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精品书法欣赏
苦尽甘来
人生好似一截苦瓜,原先看着碧绿青翠很美丽,尝了一口却发现苦涩至极,但细嚼慢咽之后,却是一种奇异的甜。年幼时,青涩的心啊,忍不住就对于那些艺术家充满了崇敬,总觉得能用一件简单的物品勾画出无比绝伦的东西,是件伟大的事,于是就迈进了学习书法的生涯。
蝉儿在窗外的树上咿咿呀呀地唱着歌儿,阳光透过小窗在房间中四处奔跑。而我呢?提着毛笔在宣纸上勾勒着一个又一个的大字。心里不禁埋怨起了这练字的苦差事。“啪”,我扔下了毛笔,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开始抗议:“不学了,好几个小时都这么站着,手好酸,背好痛啊!”我原本练字的好兴致,顿时消散了。
“是你自己要学的,怨不得别人,再吵的话,这星期不准看电视啊!”在厨房中的老妈回应着。
呀,这可不行!电视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可是一件“珍宝”!无奈之下,我只能重新提起笔,开始了又一次的书写……
蝉又开始了歌唱,却已是一年后。过去一年的辛苦旅程,抚平了我那颗急躁的心,我逐渐地学会了心如静水的练字。虽然稚嫩的手指留了一个淡淡的茧,虽然多时保持的站立姿势让我厌烦、让我疲惫,但我终学会了坚持,似乎总有一根望不见的皮鞭正鞭策着我这匹“小野马”前行着。
在蝉叫声中,我在赛场上挥墨自如,自信地上交了作品,然后在日下拿着获奖证书灿烂地微笑……我的练字生涯,虽不如世界闻名的艺术家们那么漫长、艰辛;获得的奖也不比其他人的多……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我实现了儿时能在宣纸上写下自作的梦想了吧。想到这,这些年的辛苦似乎变甜了。
时光又继续鞭策着“小野马”,马儿正在强壮着……哦,听。又是一年蝉鸣……一切甜的源头都来自于苦啊。
书法让生活更美好
看得见的是物质,看不见的叫精神。书写的是方法,是文字的艺术,是最独特的审美体验。在这一撇一捺里,更有做人的道理。
最开始学书法,只求心静,静下心,就越发现天地都像肉做的,柔软又不失清凉,用心去体会笔画之间组合的美。只有心静下来,才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正是书法,给了我在做事情时冷静又能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后来,写字就要讲究方法了。比如“十”这个字,虽然只有一横一竖,要想写到毫无死板的感觉,横必须左长右短,因为人的视线是射线,从一个顶点观察一条线,就会从长变短,由粗变细,然后消失。竖讲究稍微偏左,这理由就非常奇特—“心”是偏的,心偏左,竖也偏左,就显得有些偏心了,写在正中,又死板,又没有灵气,中规中矩,虽然端庄烫贴,但没有活力,看着有种平凡无味的感觉。偏左之后,既能弥补偏左的心,看着也更有一种灵气,又不失庄重,妥帖。基本结构形成了,再就要讲究研究细节了。不知道有没有发现,在大街上,女人们爱穿高跟鞋掩饰自己身高偏低,而不是戴帽子;再做个实验,如果把身体等分能为分两份,就能看出上短下长。身体长不显得高,腿长显高。做事不能违背原则,如果本来天生短腿,再戴一顶高顶礼帽,不就明摆着给人看自己对腿短吗?不能够改变命运,又不能在根本上弥补缺点,却在外在的地方加以增添,弄巧成拙,让人笑话。
这应该也是做事的一个基本例题,通过这些,让我明白应该怎样做事。书法,或许就是通过市井百态的生活中不断揣摩出来的,之所以书法能流传至今,或许是今天变化的镜子,通过不断的演变的文字艺术,应该就是这个世界的影子了吧!我不禁高抬起脊梁,把视野放宽,应全面地看世界,根据事情的端倪解决问题,而不是从外表进行做事,忽视了内在精神。
书法,让生活更美好!
书法让生活更美好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向往之美好诗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往之怡然自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向往之高洁傲岸。世人皆爱牡丹,陶渊明独爱菊,我唯有对书法情有独钟。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手起笔落处,横竖撇捺间,实现心之所向的生活!书法,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汉字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书法让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引以为豪。不必说“ 行云流水”、“游云惊龙”;也不必说“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只是那一横一竖中透露出的美妙就让无数人为之折服!我爱书法的秀美端庄;我爱书法的方正法度;我爱书法的隽永灵动!书法,好一幅五彩画卷,装点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从书法中我学会了坚持。记得第一次走进书法教室,一缕墨香扑鼻而来,眼睛瞬间被一个个方块字吸引。手握着毛笔,顿时桃之夭夭生发出满心欢喜。练习中的高原期姗姗而来,最初的喜欢在怀疑中消退。有一天竟然生出放弃的念头!妈妈不离不弃的陪伴,用心良苦的陪练,春风化雨中让我明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我鼓起勇气,确立目标,加大练习量,半年后终于写出第一幅作品!欢呼雀跃中我没有止步,订立新的目标……感谢书法,让我品尝到坚持的甘甜,让我拥有坚强的意志。
都说“字如其人”,我想:写得规范字和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定是不可分割。书法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彰显文化魅力;书法带给我平静,让我无时无刻不保持一颗淡然的心。生机勃勃的春,骄阳似火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银装素裹的冬,书桌前有我挥毫泼墨的身影。红日初升时,我在读帖;月上柳梢头,我在练习。书法,我的挚友,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美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有所热爱,有所追求。书法,其灿烂光芒点亮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千年书法不变情怀
黑白演绎,线条穿梭;情感宣泄,性情洒脱。将动和静、急和缓、实和虚,把喜与悲、静与乱,收与放尽融其中的唯有中国书法艺术。
黑白演绎,线条穿梭;情感宣泄,性情洒脱。将动和静、急和缓、实和虚,把喜与悲、静与乱,收与放尽融其中的唯有中国书法艺术。
透过《千年书法》,其中没有书法规律的铺陈,没有技巧的穷究,流露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彩,书法家的人格操守。《千年书法》用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书法这门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犹如将其放置在中国星汉灿烂的历史夜幕上,只有这样这颗星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星座。
中国书法如果单单停留在技艺、技巧的层面上,就会沦为令人不齿的雕虫小技。但中国书法的魅力就在它将容纳文化、彰显品性,抒发情趣于一体,成为传承文化不可割断的一条血脉,流淌其中的是延绵千载的文人情怀。
提到书法,王羲之这个名字首先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局动荡,人性觉醒,清玄弥漫的时代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王羲之。看王字如读陶诗,同有一般韵味:风流,从容,质朴,不仅以目观赏,用耳聆听,同时可以感受。从其中似乎可以看到那个坦腹东床的右军尽兴挥毫而不顾左右;似乎可以看到那个远离尘网的淘潜欣然吟咏而已忘言。
书法,托起我的人生梦想
我有一个瑰丽的梦,就是在文学中展翅翱翔。“众里寻她千百度,幕然回首,那人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终于寻觅到他,让我翱翔的羽翼——书法。
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看到“太阳”二字,我能感触到热与力,而望见“月亮”二字。眼前却又闪过清丽的光辉,当我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不禁肃然起敬。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性情急燥的我,在未接触书法之前。做事粗心,不能静心下来思考。
直到五年级,我们真正的接触到书法。啊!书法竟有如此大的“魔力”,一写书法,我的心完全的被它征服了,完全静了下来。
现在,急躁的老毛病没了。人人说我十分细心,做事考虑周到。书法,就这样改边了我的一生,说以,我;立志一定要做一位与书法老师一样。书法托起我的人生梦想。
书法不仅是人类发展的驱动,更以焕然一新的方式给我们一方畅索未来,渺诺辰星,扑朔迷离的幻想之竟。因此,我爱书法,我写书法。
感受心灵的宁静—书法
时光飞逝,几度花开又花落,几度叶绿又叶黄,还没来得及数一数身后那串深深浅浅、歪歪扭扭的脚印,我已经走完初二岁月。但是蓦然回首,依稀见得那个还在昏黄的灯下,默然执笔,生涩地写下一笔又一画的女孩。
我学书法,早已是二三年前的事情了,那段宝贵的经历,被埋没脑海中,如今却如大海捞针一般将它捞起。
三年级的我,就被老师推荐去学书法。懵懵懂懂,就坐在笔砚前。老师的声音在讲台前响起,那是一位极富有书卷气的女老师,青衫白裤,文绉绉的。难道会书法的人都长这样?我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拿起白粉笔,顿挫有力地书写下“永”这个字。大家都错愕地望向老师,老师不教我们如何拿毛笔写字,却让我们来观察这个字。
那时夏天的知了绵不绝耳,聒噪的声音如排山倒海一般一阵又一阵的,叫嚣着。偌大的书法室中没有空调,只有高挂的风扇可怜地转着,渺小到只能发出微弱风力。室内很闷热,也使人心烦意闷。汗珠随着发梢滴落浸湿了宣纸,烦躁的挠了挠头发。
老师在讲台上缓缓地讲解着:“永字八法,乃中国书法用笔法则。”我们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点为侧,侧锋峻落,势足收锋……”老师不热吗?我们心里都打了疑问,却没人敢提。坐在后面的我们几乎都双双趴在了桌子上,就当我们快要昏昏欲睡时,“身要直,心要正”老师突然蹦出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吓得赶紧摆正了姿势,至于后面半句话什么含义,我们也不在钻研,只是专心听讲。老师的声音缓缓而又有力,时间如细沙般从指尖滑过。不知为何一股清凉之感从头顶蔓延到脚底,头顶上的电风扇似乎也变得快了。最后老师说书法可以平和人的心境,第一节课就这么结束了。
起初,我们只是临摹笔画“侧、勒、努……”刚刚执笔,就发现自己的手一直不停的抖,怎么都克制不住,却被我硬生生的憋出一层汗。都是“点点点”,手心中沁出的汗,差点软到将笔滑落。一周下来,我还是无法驾驭那支毛笔,写出来的字,自然也甚是歪扭。我烦躁地将宣纸的一角一点有一点的抠着,当我准备罢工时,一阵清风又将老师给送来了,我怀着感激和不安,偷瞄着老师。可老师依旧神色平静,却只轻轻吐出三个字“心要静”,她握紧我手中的笔,临摹了好几遍。走之后拍了拍我的背,暮然间,我想起那六个字:身要直,心要正。我好像明白了一点,之后老师就很少看过我,虽然长进不多,但总是很享受那一笔又一画的过程,额顶密集的汗水也随之少去。
时光回流,似乎在那时,书法成为了我生活的全部。直到小学毕业考前,我好像渐渐淡忘了书法,作业总是成堆成堆的发,书架上都是我的复习资料,几乎乱成一团,却总有一角是那么的干净整洁。又到了夏天,晚风轻轻撩过一页页的试卷。我趴在桌上,始终无动于衷,心中却一直呐喊着:“烦死了——烦死了,一点都不会做!”草稿纸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算数啊公式啊,落下的都是我画着的郁闷的圈圈。不知道为什么,突发奇想,我从摆着笔墨纸砚的那一角取了出来。放上毡,铺好纸,摆好砚,倒上墨,落笔,我就写出了那六个字:身要直心要正。还是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有点熟悉的怀念,一笔一画写得并不成熟,带着一丝丝稚嫩。此时,我的心已宁静了许多,思路也清晰了许多……
彼时,书法仍旧在我心灵中占据着不小的分量。毕业考后的暑假,似乎没有那么无聊······升到初中后,学书法的脚步未曾停止过,谨记这老师的教诲。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逆锋轻落”,随着我最后一“磔”地划下,最后一个“永”字也收笔,那仿佛像一段薄云,随着清风点来又拂去。像是一位世外高人,心胸空旷如碧海蓝天一般。
书法能带给你非一般的感觉,当人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时,如果能坐下来写上数百字的楷书,一笔一画专心于电话之中,慢慢地写,不久就觉得情绪安定,冷静平和。这就是“书法效应”。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帛书、竹简、陶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楷书、行书、草书;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有王羲之、怀素、柳公权、颜真卿等等。因为这些,我十分喜欢书法;因为这些,我便决定练习书法。
我是从五岁开始学习书法,主要练习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我每天放学后坚持自己到老师家练习写毛笔字。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生病有事,我都坚持,从不间断。经过两年半刻苦的练习,我的字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刚开始相比,实在是判若两人。我在去年江苏省书法考级中顺利通过了六级。想想过去受的苦和如今的收获,我的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和快乐,“没有苦中苦,那来甜上甜”,还真应了这句话。
在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使我懂得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练习书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练好书法。我还明白写好书法还能体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假如一个字的一个笔画不到位,那整个字的结构就会受到影响。我不仅学习颜真卿的书法,还学习他的做人。通过阅读有关故事,我从颜真卿身上懂得了什么叫正直,什么叫忠心耿耿。
通过阅读一些著名古今书法家的成长故事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我深深地懂得练习书法的道路还很长。要想在书法上有所造诣,除了勤奋以外,还要能够有所创新。我想,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这个决心,我一定会把我国这门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書法
用筆如蛇,咬破宣紙
任靈魂塗鴉
半生浸飽墨汁
善卷成軸,習慣四方
多少故事
平尺丈量傳奇
黑與白的世界
遊走的靈性,力透紅塵
濃淡皆有魂
用歲月滄桑
忍受百年孤獨
換壹紙自由揮灑
生命,行雲流水
無聲的世界
做有聲的夢
以豪邁書寫《大江東去》
真情篆刻,壹方鮮印
忘年收藏,愈久愈紅
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都有谁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行书和草书成就相当高。是一位影响及其深远的大书法家。后世尊其为"书圣"。几乎可以说,王羲之决定了其后2000年的书法发展方向。
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为一代名臣。德宗诏文称之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颜体”犹如:“关羽坐帐,正气逼人。”其楷书《多宝塔碑》,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书《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大义凛然,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了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朽的领军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最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
〔3〕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由于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和政治上的位高权重,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同时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赵孟頫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从此,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赵孟頫也成为文人画的一代宗师.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赵孟頫同时还是元代的书坛领袖.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法作品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这是赵氏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超凡脱俗的气质所致。世称“赵体”。到其晚年更是达到:人书具老,超神入圣的境界.为中国书法史立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鉴于赵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4〕柳公权
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竖起了一座巍峨丰碑。人们瞻仰这丰碑时,景行仰止,重其书,慕其人,故书与人并垂不朽。
柳公权的楷书成就之高,以至其后一千年来,在柳体一路中再无名家。所谓:“自古学柳无大家。”
〔5〕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王献之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后世书家所叹为观止的。
〔6〕苏轼
苏轼(1037~1101),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中国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清新刚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新貌.词风豪放雄浑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改革了词风,开拓了词境,提高了词品.他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同时是宋代杰出的书法家,居北宋书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苏轼书法早年学徐浩、柳公权,中年又学颜真卿、杨凝式,最后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精于行书及楷书。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其书风之影响至今不绝。
〔7〕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虽然康熙有些言过其实,但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董其昌是可以与赵孟頫比肩的扛鼎书家.在其之后再没有一位有如此影响的书法大家.另外,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
〔8〕张旭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草楷俱佳尤长草书。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被后世誉为“草圣”。
〔9〕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家云山”,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10〕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
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
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
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
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
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
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
气势雄厚。
4.张旭书法
★在书坛“颠张醉素”并称于世,其狂草代表了草书最高境界,汪洋恣肆,个
性张扬,独成一格。
5.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
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
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
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
表演秀”。
6.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
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
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
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
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
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
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
之佳妙.
7.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
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
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此处摘选他的
《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的儒雅韵致。
8.苏东坡
千秋翰墨一代文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
“豪放派”先河。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
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坡
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
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9.赵佶
史笔遗恨丹青永纪。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但他自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生
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可代替的杰出人物。佶擅=绘工笔花鸟,
风格写实缜密,并由于他的倡导,使宋代工笔花鸟画登上了艺术最高峰。他
出入黄庭坚书法,自创了一种瘦劲硬挺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历代传摹不
衰,还打入了当今的电脑字库。他兴办国家级画院,开了公办画院的先河;
他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使许多重要的艺术资料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