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日常对话例子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心得
1、阅读
从3岁开始,就买了很多故事书,带画的那种,每天晚上给她讲故事,经过半年左右变成一块看书,慢慢让她自己看。
从生活中教她认字,小孩模仿能力很强。很快就能学会,用了一个星期教了有几百个常用字。
这样她基本就能很顺利地自己把故事看完整。(不用缠着我老给她讲故事了)
阅读课外书是她最大的爱好。琴拉得再苦,中间休息放松就是看书。有时喜欢的书能看好几遍。(现在是个小哈迷)
语文没有报过课外班,大部分知识都是从课外书上获取(孩子的课外书家长一定要有选择性的给孩子看)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成绩想差都难。
2、数学
在幼儿园时,就接触一个叫“蒙特梭利数学”那时就对数学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来又买了几本关于数学的故事书,
既学了数学知识又不枯燥,一直到现在,数学是我最放心的。从4年级开始我想是否要给孩子报个奥数班呢,当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我心想着,去试试吧,不给她要求什么,了解下奥数怎么回事就行,由于出去旅游,8次大课少上两次。但是孩子还是考出了相当优秀的成绩。
摇摆不定中我们又坚持了一直到现在。真的很庆幸自己和孩子的坚持!
3、英语
英语从幼儿园开始的。最开始买的光盘,迪斯尼神奇英语,看着动画听英语。
就这么放给她听,玩的时候也放,不刻意的教,只想让她对英语不陌生。(这是我当初的真实想法)
报课外班是一年级下学期,因为离家近就选了阳光外语(我就是个懒人)来来回回接送方便
在家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早上起来吃过饭后20到30分钟的英语读背,其他时间就没摸过英语。
有一点,每天起床后先打开复读机播放英语,开始洗脸刷牙吃早餐,这一二十分钟真的很重要,
每每期末拿回奖学金,(前三获10%学费奖励)让我这个当妈的开始对这小家伙刮目相看了!
4、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刚入学孩子书写能力较差,我就每天像监工一样的站在孩子后面,要求书写工整
(为此还撕掉了好几个本子,孩子大哭道,妈妈我好不容易才写了这么半页,你怎么就把它撕掉了,你还我本子)现在想想当初我真狠心哪!
三年级后开始植入作文,孩子一会儿跑过来问妈妈这个字儿怎么写,那个字儿怎么写
刚开始我总是拿笔认真地写给她看,到最后一有不会就来问,自己懒的翻字典,动脑子
对策------再来问字儿的时候我就不写了。答妈妈也不能确定怎么写,字典才是最好的老师,以后有不会的字儿要去找你的字典老师了!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时,及时加以赞赏,从而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即使发现了错误,也不急于指出,提醒孩子检查下你的作业
慢慢孩子就养成了独立学习和仔细认真的能力。
还有一个就是坚持。
其实上面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爸爸妈妈们都知道,但是孩子有很多不定性的,
把一个好的习惯坚持下来却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我们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有位教育学家总结说:家长辅导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所以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
信息来源请我和孩子共度的时光
最后,预祝同学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
亲子对话
见信好!
妈妈,您记得那个很热的早上吗?我因为肚子疼而没去上学,您就带我到医院,去到那里,您就给我找了一位好医生帮我看病,看完病后,妈妈叫我自己去找一张椅子坐下来等好吧?不要乱跑,我去领药。我就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而妈妈为我东奔西走,一会儿去付钱,一会儿去拿药,一会儿带我去验血,那时候,我真的想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可是话到嘴里我却没对你说。
妈妈,您还记得那个星期天的夜晚吗?那晚天气很凉,您说带我出去走走,我说好啊!妈妈说带我出去走走,其实是为自己买鞋,走了好几家都没找到合适的,最后,您就走进了一家儿童商店里,我想:妈妈是不是走错了?我刚想告诉妈妈走错了,看见妈妈拿起一双合适我穿的,粉红色很漂亮的凉鞋问老板:“这双凉鞋多少钱呀?“55元。”老板回答说。妈妈又说:“好,我买这一双吧!帮我包起来。”我又想;妈妈今天怎么回事?不为自己买鞋,反而为我买鞋。其实我知道妈妈您是多么多么的疼爱我。
妈妈,我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孩子。可我心里一直都知道,妈妈,这多年来你辛辛苦苦的培养我,关心我,教育我,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妈妈有您我真的好幸福!
最后,在这里我还要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每当唱起那首歌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您。那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我爱您!妈妈,我一定会认真学习,不辜负你对我所做的一切,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让您好好享福”。
您的宝贝女儿:彤彤
6月12日
给女儿陆绮彤的一封信
亲爱的彤彤:
你好!
每当你从学校回来告诉爸爸你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爸爸不知有多高兴,你可知爸爸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给你许多物质上的奖励吗?因为爸爸希望你志存高远,从小要有远大志向,勤学好问,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亲爱的女儿,你在学校读书觉得苦吗?爸爸告诉你,爸爸小时候读书,学校离家很远,上学要走路差不多要一个小时,没有大人接送,十分辛苦。而且在学校要经常劳动,不是打扫卫生的那种劳动,而是在农田里劳动,那时太阳很猛,全校师生都要在学校的农田上种水稻,到了收获时又要收割水稻,每次劳动全身都是泥水和汗混在一起,那种苦现在回想起来都感到难以承受,但当时爸爸都挺过来了,其实是一种精神支撑着的,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爸爸想告诉你:读书有苦也会累,但你必须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用心读书。要知道,爸爸永远在支持你,关心你,帮助你。
爸爸还有许多话对你说,以后爸爸再找时间写信给你好吗?好了,我亲爱的女儿,爸爸祝你学习更上一层楼。
你的爸爸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母亲与孩子的对话
时间:2013年9月7日
地点:永昌公寓周雨晨家
妈妈:晨晨,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就随便问问吧!
周雨晨:好的!妈妈,以前您跟我说您小时候酷爱看书,那您小时候最爱看那一类书呢
妈妈:我小时候看的书范围很窄,比如说小人书、作文书、故事书,而最爱的就是那本《故事会》。因为这里面无论是搞笑感人的小故事,还是恐怖惊险的鬼故事,都应有尽有。而且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还有一些优美无比的小插图呢!
周雨晨:怪不得您现在样样知识都掌握得很好,原来您是因为多看书而学会的。那您小时候上学,印象最深的一次读书经历是什么呢
妈妈:印象最深的呀,哦!有一次,学校中午睡觉,我睡不着,就把外套盖过头顶,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挖出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由于我太入迷,翻书时发出了“沙沙”的响声,这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立刻走了过来,把我的外套掀开,没收了课外书。
周雨晨:那您学习那么好,有什么读书的好方法呢
妈妈:我觉得呀,读一本书,要先了解一下故事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然后一篇篇地仔细地读下去,遇到优美的好词佳句就在本子上摘录下来。接着,再把书一遍又一遍地看,从字里行间发现文章所表达的深层的含义。这样才能将一本书读好。
周雨晨:原来如此,我下次一定记住。那您觉得读书对我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呢
妈妈:要我说呀,一个小孩子多读课外书,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加多的词汇,开阔我们的视野。另外,多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让我们在做阅读时速度更快。
周雨晨:啊!原来读书的好处有那么多,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多看课外书,提高成绩!
和孩子沟通
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做的更好,但家长会不停的让孩子进步,进步是好的,可是哪个孩子会做到十全十美呢?有些家长会反驳,说:“让孩子进步有什么不好?”可进步并不代表完美。
有些家长会在周末给孩子报补习班,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是在我的同意下报的一个英语补习班。妈妈说给孩子多报补习班会给孩子增加负担,我也在一个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增加负担不如增加快乐,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这样不但会造成孩子会有逆反心理,而且会让孩子和你沟通有障碍。
不仅如此,家长跟要多站在孩子的位置想一想,这样孩子才会站在你的角度想,为你考虑。要尽量在周末和孩子沟通,并适当的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孩子才会和你有一点像在学校里和朋友们勾肩搭背的“感情”。对孩子不要打骂,孩子会对你有一点讨厌。我在现实中体验过,乐观的孩子对父母的打骂接受,而且说完一顿以后没有生闷气。悲观的孩子会以为父母不爱他,有可能就会让孩子精神分裂。
和儿子的谈话
今天放学接孩子,彭老师主动找到我说孩子上课不认真。回家的路上,我强忍着怒火尽量不让自己表露出来,可景言还是问我:妈妈你又生气了?我违心的说了没有,握了孩子的小手,给了他一个勉强的笑容。“妈妈,今天数学考试了,我不及格。”孩子说着低下了头。(我去学校时,孩子轮滑班没有下课,已打开书包看过考试卷94分)怎么回事?我只考了94分,(景言一直认为96分及格,98分中等,100分理想)“你知道错在哪儿了吗?“长方体和长方形,圆和球我不会分。”噢!"不过,长方形和圆没学过。我一听这话就想恼,忍着问:没学过,你们班同学有没有答对的?有!100分的27个人呢!’那他们怎么会呢?孩子想了一下说:可能是先学了吧!你问过了吗?没有。怎么不问问?孩子无语。我再一次握住他的小手说:你知道了自己不会的地方,问问好朋友,他是怎么会的,向他们学习,这样你就会进步!噢,我没有想到,下一次我就知道了。妈妈你说的这些,是不是就是那个成语叫---不耻下问!对!
回到家,景言问:我看见彭老师叫你了,妈妈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老师还让我站起来过。(既然孩子先提了,正好和他聊聊)景言,妈妈想问你:你觉得妈妈有作的不好的地方吗?你给妈妈提提建议?孩子看了看我,眼圈含泪,哭了起来,我赶忙抱住他问:怎么了?孩子边哭边说:你吵我,我很害怕,也很难受----你让我一个人在书房里-----(想起来因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他很不情愿。从上学以来,孩子在家读书很好,这段时间家里来了亲戚,怎么说他都不愿意大声朗读,我让他在房间里反省)看着孩子哭的很伤心,眼泪沾满了我的眼圈,对他说:妈妈作的不好,妈妈改正。妈妈以后要多表扬你,遇到你不对的地方,妈妈给你指出来,不用批评的口气,更不能生气,拉钩钩保证。孩子呜咽的说:相信妈妈。我们拥抱着,安抚着对方。平静下来,我看孩子露出了笑容,就对他说;妈妈也想给儿子提点建议行么?孩子点了点头,认真的听着;妈妈希望你以后上课认真听讲,不作小动作,老师找妈妈的时候是表扬景言做的好。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和我拉钩钩保证。
景言晚上的表现很好,学习有了效率,并且主动练习吹葫芦丝,自己收拾书包,洗漱上床,读了两篇儿童故事,安静的睡了。可我的内心不能平静,为自己不能作个温柔的有耐心的妈妈而自责,为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担忧----。不过,应该相信孩子!给他改错的机会,鼓励他,孩子一定会很棒!我期待着·····
妈妈和孩子的谈话作文
早晨,我和孩子开始吃早餐。突然孩子说道:“妈妈,我们班现在有一个同学学习很用功”。“哦,是吗,她怎么用功”
“首先做作业很认真,上课也认真听讲,下课也不玩,还在那看书呢”。孩子说的这个同学我有一些了解,是上学期转来的同学,在原来的学校也是很优秀的孩子。
“那她一定有自己的目标,想通过努力去超过她,你也可以这样,定一个自己的目标,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对孩子说道,因为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不服输的孩子,如果有一个选定的目标,她会有动力。
“过去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你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觉得自己有优势,只停留在原处不往前进步,就是退步了”。
“妈妈,你说得对,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讲给妈妈听听”,我有些诧异的问道,因为说着学习的事,怎么想起故事来了呢
“有三个人,在下雨天要出门,一个人带着拐杖,一个人带着雨伞,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带。可是他们在到达目的地后,那个带着拐杖的人,摔得鼻青脸肿。那个带着雨伞的人,浑身都淋湿了。而只有那个什么也没有带的人,也没摔跤,也没有淋湿,到达了目的地,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这是因为带着拐杖的人,认为有自己有拐杖,不会摔跤,所在大踏步的走,不去注意脚下的路,结果碰到不平的地方就会摔跤。那个带着雨伞的人,认为自己有雨伞,雨再大也不去躲雨,这样身上就都淋湿了,而那个什么也没带的人,走路时非常注意脚下,雨大就找个地方避雨,所以他能安全到达”。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优势会成为陷井”。
“哦,孩子,你这个故事讲得太好了,是老师讲的吗”
“不是,是昨天我看《实用文摘》上的一个故事,今天正好和你说到这个用功学习上,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想不到孩子从故事上还能引申到学习上,让我不得不感到疑惑。
“你看,我的作文写的还不错,可如果我把它做为我的优势,而不去多多阅读书籍,多记好词好句,我就会退步。我语文书上的字都认识了,我如果不认真,我就会写错字。数学题都会,但不认真计算,还是会出错,所以我不能把优势弄成为陷井,而退步”。
“孩子,你太棒了,说得非常好,你懂得这个道理,相信你应该知道怎么做的”。
早餐就这样在愉快的时间里过去,孩子上学去了。可我还在回味孩子的话。确实,在现实中,不是也有很多优势成为陷井的例子吗?那些在海边淹死的人,不都是会游泳的人吗?他们认为自己会游泳,而不去注意身边的危险,给自己带来灾难。那些出现交通事故的人,不也是自认为开车技术好,开快车或酒后架车,不去注意交通安全,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所在,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应自己的优势成为陷井,而应该把优势化为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今天,孩子给我上了一课,成为我的老师。我为孩子骄傲。
妈妈和孩子的谈话
妈妈,我渴
几个月了
我没喝一口水
您看
我们面无血色
妈妈,您看
您的皮肤
都裂开了一道道口子
妈妈,您看
太阳公公还在高照
而我们
至今滴水未进
妈妈
如果我们再不见水
我们难再相见
妈妈,我疼
破房烂瓦重重的压在我身上
我的脊梁
承受不住这样沉的东西
妈妈。
我受不了了
我会被压垮
孩子们
不要怕
太阳公公在考验你们
你们看
兄弟姐妹们送来了水
相信妈妈
你们挺得过去
我的皮肤也会痊愈
孩子,疼算什么
拍拍身上的泥土
再次挺立
你们的脊梁一定承受的起
你的兄弟姐妹在默默的支持你
孩子们。
你们兄弟姐妹一条心
没有过不去的坎
没有走不过的路
妈妈支持你
父母和子女的对话作文
对话,常见得就像沙滩上那深深浅浅的脚印,潮水一来,就冲刷得无影无踪;但那一次的平常对话,却像岸边的大树,深深地扎根进了我的心里……
时值冬季,阴冷潮湿的风直往人的衣服里钻。几身旧衣显然已经抵挡不住寒流的侵袭,于是母亲决定为我和她自己各添置一件新冬衣。
到了商场,我一眼相中了两件外套,一件棉风衣,一件羽绒服。试穿之后,妈妈和我都很满意。我手里掂着这两件衣服,心里暗暗发愁: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该如何是好?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问:“这两件,你都喜欢?”
我低着头回答:“嗯。”
“那好,两件都给你买……就当是给你月考成绩进步的奖励!”
“嗯!好!谢谢妈妈!”我的愁眉苦脸立马破涕为笑。母亲见状,脸上也洋溢起了满足的笑容。
买完单后,母亲领着我径直向商场门口走去。我感到疑惑:“妈妈,你的衣服还没买呢!怎么这就走了呢?”母亲笑着回答:“没看见合适的,下次再说吧!”
晚上,我无意中听到了父母的对话。
“你原来不是也准备买一件衣服的吗?怎么没买?”
“女儿试穿的两件都蛮好看的,我看她喜欢得很,就都给她买了……我嘛,那两件旧衣服还能凑合。”
听到这段对话,我的眼里起了雾,温热的泪夺眶而出,脑海里涌起了许许多多因为常见普通而被丢弃在角落的记忆:父母每天催促我起床,催促我吃饭,让我注意保暖。然而面对这一切温情的话语,我却都是应付了事。
父母和子女之间最平淡无奇的对话,难道不是这世间最动听的语言吗?”
家长怎样和孩子沟通
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方法01
尊重是关键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很多父母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怎样说他就应该怎样做,没有真正的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就得不到尊重,长大后要么彻底的失去自信心,要么不懂得尊重其他人。尊重能提高父母在孩子心目当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润滑剂。
理解很重要
很多父母当孩子犯错后总是已自己的思想来理解孩子的行为,这对孩子为什么犯错的真正原因却不了解,这对孩子会造成伤害。孩子受到责骂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质疑,不仅对孩子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与孩子交流,首先要理解孩子,只有懂孩子才能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正确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很多父母对孩子非常严厉,稍有不足就会责骂。其实,这样只会阻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父母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铁血手腕强制压迫。
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陪伴。孩子最亲近的人是父母,但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日渐疏远。如今,市面上有能够与孩子打电话的儿童手表,各位父母可以试试。
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方法02
1、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去责怪,更不要去收拾这个残局,可以让孩子想办法,想想应该怎么去解决问题,需不需要帮助,这样鼓励孩子去想办法,开动脑筋既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又对未来孩子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2、制定规则
有的家长为了约束孩子的行为,会制定一些规则,如果触犯了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是很多时候家长都是从自身出发并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的规则估计孩子也不会心甘情愿的执行,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这样他会感觉自己有责任去执行、遵守。
3、孩子需要的方法
家长有时候很苦恼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其实不妨和孩子讨论一下,他喜欢什么的教育方法。家长的教育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教育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家长要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需要什么。
4、多听少说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让孩子听自己说,特别是针对孩子想反驳的问题,家长会堵住孩子说话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的锻炼,更会增加亲子交流的障碍,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让孩子明白遇到烦恼了,可以回家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沟通
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孩子觉得读书无用,家长证明不了上学的重要性,只是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
孩子觉得真爱无敌,家长说不出门当户对的长远好处,只能强制性剥夺孩子的情感;
孩子觉得善良易被欺负,家长解释不了社交规则的基本原理,只会念叨还是老实一点好;
孩子觉得街头混混拉风,家长讲不清楚人生价值的根本立足点,只会加重打骂和体罚.
孩子每一次不同的看法,家长都无法指出其中的不足,也没能力从更高更广的层面、给一个更高明的答案。
对于多数父母来讲,他们在很多方面确实比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看法也更正确、更实际,但这些看法往往基于之前人生中笼统的“经验”.他们并未将之整理成逻辑清晰、步骤完备、深入浅出、人尽可懂的“论据、论证、论点”标准三段式。
(看看知乎就知道,很多和上述类似的问题有上千答案,可能方向都对,但真正讲的明白的寥寥几个。更别提还有很多时候根本无力表达,只能靠点赞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比如我)含混不清、空洞模糊的三观,指点自己尚且勉强,又谈何让别人信服?可能是27岁看到不上学的张三工作艰辛,于是坚定了好好学习的观点;
可能是36岁看到嫁给爱情的李四生活困苦,于是形成了门当户对的概念;
可能是42岁看到当年的混混被抓进监狱,于是更加坚信还是正当工作更可靠;
可能是58岁感到身体病痛,于是知道了保养的重要性,整天唠叨孩子要穿秋裤;
.
零碎的经历、片段的逻辑、混沌的思维…
如果主观上没有格外留意,没将这些经验加以收集整理,思想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会是这种琐碎、散乱的“大道理”。
“你知道这样是对的,却说不出这样为何就是对的。”
稀里糊涂的正确,无法用逻辑说服对方,为了落实自己的意志,只好采用种种无赖、强制手段,粗暴的剥夺孩子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力。
你可以借助暴力、经济.的制裁,赢得最终的胜利;但在孩子心中,你早已不再是那个温柔可靠、通情达理的长辈,你只是一个无耻的侵略者、一个不明所以的老顽固。你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指点,只会胡搅蛮缠,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只能选择封闭内心,主动疏远。
对一个人的情感,和对一条道理的看法,发生过程几乎是一样的:你可能在某一时刻、某一地方经历了某件事情,最后形成了一条结论;后来你渐渐忘记当初的时间、地点、情景,只剩下了对这条结论的坚持;
对于孩子来讲,无论你曾如何的蛮不讲理、打骂呵斥、粗暴侵略…他可能会忘了你每一次的劣迹,最后也会留下对你这个人的厌恶。
而一旦形成了这种感觉,原因也就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