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

  一、概括类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5.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三、深层含义理解类问题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语文教材研究的又一种新视角

  对于语文教材的研究,大致有三种视角。一种是微观的,着眼于文本,即研究语文教材中的单篇课文,研究它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疑点、重点或难点;一种是中观的,着眼于一册或一套语文教材,研究它的体例、选文特点以及与此有关的诸种问题;一种是宏观的,着眼于语文教材建设的背景及编制理论,研究一般语文教材的基本类型、内部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特点,甚至探讨对语文教材的评价标准等等。这三种研究视角,在建国以后的50年中,都有人在研究,并且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如果有必要作时间上的划分,那么也许可以这样说,“文革”以前似乎以微观研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教材多样化”,人们除了对一些新选课文作微观研究外,更多的人就开始以中观和宏观的新视角把语文教材建设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中观和宏观的研究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当时的语文教材改革和发展曾起过切实的指导作用。

  但是,最近读到一部新著,使我对语文教材建设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部新著的书名有点特别,是《鲁迅〈故乡〉阅读史──近代中国的文学空间》(以下简称《阅读史》),著者是日本专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者藤井省三。

  这部《阅读史》,看书名便知,著者的本意是想从阅读学的角度写成一部独具特色的中国新文学史。译者对此理解得十分透彻,他在“丛译后记”中说,这部书就研究对象而言,仅仅是研究一个短篇小说70余年间被阅读、被解析的历史,与那些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等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的“正宗”文学史相比,甚至与《鲁迅阅读史》这样以个别杰出文学家为研究对象的“个案”文学史相比,无疑是“最小”的中国新文学史。然而,董先生说:“恰恰是这部最小的文学史,以20世纪中国的文学空间为背景,涉及了许多大文学史未曾涉及或较少涉及的学科领域。在叙述《故乡》的孕育与创作过程的时候,它运用比较文学方法,论及文本与俄国作家契里诃夫《省会》的关系。在探讨《故乡》与中学国文(语文)教科书之关系的时候,它涉及本世纪的中国教育史。在论及《故乡》与读者之关系的时候,它又运用了传播学、接受美学方法。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将其称之为最大的中国新文学史。”

  在这里,译者董炳月先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这部《阅读史》为什么又可视为“最大”的中国新文学史的理由。其中第二个方面就是“《故乡》与中学国文(语文)教科书之关系”,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中国教育史”的概貌。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语文教材建设史”,因为它论述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故乡》自20世纪20年代初发表以来,直至90年代中期这70多年间在中学国文(语文)教科书中被选录、被解读的历史概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阅读史》可以给我们研究中学语文教材在更新视角和方法方面以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是以现代语文教科书中一个传统名篇鲁迅的《故乡》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勾勒出不同历史阶段的读者群(包括一般知识阶层和中学语文科的师生等)对这篇名作的不同诠释。

  《故乡》最初发表于1921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两年后的1923年,北京新潮社出版鲁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收入此篇。《新青年》当时是广为流传的进步月刊,《呐喊》则是以北大进步师生创办新潮社出版的鲁迅小说集,它们的读者群大致都是以大学师生为主的新兴的高层知识界。这样的读者群,不但因其进步思潮的趋同而爱读《故乡》,而且他们的经历又多半与《故乡》中的“我”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故离乡──在外思乡──回乡惊变──离乡思绪,因而阅读《故乡》不免引起强烈的共鸣。差不多与此同时,一些目光锐利而倾向进步的中学国语教科书编者就把这篇鲁迅刚刚发表的《故乡》选作课文,这样一种新制中学国语教科书一经出版,即被各大书局的同类教科书所仿效,一时间,《故乡》的读者群便迅速扩大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据《阅读史》著者估计:“通过教科书阅读《故乡》的读者从1923年至1937年的十五年间累计起来大约超过了一百万。这个数量远远高于通过单行本《呐喊》阅读《故乡》的读者数量。”

  以中学生(主要是初中生)和一部分师范生为主的读者群,他们读《故乡》后的体验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科书的编者和使用者语文教师的理解和诠释。但是,自1923年至1928年,由商务、中华、世界各大书店所刊印的国语教科书,都只收录《故乡》文本,而对文本的注释、解说、习问等等一概还没有。据《阅读史》著者掌握的资料,较早给《故乡》文本编写“注释”和“习问”的是中华书局于1937年出版的《(修正课程标准适用)新编初中国文》上下篇,其上篇后附的习题是:1.作者回故乡时所见的景象怎样?2.幼年的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篇后附的习题是:1.就闰土的话看,那时农村的情况怎样?2.本篇的结束,表示什么意思?这套教科书,由于习题编得比较精要,比较符合文本所揭示的思路,所以受到当时语文教师们的好评,后来其他同类教科书也仿效这些问题的提法,以致在30年代教科书编者心目中这几乎成了一个定评。这样看来,1949年建国前,国语教科书中凡选录《故乡》的,大致都按这样的问题所体现的思路来指导教学的,学生们读《故乡》后的体验也大体如此。

  新中国建立后,从1949年起到1961年,多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都选有《故乡》,由于当时的思想界、教育界都开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分析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都试着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所以《故乡》中的“我”、闰土、杨二嫂都分别隶属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市镇小手工业者。这样,在新中国,以中学生为广大读者群,对《故乡》的诠释,必然以教科书或教学指导书(教师们大体上都是按此来确定教学内容的)为基准,着重用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来分析和评价人物和人物关系。

  至于从1963年起直至“文革”十年,《故乡》几乎在国家和地方出版的所有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被删去了。这种状况,颇值得研究。也正因为如此,在这十多年中《故乡》在学校里完全失去了读者群,也就无法了解当时的中学生是怎样理解这篇经典作品了。直到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故乡》又重新被多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所选录。然而,由于思想禁锢已被逐步解除,对《故乡》中人物的地位和命运(尤其是杨二嫂)时有观点上的交锋,从中可以看到思想的空前活跃。

  由上可见,在70多年间,不同历史阶段的读者群,由于种种原因而对《故乡》有不同的解读,可见语文教科书的巨大影响力。

  其次,围绕语文教科书中的这篇名作,《阅读史》充分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思潮的变化和教科书编辑思想的更易。

  《故乡》发表后,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关注。1921年8月,刚刚改组后的《小说月报》就发表了新任主编茅盾(笔名“郎损”)撰写的文学评论《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对当年第二季度发表的短篇创作120多篇作了综合评述。茅盾认为,在这100多篇短篇小说中他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因为“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但是,评论指出:“作者对于将来却不曾绝望”,相信未来的“新生活”总要到来。茅盾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重要进步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一派成员的共识。至于与之在文学观念上有某些歧见的钱杏邨、成仿吾、郭沫若等人则重点评述了《故乡》“揭露农村经济的破产”、“封建制度因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而崩溃”的思想内涵。直到1947年上海出版面向中学生的期刊《读书与出版》第12月号上,孙起孟以通信形式对《故乡》作了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阐述,指出:“(《故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就在写艰涩的世道和凄苦的人情。这样的世道和人情反映出一个经济濒于崩溃的农业社会……它刺入相当广大的人民的感觉和情绪却又不陪伴他们老是沉湎在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中,它要引导他们到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生活理想中去。”文章中饱含着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经济崩溃时期生活依然日益贫困的人们对建立新的民主政府的殷切期待。

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题12个专题讲解

  目录:

  1、我爱我家2、青春随想3、岁月如歌4、微笑着面对生活5、让世界充满爱6、漫游语文世界7、感受自然8、走上辩论台9、脚踏一方土10、好读书,读好书11、话说千古风流人物12、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一、我爱我家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瞬间消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惟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家,是父亲下巴硬匝匝的胡须,扎得你脸颊发疼心里开出了花。在2009年5月12日,红花中学九(3)班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温馨回忆:请你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付出最多的是什么

  2、体验亲情: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答案示例:①成长的驿站,心灵的乐园②家是心灵的港湾

  3、感受家庭: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对家的感受。

  答案示例:①家是昨夜依旧未眠的严父②家是今晨忙碌不休的慈母③家是风雨中的搀扶④家是夕阳下的依偎

  4、美好积累:请写出与家有关的课文一篇,歌曲一首,古诗两句,名言一则。

  答案示例:课文:《风筝》、《散步》歌曲:《吉祥三宝》、《让爱住我家》

  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

  5、回报亲情: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请你确定一个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答案示例:(1)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6、消除代沟:为消除母子代沟,增进母子感情,你一定有一些好的建议,请写出几条。

  答案示例:①多与母亲谈心②抽空和妈妈一起做家务③陪妈妈散步、看电视。

  7、情感升华:在《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的眼里,祖国是家,大陆是家;在同学们的眼里,除了父母的家,还有哪里可以为家?为什么呢

  答案示例:寝室是家、学校是家、集体是家……因为……

  二、青春随想: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班上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

  答案示例:①青春的魅力②珍惜青春,笑看生活③放飞青春,放飞梦想④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2、你们班是这样开展活动的,请根据提示完成其它的内容。

  步骤一:组织“青春的生理及心理”的知识讲座。

  步骤二:举行“青春宣言”演讲赛

  步骤三:组织“青春名言”交流会

  步骤四:举办“青春颂歌”诗歌朗诵会。

  3、在“青春名言”交流环节中,你交流的名言警句是:

  答案示例:①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②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诗》

  ④失去了理想,就如同失去了生命。——阿普漠拉维奇

  4、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感受吧,请写出一句有关青春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

  答案示例:①(我写给自己和所有追梦的人)人生如天平,左边是荣耀,右边是艰辛。

  ②(送给全体同学)世界上最美丽的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我们要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③(送给同龄人)请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时节里留下汗水,留下希望,留下拼搏的足迹,让我们高呼:理想万岁,青春无悔。

  ④(送给悲观厌世之人)世界上没有既定的命运,用你青春的利剑去斩断厄运的锁链吧。⑤(送给所有的青少年朋友。祝愿他们都有美好青春)青春是美好的,因为她拥有未来,她充满着力量、充满着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

  5、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把心愿写在一张纸上折成一只小船放在水中,让他带着你的心愿。漂向远方。心愿: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在人生的道路上,我的青春我自己照耀,每个明天,让我用青春和爱心真心拥抱。

  6、如果让你收集有关名人是如何度过青春的,你将用那些方法收集。(列举两种)

  答案示例:采访;上网查找;查阅书籍。

  7、你收集的信息准备用那些方式展示?(列举三种)

  答案示例:幻灯片、手抄报、黑板报、图画、调查报告。

  三、岁月如歌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路过初中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学习时光已悄然逝去,今天,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依依不舍地相聚在离别的路口,让我们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远存于心的浓浓情谊,并畅想绚丽多彩的未来吧!

  1、往日盘点:A.假如你在接受采访,请用简明的语言告诉记者在三年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B.回首初中三年的生活,你肯定参加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请写出一项活动的名称及取得的效果。

  答案示例:A例:回首三年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了许多诗词名句;认识了很多朋友等等。B活动名称:远足活动效果:锤炼了意志,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2、临别赠言:

  (1)离别难免伤感,请你写出两句(上下句)适宜作为赠言的古诗送给朋友,以激励或劝慰他(她)。

  答案示例:激励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劝慰类: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毕业在望,分手之际,你最想写给老师的赠言是:。

  答案示例:①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②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地感谢您!③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3、依依相聚:

  (1)离别前,九(1)班同学计划于6月10日19时到21时举办“共话友情,畅想未来”的师生联欢晚会,如果大家推选你负责,请你设计活动实施的步骤。

  第一步: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第二步:齐唱校歌;第三步:开展主题班会;

  第四步:老师总结。

  (2)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1)花季情,良师恩(2)友谊地久天长(3)共话友情,畅想未来

  (3)晚会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了,请你设计一则结束语,宣告晚会结束。

  答案示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让我们珍藏起离别的愁绪,挥一挥手,道一声珍重。祝恩师们事业顺利,桃李满天下。祝同学们学业步步高升,生活开开心心。老师们,同学们,2017届九(1)班毕业晚会到此结束。再见!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当听到初夏第一声蝉鸣,我们却迎来了分手的最后一刻,三年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多少次,在晨光中,我们勤思苦读,多少次,在灯光下,我们埋头苦做,我们风雨同舟,我们携手共进,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让我们以青春飞扬的心情,共度最后一个美丽夜晚吧!)

  (4)以班委会名义给学校团委书记黄老师写一封邀请信,请他参加这次主题班会(限50字左右,格式符合书信要求)。

  四、微笑着面对生活

  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

  答案示例:(1)困难中我们走向坚强(2)微笑改变生活(3)微笑伴我成长。

  2.请你为活动安排合理的步骤。

  答案示例:(1)主持人宣布活动主题及内容。(2)请同学们讲述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3)学生代表谈感受表决心。

  3.请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答案示例:通过本次活动。我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关键的是我们应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我们才能树立信心、战胜困难、迎接成功。

  4.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面对呢?请提一条建议。

  答案示例:在人的一生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乐观的心志去面对困难,这样就会把困难、失败变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5、请写出一句与“困难逆境”有关的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答案示例:(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时间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2)逆转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巴尔扎克

  6、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答案示例: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好像无底的深渊,掉下去就再也没有了希望。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则好象万能的磨刀石,越磨越快,越搓越勇。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7、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呢?许多仁人志士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你能说出两个这样的名人故事吗

  答案示例:(1)海伦.凯勒在逆境中站起。(2)将身体炼成钢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3)爱迪生笑对千次失败,终于为人类发明经久耐用的电灯泡。

  8、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呢?如果班会上安排你发言,那么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面对困难。我门要想办法克服它。要善于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然后个个击破。

  9、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后,你打算该怎样劝说他

  答案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从失败中站起来。

  10、下面是有关“困难、逆境”的名人名言。请你从中选择一则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说选择这则名言的原因。(2分)

  A、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虚伪高峰的人。-----茅以升

  B、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狄更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D、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E、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五、让世界充满爱

  亲爱的同学们,在《让世界充满爱》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们一定会感受到爱心的可贵,你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又一次得到升华。的确,只要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无比美好的人间。那就请试着完成下列题目吧!

  1请为此次活动写一个主题语。

  答案示例:(1)送人玫瑰,手有余香。(2)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2、自古以来,有关于爱的名人名言很多。其实你也能根据自己的深刻体会自创一句,下边就请一试身手吧!

  答案示例:(1)爱,是人间最纯洁的感情。(2)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

  3、《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有多种,你们班采用了哪些形式?请举出两种与同学交流。

  答案示例:(1)主题班会(2)演讲比赛(3)手抄报比赛

  4、选择上题中活动形式的一种,说说你在这个活动中做了哪些具体的事

  答案示例:活动是主题班会;所做的事有:做主持人、参加小组讨论、发言等。

  5、2016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八周年纪念日,为了继续支持灾区的建设,九年级(1)班要开捐款赈灾主题班会,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上字数相同的两句话。

  答案示例:情系四川灾区,奉献一片爱心。(意思对即可)

  6、在灾区,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抗灾英雄,如:解放军战士、医务工作者、教师……面对这些英雄,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请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对解放军战士)敬爱的解放军叔叔,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勇敢坚强的,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不抛弃,不放弃是你们喊出的惊天誓言,你们的坚强意志铸就了新的钢铁长城,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六、漫游语文世界

  1、广告语的特点是简洁凝练,明白易懂,朗朗上口,新颖独特,富有情趣,主题突出。

  请你赏析“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

  答案示例:语句简洁押韵,给人印象深刻,说明了该饮料清澈透明,不含色素,口感效果好凉爽舒适。

  2、请写出一句适合在校园花圃里悬挂的标语。

  答案示例:(1)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2)带走的花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远。

  3、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

  (1)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包涵(海涵;见谅)”。

  (2)与人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

  4、九年级一班的肖凡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小方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题写一句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请你给小方题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

  答案示例:(1)沉迷游戏好比车陷泥潭,会让人玩物丧志。(2)沉迷网游正如沉醉于诱人的罂粟花。

  5、你们小组调查得来的错别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①锦上天(添)花②签(鉴)定书③光化特曲氿(酒)④孤注一置(掷)⑤相形见拙(绌)……请你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作一个简要分析。

  答案:同音错、形近错、简化字

  七、感受自然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答案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二)第二环节:诵四季诗文

  (三)第三环节:唱四季歌。(四)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3.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有苏东坡、杜甫、李白等著名文人的诗词为证。请打开你的知识库,挑几句诗词与大家共享。

  答案示例: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夏: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下面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

  答案示例:结束语:走进大自然,尝尝那久违的山泉;体验大自然,看看我们美丽的

  家园;保护大自然,建设那美丽的家园!珍惜大自然,就是爱惜我们的生命线。让我们一起努力!

  3、走进自然,感受自然,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说说你在活动中学会了什么观察方法

  答案示例:A、按照方位顺序观察植物。B、按照从外貌到动作的顺序观察动物。

  4、也许你在远足过程中看到一些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现象,请对此写一两句宣传标语。

  答案示例:保护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关爱地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大自然,共建和谐家园。

  5、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活动四: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6、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请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留言:

  答案示例:A、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行动,保护大自然。B、绿化造林、大兴水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关爱大自然,就是关爱我们的生命线。

  7、谈谈你参加此次活动有什么收获。

  答案示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8、学校新建的草坪旁需要立一块标语牌,请为标语牌拟写一条标语。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扰。

  答案示例:小草正在成长,请您脚下留情。

  9、保护大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你为保护自然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示例:A、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B、植树造林,防止土地荒漠化。C、关爱自然界的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

  八、走上辩论台

  某校九(1)班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的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

  正方: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示多种多样的意思。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高涨,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1)汉语中有些同音字、同义词混淆难辨,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2)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3)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1、你为正方确立的观点是:。

  答案:汉语魅力无穷。

  2、请你再为正方补充一条阐述观点的理由。

  答案示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汉语认识世界,接纳客体,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

  的精神世界。或:有关专家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反方辩词的第几句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答案:第(2)句。

  九、脚踏一方土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土地的管理。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警钟已向人们敲响:土地面临危机!班上组织以“土地”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全班都行动起来,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的土地状况。

  1、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语。

  答案示例:珍惜土地,造福子孙

  2、请写一条保护土地的标语。

  ①一寸河山一寸金②留得方寸土,好与子孙耕

  3、你将如何参与这项活动?(分点列举,不少于三点)

  答案示例:1实地调查;2查找资料;3采访主管部门;4上网查询。

  4、请就当地侵占、浪费土地的现象,补充完整下边的调查方案。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地侵占、浪费土地的情况,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公民责任感,找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准备:A、确定调查地点和时间及调查方式B、小组具体分工

  活动过程:采访、实地调查并作出记录。

  活动总结:总结侵占浪费的情况并找出解决办法

  5、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退化状况日趋严重,通过这次活动,你调查到我国土地资源的退化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示例: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土壤污染等

  6、就日益突出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答案示例:A、植树造林B、禁止过度放牧,禁止乱砍滥伐C、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7、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几点科学用地的建议。

  答案示例: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8、你知道我国古今与土地有关的影响较大的改革吗?请写出两项。

  答案示例:A、井田制B土地改革C、包产到户D、免土地税。

  9、请写出几个与土地有关的俗语、成语。

  答案示例:沧海桑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9、与土地有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有很多,请写出一个。

  答案示例: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社稷坛五色土。

  10、参加本次活动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示例:侵占、浪费土地的现象太严重了,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应当加大宣传保护土地的力度。

  11、中国自古就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以至于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答案示例:这种对故土的依恋,既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带来了保守与闭塞。

  十、好读书,读好书

  1、如果你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谈谈活动的目的。不少于两条。

  答案示例:(1)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升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塑造我们健康、美好的心灵。(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让大家喜欢读书,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

关于2011年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探究

  例如(07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灯火的温情叶延滨

  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深层探究和问答题的关系

  例如(08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这个问题,按现代文阅读的一般思路回答就是“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肯定或态度的态度,但是探究题如果只限于这种线限的回答,就缺少思维的深度了,所以,做好这样的题目,考生除了要像第一点所提到的基本要求外,还要追求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回到具体的题目中,“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动态发展的。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慢慢减少,对父亲的行为表示疑惑;最后,当父亲提出要“我”接收他的事业时,“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综上所述,“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动态的、立体的,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

  三)重点突破和多点开花的关系

  探究题中最缺少创新和最缺乏思维品质的设题方向,之所以这类题出现的频率高,是因为设题较简单,参考答案也较容易设置,这是探究题处在初级阶段的产物,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认为,这类题会越来越少。

  那么,考生如何完成这一类题呢?以08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考生答题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参考答案的五点都答出来,只要能抓住其中一点结合文本深入展开,应该也可以得满分。

  2009江苏)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本题已经暗示了答题方向,“不以描写见长”,那肯定应该涉及到表达方式:“抒情议论相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古喻今。

关于2011年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探究

  1、正反对立类。

  例(08年宁夏、海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2、深层剖析类

  例(08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示例: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提出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3、拓展启示类

  例(08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2017年语文命题研究第一编积累与运用专题五汉语知识

  ,贵阳六年中考命题规律

  近6年贵阳中考命题统计2017年贵阳中考命题预测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内容2016选择题72词性、短语、句子成分、修辞2015选择题72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2014选择题7(1)2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单句2013选择题7(1)2词性、短语、句子主干、单句、复句2012选择题7(1)2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2011选择题7(1)2词性、短语、句子主干、复句、实虚词①从贵阳近6年的中考题来看,2016年比前4年题量减少1题、分值减少了2分。考查内容随之减少。②预计2017年贵阳可能仍是1小题,考查内容有可能是5个方面,但要全面掌握,避免措手不及。

  ,贵阳中考考点突破

  【例】(2016贵阳中考第7题)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情浓”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2016年5月25日至29日,‘数博会’在贵阳举办。”句中“在贵阳”是状语。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语法知识和修辞,难度较小。B项中“贵州人文精神”为偏正短语,“百鸟朝凤”为主谓短语,“粽香情浓”为并列短语。做本题时,注意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和复句关系的辨析。

  【答案】B

  ,贵阳六年中考真题及模拟

  1.[2014贵阳中考第7(1)题]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上阅读已经成为时尚。”句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名词、副词。

  B.“地下森林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句中加点的“地下森林”和“期待已久”都是偏正短语。

  C.“2014贵阳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主题是‘爽爽贵阳·生态领跑’。”句中加点的“主题”是主语,“爽爽贵阳·生态领跑”是宾语。

  D.“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基础知识,难度中等。“地下森林”意为“地下的森林”,是偏正短语;“期待已久”中的“已久”是对前面“期待”的补充说明,是动补短语。

  2.[2013贵阳中考第7(1)题]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A.“今年6月,国家环保部门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报告表明,贵阳市的空气质量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句中加点词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B.“贵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是个爽爽的城市。”句中加点的“严寒”和“酷暑”是一组反义词。

  C.“‘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句中加点词都是褒义词。

  D.“赏心悦目”“热爱生命”“音乐之声”三个短语的类型依次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语法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A项中“表明”和“水平”应分别是动词和名词。

  3.[2012贵阳中考第7(1)题]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D)

  A.“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副词、形容词。

  B.“当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的大地时,张骞被这里繁盛的美景惊呆了。”句中“荒凉”和“繁盛”是一组反义词。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句中加点词在这里是贬义词。

  D.对“敬畏自然”、“曹刿论战”、“阿长与《山海经》”、“莲文化的魅力”四个短语类型的判定依次为:后补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解析:此题考查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短语类型等汉语基础知识,有一定难度。D项中的“敬畏自然”不是后补短语,而是动宾短语。做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短语类型等知识,其次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分析判断。

  4.[2011贵阳中考第7(1)题]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D)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形容词、数量词。

  B.“任劳任怨”和“美丽又善良”都是并列短语。

  C.“九十年来,嘉兴南湖上那艘船一直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指引方向”。

  D.“2011年日本9.0级大地震,无论发生在哪一个国家,都是人类巨大的灾难。”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解析:此题考查词性、短语、单句和复句,较难。D项中的关联词“无论……都……”表明此句为条件复句。做此类题,一是要了解相关汉语知识,二是要在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

  5.(2011贵阳适应性考试)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热爱生命”“孤独之旅”“悲欢离合”三个短语类型的判断依次为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一个递进复句。

  C.“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这个句子中“沉甸甸”是定语。

  D.“不要因为我为了你的缘故遭到这种结局而悲伤。”这是一个单句。

  6.(2016原创)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句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实词、虚词。

  B.“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末日。”加点词语都是并列短语。

  C.“为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贵阳孔学堂于本周六、周日在明伦堂一楼明德厅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孔学堂举办活动”。

  D.“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7.(2016原创预测)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A.“曹刿论战”“威尼斯商人”分别是动宾短语和偏正短语。

  B.“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C.“贵阳市出租车驾驶员供需服务平台昨日正式投用。”这个句子主语是“贵阳市出租车驾驶员供需服务平台。”

  D.“如果单凭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高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行,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的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这偏僻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定物------清澈的水和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

  多数人们很少进屋,最有趣的是一些老女人,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跑,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就越害羞,双手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定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拉出来,村子例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婆婆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吐吐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他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双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结合上下仍,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页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公以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上元张灯,吏籍为

  7页

  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9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件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太阳能与风能———①—,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发电更经济。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活在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广西2017年语文试题完整版无答案_广西高考试题真题

  广西2017年语文试题完整版无答案_广西高考试题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行,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的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这偏僻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定物------清澈的水和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

  多数人们很少进屋,最有趣的是一些老女人,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跑,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就越害羞,双手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定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拉出来,村子例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婆婆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吐吐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他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双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结合上下仍,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页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公以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上元张灯,吏籍为

  7页

  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9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件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太阳能与风能———①—,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发电更经济。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活在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2017年四川省语文试题完整版无答案(全国卷3)_四川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2017年四川省语文试题完整版无答案(全国卷3)_四川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行,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的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这偏僻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定物------清澈的水和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

  多数人们很少进屋,最有趣的是一些老女人,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跑,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就越害羞,双手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定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拉出来,村子例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婆婆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吐吐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他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双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结合上下仍,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页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公以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上元张灯,吏籍为

  7页

  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9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件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太阳能与风能———①—,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发电更经济。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活在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课题研究方案

  一、分析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能力在我们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现实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学习计划安排、教师精力分配以及家庭教育的侧重点都发生了偏差,于是相应的,学生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有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回家后只啃教科书,有些顽劣的孩子把时间都打发在了休闲上,根本不读书,长久下来,学生的阅读领域变得极为狭隘,所能接受的只能是漫画之类的休闲书刊。这种现象实为可惜。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一直认为阅读是种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从正面意义而言,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能由内而外转化人的气质,因此,在班级环境中,我们应该带领孩子领略阅读的乐趣,组建班级读书会,用心领着心、用生命领着生命,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语文教学新的领域——‘班级读书会’。在‘班级读书会’中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细细品读读书的情趣、积淀厚重的人文素养。

  二、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一)、建立班级书架。“众人拾柴火焰高”,设想由每个学生提供3-5本书,我们书架中就有了200多本书,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学生自己课余阅读,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这些书是动态的,新书被不断带来,而学生都阅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由学生带回去,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为了更好的保管图书,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我们还可以成立了“班级图书管委会”,做好了图书的登记、借阅工作,确保书架正常运转。

  (二)、成立读书小队。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兴趣、人缘、家境等)组建“书友队”,共同研读一本书。一个小队读完一本书了就可以跟其他小队互换,这样,一学期每位学生只需买一本书,但也能阅读至少6本书,完全可以保证孩子的阅读量,教师开展阅读指导也比较便利。

  (三)、落实时间,开设“读书课”。教师要静心为学生安排阅读经典的时间,否则活动不能落到实处。一学期我们一共才教学20几篇课文,有些老师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课文内容,这是不值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开展了几节“班级读书会”的典型课。笔者在实践阶段开了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之《大冒险》、《校歌》及《窗边的小豆豆》三次班级读书会。

  (四)、建立奖励制度。对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孩子应及时给予奖励,以保护他们的阅读热情,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奖励制度。笔者思考是否可以这样做:每看一本书或读书笔记撰写认真的,奖励一颗五角星;集十颗五角星换取一张书签,集五张书签换奖一本书。这样的奖励制度使人人都能受益,个个能积极争先。对设计精妙,感悟深刻的读书记录卡,在教室里予以张贴表彰,在学校网站上也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成果。

  三、探究班级读书会模式

  模式如下:

  选择阅读内容——个体独立阅读——班级共同研读。

语文试题研究-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

  一、(2017预测)现代文阅读。(17分)

  雪夜

  张爱国

  ①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②“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③“你说得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④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

  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

  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⑤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

  —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⑥不知过了多久,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⑦“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⑧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他们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⑨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

  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小

  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⑩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到了三四丈外的母子俩身上。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11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12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13“是矮婶。”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14“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

  们算账……”

  ○15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15“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

  “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6.6)

  1.根据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内容。(4分)

  稻草被盗,雪夜捉贼→→

  →夜深人静,按时送草

  【答案】矮婶偷草,捉贼放贼心生同情,决定送草

  【解析】细读文章可知第①~⑤段写父亲带“我”雪夜捉贼,第⑥~段写“我”和父亲发现偷稻草的是矮婶和她的儿子,便放走了他们,第~段写父母同情矮婶,决定给她送草,第段写父亲吩咐“我”和母亲送草,我们每隔两三天就悄悄给矮婶送稻草,最后抓住第⑥~,~段的相关内容,每个情节采取两个四字词语的方式进行提炼概括即可,表述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条理性。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

  着稻草,一动不动。

  【答案】“贴”这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矮婶偷稻草被发现后的紧张、害怕、羞愧的心理。

  【解析】“贴”在这里是动词,指矮婶把脸贴在稻草上,然后结合上文内容即矮婶母子俩偷我家的稻草被抓住后的心理,以及下文的句子“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可以体会出这个动作形象地写出了矮婶此时紧张、害怕、羞愧的心理。

  3.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答案】(1)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放走了偷稻草的矮婶母子,并嘱咐“我”和母亲每隔两三天就给矮婶送稻草;(2)勤劳:为了家人天天劳作不闲;(3)机智,维护他人自尊:发现是矮婶时,关掉电筒。

  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第段多余,应该删去,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答案】不应删去。这段话以“我”的梦境作为结尾,意蕴丰富,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矮婶一家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我们一家人善良的品质,深化了文章主旨。

  二、(2017预测)现代文阅读。(17分)

  温暖的火墙

  程刚

  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拮据的家庭让我必须早早地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我背着行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

  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但给的待遇还可以,管吃管住,这对一个学徒工来说,已是很好,我便感激地留在这里。说实在的,老板并不愿意留我这样刚出校门又笨手笨脚的人,只是不好意思抹朋友的面子罢了。而我的宿舍就是加工厂一个破旧的小仓库,几平米。第一个晚上,我几次冻醒,后来干脆不睡了,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泪流不止。

  ③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

  ④门口本来有一个小地炉,我真想给它生火,温暖一下房间,但老板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给我这么高的工资,又

  给我找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过冬取暖问题得自己解决。可城市里煤那么贵,我的这点工资还要补贴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这要是在农村还可以到野外捡点干树枝什么的,可城里只能买劈柴,我同样舍不得钱,所以,房间只能这样冰冷着。其实,在厂子西北墙角就有煤和柴,只是给打更大爷的,并不是给我的。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

  ⑤隔壁打更的大爷七十多岁了,他的屋子很温暖。他是老板的舅舅,白天不在这里,晚上才过来。晚上,我下班的时候没地方去,便去找大爷聊天,顺便也在大爷的房间里暖和一会儿。不知不觉,我和大爷成了忘年朋友。腊月极寒的天气里,大爷每天都拉着我聊得很晚,我知道大爷在照顾我,我的心里充满着感激,我也把大爷夜晚巡视厂房的事全都接了过来……

  ⑥一天中午,大爷来厂里,和一个瓦匠模样的人开着一辆三轮车进厂,车上装着砖,我忙问大爷干什么,大爷说屋里炉子总回烟,把烟道收拾一下,我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

  帮着大爷卸完砖就走了。下午,老板带着我们到外地去干活

  了,两天后才回来。

  ⑦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冷,想着我那冰冷的小仓库,我就有点打怵。可令我吃惊的是,刚一开门,突然一阵热气迎面扑来,与大爷房间相隔的那面墙满是水珠,用手一摸都是热的。我立即跑向大爷的房间,他正在收拾屋子,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侧,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站在那里,泪水流了出来。

  ⑧大爷笑了笑,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孩子,你老板是我亲外甥,有些事我不好说,但砌个烟道我可以作主……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我摇头。“孩子,这都快三个月了,你的屋子也有炉子,可天这么冷,我墙角的柴和煤从来没少过……你是个好孩子,要坚持下去……”

  ⑨那一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没有被冻醒,因为那面火墙一直辐射着温暖,那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渐渐地沸腾了我的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5期)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到省城打工的经历以及“我”内心情感的变化,完成下表。(4分)

  打工“我”找到

  经历一份工作

  (2)(3)大爷借修烟道之名,让“我”

  有了一面温暖的火墙

作文课题研究范文

  1、从培养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2、搭设舞台,提供实践的机会与空间。

  3、改进作文教学评价方式。

  4、与阅读结合,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5、鼓励学生写放胆作文。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十个简短的成语故事

心情特别不好情绪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