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展示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参观农耕博物馆

  今天我们去参观来安小学的农耕博物馆,这一天,让我非常难忘。

  农耕博物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室外体验区,第二部分是室内器具展示区。分为三展厅,农耕器具展示厅,衣食住行展示厅,教育发展变化展示厅。告诉你们我最喜欢的是教育发展变化展示厅。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包、电话。很久以前,人们的书包是用麻绳,甚至是枝条编成的,露出许多孔隙,下雨天的时候,书包里的书就会湿透了,过了很长时间,人们就用自己的手去织书包这样书包就没有空隙了,下雨天湿的地方就很少了,又过了很久,人们发明了防水书包,把书放进去,无论雨下的多大,书一点也不会湿,也就是现代的书包。

  很久以前的电话十分简陋,电话里是由听筒和一块像凸字的东西组成的,人们打电话的时候都要摇几下才能打,而现在只有按出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就可以了。

  农耕博物馆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记录着过去的汗水,这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

农耕文化展示馆

体验农耕生活

  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和教育的基地,今天我们乘着春风,坐着大巴来到这里参观。

  在我们刚下车时,仿佛对这里有着一个深刻的记忆,我们首先去农耕文化展厅参观,这里展示了很多东西,就像五畜和五谷。五畜分别是:马、牛、羊、猪、狗、鸡,五谷分别是:稻、粟、黍、麦、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吃过午饭后就一起去体验石磨。教官将我们进行分组,我们这组有七个人,我们详细分好工,没有一个是闲着。教官叫我们以四十粒米为一勺,然后放到打磨机打磨。于是我们有的同学数米,有的打磨……教官看到我们这样井井有条的开展,最后特殊奖励了粮票给我们这一组,拿到了后我们真开心!

  接着我们去溪流捉鱼,先脱好鞋和袜,再挽好裤脚,而后我们就下水捉鱼了。我们在水里捉鱼,捉到大鱼的拿给教官看后就可以换到一市斤粮票。我换到了五市斤粮票,可骄傲了!

  体验完溪水,我们去当了回农民,种的是土豆。每组只有一个土豆和铁锹,我们同样是分工合作,最后我做了件她们都不知道的事,我拿铁锹在地上做记号,方便明年来我的时候能够辨认。

  最后我们拿粮票去兑换了奖品,还去了超市买仙人掌、紫罗兰、含蓄草等等。

  大家感到了黄昏下的余晖,这余晖像是告诉我们:不早了,快回去吧!黄霞红晖之下,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块鸟语花香的圣地。

农耕园游玩

  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圆圆的大球上有许多花朵,五颜六色非常好看。我们继续向前走,不久,就来到了小动物的天地。小动物可多啦!有叽叽叫的小鸡、有开屏的孔雀、有不会说话的鹦鹉……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朋友游玩的天地,这里有旋转的电动坦克,有蹦蹦床……我和妹妹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去玩了,虽然我们玩得满头大汗,但是都很开心!

  真希望再来一次农耕园!

参观农耕博物馆

  今天,我们乘着车来到了来安中心小学参观农耕博物馆。宿迁市首家农耕教育博物馆在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开馆。馆内珍藏的一件件带着泥土芳香的物品,一幅幅透视着早年落后农耕场景的照片,仿佛又带着大家回归到了尘封的历史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博物馆中“农耕器具展示厅”,主要展示不同时期的农耕用具和一些图片资料。如木梨、木耙、铁锨、木杈等,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农耕器具的作用和发展变化情况。

  衣食住行展示厅,展示不同时期农村衣、食、住、行方面的物品、图片,通过这些物品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了泗阳农村的发展变化,让参观者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教育发展变化展示厅,主要展示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图片、实物,如课本、文具、课桌、教室、办公用品等。“农耕教育博物馆”的建立,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内涵,丰富了教育资源,提升了学校办学品味。

  通过参观,我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而现在的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是今非昔比,从而体现了我们新时代科技的进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

体验农耕

  今日小雨绵绵,幽暗的天更显出丝丝柔情。美丽的福州中,有一个地方,那里不仅瓜果繁茂,更是绿叶成荫。是哪儿呢?啊哈!对了,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超大农场!

  今天的活动十分有趣,场长在替我们讲了温室大棚的作用后,便带我们进去参观了。在门口,我们收到了温室大棚的“见面礼”,是什么呢?原来啊,是一个大型的排气扇呢!看到我们一惊一乍的样子,厂长不禁笑道:“这个啊,使我们为了防止蚊虫跟随大家进入大棚,而专门设置的‘开门红’呢!是不是被它的热情感动了呢?”

  进入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贝贝南瓜,场长替我们介绍了它的品种、来源、种植方法和营养成分后,便开始进入下一个环节:认识、摘采小黄瓜。小黄瓜,我们平常都吃过,今天初次摘采,自然也是兴奋不已,在了解采摘方法后,马上踏上了征程。首先,我先将选中黄瓜的茎捏住,再向上一提,黄瓜下来了!我兴奋不已,又摘了好几个黄瓜。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种西红柿的地方,在那里听着场长的介绍,听完后,我们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食欲了,冲上前去就是一个字——吃!眨眼间,一颗“小

  可爱”便已下肚,果然是“民以食为天”啊!我们在吃了一个后依然不满足,继续“风卷残云”地消灭这支“西红柿军队”。

  下面,我们来到了花圃,场长依旧担任着“讲解员”的身份,为我们介绍了雍容华贵的钻石玫瑰、优雅华美的海棠花、“无心胜有心”的无心花……如此之美景,怎能不令我心波荡漾呢

  下面,我们来到了磨坊,体验了一把古时候人们磨豆浆的方法:我们把豆子放入磨盘中,不停地磨,随着我们的不懈努力,豆浆终于出来了!

  现在,也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候了,我们将要去——捉泥鳅!多么令人激动啊!看着泥鳅在池中自在地游来游去,我们不禁跃跃欲试,不一会儿便冲下水去。我们大家精神专注,把泥鳅盯得死死的,一有机会就把手望水中一捞——却是空空如也。更有甚者,一见泥鳅就踩,可怜那些小小泥鳅,又怎能抵挡我们人类的“攻击”呢

  最后,我们再次来到磨坊,喝了一杯暖心的豆浆,也是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气候偏冷,乌云密布,我仍是心似骄阳。

  今天的采风行就这样结束了,但这次的收获却将永远地印在我的心头。下次,又会怎样

参观农耕教育博物馆

  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我们小记者团去了来安小学的农耕博物馆。

  到了来安小学,我们参观了一下校园就去了农耕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室外体验区,第二部分为室内器具展示厅。而室内展示厅又分为三个展厅,分别是农耕器具展示厅、衣食住行展示厅、教育发展变化展示厅,内有物品约五千多个!

  来到了农耕器具展示厅,一进门我们便被眼前的器具弄得眼花缭乱,有小巧的菜栽子,有坚硬的镰刀、铁叉、砌刀、方头锄、圆头锄等。真是数不胜数!

  接着,我们来到了衣食住行展示厅。这里的东西我大部分都见过,唯独一个像“口罩”的东西我没见过,听老师介绍,这叫牛兜嘴,用来套牛嘴巴防止牛偷吃庄稼。这个展示厅里还有粮票、柴油票、布票。当时,如果粮食吃完了,必须要拿粮票去换粮食,和现在相比起来,我们幸福多了!靠门边是以前的帽子和鞋子,虎头鞋是专门为七岁以下的男孩设计的。到了冬天,天气变凉了,人们会在鞋底下钉上一块木头,这样雪就不会渗进鞋里了!

  再接着我们来到了教育发展变化展示厅。这里有现在的东西和以前的东西,拿现在和以前作比较。

  参观完了农耕教育博物馆博物馆,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到了学校,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参观!

赏田园风光,品农耕文化

  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在秋日里飘扬,一声声铜铃般的欢笑在秋风里回荡。一年一度的秋游又来到我们身边,这次,我们来到了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去领略江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来到苏州江南农耕园,走过文化走廊。大片大片的金色稻子格外显眼,秋风一吹,稻田里漾一片金色的海洋;走近细看,粒粒稻谷都很饱满,杆子都快撑不动它们了,个个弯下了腰。稻田旁,茄子、萝卜、辣椒等蔬菜应有尽有,可谓丰富多彩。

  拿到那有着古老建筑的地图,眼前一亮。我被那名叫江南作坊区的地方深深吸引,遐想连篇。和组员们商议后,便直奔江南作坊区。

  来到江南作坊区,好像风格突变。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一条条蜿蜒起伏的小路,仿佛自己已经穿越到古代,身临其境。

  走到一间房子跟前,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铁匠铺。走进一看,椅子上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朝左一看,是打铁用的机器,往右一瞧,嗬!菜刀、耙子、铲子样样都有,这大概打出来的器物。我走上前与老人家交谈,原来他是一名老铁匠,专门打铁,他干这一行来已有48年之久。要打好一件器物可要十几道工序,很复杂。他告诉我们:“学好打铁可不是两三年的工夫,想打好可不容易呢!”当我们说起墙上的器物时,他的脸上又露出几分自豪,这些可都是他的作品。看来打铁在人们眼中虽不起眼,但学好它也不容易。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织绣坊、糕团坊、烧酒坊、榨油坊等江南民间作坊,深入体验了江南地区精湛的民间技艺。 来到另一家民间作坊,迎面飘来阵阵的酒香,不用说是酒坊。只见酿酒师傅正把酿好的酒往瓶里装呢。他让我们尝尝他的酒。我轻轻倒了点儿在杯里,抿了一小口。米黄色的米酒进了我的肚子,舌间还觉得有些甜,肚里一股暖意就上来了,感觉心头一热,暖暖的,有滋有味。

  时间飞逝,还没体验完呢,太阳就偏西,我们手拉着手,载着满满的收获和喜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

游览农耕文化园

  听朋友说,南丰的农耕文化园很好玩。于是,我央求妈妈带我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妈妈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在劳动节那天带我去,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熬到了劳动节。我和朋友带上充足的食物和水,来到了农耕文化园。一路上,我甭提有多高兴了。

  买了门票,步入农耕文化园,我们就发现了一条名叫子桥的桥。我们走过了这条桥,开始玩了起来。

  我们玩了许多的地方。其中,最有趣的是踩水是车了。一开始,我一个人怎么踩水车它都不动,就像水车在和我做对似的。后来,我朋友好我一起踩,我们两个人动点了,可是有时也踩不动。这是,来了一个老爷爷,他要和我们一起来踩。终于,水车动了,水源源不断地传到前方。哎呀,我一不小心,从水车上摔了下来,没关系!重新站在水车上,继续踩!

  不一会儿,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也游览完了农耕文化园,于是,我们回家了。

  农耕文化园让我知道了我们人们从以前的手耕地赚钱,到后来发明了许多的新东西,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因此,我要感谢人们的智慧。不然,我们还在种田呢。

  谢谢你,农耕文化园,你让我终身受益。再见!

参观农耕文化园

  听说农耕文化园里有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动物,有酒坊和染坊,还有织布机。今天,终于有机会和爸爸一起去那里看一下了。

  我们先来到了养猪的地方,那里有香猪和野猪,野猪要比香猪大,但是香猪有很大的肚子。

  走到养鸡场,我吓了一跳。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鸡,足有平常鸡的三四个这么大,一看旁边的介绍,才知道这是白火鸡,还有一种花斑的鸡,名叫珍珠鸡。

  走过养鸡场,我们来到了专门养鹦鹉的地方。哇!鹦鹉的颜色有很多种,有一只鹦鹉的头顶是绿色的,肚子是火黄的,羽毛是深蓝色的;还有一只头是红色的,脖子是蓝绿相间的,羽毛是灰褐色的,尾巴那里又是红色的。真是可爱极了!

  老远就看到有人围在那里,我赶忙过去看了看。哦,原来是一头牛在水里游泳啊。那头牛是黄牛,它是一头很大的牛,它还有孩子呢。那头小牛很可爱,不停地往饲养员的怀抱里钻,多像一个爱撒娇的小孩呀!

  我们还去看了马、梅花鹿、格力犬、鸽子、鹅……又看了古代人是怎么纺纱织布的,怎么做豆腐的……

  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啊!

农耕文化

  近期,“农家书屋”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叔叔的话语里,伴着叔叔的事业蒸蒸日上。我对“书屋”好奇极了,得了空闲,赶紧去看看。

  漫步在父亲当年劳作过的土地上,看着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蓦地,心里涌出浓浓的自豪虽然离开老家进城念书已有多年,但那份嵌入骨髓的乡情是割舍不掉了。

  记得儿时的家乡,土墙青瓦、炊烟缭绕、笑语飘扬,是质朴是无华是真实,是我的童年我的家。忽而,有淳朴的声音亲近了我的耳朵:

  “老哥啊,我照书上说的去配肥料,今年的苗比去年长得好多了。”“这算啥?我今年的收成全靠那些书呢!”

  “爷爷爷爷,我刚刚背了一首诗,书屋的阿姨说是写给像爷爷一样的人的!”“囡囡都会背诗了?真厉害!”

  “你家的新房真漂亮,怎么办到的?”“书屋里都有呢!除了建筑设计的,还有穿衣打扮的,烧菜烧饭的,啥都有!”“真的?我也要去看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考议论文优秀范文

优秀升旗手自我介绍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