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母亲的祭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清明祭母抒情散文

  2018年戊戌清明,恰逢母亲病逝一周年祭日。从众兄姊之约,于4月5日晨7时至9时为母亲立碑为祭。

  是日凌晨,气温陡降,大雨滂沱。晨6点半,余与妻及众兄姊从合川城区出发,冒雨而行。天色阴晦,灯光惨淡。风卷着急雨直扑车窗,灯光明灭处,乱雨如麻。一路落叶狼藉,积水乱溅。途中多处断枝拦道,险象环生。7时许,车至老家铜溪镇。镇上亦大雨不止,民宅关门闭户,巷闾空寂无人,一切都在沉睡之中。豆大而闪亮的雨点打在瓦顶或雨棚上,噼噼啪啪的声音,空洞而寂寥。街灯昏黄,凭添肃杀之气。与兄献荣一道将厚重的石碑抬上车,不假停留,直奔母亲坟茔。到时,诸兄姊已等候在临近姻亲家中,一者避雨,一者早餐----大姐献珍准备的馒头耐嚼而有回甘,大受欢迎。同时商议决定请一村民用水泥细沙修补因泥土下沉导致的墓室的裂缝。

  村民为一老者,年近七旬,头发花白而稀疏,皮肤黑中微带暗红,眉眼处尽显淳朴,皱纹间尽是沧桑。背微佝偻,灰布衣裤,因洗涤过度而灰中泛白。谈好价钱,兄姊一行就带上工具材料来到母亲的坟前。大哥献华、二哥献荣、七姊献霞等除尽墓前后杂物荒草,和好泥灰。大姐献珍,二姐献兰,六姐献梅等伺于一旁,递拿工具。然后,由老者精勾细填,将墓室裂缝一一填补完好,并合力将墓碑立于坟茔之前。其时,大雨如注,铺天盖地而来,远处山野一片混沌迷蒙,瓦舍错落,竹林掩映,一切都在雨雾中静默。风裹挟着雨丝像狂乱的野兽在岭上乱窜,树枝亦随风乱舞,不辨东西。地面积水横流,坑洼纵横,泥泞遍地。虽有雨衣雨伞雨靴全副武装,但依然衣袖裤腿尽湿,泥垢满身,狼狈不堪。虽是四月,但一夜骤雨,气温陡降,也颇觉寒意袭人。

  碑立好后,大雨潇潇依然。余兄姊众人皆回瓦舍避雨。等道师来后又返回墓前做了一场简易的法事。最后挂青,焚香烛纸箔,逐一叩首告慰并拜别母亲。至此,立碑仪式才算完毕。

  母亲一生可谓劳苦。和父亲以贫寒之家养育了我兄姊共八人。我记事时母亲以届不惑,因无正式工作,她硬是顶烈日、冒严寒,以瘦弱之躯扛麻袋、碎路石、筛卵石、拾遗穗、捡剩薯,吃糠咽菜,苦巴巴地将孩子们拉扯大。常年的超负荷劳作严重透支了她的身体,待我兄姊皆成家之时,她的身体也变得一塌糊涂,需时时不离药丸苦水。特别是最后几年,一直重疾缠身,严重的心衰和气血虚弱,使得她连行走、呼吸都十分困难,羸弱之躯不得不辗转于病榻轮椅之上。亏得六姐、七姐、二哥等长年累月悉心照料,才免受诸多痛苦,也算得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母亲的一生可谓是中国最伟大的劳动妇女的缩影,不仅隐忍、劳苦、坚韧,而且心地善良。即使自己已经困顿不堪,饱受饥馑之苦,也不忘时时接济照顾邻里乡亲。虽然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但也丝毫不影响她的慈悲心肠和助人的热忱。记得在我年幼时,邻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姓严,孤身一人。那些年,但凡家中有余粮或有什么好吃的,母亲总会盛上一碗端过去。因家住镇上场口,七里八乡来赶集的,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张口讨碗水喝或要寄放什么东西,母亲无不应允,由此也赢得了较好的口碑,父亲后来经营的烟酒糖醋生意也一直比别人的要好。在家里条件稍有宽裕之后,母亲又力所能及得周济乡下的舅舅、姨妈家的几个表兄姊和大伯家的几个孩子,帮助他们度过贫寒的岁月。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教子以严,待人以宽。我们最小的几个没少挨母亲的责打。小时淘气,母亲总是在清晨趁我们瞌睡未醒,迷迷糊糊之际,猛地掀开被褥,用细蔑竹条一边历数罪状,一边抽打。此时我们尚未清醒,逃无可逃,只能一边躲闪一边认错讨饶。完后,起床洗漱吃早饭。小时淘气太过,自然这样的“笋子炒肉”我没少吃。至今思之,历历在目,只是再也没有这样的福气了。思之念之,唯有叹惋痛惜耳。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有过与别人的争吵,包括与父亲。只是在父亲暮年之时屡屡向我抱怨说父亲烟抽得太多,衣服上到处都是烟灰,到处都是被烟烬烧的破洞;抱怨父亲和一帮老街坊老朋友打牌的时间太多,活动太少……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她以身教的方式教育我们兄姊八人要老实做人,本分做事,要与人为善。今天,我兄姊为母立碑,碑上俱署姓名,希望以此相陪,愿九泉之下的母亲不至于孤单,永得安息!

悼念母亲的祭文

祭母文

  一九二三年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祭母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岁月是如此匆匆。又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祭奠亡灵的日子了。我踏着渐暖的和煦春风,向母亲的墓地走去。

  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走进了城市边缘的乡间小道,仿佛听到了初春牧童的笛声在随风飘荡。沉甸甸的心情,伴着对母亲的永久思念,迈着越行越慢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母亲那安息的地方。

  来到母亲的墓前,轻叹了一口气,对安息在这里十八年的母亲轻轻的说:“妈,我来了,有半年多没来了,想我了吗?”声音是那样的轻,我怕惊醒熟睡的母亲。

  跪拜在您的墓前,向您倾诉着您走后所发生的一切,无论哪次我来,都会对您说上这些话,您总是不厌其烦的听我唠叨着。我边说着,边为您摆放着送给您的礼物。把您喜欢吃的、用的都摆好后,我点燃了三柱焚香,祈求过路的众神保佑您在天堂永远平安!

  几缕香火袅袅升起,地上的冥纸在清风的吹拂下,像黑蝴蝶一般在空中飞舞,缭绕的烟雾随着清风东摇西摆,我在泪眼模糊仿佛看见您在那烟雾中在向着我微笑。

  此刻,我又看到了慈母拄着拐杖,站在风雨中在家门口等待我放学时的身影;耳边仿佛响起慈母亲在病榻上,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名字时的声音……

  几个男孩追逐的嘻笑声让我从幻觉中走了出来,望着渐息的纸火,我想母亲把我送的钱收起来了。清明时节思念如风,飘向那遥远的天边,带去儿女对妈妈的祝福,这祝福永远。清明时节思念如雨,湿润了青山绿草,带去儿女对妈妈的思念,这思念永恒。

  朗朗乾坤,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难见我母的慈容!虽然您永远离开了我,但我一直相信,九泉之下,您不会孤独,因为有我的爱,永远陪伴着您!您就像我生命中的一滴水,在我心中这滴水虽然消失了,但这滴水的精神却会永远滋润我,谢谢您,您永远是我的全部,我的寄托。

  慈爱的母亲,你离开我们十八年了,但女儿没有忘记您。现在我也为人母,更能体会您作母亲的艰辛,此刻女儿更加想念您。

  亲爱的妈妈,祝您在天堂永远平安!

悼念母亲的作文

  今天,农历十月初五是我的母亲离开我三周年的日子。沉甸甸的心里总觉得有一些事情没有做。一直没有写下一些关于母亲的文字,现在的脑海里浮现的一幕幕是那样的清晰,只是我的文字太过肤浅,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沉重。

  母亲的一生是坎坷偶的。我的外婆是童养媳,外公家开始家境较好,买了外婆实际上是当奴仆使唤,后来家境渐渐开始变坏,母亲出生之后,家里已经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所以,母亲打小就是过的穷日子。母亲的童年是与猪、与牛为伴度过的。白天放牛的同时,还要挖野菜回家煮猪食。

  十九岁那年,爸爸用五斗米作为聘礼迎娶了我的母亲,但这并没有让母亲的日子变得好起来,爸爸六岁那年爷爷就过世了,奶奶带着爸爸讨饭把爸爸拉扯大,到读书的年纪了,奶奶只好改嫁他人,才使爸爸得以进校门,在爸爸读高小的时候,继爷爷又因劳累过度去世,爸爸只能辍学,一面在生产队里赚工分,一面自己看一些书,后来因为在当时算是有知识的人,被公社书记看中,把爸爸安排在大队里当会计。于是爸爸在供养奶奶的同时还有一些积蓄,母亲过门之后,他们的日子是很清苦的。

  从我懂事以来,我就知道母亲是一个俭朴的人。母亲的俭朴表现在他的勤劳,白天努力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晚上还要为六个子女缝衣补鞋。我印象深刻的是晚上睡醒后,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纳鞋底的情形,第二天看到母亲的手缝满胶布的手指,我还会疑惑不解,读书后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几兄弟的衣服虽说破旧,但很整洁。母亲总能将大衣改小衣。

  有些时候,有些场景总是刻骨铭心的,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1976年的下半年,也是这样的一个深秋。但那时比现在冷得多,我记得自己都穿棉袄了。下午放学后我的心情特别好,因为期中考试我的数学又考了一百分。我是小跑着赶回家的,平时要半个小时才能走完的路,那次我只用了二十分钟。可是当我一踏进家门,看见的确是母亲默默地坐在大门口,脸上还挂着没有擦干的泪。那一瞬间的母亲忧伤的脸永远烙在我的记忆里,使我学会了坚强。我快乐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了寒冷的冰窖。原来是我家缺粮(欠生产队的工分)太多,大队干部和工作组的人把我家的母猪和前几天刚弹好的棉被弄走了。

  见我回来母亲迅速的擦干脸上的泪,和我一起分享我学习上的快乐。然后告诉我要努力读书,将来为父母争光。母亲就是这样把痛苦和忧伤留在自己的心里,把一种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子女。

  还有一些时候,还有些场景更是让人痛彻心肝的,2008年12月7日,下午三点多钟,我正在学校里开展教研活动,大哥打来电话说母亲病了,叫我们几兄弟全部回家去看看,我立即请假坐上大哥的车往回赶。我家在离县城二十公里的山村,而且中间隔着一条河,本来二十分钟的路程,因过河要花上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家。但我们赶回家时,那场景让我们欲哭无泪。母亲已经不省人事,口吐白沫,随大哥来的医生快速诊断确定是脑溢血,必须马上送县医院进行抢救。母亲发病时,我们赶回家看到的母亲那张苍白的脸,至今还一直留在我的心里!那是我印象中定格的母亲的形象。从那一刻起,我的母亲就再也没有和她的子女亲人说过一句话。

  我们立即将母亲抬上车赶往医院,但因为过渡耽搁了抢救时间,我的母亲从此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两年。在母亲过世的前一段时间,渡口的桥已经建好了。这座桥是2004年就动工了,因为大包工头承包给小包工头,所以桥被称作渣工程几度停,几度修。如果这座桥能早修好,也许我的母亲是可以抢救过来的。

  母亲,现在的您可好?儿子的呼唤您是否听到?母亲,您可知道,儿子想念您。

悼念母亲作文

  母亲的病逝,来的太过突然,绝大部分子女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哀哉!痛哉!救救我这是母亲倒在二哥怀里说出的最后遗言。撕心的话,剜心的语。恨呐!恨呐!恨儿女没有挽救母亲的绝顶手段,恨自己没有回天之力。恨呐!恨呐!恨天恨地,恨山恨水,恨呐恨走了!走了!还是走了。母亲就这样不声不响、无叹无息!没哭没闹。丢下她用整个生命呵护、疼爱、哺育、培养的八个儿女走了。

  走了!走了!其中三男二女连看最后一眼都没有,就狠心的扔了、丢掉、甩去、抛下她们走了。走了!走了!母亲没了,家没了。过节我去哪?过年我去哪?我是无母的儿、我是无家的孩、我是丢魂的崽。走了!走了!缺少了一个回家的盼望、缺少了一种当儿女的享受、缺少了一份母亲的疼爱、缺少了一个倾诉的所在、缺少了一个永恒的安全港湾。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从此,我永远失去了世上唯一的亲娘,永远永远失去了世上最伟大、最无私、最完美、最全面、最崇高、最最最高大上的母爱。走了!走了!从此,增加了对您的追忆、怀念。

  今天又逢清明前,嚎哭一场写下悼念您的文章,用以弥补十六年前就该完成的事情。原谅我,远在天国的老娘,三儿之所以拖延这么久才动手写写怀念您的文章,就是害怕哭声惊扰您,结果还是没有控制住,原谅我,您不孝的三儿。另外告诉您,这个星期我们几个儿女就去看您和我爸爸,到时再和您多多说话。

  愿远在天堂的母亲安息!并保佑您的儿女平安幸福!

祭母文好范文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子时,朋友德生的母亲不幸去世,早五点他给我打电话请我去帮忙。早六点到了德生家,家里已经被纸钱烟火白花装扮了。挑连纸挂出去了,但批殃还没写。

  人过世,写批殃是很讲究的,字数要出现单数,男的写故显考,女的写故显妣。八十岁以上写耄寿,九十岁是耋寿等等。这些都是固定的。

  主持丧葬仪式的王老师,是教化学出身的,他主持过很多丧葬仪式,送走了很多亲朋的家属。但他不会写悼词,悼词都是别人来替写,这次他主持,悼词就托付给我了。而且还特意要求,顺便写张讣告和祭文。

  批殃,讣告,悼词都好写,只有给老人家写祭文是个难题。

  要说写毛笔字,大字小字我都敢写,悼词讣告也写过,而现场写篇祭文,需要马上张贴出去。这真是现场考验我的文字功夫了。没办法,王老师主持的悼词我一会就写好了,讣告几笔也写就了,只有写祭文了,我还真动了点脑筋。因为来德生校长这里帮忙的都是学校的老师,有的还是从前和我一起工作的语文组老师,虽然,我离开学校好几年,但语文组的老师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有的是高级教师。我要把祭文写就得说的过去,别让他们见笑了。

  上午,十二条七米长的挽联,用斗大的隶属写在了白布上。黑色大字像噙着泪水,很醒目。大小的挽联,写了上百幅,我的头上也出了汗水。所有的纸扎需要贴的挽联都写好了,我把德生校长叫来,询问了他母亲的生平。

  母亲刘氏,生于公元1930年,七岁丧父,母亲拉扯她和三个哥哥相依为命。1943年二哥三哥被日本鬼子抓去当劳工,至今未归。母亲十八岁嫁到柳家,开始侍奉公婆生儿育女,一生养育了一男五女,其中一女地震中丧命。

  1958年母亲参加工作,在煤矿职工食堂做饭,1960年挨饿辞去了工作。1971年又重新参加了57大队家属工,直到退休。

  把五个孩子拉扯大了,都成家有了后代了,她患了中风,瘫痪在床十八年多,是孩子们精心照料,度过了十八年病痛折磨。最后,患上了并发症,弥留了一周多时间,才闭上了劳累一生的目光。

  讳

  附经幡,故显妣,柳府,刘氏庆源,老太君耄寿,八十一,之,灵幡。

  经幡七个写字的位置。3245312字数要求。

  讣告,家母刘氏庆源,生于公元一九三零年五月四日,殁于公元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子时,享年八十一岁。定于十一月三日上午九时奠纸,十一点用餐,十三点出殡。不孝跪告。

祭文母亲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给母亲的祭文。公元二0一三年十月五日,农历九月初一。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十一国庆的欢乐气氛之中,而对我们龚氏家族来说,这是一个万分悲痛的日子。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一位乐善好施慈祥的老人,一位勤俭节约了一辈子、也不愿浪费一粒米的普通母亲,走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春秋,永远的离开了她可爱的儿孙们。高山垂泪,树木低头。天地为之动容,大风呼啸哀鸣!在这个金秋十月,老人陨落的瞬间,天空洒下悲哀泪水,像是老天爷也不愿一位慈祥的老人离开她留恋的人间。雨水悠悠扬扬,如同老人的性格,温柔的、静静地飘落在大地,滋润着万物生灵。

  我们慈祥的老妈妈,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那是一个军阀混战、颠沛流离、民不聊生的年代。是一个极度混乱、极度饥饿、极度恐慌、极度萧条的年代。老妈妈一出生,就饱尝饥饿、贫穷、食不果腹的滋味。在年少时,姊妹三人就失去了双亲,作为大姐的她跟随叔叔生活在没有父爱和母爱的岁月中,贫苦的生活也造就了她坚忍不拔、待人随和、吃苦耐劳的性格。朴素的家风,培养了她善良、包容的美德。凭着她吃苦耐劳、聪明贤惠的品德,赢得了儿孙们的爱戴,获得了周围人的赞誉。

  老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平凡的她生有子嗣10人,生育10次意味着完成了10次伟大的创举,但也意味着,在将近20年时间内,每生育一人时都必须忍受撕心裂肺的疼痛,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只因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个女人的天性决定了她必须为了自己的儿女付出艰辛的一生,比如在生产队的集体生活中,白天干着和男人一样繁重的农家活,没有一句抱怨,每当夜深人静时,她老人家却顾不得白天的疲乏与劳累,依然在漆黑的煤油灯下为了膝下儿女们缝缝补补;做为老五的我,依然记得,老妈妈为了养活我,使我活命,硬是从兄长姐姐的碗中划拉几粒饭粒,使我终于活了下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此时此刻,我多希望可爱可亲的老妈妈依然能够陪伴在我们身边,可是她老人家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只能无助的说,妈妈,您老人家走的慢些,慢些,再慢些;后来,子女逐渐长大成人成家,但老妈却为了子女能够过上顺心舒服的日子,依然在操劳着,担忧着,依旧保持着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淑和美德,以宽容的心包容儿孙。

  艰辛的岁月没有击垮您老人家单薄、弱小、多病的身躯。面对贫瘠而又现实的生活,妈妈她老人家总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您的一生是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体会沧桑的一生;您的一生是坦然乐观、积极热情、坚强厚重的一生;您的一生是聪明贤惠、淡泊从容、朴实伟大的一生;您的一生,失去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却也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得到了晚辈的爱戴;得到了四邻亲朋好友的尊重;享受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老妈妈,您感受到了儿女们的孝心了吗?您感受到了驾鹤西去时儿女们的悲痛欲绝吗?您感受到了您撒手人寰时儿女们面对生命消逝时的无助吗?您感受到了伴随着您的离去,一个庞大龚氏家族全族人员的无助与无奈了吗?您感受到子女失去母亲后再也不能随便喊一身“妈”的凄凉了吗

  妈妈,您老人家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普通的一生,却也是饱尝人间沧桑伟大的一生。您的平凡和普通,使子孙们深刻的领略到您的经典和伟大。在人们的心目中,老妈妈的人格是伟大的,目光是慈祥的,胸怀是博大的,心地是善良的,精神是崇高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妈妈走了,给亲人,给乡邻,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念。我们深深的还念您啊!我的老妈妈。

  今天,老妈妈要走了,在亲人儿孙们的搀扶下,走出了熟悉、留下无数身影的院子,走出让她无限眷恋的村子,告别前来送葬的乡邻和儿孙们的怀念,留下一路纯净的阳光,留下启迪后人的精神财富,留下让后人永无止境的缅怀和思念,走向天堂,走向自由,走向极乐!让我们伟大而慈祥的老妈妈,带着儿孙和亲朋四邻深深的祝祝福一路走好!如果有来世,我们还做您的子孙!

  慈祥伟大的老妈妈,一路走稳,走好,慢些,慢些,慢些、再慢些!

祭文祭奠母亲

  时值二00九年初秋,阵阵秋风秋雨里,我母盍然长世,阴云惨淡,草木含悲,泣声涟涟,举家哀伤。

  我母张氏,出生于1934年古历2月14日,去世于2009年古历7月13日,享寿7旬有6,原籍陕西,幼年被外婆收养,为逃饥荒来此甘肃省镇原县屯字行政村马堡自然村,被热心肠马太公收养,后与出身贫寒的父亲结婚,生我弟兄4人,1个姐姐。

  天不幸,我父未满60岁惨然病故,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拉扯我儿男耕读传家,成长立业,如今盛世丰年,小康来临,母亲却永远地走了,走了,走了。

  忆往昔,慈母音容尚在时,家中几多欢笑,年节儿孙挤床前,其情其景,历历在目。

  看今天,高堂撒手人寰间,秋雨丝丝绵绵,子孙披麻执孝院,是凄是咽,样样伤怀。

  思庭训,言传身教做人厚道,勤俭持家邻里皆知,艰苦岁月喝稀粥,端来让去。

  念供读,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灯下陪读纳鞋缝补,闻鸡热灶烙烙饼,满装满带。

  想身衣,内外旧衫衫好几年,一把挂在钥匙上的小铜铃喳啦喳啦陪终生。

  叹今生,黑白忙碌碌度春秋,几曾把留口袋里的分文钱如数如数给儿女。

  母亲啊,母亲,你走了,走的那么匆匆,走的那么坦然,当我接到妻子从老家打来您不幸的消息时,我已经迟了,迟了没看上您一眼,那时我正给孩子上课,当我赶回家,在大哥大嫂二嫂妻子恸天的哭声中,您老人家平静的躺在了床上,我颤抖着跪伏您身旁,我的脸贴在您脸上,我感觉您的脸还温热温热,您面容很慈祥,也很安详,我从心底里感到您是微笑着走了,仿佛没有一丝的疼痛,也许是放心的走了。

悼念母亲

  尊敬的各位长辈、尊敬的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母亲不幸病逝。首先,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冒着瑟瑟秋风,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

  母亲生于一九三八年七月十三日,因年老体衰,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申时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五岁。

  母亲是在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中挨过了饥寒交迫的童年岁月。幼年时家境贫寒,衣食不保,使母亲早早的就品尝到生活的艰辛。母亲从小养成了勤劳俭朴、任劳任怨、谦让待人的优秀品质。母亲与父亲成立家庭后,母亲就成了我们家中最辛苦的人,伴随着我们这个大家庭,从苦难贫弱到富裕小康,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人生。历尽了人世间的磨难和甘苦。敬爱的母亲把自己最美好的人生岁月都无偿地奉献给了我们。(奏哀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替时期的苦难岁月里,我们的母亲深明大义,抛弃世俗的偏见,毅然来到我们这个生活贫穷的家庭,从此也注定了母亲将要比常人受更多的磨难。在农业合作社里,我们家父亲在外地任教,这样的“单边户”,孩子多、劳动力少,尤其是在生产队里没有男劳力。母亲因此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和歧视。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六个儿女相继出生,家中缺粮少吃,生活陷入了极度的贫困,母亲忍辱负重,挨饥受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吃上饭,母亲处处小心,说尽好话,东借西凑,为孩子们谋衣食。除此之外,母亲每次生完孩子后,不等满月,拖着羸弱的身体就参加劳动,只是为了多争一分工分,为孩子们的口中多得半斤口粮。无论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感冒发烧,母亲从来不敢缺一天的工。白天她在农业社里劳动,晚上在灯下拆洗缝补、日以继夜,劳作不息。正是由于母亲的勤劳不辍,才使我们兄弟姐妹在那艰难的年代里求得一丝安宁,也正是由于母亲的无私奉献,我们才享有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暖。

  母亲前半生的劳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那是低标准的年代,全家千斤重担落在了母亲身上。那年月,家家靠工分吃饭,我们家中孩子多劳力少,母亲一年到头,多半的日子要带着沉重身子去上地劳作。收工回家后,母亲又要经管嗷嗷待哺的儿女。家里家外、灶前灶后,都是干不完的活。到地里上粪,到沟里担水,到村子外磨面,给猪割草,给羊垫圈。一有空闲就纳鞋底补衣裳,天天劳累到深夜。母亲纳鞋底搓麻绳的声音把我们送入梦乡,清早做饭喂鸡声又把我们从梦乡唤醒。由于缺少劳动力,我们家分得的口粮非常有限,母亲自己常常忍受饥饿,但她绝不让自己的儿女挨饥受饿!母亲做到了!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没有受过寒冷、挨过饥饿!(奏哀乐)

  一九八二年,家里分得了责任田,繁重的农田劳作,母亲极需要有个帮手。看到邻居家的孩子辍学帮父母种责任田,我们兄妹有了退学后帮母亲干农活的打算,但母亲死活不答应。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虽然家庭经济贫困,母亲毅然送六个儿女努力完成着学业。母亲勤苦劳作,早出晚归,把浑身的精力都用在了种好庄稼上。为了给儿女们准备学费,母亲操持家务,节俭用度。为了尽快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母亲养猪养羊,多方操持,早起晚睡,艰苦创业。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母亲一分一厘都舍不得花,卖猪卖羊换得的辛苦钱,分分厘厘都积攒下来,给儿女们筹备学费和生活费。一九八四年,经过父亲的奔波努力,母亲终于结束了农田地里艰苦的劳作,通过“农转非”进入了城市。虽然成了城里人,但母亲却没有改变乡下妇女勤劳不辍的生活本色。她为了减轻父亲的生活压力,扶持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母亲在学校的食堂里打零工,集体食堂里的工作,头绪繁多,生火烧水、扫地掏灰、切菜和面、洗锅抹灶,夏天一身汗,冬天浑身冰,烟熏火燎,母亲忙里忙外,从不叫苦叫累。正是由于母亲的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我们兄妹六人才没有辍学,一个个相继完成了学业。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事业,让母亲最为自豪和欣慰。

  母亲性格爽直,为人坦荡。她在过去的艰难岁月里,受人欺负,受人白眼,但她从

  不记恨。后来生活好转了,她一直坚守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绝无害人之心的最朴素的人生哲学。母亲受过的磨难多,心地却非常善良。村子里来了讨饭的,她总要多少给一点,乡邻们遇到了啥难处,她总要想办法帮一帮。村子里死了人,她落泪;村子里谁病了,她担忧;村子里谁结婚了,她高兴;村子里谁生孩子了,她去祝贺。母亲善良慈祥,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和信赖,母亲做人的风范,将常存在我们的心间。(奏哀乐)母亲一生,敬亲奉老,孝敬长辈。五十多年来,母亲精心伺奉我们的祖父母。在农村生活的那些年,母亲虽然极其劳累,但伺奉长辈真心实意,绝无半点推辞。责任田里的农活,母亲从来不让祖父干,浇水除草,收割打碾,母亲总是自己操持,无论农田地里的活多苦多累,回家后烧水沏茶,做饭洗衣,母亲都任劳任怨,勤勉有加。一九八四年进城时,父母毫不犹豫地将年迈的祖父也接到城里一起生活,祖父年事渐高,生活上许多地方不能自理,母亲终年端汤喂药,擦脸洗脚,毫不嫌弃。也许是母亲的孝心感动了上天,祖父得享八十四岁高寿以得善终。

  母亲一生,抚育儿女,疼爱孙辈。母亲一生养育了二男四女。她疼爱儿女们胜过一切。不论那个儿女回家来,她都精心做上可口的饭菜,劝着我们多吃点。儿女们遇到烦心的事,她总是想着法儿安慰嘱咐,母亲总想为儿女分担一些辛苦。节假日我们回家来,母亲嘱咐的话语总是说不尽,教导儿子要疼爱妻儿,要好好工作,劝勉儿媳爱惜身体,家庭要和睦,用自己生活的信心鼓励儿女们面对工作中的不顺。爱子之情,何其殷殷。母亲最牵挂的是我们的小妹,因小妹身体不好,常年患病,母亲常常嘱咐注意身体,别太累着。最难忘记的是2007年,小妹疾病缠身,年迈的母亲为了照顾女儿,每天早上从城西跑到城东为女儿做饭熬药,晚上看着女儿安睡了再从城东跑到城西,母亲的细心照顾,使小妹的病情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们儿女们能够有今天富裕安逸的生活,和母亲的一生大爱是分不开的。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历三世也难以报答!

  母亲的一生,心中只装着儿女,从来没有为自己享受过。由于儿子们工作繁忙且辛

  苦,母亲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孙子孙女的担子。母亲把孙子扶养长大,又把小孙女扶养到上幼儿园时才送往兰州;扶养外孙女到四岁时才交给女儿。孙子孙女小时的喂饭洗衣、问药看病、母亲知冷知暖,疼爱有加。孙儿们大一些时的上学接送、一日三餐,都由母亲操劳。一生不懈的辛苦劳作,透支着母亲的健康。超常的体力透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使母亲本已羸弱的身体雪上加霜,近几年来,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终因积劳成疾、回天乏术,我们敬爱的母亲,走完了七十五年的人生之路,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了。

  面对母亲的灵柩,我们愧悔不已!有母亲疼爱、呵护时,我们永远是个孩子,哪怕能被自己的母亲呵斥、责骂,也是人世间万般的幸运呵!可是母亲呵,你还能醒来?你还能再跟您的儿子说一说工作,和媳妇拉一会家常,听女儿说一说心里话吗?唉,母亲无言,我们只有放声长哭,母亲呵……(奏哀乐)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母亲呵,您养育的儿郎事业日渐发达,儿子儿媳捧上的孝心您还没来得及接纳,就匆匆地离去了;

  母亲呵,在您的怀里、背上长大的孙儿孙女,正在走向人生新的辉煌,您没来得及享受孙儿们成功的喜悦,就匆匆地离去了……

  至爱弥天,大悲漫地。天地有情,化雨成泪。母亲呵,您就再看一眼与您相伴了半个多世纪的我们可怜的父亲吧,此后的岁月里,您把孤独留给了与您相伴一生的父亲,您把牵念给了耄耋之年的父亲;母亲呵,您就再看一眼您的儿孙吧,您把悲痛和思念留给了敬您爱您的儿孙。母亲呵,您勤劳俭朴、和睦邻里、敬老扶幼、慈祥善良、坦荡无私的处世风范,是您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终生受用不尽。

  面对母亲的灵柩,我们做儿女的忏悔不尽。平日里我们都觉得工作忙,生活累,没能照顾母亲;节日里我们举家回来,满屋里是儿女们的笑声,孙子们的嬉戏,而每到此

  刻,母亲却总在厨房里忙忙碌碌,为儿孙们准备着丰盛的饭菜。平日里我们都忙自己的事,忙工作忙应酬,有时十天半月才回一次家,此时想来,年迈的父亲全靠母亲伺候,母亲没向我们索取过一丝一毫,却在替我们做儿女的尽着奉养父亲的责任。扪心自问,我们愧对母亲啊!

  母亲啊!秋日里的庄稼地一片金黄,蓝天白云让人心神荡漾,我们知道慈祥善良的您还没走远,还牵挂着与您五十多年风雨相伴的父亲。请母亲放心,我们定会好好伺奉我们的父亲,让老人家也享受着您在世时那样的安逸,我们把亏欠您的孝心,加起来献给您陪伴了一生的父亲,请母亲放心吧!

  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母亲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对亲人和乡邻的真挚情感,对生活的执着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松柏长青!

  安息吧,敬爱的母亲!

  孝子

  :孝媳:叩拜!

  孝婿

  :孝女

  :(奏哀乐 )

  年 月 日

清明节悼念妈妈的短文

  母亲的生命历程中充满了艰辛和苦难,记得从小时候就听母亲讲,她18岁那年就从河南嫁到我们山东,我的父亲家里有兄妹七人,我有六个姑姑,我父亲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亲是被我的爷爷、奶奶和姑姑们宠着长大的,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干,父亲又是我们村子里的党支部书记,他整天忙着村子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帮助母亲。母亲带我们兄妹几个非常的艰难,姑姑们不但不去帮助母亲,还经常在爷爷、奶奶面前说母亲的坏话,母亲即要照顾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的温饱,又要去生产队挣工分,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年岁还小的大哥和大姐就得去帮着母亲去生产队挣工分,比我大三岁的三姐在家照看我和妹妹。

  好不容易熬到我的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们都成家立业了,也应该是我们兄弟姐妹要报答她老人家恩情的时候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母亲没有享福的命。1997年的夏秋,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就是那场大病无情地夺去了母亲的生命!记得那年正在收玉米的时候,我们家里人谁也没有发觉到母亲的身体有了变化。有一天,邻居家婶子到我们家串门,婶子就给我母亲开玩笑的说:"这几天没有看到你,怎么发胖了,脖子上这么多肉?"这个时候才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和三姐才发现,母亲的脖子上是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就给哥哥姐姐们打电话,把情况给他们讲了一下,第二天我们就决定带着母亲去县城医院做检查。医生就对我们说,母亲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囊肿,必须得马上住院动手术,从母亲身上取下的那个囊肿得去做病理鉴定,等结果出来以后才能决定是什么样的肿瘤。几天过后,从医院里得到噩耗,母亲得的是恶性淋疤癌,而且还是癌症后期。我哭着问医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拯救母亲的生命吗?医生说:"你母亲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只有做化疗来控制母亲病情的恶化,别的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们兄妹听到这个消息后好像晴天霹雳,一下子抽去了我们全家人的精神之柱,母亲在我们我们心目中就是我们的天,突然之间天塌了,我们失去光明,痛不欲生,我们兄妹抱头痛哭。但是,我们的伤心不敢让母亲发现,只好强忍着悲痛,带着微笑来隐瞒母亲的病情。

  母亲在住院的那段日子里,我们兄妹几个轮流着陪在她的身边,无情的病魔把母亲折磨的日渐消瘦,看得出母亲非常的痛苦,但是她忍着,尽量的不在我们面前难过和流泪,总是让我们不要难过,她会好起来的。看到母亲痛苦的样子,我总是忍不住想掉眼泪,终于有一天,母亲经不住病魔的折磨,虚弱地躺在了床上。那个时候母亲就不能说话了,什么东西也吃不进去了,吃一口就要吐两口,吐的全是血水,我一边给母亲擦着嘴边的血水,一边流着眼泪。突然,母亲用一只手紧紧的抓住了我的手,好像要说些什么,但是母亲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我一边安慰母亲说:"别怕,你会好起来的"看到母亲眼睛里挂满了泪花,她老人家冲着我点点头,把手松开了,这个时候我大姐过来了,对我说:"你先去休息一会吧,这里有我们呢"不知道那会儿我是怎么了,可能是太累的原因吧,躺在了床上一会就睡着了。突然间我被痛哭声惊醒,我急忙跑出来,看到他们趴在母亲的身边大声的痛哭,这时,我感觉到母亲不行了。失控的我把他们全扒开,趴在母亲的身边嚎啕大哭,我真后悔那一会去睡觉,母亲离开人世间的那一瞬间,我没有守在她的身边。那时我才知道,母亲去世前拉着我的手不想放开的原因,那是母亲想在她闭上双眼之前,不想让我离开她的身边。虽然她不能开口说话,但是老人家心里清楚,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不想放开,不想让任何一个子女在她去世前,不在她的身边。我恨自已没有理解透母亲的心意,她老人家闭上双眼那一瞬间,我没有守在母亲的身旁,给老人留下一个终生的遗憾。到她老人家去世,都没有闭上双眼,也给我的心灵上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一直到现在,连我自己也不能原谅我自己!经常在梦中梦见母亲,抱住母亲痛哭失声。在梦中,我总是感觉到母亲模糊的身影就在身边,伸开手帮我擦去脸边的泪水,在母亲给我擦眼泪的瞬间,我想紧紧地抓住她的手不想放开,可是怎么也抓不紧,慢慢地就再也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了,这时我就非常害怕失去母亲,因此放声大哭,等从梦中哭着醒来的时候,泪水已经打湿了被角......

  也许是母亲想我了,也许是我们母女心灵相通的原因吧!我昨天晚上又梦见了母亲,她笑吟吟地站在我眼前,如同十二年前一样的慈祥。娘,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要回去看你,请你老人家放心,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生活得都很幸福,父亲身体也很好。请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父亲的,不会让他受到一点委屈,你的孙子和外孙们也都很孝顺父亲,我们祝愿母亲你在天堂过着幸福的日子!同时保佑着你的后代们也幸福的成长!

  "娘!女儿想你......你在天之灵能够感觉到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对孩子的寄语简短

写给天堂孩子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