我先做。我先对光。对光很简单,把底下的反光镜一调就好了。接着,我又开始做玻片标本。我先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又在载玻片上滴了一滴水,在撕下一片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里,展开。由于我不会使用镊子,不小心把一片盖玻片给夹碎了。没办法,我只好用手把它放了上去。最后,我把玻片标本染上色,拨片标本就弄好了。

  然后,我开始找象。我先把镜筒降到最低,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忽然就找到了象。我找来老师,一看,却发现没染上色。没办法,我只好又染了一次。

  最后该画图了,我却又作了难:找不到细胞壁和液泡。这时,同桌李传明一走动,挡了一下光,细胞就变暗了。于是,我用手挡了挡光,画出了细胞核。不过,液泡却怎么都找不到,只好按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图给“克隆”了一个。

生物课题研究最佳题目

论生物技术

  12亿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一个极大的难题。目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还有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更不用说,大多数人在得到温饱之后,想着进一步改变食物结构了。 难题怎么解决?靠乞求神灵?天上不会掉下馅饼。靠进口?在世界人口爆炸,天灾人祸造成许多国家缺粮的情况下,进口粮食也不是万全之策。何况,买粮食需要经济实力。科学家告诉人们,天无绝人之路,现代生物技术给人类农业带来了希望。 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在生物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在这里,研究人员运用了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常规育种等手段结合起来,为农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笔者采访、请教了一些负责实施生物领域高技术计划的专家,了解到这个领域研究的喜人进展。 我国水稻杂交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利用杂交优势,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已经成为现实。

  问题在于,现在的釉型杂交水稻很难固定杂交优势,需要采取三系配套(即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的方法,年年进行制种,否则就要退化。显而易见,这样做是非常麻烦的。比如,1988年,由于天气不正常,影响了杂交稻制种,于是种子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极为不利。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简便的方法生产杂交水稻。 1973年,一位叫石明松的科技人员发现了某些水稻中有光敏核不育基因。由于这种基因的存在,水稻受到长日照和高温天气的影响,可以变成雄性不育的品系。这就是说,一个品系的水稻,即可完成不育系的任务,也可担任保持系的角色,一系两用。这就使三系法变为二系法有了可能。"863计划”的研究人员已经育成几十个稳定的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光敏核不育品系,其中有粳稻,也有釉稻。二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已试种了近千亩(亩为我国古代土地面积的单位),每亩产量比常规稻增加50千克一70千克。 关于光敏核不育系,笔者还听到一段小插曲。

  国外对这类品系也做了大量研究,并认为中国没有能力从分子水平上搞清这种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甚至有人提出,将这种材料交给他们研究,中国只做大田试验。无理的要求理所当然地被中国科学家拒绝了。我国科学家有志气、也有能力将这项研究搞到底。 遗传学告诉我们,植物的亲缘关系越远,可利用的杂交优势越大,其繁育的后代也就越健壮。于是,科学家们设想,不仅在釉稻品种之间杂交,而且在粳稻与釉稻这两个亚种间进行杂交,充分利用远亲优势。亚种间杂交的困难首先在于其基因不易亲合,从而降低结实率。高等生物里都有这样一种排异性。日本科学家发现的广亲合基因给亚种间水稻杂交提供了方便。

  1988年,在“863计划”的安排下,利用两种基因的功能,进行水稻亚种间杂交,经过多点小区试验,二系法釉粳稻杂交,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20%以上。科学家们估计,大约过三五年,这种新型杂交稻就可以在大田推广。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科学家们还从提高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能力着手。他们发现,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固定二氧化碳。在这过程中,名为二磷酸梭化酶的氧化酶起着关键作用。二磷酸竣化酶是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组成的。研究人员通过一年的工作,拆开了大小亚基,并且人工合成小亚基的基因,然后再拼装成新一代二磷酸梭化酶。经过改造的酶,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比以前大大提高。中国研究人员的成功,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和称赞。 还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已经从土壤、空气和水稻叶子表面分离出一些杆菌。这种杆菌所分泌出的蛋白,能杀死水稻白叶枯病原菌,并对马铃薯青枯病和白菜软腐病也有抑制作用。众所周知,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的最大危害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因白叶枯病要损失10%的水稻产量。如果通过基因工程,把这种杆菌的基因植人水稻,就可以产生抗白叶枯病的植株。这对增加水稻的产量是极有意义的。

生物课上的实物观察

  这时老师并没有多说话,沉稳地打开了那个让大家都感到神秘而精致的木箱子——“呀,显微镜!”坐在前排的眼尖的同学在老师打开箱盖的一瞬间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显微镜!”同学们更增加了好奇,更加跃跃欲试,伸长了脖子探视着想从中得知一二。

  看到大家望眼欲穿的样子,老师脸上绽放着笑容,手的动作似乎比往日更加麻利:拿出了一个酷似草坪的小方盘和一个放大镜,用富有号召力的声调说看谁慧眼识“虫”到前面来观察。

  “我!”“我!”“我来——”我和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

  “曹子汐,请到前面来!”我幸运地被老师点到了名字。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讲台前,接过老师手里的显微镜,按照事前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操作顺序把显微镜调整好,弯下腰对准了眼前的“草坪”。哇,翠色欲流的草坪上,真的有草虫耶,“看到了!看到了!这就是草履虫吗”我惊喜地似乎是喊着说出来的。

  这时老师问我:“草履虫长的什么样?”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草履虫貌似一只倒置的草鞋。”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还诙谐地用英语“Verygood!”表扬了我。之后又说:“同学们,草履虫是靠纤维毛的摆动,旋转着前进,就像跳舞一样。”这时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那草履虫旋转时会不会被转晕了呢?如果转晕了会不会吐呀?”老师风趣地回答:“我又不是草履虫,我不是草履虫,我哪知道?这个奥秘只有等待你们去研究了!”这句话逗得同学们大笑。我只觉得太神奇了,真有一种探究的冲动!这时又有同学举手要前来观察,老师说大家轮着来看。

  同学们争先恐后而有秩序地冲到讲台前排成了一条“长蛇阵”。观察后大家都很兴奋,回到座位上同学们有的翻开生物课本研究起来,有的用笔将刚才看到的草履虫画了下来,有的仍唧唧喳喳地议论着,我前面的一位身着紫色衣服的女孩和她的同桌边议论边做着动作,大概是模仿那可爱的虫儿在旋转或是跳舞,抑或是……呕吐

  “叮呤呤,叮呤呤……”下课了,这节课还没有尽兴就结束了,感觉时间很短暂。“小调皮”何斌望着老师提着木箱的背影,晃着脑袋不无遗憾地说:“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惜呀!”

  我们多么盼望下节生物课快点到来!

生物期中试题

  初一上册生物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番号填入题后的表中,否则不给分。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水B、石头C、病毒D、雪花

  2、使用显微镜时光线较暗,应选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平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3、某同学正在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下图,

  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D.向右下移动

  4、若载玻片有微小的英文字母q,则看到的物像应该是

  A、pB、qC、bD、d

  5、构成鱼这种动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6、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

  A、组织B、器官C、系统D、生物

  7、从结构水平看,皮肤是

  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

  8、生活中我们常用橘子、番茄等压果汁,这些果汁来自细胞的

  A、叶绿体B、液泡C、细胞膜D、细胞质

  9、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分别是

  A、都是叶绿体B、都是线粒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D、线粒体和叶绿体

  10、常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类植物是指: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11、能调节植物蒸腾作用的结构是

  A、叶脉B、表皮细胞C、叶肉细胞D、保卫细胞

  12、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并去掉部分叶片是为了降低

  A、吸收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

  13、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分能由下向上运输,那么能带动水分由下向上运输的生理过程是

  A.合成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

  14、茉莉花由多种组织构成,但它不具有

  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肌肉组织D.营养组织

  15、李强家种了一盆肾蕨,为了使它长得好,应选建议

  A、向阳,多浇水B、背阴,多浇水

  C、向阳,少浇水D、背阴,少浇水

  16、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

  A、减少细菌病害B、低温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

  C、低温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低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多

  17、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A.自来水、生理盐水、碘液B.生理盐水、自来水、碘液

  C.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D.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18、晚上把盆栽花卉放在室内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

  A、提供氧气B、增加湿度C、与人争夺氧气D、供给有机物

  19、巴斯德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实验用具好看C、观察时认真D、设计了曲颈瓶

  20、下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所处的状态,由此可知该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A.仅有光合作用

  B.仅有呼吸作用

  C.仅有蒸腾作用

  D.以上三者都有

  请将正确选项的番号填入下表,否则不给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作用。

  (3)图二(甲或乙)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图中标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作用。

  (3)图二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图中标号_____代表的是酒精。

  (4)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成___色。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_____。

  (5)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一中___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含有____。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2、下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植物细胞示意图是_____图,你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有_____________。

  (2)图中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其中④的名称是______⑥是________。(3)我们从婴儿到青少年,个子长高了很多,其根本原因是

  A.经常喝牛奶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参与体育锻炼D.父母的养育

  23、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属于______过程.属于______过程

  24、结合右图的叶片结构模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和[3]合称叶肉,在其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所以叶片呈绿色。(2)叶片蒸腾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由[]运来的。

  (3)2006年冬季气温偏高,被称为暖冬。造成全球变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与植物体的生长有密切联系,通过[]进入植物体,其张开和闭合是由[]_____控制的。

  (4)若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

  A.用酒精除去叶绿素的叶B.全绿的叶

  C.不含叶绿体的叶D.有白斑的绿叶

  (5)右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A.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作用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C.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

  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

生物题型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部分:

  ①要舍得花时间:10—13分钟,不急不躁,避免忙中出错。②4个选项都要看到。③遇到困难可用排除法。④抽象问题具体化(结合实例),具体问题(实例)抽象化(变成理论原理)。⑤相似选择多比较。

  二.非选择题部分:

  (一)坐标曲线题:

  1.识图:做到“三看”

  一看坐标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

  二看曲线的变化趋势:曲线是上升(直线上升,逐渐上升)?、下降(直线下降,逐渐下降)?、还是保持稳定

  三看关键点: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与纵轴的交点、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曲线的顶点、转折点、零点等,各点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含义。

  有的坐标图中有多条曲线,这样的坐标图至少有两个自变量,解题时也要进行“分别分析”。在分析每一条曲线时,只需要考虑一个自变量就够了,便于找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2.述图:描述曲线时注意:①分段描述;②每句话都要反映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例1]甲、乙、丙表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有关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影响甲图A、B差异的原因是根细胞膜上的数量不同。

  (2)乙中a点的含义是,若图示阴生植物代谢变化的情况,请在图中用虚线画出水稻植株相应代谢的变化曲线。

  (3)若丙表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相关代谢变化,当其处在A→B阶段,请写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反应式。

  [答案](1)运载NO3-和K+的载体(2)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绘图:①确定坐标轴。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标明坐标轴的名称和单位。②划定刻度。在坐标轴上划定刻度,标出数值。③(处理数据后)描点。④连线。⑤标出各条曲线的名称。

  (二)表格信息题:

  ①分析表格:可分为文字表格和数据表格两种类型。关键还是要学会分析和提取信息。每个表格都有几行几列,可先分析“行”再分析“列”,或相反。

  ②绘制表格:

  [例2]科研人员在探究影响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时,将它们放置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培养,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实验温度为20℃)。请回答。

  容器内CO2供应量05101520容器内CO2减少量光照强度1KlxA04.55.86.57.8B00000光照强度10KlxA07.47.57.67.6B04.18.312.516.4

  (1)实验的自变量是。

  (2)当B的容器内CO2供应量大于5,光照强度为1Klx时,容器内CO2减少量为0,B的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此时限制B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当光照强度为10Klx、CO2供应量为15时限制B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植物种类(3分)(2)等于(3分);光照强度(4分),CO2浓度;(4分)

  (三)图形分析题:包括结构图、过程图、概念图、原理图等。

  1、细心分析每一结构或过程的名称,弄清相关结构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2、回答时注意标号的数字或字母的格式要与图中保持一致。

  3、绘图:可先用铅笔绘好,再用钢笔描涂,注意清晰规范,还要写上曲线或图的名称。

  [例3]研究人员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一、二的结果分别用下图中的(1)、(2)表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3)③根据图(2)在图(3)中以A为起点画出该密闭容器内CO2含量变化的曲线。

  (四)材料分析题:

  题目提供的材料一般是与生物学的发展紧密相连,一般平时不会做过,特点是题干新颖,有时与图表结合。有的同学一见到材料是新的,没见过,加上材料内容多,就会发怵。其实,这类题一般是高起点,低落点。解题时注意:

  (1)浏览题目,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将思维集中在与题目相关的知识范围内。

  (2)精读题目,知道题目在“讲什么?”、“研究什么?”、“问什么?”或要求我们“干什么?”,通过反复筛选,去除无用信息,提炼出有用信息。

  (3)把材料中的新内容与已学过的知识挂起钩来,许多答案落脚点是课本中的知识(如一些专业术语、重要结论、原理等)或题干中的相关信息,只要适当加工便可。

  (五)实验题:

  实验题解题步骤

  (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还是“探究”;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2)弄清楚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进行实验的科学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原理(理论方法)。

  (3)选取实验材料:一种情况是实验者根据需要自选材料;第二种情况是从题目所给材料中选择材料,题目中一般有“选用”、“请选择”等词出现,既是“选用”,题目所给材料就有多余的;第三种情况是“利用”题目所给材料,所有材料都要用到。

  (4)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个变量一旦确定下来,题目就解出了一大半。

  自变量:控制实验条件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因变量要求实验者观察、测量,有时还要进行前测和后测或取平均值。无关变量要严格控制,既要等同又要适宜,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设计实验步骤:注意“分组”、“编号”,分步骤一步步叙述,可先写简要的提纲。

  (1)取材、分组、编号

  将生理、发育状态(长势)相同的生物材料随机平均分成若干组并编号为1、2、3或甲、乙、丙。

  (2)控制自变量:(设置实验组、对照组)

  根据题目提供的工具、装置等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单一变量——添加任何物品、试剂都要等量)

  (3)控制无关变量:将装置/材料放置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处理/培养一段时间。

  (4)因变量的观察、测量和记录: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结果要具体,例颜色变化、种子萌发率、植株高度等)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验证性实验结果和结论唯一,探究性实验结果和结论在两个或以上,注意对应。

  [例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桐花树(红树的一种)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为探究桐花树幼苗的最适生长盐度是多少,该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材料用具:生长良好、树龄相同的桐花树幼苗5株,培养瓶5个,3%NaCl溶液,蒸馏水,其他必需的器材若干。

  (2)实验步骤:①将5个培养瓶按A~E分别编号。

  ②在培养瓶中分别加入浓度梯度相等的1%、、3%的NaCl溶液。

  ③,按右图所示装置装配好。

  ④将装置置于适宜的的环境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记录幼苗生长情况。

  (3)实验记录:请设计一个表格以便对上述实验进行记录。

  (4)实验结果:4天后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

  (5)结果分析:致使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方案有明显的设计缺陷,主要有:

  ①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②从营养供给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③从实验设计科学性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答案:(2)②1.5%、2%、2.5%③将桐花树幼苗分别放入5个培养瓶④温度和光照

  (3)

  说明:表格行、列正确各得1分(行和列的内容可调换,表头的设计能正确表示记录内容即可)

  (5)①未设置通气装置,根无法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合理答案也给分)

  ②培养液中缺乏幼苗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合理答案也给分)

  ③每组幼苗数目太少,每组应设置多株幼苗(合理答案也给分)

  (六)遗传病系谱图分析:

  [例5](7分)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后的数据统计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的发病率较高,对患甲病的家族调查中还发现连续几代人均患病;而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每万人中的基本情况(该地区男女比例相同)。

  有甲病、无乙病人数无甲病、有乙病人数有甲病、有乙病人数无甲病、无乙病人数男性27925064465女性2811624701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⑴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⑵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谱系,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Ⅲ-1和Ⅲ-2结婚,请你接受他们的遗传咨询。

  ①请写出Ⅲ-2的基因型。

  ②如果Ⅳ-?是男孩,Ⅳ-?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的几率为;患有甲病但没有乙病的几率为。

  [分析]1、确定遗传病类型:①致病基因是是“显性”还是“隐性”;②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或“Y染色体”上?——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不同很可能为伴性遗传。

  2、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如果某一个体基因型不唯一,要将每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写在基因型前面。3、概率计算:先分别分析,再综合分析。

  [答案]⑴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分)

  ⑵①aaXBXB或aaXBXb(1分)②1/83/8

一堂生物课

  一次生物课上,老师和我们讲动物的生殖。我精神抖擞地坐在座位上,手中的笔不断摩擦纸张。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最容易犯困的,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一股令人难受的热气。我的同桌借助前面那位高大的背影躲避着老师的目光,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这时,老师切换了幻灯片,讲到了鲨鱼的生殖。

  “同学们,作为一种海洋生物,鲨鱼所进行的生殖方式是卵生,详细可以看一看你们的课本。”老师用鼠标指着投影上的一个框,那里明显地把鲨鱼划在了卵生动物里。大家在下面低头抄着笔记,而我看着那行字,却显得十分困惑,感觉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对。“那么。”老师打算翻页,继续下一个话题。

  “等等,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举起手,周围的同学们都转过头来看着我,让我感觉有那么一点不安。

  “这位同学请说吧,你有什么问题呢?”老师的手从鼠标上移开了。

  “嗯。老师,我觉得,鲨鱼应该是胎生的。”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周围传来一片杂乱的声响,我的同桌也从睡梦中清醒了过来,疑惑地四处观望。

  “可是书上是这么写的啊。”那位我敬爱无比的女老师微笑了一下,我拿起我的课本,发现上面的确明明白白地写着:鲨鱼是卵生动物。

  “你刚才听课没有啊?”我前面那位仁兄转过头来,看了看我摊开的书和笔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可是,我在纪录片上看到,鲨鱼是胎生的啊。”我依旧坚持我的意见。

  “傻子。”我后面的大哥很不屑地接了一句,我向来讨厌他这种刻薄的说话风格。“你以为鲨鱼生孩子像你妈生你一样吗?”他推了推有点往下滑的眼镜架,这样对我说道,班上立刻爆发出一阵并不太友善的笑声。

  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捏了一下,一股火苗一下子冲了上来,出于这是在我最敬重的老师面前,我把这股冒起来的火苗压了下去,继续说道:“老师,有些鲨鱼是由母体直接产出的,所以鲨鱼应该也属于胎生动物。”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像在思考着什么。

  “行了,坐下来吧,既然老师都说鲨鱼是卵生动物了,那又何必较真呢?”我同桌拉了拉我的衣摆,诚恳地对我说道,但我却不肯就这样坐下,我希望老师能够给出一个解释。

  各种不太友善的声音从班级的各个角落传来,我感觉有点慌乱,但我依旧坚决地站着,等待着。

  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我的老师抬起头来,对我微笑了一下,顿时,我觉得刚刚听到的话都不算什么了,我感觉我的坚持收到了效果。

  “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们可以下课再讨论。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老师挥了挥手,示意我坐下,我坐回了座位。但是接下来的课上我有点走神,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我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周围的各种声音依旧围绕在我的耳边,让我觉得十分别扭。

  下课铃准时响起,老师匆忙地抱起电脑和教案,匆忙地赶到其他班去上课了。

  前脚刚跨出座位的我愣了一下,那只迈出的脚又慢慢缩了回去。

  “嘿,老兄,你上课没有听课吗?老师讲过的,鲨鱼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我的死党走到我的座位旁,顺手翻了翻我的笔记,之后满脸疑惑地看着我。

  “没,我看过的一个纪录片上说过,鲨鱼是胎生的,有很多个种类都是这样。”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我相信你。”我的老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你生物向来拔尖,你这么说一定是有事实依据的。”

  我突然感觉一阵轻松,刚才萦绕在我耳边的那些声音瞬间消失了。“谢啦,明天我一定会想办法证明一下我的观点的,总不能让大家考试时出问题吧。”我一边收起笔记本,一边准备着下一节课。

  后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上网搜索,发现鲨鱼的生殖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卵生和胎生,还有卵胎生这种方式。

  原来,我和老师都是对的。我心里非常开心,既因为我最爱的生物老师没有犯错,也应为我找到了一个可能大家都没有发现的错误。我马上拷贝了一份资料,准备第二天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展示。

  第二天的生物课,老师像平时一样来到教室,我正打算将我忙碌了很长时间制作的资料拿给老师,没想到老师却像昨天下课时一样,对我温柔地一笑。

  “老师今天还有些事要忙,下课再说吧。”

  这样一句话,彻底将我想说的话堵在了嗓子眼里。我心中积攒了一晚上的喜悦突然消失了,耳边那些声音又开始陆陆续续地响了起来。我想,也许我没有机会向老师展示我的努力成果了。

  又到了下课时间,不出我所料,老师依旧像昨天一样匆匆离开,如同一阵穿堂风,忽地到来,以一种无法阻拦的方式忽地离去。我默默地把我的小u盘塞回裤包里,落魄的如同一个打了败仗后落荒而逃的士兵。

  事后,我自己对自己说,老师每天要操劳的事务太多了,也许她实在忙不过来。但是,为什么我的同学们选择了人云亦云?我不相信,除了我以外没有人看过那部很出名的纪录片,为什么这些原本应该出现的声音却消失了?是什么吃掉了我们探索的欲望?是什么吃掉了我们勇于质疑的心

  自此之后,我对生物学的兴趣并没有半分减弱,我还是和从前一样喜爱那位可敬的生物老师,但这样的一些问题,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翻腾着,翻腾着。

海洋生物探究精选作文

  最近学校布置了以海洋生物为探究主习题的作业,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做小报的方式,让我了解了很多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的名字和生活习性。我知道了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除了蓝鲸、海豚、海马、海星,还有水母、海龟、珊瑚、海藻和各种各样的鱼,也了解了一些生物的生活习性。

  例如海龟在产卵季会在深夜爬上海滩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挖洞,然后在里面产很多卵,再用沙子把蛋埋起来。海龟产卵后就会游回大海,不会留下任何脚印。海龟没有护卵的习性,龟蛋通过海边的湿度和阳光照射的温度会自行孵化。不知道小海龟游回大海后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在中小学教育中,精选作文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的事,是教学的难点。在中小学执教者为精选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精选作文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精选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于是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导致学生精选作文抄袭成风。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运母语进行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精选作文教学在其中的地位尤显重要。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一些如何写好精选作文的方法,略谈如下:

  第一、多读精巧文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例文、分析、欣赏,感受语言文字真切的美。(next88)引发学生产生一种“假如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好了”的效仿心理和创作冲动。我们学过的优秀课文有《桂林山水》、《我爱家乡的杨梅》、《麻雀》等,枚不胜举。在第八册《猫》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讲读课文内容之前,先有目的地简要介绍作家老舍的创作生涯、文学成就,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捕捉住学生心头闪过的念头“假如我也能成为这么了不起的人就好了”。在讲读过程中,通过读习题、初读、细读、诵读四个环节中互相渗透,引导学生以读悟文,在作家的描写当中感受小动物的心爱。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小动物带来的快乐,这时再加以点拨“我们所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来源于作家的生动描写,只要我们多加努力,也一样能把我们身边的事物用语言文字描写出来的”,让学生回过头来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我要写”的种子。

  第二,多积累优美的语言。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中小学生精选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写作的欲望,只是一种动机,内在的驱动力。精选作文应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获取材料最是关键。也就是说成在课堂,功在平常。

生物下册试题

  七年级下生物学业水平检测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2.下列管腔中含静脉血的一组是

  A.左心室主动脉下腔静脉B.右心房肺动脉下腔静脉

  C.右心房主动脉上腔静脉D.左心房肺动脉上腔静脉

  3.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爸爸、妈妈、小明的血型可能是

  A.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B.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

  C.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

  4.当我们的手不小心被擦破时会流血,可是过一会儿,伤口就结疤止血了,与上述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

  5.观察猪的心脏时,可用手捏的方法来判断心房壁、心室壁的厚薄,其中最厚的心壁是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6.王老师从山东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

  7.左心室的壁最厚,原因是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左心室接受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至肺部,收缩力强

  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至全身,收缩力强

  8.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9.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中不恰当的是

  A.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

  B.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

  C.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强,有利于针的刺入

  D.动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

  10.由远眺转为看书时,瞳孔和晶状体分别是

  A.扩大、曲度增加B.缩小、曲度增加

  C.扩大、曲度减小D.缩小、曲度减小

  11、一只小狗出现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激素缺乏D.生长激素缺乏

  12、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会出现休克现象,要是其苏醒可注射适量的

  A甲状腺激素B葡萄糖C性激素D生理盐水

  13、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

  A.葡萄糖和水分B.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无机盐和尿素D.葡萄糖和无机盐

  14、某人的尿中有葡萄糖,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间多尿,其机能异常的结构最有可能的是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小囊D.膀胱

  15、下列哪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类型

  A.看见红苹果分泌唾液B.小孩看见护士走来就哭了

  C.看小说看得声泪俱下D.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16、血液经过肾脏后,发生的变化是

  A.养料增加B.二氧化碳减少C.尿素减少D.葡萄糖减少

  17、人体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A.半规管B.前庭C.耳蜗D.鼓室

  18、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19、在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发现的物质是

  A.大分子蛋白质B.葡萄糖C.尿素D.各种血细胞

  20、右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

  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

  C.肾小管D.肾小球

  21、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里含量增多的是

  A、尿素B、氧气C二氧化碳D、蛋白质

  22、某人由于外伤而造成胸段脊髓完全横断,此病人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A、大小便失禁B、四肢瘫痪C、下肢感觉丧失D、下肢丧失运动

  23.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大脑C.视网膜、大脑D.大脑、视神经

  24.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移动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25.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节目时,协调身体平衡动作的器官

  A.大脑B.小脑C.脊髓D.脑干

  27.右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面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c代表脊髓的神经中枢

  B.若图表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a代表眼球的视网膜

  C.若图表示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则a代表耳结构的鼓膜

  D.若此图表示使运动协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则c代表小脑的神经中枢

  28、右图为什么眼?应如何进行矫正

  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29参照右下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

  A.④①⑦⑧B.④①⑤③C.⑧⑥⑤④D.④⑤⑧⑦

  30.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31.某人手指被开水烫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类型分别是

  A.反射弧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B.反射弧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C.脑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D.脊髓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32.下列现象中,你认为可称为反射的是

  A.摆在窗台上的花向外生长B.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

  C.人一碰含羞草,其叶片马上卷起D.手偶然踫到火会迅速缩回

  33.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B.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

  C.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会消退D.人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

  34.、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和最大的内分泌腺是

  A.唾液腺和垂体B.胰腺和甲状腺

  C.肝脏和甲状腺D.肝脏和性腺

  35.下列哪种生命现象与激素无关

  A.血糖含量经常保持稳定B.男孩进入青春期喉结突出

  C.强光下瞳孔变小D.成年前人体不断长高

  36.利用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所应用的原理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扩散作用

  37.下列有关激素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由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

  B.激素直接进入血液中,含量很低

  C.激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

  D.人体的活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38.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39、1998年9月,渤海发生赤潮,导致水质恶化,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的养殖业数亿元的损失。发生赤潮的人为因素

  A、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B、农业化肥流失进入水域

  C、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D、以上各项都是

  40.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二、简答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60分。)

  41、(7分)右下图为人体某部位的血管,请分析做答:

  (1)B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则A血管是__________,内流__________血。

  (3)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A血管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

  (4)若C内流动着含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丰富的静脉血,则B为__________。

  42、(9分)根据右下反射弧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偶然碰到了某种刺激(如火焰),手上皮肤里的[]__________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__________传到脊髓里的[]__________,由此再发出神经冲动通过[]__________传达到手臂上的[]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使手避开刺激。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除了要有完整的五个部分外,还要有________。

  (3)人在睡梦中拍打蚊子,此反射活动经过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醒来后感到搔痒,此感觉是在________内产生的。证明脊髓的作用是________。

  43.(5分)1921年加拿大青年医生班廷和医学院学生班斯特在多伦多大学成功地

  给几只狗做了胰腺切除手术,结果狗的血糖含量急剧升高,尿中出现了葡萄糖。7月30日午夜,他们给其中一只狗注射了5毫升胰腺抽提液,结果这只狗尿液中葡萄糖消失。请分析:

  ⑴切除胰腺,使不能正常地随血液运输,造成狗血糖含量失常,多余的糖随尿排出。

  ⑵注射胰腺抽提液使狗的血糖浓度恢复常态,证明抽提液具有的功能。班廷的实验第一次证实了的功能。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⑶小明的爸爸近来身体日渐消瘦,而且多尿。到医院检查,发现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很低,尿液中还含有葡萄糖成分。根据以上症状,小明的爸爸可能患有病。其原是。

  44、(11分)根据尿液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有一个结构两端都有毛细血管,这个结构是[]

  (2)、图中B内液体成分和D内的液体比较,它主要不含有

  (3)、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起滤过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结构是[]

  (4)、A血管的管径比E要血压比较,

  这有利于[]处形成较高滤过压,

  以有利于形成尿。

  这个事实说明,器官的结构与是相适应的。

  如果滤过作用发生障碍,则血中含过多人

  会患症

  45(6分)根据表中提供数据,分析A、B、C、D4种尿样样本并完成本题:

  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尿素红细胞白细胞A0.1—0.750.03——B——1.62.0——C0.06—1.62.0——D—++1.61.5++++

  (注:—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少;++表示很多。)

  (1)请你判断:原尿的样本是,正常尿液的样本是。

  (2)样本为C的患者可能患有病,理由是

  (3)样本为D的患者可能患有病,理由是

  46、(8分)下图为甲乙两人在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后,几小时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乙两人中糖代谢不正常的是,

  该人可能患病。该病的

  典型症状表现是,

  治疗此病的方法是

  (2)甲乙两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

  是(2分)。

  (3)乙在饮用葡萄糖溶液1.5小时后123时间

  血糖下降。使乙的血糖下降不同于甲的一条途径是。

  (4)口服胰岛素会无效的原因

  47.(8分)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右图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眼球内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⑵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的变大了。

  ⑶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白眼珠”的部分是[]。

  ⑷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象是落在[]上,这个信息通过[10]传导到,形成视觉。

  ⑸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4]的特点是。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成像就有可能如下图右所示,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选用此图左边的种(填字母)透镜加以纠正。

  48(6分)看图回答

  (1)、吸入的氧经怎样路线到达组织细胞:(填字母序号)

  (2)、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通过作用释放能量供组织细胞生命活动使用。

  (3)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的部位是

  (4)为什么心脏不停的搏动而不疲倦呢

  (5)体循环的路径(填字母序号)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ACB6—10BDADB11—15ABBAC

  16—20CCCCC21—25CBCDB26—30CCBAB

  31----35ADACC36----40BDBDC

  二、简答题

  41、(1)、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2)肺动脉,静脉血

  (3)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4)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

  42、(1)1感受器2传人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2)刺激(3)1→2→3→4→5、大脑皮层、传导

  43、(1)、胰岛素(2)、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或降低血糖浓度,加速血糖分解)、胰岛素

  44、(1)E,出球小动脉

  (2)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D肾小球,C肾小管

  (4)粗、高、这有利于D肾小球原尿功能,尿素,患尿毒症

  45、(1)A,B

  (2)糖尿病,尿中含有葡萄糖

  (3)肾小球肾炎,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蛋白质

  46、(1).乙糖尿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和疲乏可以注射胰岛素(或控制饮食或口服降糖药物)(2).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3)葡萄糖随尿排出

  (4)口服胰岛素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效

  47.(1)4晶状体(2)瞳孔(3)2虹膜7巩膜(4)9视网膜大脑皮层(5)晶状体过度变凸,A

  48、(1)外界→肺泡→A→D→6→2→4→7→F→B

  (2)线粒体,呼吸作用

  (3)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4)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长一些,这样就使心肌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并使血液充分回流到心脏,因此心脏能不停地搏动。

  (5)4→7→F→B→E→8→1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之(一)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

  一、选择题

  1.(2019届高三·南京六校联考)用限制酶EcoRⅠ、Kpn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1000bp(1bp即1个碱基对)的DNA分子,

  对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单位:bp)正确的是

  解析:选C根据电泳图可知KpnⅠ切割只得到1种DNA片段,判断该DNA分子是环状,且该DNA分子上只有1个KpnⅠ切点。EcoRⅠ切割得到2种DNA片段,说明该DNA分子上有两个EcoRⅠ切点。据此分析选项中的酶切图谱,只有C项符合。

  2.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研究者试图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中华鲟体内的某些蛋白质,使其更加适应现在的水域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工程可以定向改变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B.改造蛋白质是通过改造基因结构而实现的

  C.改造后的中华鲟和现有中华鲟仍是同一物种

  D.改造后的中华鲟的后代不具有改造的蛋白质

  解析:选D蛋白质工程通过对基因进行人工合成或修饰,最终定向改变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改造后的中华鲟遗传物质变化不大,和现有中华鲟不存在生殖隔离,仍是同一物种;改造后的中华鲟含有控制新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所以后代具有改造的蛋白质。

  3.(2018·江苏六市二模)农杆菌中的Ti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i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单链DNA

  B.Ti质粒中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

  C.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只能是植物愈伤组织细胞

  D.Ti质粒上的基因可全部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解析:选BTi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其分子内部的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植物愈伤组织细胞,也可以是其他的植物细胞,如植物的受精卵细胞。农杆菌有Ti质粒,Ti质粒上有一段T-DNA,目的基因需插入Ti质粒上的T-DNA中形成重组质粒载体,再导入农杆菌,然后让含重组质粒载体的农杆菌侵染植物,只有Ti质粒上的T-DNA片段(内有目的基因)而不是Ti质粒上的全部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4.下列关于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逆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始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解析:选C胰岛素基因在人体肝细胞中不表达,所以从肝细胞中不能提取到胰岛素基因转录成的;基因的表达始于启动子,基因的复制始于复制原点;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可以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启动子是转录的起点,终止密码子是翻译的终点。

  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往往使用液体培养基

  B.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动物个体

  C.在培养过程中通常要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用胃蛋白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解析:选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细胞群或细胞产物;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要通入5%的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6.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工种子是用人工薄膜为种皮包被植物愈伤组织形成的

  B.植物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良种植物

  C.作物脱毒常选取植物的茎尖,因为该处病毒较少或无病毒

  D.植物细胞融合中常用的融合手段有离心、振动、电激和PEG法

  解析:选A人工种子常使用人工薄膜作为种皮包被胚状体。

  7.(2018·江苏四校联考)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必须经过灭菌才能接种到组织培养基中

  B.以植物芽尖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获得抗毒新品种

  C.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调节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D.以人工膜包裹植物愈伤组织和营养物质可制得人工种子

  解析:选C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必须经过消毒(灭菌会杀死植物组织和器官)才能接种到组织培养基中;以芽尖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但不属于新品种,抗病毒的新品种需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调节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以人工膜包裹胚状体和营养物质可制得人工种子。

  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制成细胞悬液,再培养可获得单层细胞

  B.研究中使用的细胞通常培养至10代以内,以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C.为防止杂菌污染,生物组织、培养液及培养用具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D.动物细胞培养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工程等技术的基础

  解析:选C生物组织灭菌处理后会死亡,无法培养,生物组织通常做消毒处理。

  9.(2018·扬州一模,多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利用PCR扩增CarE基因需使用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C.过程③可用NaCl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解析:选AD利用PCR扩增基因时,通过高温使DNA解旋,不需要解旋酶,但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用CaCl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10.(多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下图为培养转SOD基因胡萝卜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将携带SOD基因的Ti质粒导入细胞

  B.过程②③除培养基中所含激素比例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C.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通过细胞培养也可能获得大量SOD

  D.该育种方式获得的转基因胡萝卜自交后代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

  解析:选CD植物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②)和再分化(③)阶段使用的培养基除植物激素的比例不同外,营养物质的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并且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光照。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结构表示________,选择_______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细胞构建重组细胞A。

  (2)②所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将健康胰岛素基因导入②中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可诱导重组细胞B定向分化形成具有正常胰岛B细胞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解可以看出,重组细胞A的形成利用的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故图中①结构表示细胞核,应选择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细胞构建重组细胞A。(2)②是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或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将含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3)重组细胞B在一定的分化诱导因子的定向诱导作用下,可以定向分化形成具有正常胰岛B细胞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图示方法属于基因治疗,由于输入患者体内的细胞是由患者自身的细胞分化而来,所以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1)细胞核MⅡ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2)内细胞团细胞(或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

  (3)分化诱导因子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12.科学家发现细菌细胞中存在清除入侵病毒DNA的功能系统(图1),并发明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最热门的基因操作技术。图2是科研人员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其中表达载体1的作用是在受体细胞中控制合成CRISPR复合体,表达载体2可以与相应DNA的同源区进行互换、重组),成功地将基因A精确导入到绒山羊细胞内的甲、乙两个基因之间,并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一起表达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CRISPR复合体中crRNA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Cas9蛋白催化断裂的化学键位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细菌的这种清除能力的生理意义是

  。

  (2)结合对图1的理解,图2中表达载体1首先要表达出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的crRNA和Cas9蛋白,以结合形成CRISPR复合体。

  (3)根据图2,基因表达载体2上需要加入:①基因甲片段、②基因乙片段、③基因A、④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等四种DNA片段,这4种片段在载体上的正确排列顺序应是_______(用序号代表相应片段)。在形成重组DNA时需要___________酶参与催化表达载体2与绒山羊DNA的连接。

  (4)实验室一般会将重组DNA导入山羊的胚胎干细胞中,以培育、筛选出转基因山羊,选择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传统的基因工程相比较,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培育转基因生物的明显优点是

  。

  解析:(1)由图1可知,crRNA是由DNA的特定区段转录形成的,由此可推知,CRISPR复合体中crRNA的主要功能是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CRISPR复合体能催化水解噬菌体DNA,由此可推知CRISPR复合体中的Cas9蛋白催化断裂的化学键位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细菌的这种清除能力可防止外源基因插入并表达,保证了细菌遗传性状的稳定。(2)据图2可知,表达载体1表达出的CRISPR复合体可以切割基因甲和基因乙之间的DNA片段,所以结合对图1的理解,可推知图2中表达载体1首先要表达出含有基因甲与基因乙之间部分核苷酸序列的crRNA和Cas9蛋白,以结合形成CRISPR复合体。(3)根据图2重组DNA中各基因片段的排列顺序,可推知这4种片段在基因表达载体2上的正确排列顺序应是①③④②;在形成重组DNA时需要DNA连接酶参与催化表达载体2与绒山羊DNA的连接。(4)要培育、筛选出转基因山羊,选择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依据是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5)与传统的基因工程相比较,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培育转基因生物的明显优点是避免了因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宿主细胞DNA引起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答案:(1)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磷酸和脱氧核糖防止外源基因插入并表达,保证了细菌遗传性状的稳定(2)基因甲与基因乙之间部分核苷酸(3)①③④②DNA连接(4)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5)避免了因目的基因随机插入宿主细胞DNA引起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13.RT-PCR是将RNA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1)过程Ⅰ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引物A等。

  (2)进行过程Ⅱ前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

  ,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酶至少应能耐受__________℃高温。

  (3)过程Ⅱ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__个引物B。

  (4)利用RT-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物种之间交流;该技术还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T-PCR过程中主要借助对________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

  解析:(1)过程Ⅰ是由形成cDNA的过程,示逆转录,要加入缓冲液、原料、RNA提取物、逆转录酶和引物A等。(2)进行过程Ⅱ前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使-cDNA杂合双链解开,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酶至少应能耐受95℃高温。(3)过程Ⅱ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2n-1个引物B。(4)利用RT-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能在物种之间交流;该技术还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5)RT-PCR过程中主要借助对温度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

  答案:(1)RNA提取物逆转录酶(2)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使-cDNA杂合双链解开(答出一点即可)95(3)2n-1(4)能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5)温度

生物课

  我们老师病假休养,一位新来的年轻老师给我们代上一节。她虽然相貌平凡,是那种扔到人群里,即使在你面前你也认不出来的那种平凡,但是语出惊人。一般人将一个词语重复几次就会厌烦,另听的人更厌烦。可这位,不仅重复的次数多而且让我的同学们听得一个劲想听,属于罕见的耐听型的。

  这个词语,她一节课总共说了287个。事实上课后我们一起讨论,我说数了288个,我同学说是286个,数目不合必定有纷争,这古来已有。我们争执不下最终达成协议,求平均值287个。就好比两个部落争地盘,为了三尺宽的地大打出手,又实力相当,只好联合协议。

  这个词语是“对吧”。说出二百八十几个“对吧”一点也不惊奇,惊奇的是他的语调是那么的不和谐--幸好“和谐社会”在我们这里只是说说,没太多实质性行动,否则她定会被批判为“最不和谐的人”--更惊奇的是她的每句“对吧”总在句末,配合得让人难以理解。再惊奇的是,她能将数量如此庞大,语调如此不和谐的令人费解的词在一节课里说了二百八十几个。

  那节课我们学的是生物进化。摘录数句如下:

  “你们老师不在了,我来给你们代课。对吧。”

  我说:“我们老师在,请假了。‘不在了’歧义是老师挂掉了,你终于有工作了是吗?”

  “是什么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的?对吧。”

  “同学们,这节课讲的非常精彩。对吧。”

  事实上,那节课内容非常简单,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整节课都很兴奋,连“睡神”“睡仙”“睡侠”级的人物都复苏过来,跟着瞎“对吧”。同学们开心的在每句话后面特别加上了一句“对吧”,老师就回答“对”,所以老师也回答了二百多个“对”。

  “这节课就到这里。对吧。”

  同学们高喊:“对。”

  “下课。对吧。”

  “对。”

  老师的脸“刷”的红了,夹着书就闪。

  我很感叹自己记不住书上的东西,却记下了这些东西。

  对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概括

禁毒手抄报 内容 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