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督导优秀案例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幼儿教育议论文范文

  幼儿时期是人的自信心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将儿童自信心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进行完成。由于年龄较小、心理较不成熟以及交往能力的限制,幼儿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缺乏自信心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过强、课堂上不敢举手勇敢发言、没有勇气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和其他小朋友和同学玩耍、遇见问题缺乏主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害怕尝试新鲜事物等。

  除了以上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外,幼儿教师和家长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也是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情过度包办,完全代替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应该孩子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就是对于孩子自己做过事情,老师和家长给予过多的否定评价等一系列的原因。总而言之,对于如何培养儿童自信心的对策和方法,幼儿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幼儿教育经验,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套培养儿童自信心的新模式。

  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我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评价,这就是所谓的自信心。自我评价对于培养儿童自信心非常重要。由于受到不正确的人生观与教育观的不良影响,成年人会主观认为自己对幼儿的所有要求都是对的,对于儿童出现的某些行为或说的某些观点不符合自我以往的认知时,便对儿童的“错误行为和观点”进行批评和指责。

  反观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心理接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成年的家长和老师有盲目依赖和信任的现象,出现了家长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问题,导致儿童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严重挫伤的儿童的自信心,给幼儿教育中儿童自信心培养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为了多方面对儿童自信心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充分给予儿童信任、肯定以及鼓励,从而提高儿童的自我肯定能力。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受到外界激励时,其潜能的发挥远远高于正常水平状态下潜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责任,时时刻刻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要善于正确利用多种手段方式和各种途径对儿童进行鼓励,当儿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出现进步和优点时,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表扬儿童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明确提出儿童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以真挚的情感和诚意去表扬和肯定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由于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正是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师需要合理的为儿童创设一个能够促进成功的大舞台,给儿童的成功提供机会,给予儿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去收获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清晰明了的认识到自身的实力,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和评价体系,以此来激发出儿童的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的为儿童创设成功的机会,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具体实际状况,然后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和客观现实存在的局限性条件,来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帮助,让儿童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活动完成后,对于儿童的成功要给予充分和真诚的赞美和肯定,逐步激发儿童的潜力,从而达到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的根本目标。举个例子来说,针对一些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儿童,幼儿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帮助和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使儿童在由易到难地活动中找到实现自我的价值,信心的培养也在一点一滴的进行。

  在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儿童出现的失败要及时帮助,并进行鼓励;对于幼儿的成功要不断地认可和肯定。培养儿童自信心是一项长期的事情,不要因为成效太慢而操之过急,导致前功尽弃。

  我们不难发现,儿童自信心与其成功率息息相关。儿童的成功率与教师期望值、自信心是成正比的。因此,在培养儿童自信心时,幼儿教师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儿童的具体特征和实际情况,对儿童的自信心培养提出相应的期望值,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对儿童的自信心进行培养,切忌拔苗助长。

  此外,由于儿童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因此,幼儿教师要尽可能掌握儿童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及时调整和改变对儿童的期望值。在培养儿童自信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教师的期望值与儿童的具体实际状况不相符时,要及时的调整,以此来避免儿童失败的机率,破坏之前建立起的自信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幼儿教师需要在这个时候教育儿童,以健康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难题,以一个好的心态去坚持和努力,要有自信心去战胜困难,最终取得一定的成功。提高儿童的耐挫能力,以及在学会面对失败的补偿方式,使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自信心。

幼儿教学督导优秀案例论文

如何教育好孩子实例分析

  “妈妈,我种的虞美人发芽了!快来看看呀!”我兴奋地叫妈妈来观看。

  我真高兴!

  (这些虞美人的花种是女儿在3月2日那天中午种下的。巧得很那天是我35周岁的生日。种下这些花种的时候女儿很是兴奋,总是盼着它快些发芽,开花。可是当我建议她将这件事记录下来的时候,女儿却没有什么热情。

  今天,当看到孩子的兴奋的神情时,我感到机会来了。我趁机说:“妞,妈妈帮你把这句话记下来。以后我们每天记一句话,就叫‘每日一句’,咋样?”孩子大概是看到了花芽那细细嫩嫩的样子很感兴趣,也有可能是感到一句话的难度不大,于是欣然答应了。

  呵呵~~有时候教育也是要等待时机的,找准时机就会事半功倍,只是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找寻这样的时机哟!)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多云(晚)

  “妈妈,我今天考试的分数高了一些,老师表扬了我,还奖励了我一颗星。”

  (女儿第二单元的测试卷发下来了,从试卷上,孩子书写的工整,基础知识的掌握很牢固,这次的成绩比上次有了很大的进步。女儿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很高兴。当坐下来和她一起分析这次试卷的得失时,孩子很中肯地说出了自己的问题还是出现在漏题上,另外就是写话时,将p----qb----d弄混了,已经明显出现了拼音字母返生的现象。看来还是要多提醒孩子做题时注意看清楚题目,避免漏题。针对拼音问题,预习新课和听写时继续要求她给每个字注音,在应用中不断熟练拼音的读写。对于孩子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我一是强调孩子每天课堂听讲的质量;二是学以致用,在认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孩子加深印象,达到熟练巩固的目的。

  相较两次考试的结果,女儿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一单元的测试,妞妞共出现五处漏题的现象。这次只有一处,进步真是很大。

  当时与她共同分析漏题原因时,她讲到因老师读题快,没有跟上。我立刻予以否定,老师读题快,可班里其他同学怎么都跟上了?问题还是在你自己的身上。女儿当时撅嘴,委屈的想掉眼泪。我转身离开,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她自己去慢慢消化。因为,孩子自身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认清,即便是当时孩子无法接受,也不能迁就,避免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要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学习上要学会为自己负责。过了一会儿,孩子才说是我在做题时,听到老师要讲解下面的题目了,有些着急,怕跟不上,就慌着去看下面的题目了。这个说法还是比较客观的。虽然刚才没有一下子接受批评,可孩子总算是能从自身寻找原因了。这样孩子的认识才能是深刻的,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能够就此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愿意接受别人的的帮助。呵呵,接受批评也是需要时间的。当妞妞真正意识到问题在自己身上时,她才真正地直面自己的第一次测试成绩。后面的话还没等我说出口,妞妞就已经说道:“我以后做题要快一些,这样就不会总是担心下面的题赶不上大家了,这样做题时就能够安下心了,也就不会漏题了。”O(∩_∩)O~,自己总结的很好,根本都不用我多费口舌。

  之后的日子里,我只是观察孩子每一次作业时的状态,终于又发现了孩子写字慢的原因:就是妞妞总是在写完第一遍时,要再描一遍。问她为何?她说这样写得更漂亮,老师能看得更清楚。我告诉她:“作业的好坏不是描出来的。只要认真写好每一笔,不随意用橡皮涂擦,用心完成每一道题目,这样的作业就是一份让老师满意的作业!”女儿点头表示接受,之后的作业果然没有再出现描写的现象。自然,速度也就有提高了一大截。

  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必要时一定要严肃地提点,作为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直面自己错误勇气。不回避!不放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查找分析问题的所在,并启发孩子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孩子能够心悦诚服并愉快地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意见,让孩子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她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自己的小主人!)

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此时,教师、家长怎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1、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孩子小步递进的过程,抓住 发展的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

  在幼儿园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的寻常时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认知特点、智慧策略,以便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具有全面、正确的儿童发展的知识和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宜地把握儿童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对幼儿来说家长最重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道德说教,而是帮助幼儿认清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以及选择一种既能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方式。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活动期间,教师忙得不可开交,场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幼儿忙忙碌碌,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起初因为有新鲜感,幼儿还比较乐意参与活动,但到了后期,幼儿兴趣明显减弱,总是在被动地参与活动,部分幼儿甚至发出“怎么又是柿子啊”的抱怨。因此,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大家认为,因为有了开幕式、闭幕式,所以整个活动的节日气氛比较浓厚,有些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够给予幼儿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比如“好吃的柿子”“各种各样的柿子”“柿子大变身”等,但是大多数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是教师预设的,都是从领域出发以知识为线索来设计与组织的,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不仅如此,活动安排得太密集,时间也很仓促。教师们开始意识到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从知识导向走向经验导向,课程的实施不能拘泥于形式,要把目光聚焦到幼儿的现实生活、实际需求、真实体验上来,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的建构。因此,我们决定转变视角,听听幼儿是怎么想的,让幼儿过他们真正想过的火柿节。

  第二次活动

  又一年的西溪火柿节来到了。有了第一年的经验,我们在第二年的活动中保留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环节以及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够给予幼儿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机会的活动。同时,对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形式作了调整,不再事先设定好目标,编制好课程内容,而是更多地让幼儿来设计,更加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家长的参与,凸显节日活动的民俗氛围,放慢节目活动的节奏,把火柿节的各项活动穿插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帮助幼儿获取与本土民俗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

  我们首先发动家长趁国庆长假带幼儿到两溪湿地现场感受火柿节的盛况,丰富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获得真实体验。接着,我们广泛收集中大班幼儿的意见,听听他们想在“红红火柿节”中开展哪些活动,并组织大班幼儿把自己的设想画在“火柿节策划书”中。此外,我们还专门召开园级家委会会议,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下,第二次“红红火柿节”的课程框架基本形成。由于幼儿设想的大部分活动属于健康体育类,于是,我们准备组织“火柿节亲子民俗运动会”。最后,我们打算把幼儿在“红红火柿节”中亲手完成的作品、各项活动的花絮照片进行展示,帮助他们回顾和交流火柿节中的感受。

  在开幕式上,我们将原来需要排练的大班幼儿的节目表演简化成日常孩子们就在进行的锣鼓队和舞龙队表演,孩子们还用真实的柿子拼出国旗、龙等各种图案,用仿真柿子叠出一米多高的柿塔,凸显了民俗节日喜庆的氛围。在亲子运动会中,我们将竹篮、扁担、箩筐、独轮车、竹筛等民间劳作工具作为运动器械,凸显民俗节日的特点。

  为了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节日活动,我们在前期向家长介绍开展民俗节日活动的重要意义,发动家长带领幼儿去现场参观西溪火柿节,建议家长平时与幼儿多聊聊相关话题。在火柿节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节日环境的布置和活动材料的准备,并组织开展了大量的亲子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们按照惯例进行了反思与研讨。教师们普遍觉得放手让幼儿自己策划活动内容。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体验更加真实了;前期生活经验的铺垫和家长的参与使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了.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了;放慢活动节奏使各项活动开展得更加充分了。同时大家也认识到了这次活动存在的问题:幼儿自己设想的活动中有一部分仍旧是延续前一年的内容,比如吃柿子、画柿子、种柿子树等,真正具有强烈“原表达”欲望的内容不多,且缺少内在动机推动下的持续探究活动。在前期经验的铺垫中,基本上都由家长带领幼儿去参观、实践,教师不在现场,不便于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幼儿设想的游戏有很大一部分是体育游戏,虽然幼儿从中得到了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发展,然而这些教育目标是否非得在火柿节活动中达成呢?这进而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民俗节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本次火柿节中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幼儿,但是活动的大部分准备工作仍由教师和家长承担,幼儿只是现成的操作者。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我们体会到让幼儿自己提出活动设想也需要建立在感性经验和内在动机之上。如果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内在动机不够强烈,那些看似幼儿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也仅仅是完成教师的任务或简单模仿而已,缺少深刻的情感体验。然而对幼儿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了解,需要教师在自然的情境下对幼儿进行持续细致的观察和客观深入的分析,教师应该参与到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幼儿积累和提升经验,注重通过“原表达”动力支持下的节日活动激发他们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兴趣,积累对民俗文化的认识,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三次活动

  今年是我园第三次开展“红红火柿节”活动了,我们在前两年活动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使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需要,并着重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调整。

  今年我们不再集中在2周内开展活动,而是从9月份启动,一直延续到10月底。开学初。大班教师就把火柿节的话题抛给幼儿:“幼儿园一年一度的‘红红火柿节’很快又要开始了,今年的火柿节你们最想做些什么?你们以前去西溪湿地参加过火柿节,那里的人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孩子们一听就很兴奋,“两溪湿地里有很多柿子,我想去摘柿子。”“摘下来的柿子吃不完可以去卖。”……

  9月下旬,西溪湿地的火柿节隆重开幕了,教师应幼儿的要求组织了亲子采摘活动。采摘区内,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特制的工具采摘柿子,看着渐渐满起来的果篮,幼儿别提有多高兴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幼儿还观摩了果农熟练采摘、有序装篮、合作搬运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劳还组织幼儿去集市感受了火柿买卖的热闹场景。

  回到幼儿园后,幼儿对火柿节的兴趣更浓了,他们除了经常谈论火柿节的话题外,还主动用绘画方式表现摘柿子情景,自发地在区域活动中玩起了叠柿子、运柿子、买卖柿子等游戏。从幼儿日常交流的话题和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对卖柿子和运柿子有着浓厚的兴趣。顺着幼儿的兴趣,我们把接下来的活动内容确定为卖柿子及“运柿子民俗运动会”两个主要部分。吸取上一年的教训,今年“运柿子民俗运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由幼儿自己完成。有些游戏规则也由幼儿自己讨论制定,因此,幼儿参与“运柿子民俗运动会”的积极性很高,玩得也很快乐。

幼儿园教育随笔案例

  案例: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今天早上我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在来园时,洋洋跟在妈妈的身后,看上去表情似乎有些惊慌失措,我心里嘀咕着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互相问候过后,我用关心的口吻地问洋洋:“洋洋你今天不舒服吗?”洋洋一句话都没说,只是一个劲地摇头,我正想从他妈妈身上得到答案时,洋洋便着急地向妈妈叫嚷:“妈妈!妈妈!你快走呀!”

  一边大声地喊,一边把他的妈妈往门外推,好象有意不让我与他的妈妈说话。这一举动使我更加产生了怀疑:“洋洋你帮老师把积木放在桌子上,等一下其他小朋友要玩的。”他听完我的话,却表现得无动于衷。我又一次低下身体,摸着他的头说:“洋洋,你的本领最大了,老师是想请你帮个忙呀,这你也不愿意吗?”在我再三地要求下,他很不情愿地走进了教室。

  终于,我借故把洋洋支开了,怀着满脑子的疑问他的妈妈:“洋洋妈妈,今天洋洋是怎么回事?”洋洋的妈妈向我反映,前几天,她给洋洋买了十几条漂亮的金鱼,他爱不释手,天天要给它们喂食。就在星期天,洋洋乘我们不在家,把他养在鱼缸里的十几条金鱼都晒成了鱼干。然后,洋洋的妈妈很气愤地说:“我这孩子怎么了,一点没人性,一点没同情心。心态那么不好,那么残忍。”联想起平时,洋洋是个能主动乐意帮助别人,能对自然角进行特别呵护的孩子!真的会是这样吗?我对妈妈的话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在自由活动时,我便把洋洋叫到了身边。他有些慌张,我耐心地询问洋洋:“洋洋,你星期天在家做些什么?”洋洋似乎被我的问题触到了痛楚。一边摇头一边向后退了一步,嘴里嘀咕着:“没什么!没什么!”考虑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还是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想告诉老师所遇到的事情,可以大胆地说出来,我们是朋友,老师会帮你一起解决的!”这一整天洋洋好象故意逃避我的视线。但在离园时,出乎我的意料,洋洋主动走到我跟前悄悄地说:“老师,小鱼和人不一样,是吗?”我有些不解地问:“是呀,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人不晒太阳会缺钙,老师是你告诉我的,那么为什么小鱼晒太阳它就会死呢?”说完,孩子难过地低下了头。原来如此,谜底终于揭开了,孩子之所以把金鱼放在太阳下晒,是因为想让金鱼补充钙质。

  罗素说:教育在于才能的培养,而非压抑本能。正是为了了解,孩子才有了这样的行为,但这至少让洋洋了解了鱼和人是不一样的。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幼儿的主动实践则更可贵,只是幼儿的实践常常不为成人所理解。其实,我们小时侯又何尝没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曾让小鸡学游泳,让小鸭学爬树,爱迪生小时候不也曾孵过小鸡吗?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行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获得知识的手段,才能让孩子主动发展,获得经验。或许真是这些幼稚的故事,才让他们成为科学家。

  事情发生的当天晚上,我与洋洋的妈妈进行了电话联系。在电话中,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给她听。我以鼓励的口吻对他的妈妈说:“洋洋真棒!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之所以把鱼都放在太阳下晒,是因为想让金鱼补充钙质。但是通过这次不经意的行为,却让他明白了人与鱼是不一样的。”洋洋妈妈听了我所说的,这才恍然大悟。是自己错怪了孩子,要找一个机会好好地向洋洋赔礼道歉。

  第二天,我在全班孩子的面前神秘地说:“我们班上有一位小小的科学家,他平时最爱动脑筋了,最近他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他是谁呢?”孩子们和我带着期待的眼光找到了洋洋。洋洋有些不好意思,一言不发。我摸着洋洋的头,用亲切的口语对他说:“洋洋,你爱动脑筋这非常好的。但是有时候,有些想法可以告诉老师、小朋友,或者爸爸妈妈,让他们帮助你一起来完成。”洋洋的头不停地点了点。最后,我让洋洋把自己的发现去告诉小朋友们,孩子之间讨论的气氛相当踊跃。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不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孩子吗?也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曾有一位妈妈常带孩子去逛商场,可孩子每次吵着要回家,妈妈有些不明白,这么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觉得好玩呀,可当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系鞋带时,她才豁然发现,当她以孩子一般的眼光看商场时,眼中看到的只是人来人往的大腿。蹲下身子,你才会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你才会发现这里是片多彩的世界,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孩子们正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着这片蓝天,这片土地。

  21世纪的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种人类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如果当时这位家长能耐心地与孩子对话,了解孩子的奇思异想,或许他就不会下这个结论。重视与孩子的对话,才能让我们了解孩子。正是这样一种对话精神才使教育真正成为人对人的教育,使儿童变的容易理解。对话意味着教师要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心灵的对话,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相互激发,教师会从儿童那里看到他们优于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创意;对话使教育变得精彩、有活力,成为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相互敞亮,彼此接纳,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过程;对话使我们重视儿童,使儿童成为与教师合作、共同探索的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命。

  让我们走近孩子,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去感悟那份童真,去领略那个世界!让我们伴着儿童共同成长!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教师的引导

  虽然是科学活动,但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必要的。猜想、辩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倾听、质疑。倾听他人的发言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至于质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儿童总是在还没产生疑惑的时候就先得到了答案,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需求。如果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依赖从成人那里获得答案,那么,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解释都缺乏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他们就会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成长的自信。因此,养成质疑的习惯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多种表达方式。此环节主要是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的方式记载下来;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此次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游戏,幼儿理解了“蜷”这一现象,从而大胆地用动作、体态来表现自己的观察、发现等等。

  无论是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培养,出发点都是为了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从而习得与他人不同的经验。

  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内容

  与西瓜虫的相逢、相识到相知,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空间,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知识经验,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当然,怎样引发幼儿后续的探究兴趣,使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与期待,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案例 相知后的期待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你还希望知道有关西瓜虫的哪些事情?”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活跃起来。有的问:“每只西瓜虫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有的问:“哪个是西瓜虫爸爸?哪个是西瓜虫妈妈?”有的问:“西瓜虫会说话吗?”有的问:“西瓜虫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问:“西瓜虫会生小宝宝吗?”等等。多么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啊!“这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那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百科书,上网去找找,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西瓜虫的秘密,对吗?”

  教师的引导

  “有关西瓜虫,你还希望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你说它是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也好,是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也好,是拓展幼儿的经验也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关注幼儿的需要,始终使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并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幼儿园教育叙述案例

  一、背景五月中旬我园要开展全镇公开课,是关于美术领域的,经过商讨这个重担落在了我们中班幼儿的身上。虽然我们班没有特别好的美术功底,但我对幼儿充满信心。为了引导幼儿知道快乐是人人都会有的基本情绪,我设计了本节课《我最高兴的事》。为了给幼儿提供开心快乐的氛围,首先,我用幼儿熟悉的乐曲边听歌曲边走进课堂,让幼儿一同体验高兴的情绪。其次,让幼儿一同坐在地毯上观赏自己高兴时的照片,激发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同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觉得高兴的事。最后教师准备一些快乐的照片,让幼儿互相讨论是什么高兴的事,是怎么做的,从中让幼儿认识到做不同的事会有不同的动作。整节课下来幼儿们的注意力一直在我的身上打转,这让我觉得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但最后环节让幼儿动手操作出现了问题,当我请幼儿们回到座位上绘画时天天和仪仪同时坐在了一个座位上,两个人发生了争议,让我措手不及。

  二、过程

  平时上课时,幼儿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课,所以不会发生这类事件。但是,这节是公开课,为了能更好地突出这节课,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请幼儿对着镜子做自己高兴时的动作;第二个场景是坐在地毯上一起讨论自己最高兴的事;最后一个场景是请幼儿自己动手画《我最高兴的事》。前面两个场景幼儿们都很配合,我想最后一个场景应该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吧。因为在最后一个场景中我做了很多工作,我怕幼儿们抢座位,所以分别在桌子上贴了四种水果分成四组,又在每张桌子旁边放好五把椅子,这样幼儿到自己那组拉开椅子就可以坐了。我刚请幼儿们坐下准备绘画时,忽然听到有个女孩子说:“你坐那边去?”我回过头一看,仪仪和天天同时坐在一个座位上,天天很不愿意地说;“不好。”仪仪又很不耐烦地说:“你坐那边去吗,这里太挤了,我都不能画了。”没办法,我只能把他们分开,然后我对天天说:“天天,这里太挤了,我们换个座位再画吧。”天天没回答,只是低着头,我怕耽误上课的时间,把他换到了旁边的座位上,就继续讲我的课了。可没过多久就听见有人在哭,我回头一看,原来还是天天,没办法,我只好走过去问道:“天天,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啊?”天天一听是我就哭得更厉害了,没办法,为了能继续把课上完,我只能先安慰他:“天天,别哭了,你看有这么多的客人在,被他们看到了就不好了,老师知道你是最听话的好孩子,老师最喜欢天天啦!”一听这话天天的情绪明显有所好转,我又接着说:“是不是老师给你换了位置你不高兴了,傻孩子,那里太挤了,我知道天天的画画得很漂亮,所以,老师就给你换了一个大位置,这样绘画时手就不会碰到别的小朋友了,画出来的画才会更漂亮了。”天天听了我的话慢慢地就不哭了,情绪也慢慢地稳定下来了,我见刚才的话对天天很有效,又忙说道:“天天画的肯定很漂亮,我们画好后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看一看,客人老师看了肯定会喜欢的。”天天这才静下心来开始绘画。

  三、分析

  面对这个突发事件让我感触很多,虽然这节课上得挺完整,但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个问号?为什么他会这么激动呢?平时给他换位置他从来不会这样的,这次是怎么了,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呢

  课后,我找天天和仪仪谈话,通过谈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了我的身上,而不是他。经过一番交谈,原来那个位置是天天先坐下的,仪仪是后来才坐在那里的,按理说应该是仪仪换位置,而不是天天,怪不得天天会哭,是受委屈才会这样的。因为天天只不过是一个中班的孩子,当他受了委屈时哭是他发泄情绪的最好办法,作为老师的我却没能发现这一点,没能及时地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引出更严重的问题。当时我就向天天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也对仪仪进行了适当的教育。

  四、策略

  1.让孩子学会分享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因为疼孩子,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让孩子养成了自私的习惯。为此,我们请家长配合,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平时喜欢玩的玩具,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互相交换着玩。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带来的快乐。

  2.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我们请家长配合,要求幼儿在家、在园、在外做到尊老爱幼、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活、不打断别人说话等。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当孩子有进步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结果

  坏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改变也不是几天就见效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累计教育,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天一来到幼儿园,孩子们都很热情主动地跟教师和小朋友说早上好、看到同伴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地去帮助别人、每次到吃饭的时间,孩子们都会争当值日生,帮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他们的进步我很欣慰,当然,这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作为教师,我们要观察每一个幼儿在园里的表现,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这些优点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有感

  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教育孩子我们要循循诱导,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我们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园教育案例

  【案例一:我们这样学习跳绳】

  幼儿是如何学会跳绳的?大家可能会说要练,练多了,自然就学会了。然而,幼儿喜欢单调重复的练习吗?怎样让幼儿带着积极愉悦的情感学习跳绳?怎样有效支持幼儿获得跳绳的经验呢?下面是笔者带领幼儿学习跳绳的经历。

  初次跳绳

  幼儿升人大班,教师按惯例带领幼儿开展跳绳活动。刚开始的几分钟,跳绳场面比较热闹。可不久,有幼儿就说:“老师,我不会跳。”“老师怎样跳呀?”会跳几下的贤贤则说:“太累了。”运动能力强的轩轩艰难地、不连贯地跳了几下,说:“唉,太难了!”孩子们“知难而退”,有的收好绳子去玩其他器械,有的拿着绳子追逐跑,有的拿着绳子挥舞……教师只好终止跳绳活动。

  初次接触绳子,孩子们从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O分钟。为什么会这样?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意识到跳绳需要有一定的对绳子的操控技能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如平衡能力,手、眼、脚等协调能力,腿部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心肺耐力,等等。幼儿初次接触绳子,对操控绳子缺乏经验,理所当然会出现觉得跳绳很难、不知怎样跳、太累了等情况。看来学会跳绳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于是,教师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不练习跳绳,而是通过各种玩绳游戏帮助幼儿储备一定的跳绳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并持续激发他们的玩绳兴趣。

  自由玩绳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不跳绳,我们来玩绳,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玩。自己去找伙伴吧!”教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情绪高涨地找玩伴玩了起来。奇奇、晖晖、远远、坤坤四人站成“十”字形,各人手拿两个绳子棒,使劲地挥动绳子,边挥边说“大浪、小浪,大浪、小浪”。文文、涵涵、西西、轩轩四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边甩边念“渔网、渔网,捞、捞、捞”,念完马上把绳子放低,另外两人马上从绳子上跳过,有时举绳人念完马上把绳子分别举到头顶、肩膀、腰部,另两人则根据绳子的高度尝试跳过或钻过。瑶瑶、宁宁、萌萌三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上下晃动,另外一人尝试从晃动的绳上跳过,或从晃动的绳下爬过、侧身翻滚过……

  孩子们自由地、尽情地玩着,不断推陈出新,他们还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根据现场情况不断地调整游戏过程。

  幼儿玩绳时的动作有甩绳、晃绳等,他们还用走、跑、跳、爬、钻、滚等动作尝试经过晃动的绳子。这些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手臂、手腕力量与灵活性,发展了幼儿对晃动的绳子的判断能力及躲闪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肌肉力量与耐力,为幼儿的跳绳活动作了身体素质和技能方面的铺垫。同时,在自由玩绳中。幼儿是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游戏的,他们越玩越开心,越玩越有智慧。

  自主跳绳

  一次,教师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教师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教师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能力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该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一

  在游戏中学习

  为了规范跳绳动作,提高幼儿的跳绳水平和兴趣,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游戏。

  游戏1:蹦床。有时在真正的大型蹦床上跳,有时模仿在蹦床上跳(双脚向上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玩的时候,有时听教师的口令玩,有时听哨声的节奏玩,有时听音乐的节奏玩。节奏快,幼儿蹦得快;节奏慢,幼儿蹦得慢。在幼儿对“蹦跳”有一定节奏感后,手摇与脚蹦同时进行,即手往后摇的同时脚马上蹦跳。

  游戏2:盲狼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盲狼。游戏开始时,小兔跳着游玩或跳着去采食物,盲狼闭眼听。谁的脚步声被盲狼听到,谁就可能被抓。

  游戏3:老鹰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老鹰。老鹰飞来了,小兔快速躲闪;老鹰飞走了,小兔悠闲地跳。

  游戏4:青蛙和蛇。一个幼儿扮演青蛙,一个幼儿扮演蛇,扮演蛇的幼儿手拿绳棒,用手腕把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去碰青蛙,青蛙跳着躲闪。

  游戏5:跳晃动的绳。两个幼儿拿绳棒左右晃动绳子,另一个幼儿从晃动的绳子上跳过,比一比谁跳过的次数多。

  用多种方式学习

  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小美跳绳姿势标准,跳得轻松。在与小美妈妈交谈中了解到,小美爸爸跳绳跳得好,在家经常指导小美,还通过视频引导小美学习跳绳的要领。得知这个信息后,教师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一起欣赏跳绳的录像。幼儿从录像中感知跳绳的要领,惊叹录像中阿姨精湛的跳绳技艺,产生了强烈的学跳绳愿望。

  幼儿会连着跳几下后,很有成功感与满足感,急于跟教师分享。常有幼儿对教师说:“老师,你看我跳,我能跳15下。"“我能跳20下了。”“我比你更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对他们说:“你们跳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可以去数数别人能跳几下,看看谁跳得比较轻松。”幼儿观察同伴跳绳后,教师与幼儿交流,然后请小美和小奇(小美跳绳的动作规范,小奇运动能力很强)比赛跳绳。小美30秒钟跳了58下,小奇30秒钟跳了45下。小美跳完呼吸自然,而小奇跳完说“累死了”,马上想蹲下。教师问:“谁跳得多?”“为什么小美跳了58下还不觉得很累,而小奇跳了45下却非常累?”孩子们纷纷说,小美用手腕摇绳,脚尖着地跳,而小奇脚抬得很高,落地声音很响。幼儿从同伴的比赛中吸取经验,不仅领悟到跳绳姿势很重要,而且进一步明白了跳绳的要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部分幼儿能连续跳50几下了,而有的幼儿只能跳1O下左右,有4个幼儿还不能连贯地跳。会跳的幼儿看到不会连贯跳的幼儿常常会跟他说:“手不要停下来,要一直甩。”看到有的幼儿落地比较重就会说:“你跳得轻一些。”……教师见状,组织幼儿交流,问谁想当教练。听到叮以当教练,幼儿自告奋勇,开始师徒结对。小姚教小蒙,小蒙很努力地跳,小姚在一旁一边鼓掌一边说:“就这样跳,跳得很好,继续跳,不要停下来,再跳一跳就能连续跳很多多了。我就是这样学会的”博博已经能连续跳十几下了,只是落地重,跳得很吃力。轩轩边看博博跳边说:“要跳得轻一些,不能让我听到你的脚步声。”博博跳了一会儿,轩轩便示范起来。他们两个一会儿比赛看谁跳得轻,一会儿比赛看谁跳得多。小西在指导小丁,他很认真地观察小丁的动作,然后对小丁说:“不要撅屁股,撅起来就跳不好了。”小丁听从小西的提醒,慢慢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很努力地学习,跳绳姿势改善了许多……

  跳绳比赛

  经过师徒结对学习,幼儿跳绳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连贯跳绳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天,小兰和小奇说:“老师,我们想比赛跳绳.看谁赢得多。我们要记录下来。”他们拿来笔和纸,画好记录表开始比赛。他们一个人跳.一个人数、记。第一局,小兰跳了10下,小奇跳了19下,小兰输。第二局还是小奇赢。到了第三局.小兰说一定要多跳几下才能赢。虽然小兰跳时身体有些摇晃,但她咬牙坚持,终于赢了。他们的比赛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活动结束,小兰、小奇利用记录表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比赛过程与结果,其他幼儿也产生了跟同伴比赛的愿望。于是,教师说:“如果你想跟同伴比赛,你想选什么样的对手?”小蔡说:“要选实力相当的,要不很快就被对手打败了。”其他幼儿也表示同意。

  第二天,幼儿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开始比赛。为了缩短画表格的时间,教师按幼儿事先讨论好的要求打印好记录表。比赛开始,每一对幼儿都忙着跳、数、记录,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如,有的用金牌表示赢局,有的用自己的学号表示赢局,有的用花来表示赢局,有的用打勾表示赢局……

  幼儿学习跳绳持续了两个月,从最初的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再到积极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训练幼儿跳绳,而是追随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时而放手,时而支持,让幼儿自由玩绳,自主跳绳,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跳绳的经验和技能,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也得以全面提高。

  【案例二:红红火柿节】

  我园地处杭州西溪湿地附近,当地富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为幼儿园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火柿节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节日之一。近几年来,我园将火柿节引入课程,支持幼儿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园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不断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教师也经历了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

  第一次活动

  从古至今,西溪盛产火柿。金秋十月,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为了使幼儿对本土民俗文化有更加丰富的感受,我园决定借助西溪火柿节开展民俗节日活动——红红火柿节。

  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呢?我们召集骨干教师展开了讨论,有的说:作为一个节日活动,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可以在活动开始时搞一个开幕式,在结束时搞一个闭幕式,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加深印象;有的说:根据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五大领域着手设计课程内容:有的说:红红火火的柿子、高低不同的柿子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建构五大领域课程内容的同时可以将美术领域作为重点,鼓励幼儿进行充分的表达、表现。

  经过讨论,我们形成了“红红火柿节”的课程雏形。整个活动持续两周,前有开幕式,后有闭幕式,中间的主体部分是五大领域的活动。在活动筹备期,教师鼓励大班幼儿与家长合作设计火柿节吉祥物,并通过全园幼儿与教师的公开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图,然后由幼儿园根据设计图制作吉祥娃娃人偶。在开幕式上,一教师扮演吉祥娃娃人偶与幼儿现场互动,大班幼儿表演了歌舞节目,孩子们还在教师带领下在园内亲手种下了柿子树。节日活动的主体部分便是教师们精心设计并组织的20多个涉及五大领域的活动。比如,“火柿节的由来”“各种各样的柿子"“柿子称重"“吉柿向前冲”“运柿子"“柿子套圈"“儿歌《柿子红》”“绕口令《卖柿子》”“柿子大变身”“柿子树写生”“纸浆火柿”“水墨柿子”“我爱家乡的火柿”等。在闭幕式上,教师展出了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摄影作品以及亲子小报等。

  活动期间,教师忙得不可开交,场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幼儿忙忙碌碌,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起初因为有新鲜感,幼儿还比较乐意参与活动,但到了后期,幼儿兴趣明显减弱,总是在被动地参与活动,部分幼儿甚至发出“怎么又是柿子啊”的抱怨。因此,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大家认为,因为有了开幕式、闭幕式,所以整个活动的节日气氛比较浓厚,有些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够给予幼儿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比如“好吃的柿子”“各种各样的柿子”“柿子大变身”等,但是大多数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是教师预设的,都是从领域出发以知识为线索来设计与组织的,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不仅如此,活动安排得太密集,时间也很仓促。教师们开始意识到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从知识导向走向经验导向,课程的实施不能拘泥于形式,要把目光聚焦到幼儿的现实生活、实际需求、真实体验上来,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的建构。因此,我们决定转变视角,听听幼儿是怎么想的,让幼儿过他们真正想过的火柿节。

  第二次活动

  又一年的西溪火柿节来到了。有了第一年的经验,我们在第二年的活动中保留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环节以及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够给予幼儿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机会的活动。同时,对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形式作了调整,不再事先设定好目标,编制好课程内容,而是更多地让幼儿来设计,更加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家长的参与,凸显节日活动的民俗氛围,放慢节目活动的节奏,把火柿节的各项活动穿插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帮助幼儿获取与本土民俗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

  我们首先发动家长趁国庆长假带幼儿到两溪湿地现场感受火柿节的盛况,丰富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获得真实体验。接着,我们广泛收集中大班幼儿的意见,听听他们想在“红红火柿节”中开展哪些活动,并组织大班幼儿把自己的设想画在“火柿节策划书”中。此外,我们还专门召开园级家委会会议,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下,第二次“红红火柿节”的课程框架基本形成。由于幼儿设想的大部分活动属于健康体育类,于是,我们准备组织“火柿节亲子民俗运动会”。最后,我们打算把幼儿在“红红火柿节”中亲手完成的作品、各项活动的花絮照片进行展示,帮助他们回顾和交流火柿节中的感受。

  在开幕式上,我们将原来需要排练的大班幼儿的节目表演简化成日常孩子们就在进行的锣鼓队和舞龙队表演,孩子们还用真实的柿子拼出国旗、龙等各种图案,用仿真柿子叠出一米多高的柿塔,凸显了民俗节日喜庆的氛围。在亲子运动会中,我们将竹篮、扁担、箩筐、独轮车、竹筛等民间劳作工具作为运动器械,凸显民俗节日的特点。

  为了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节日活动,我们在前期向家长介绍开展民俗节日活动的重要意义,发动家长带领幼儿去现场参观西溪火柿节,建议家长平时与幼儿多聊聊相关话题。在火柿节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节日环境的布置和活动材料的准备,并组织开展了大量的亲子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们按照惯例进行了反思与研讨。教师们普遍觉得放手让幼儿自己策划活动内容。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体验更加真实了;前期生活经验的铺垫和家长的参与使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了.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了;放慢活动节奏使各项活动开展得更加充分了。同时大家也认识到了这次活动存在的问题:幼儿自己设想的活动中有一部分仍旧是延续前一年的内容,比如吃柿子、画柿子、种柿子树等,真正具有强烈“原表达”欲望的内容不多,且缺少内在动机推动下的持续探究活动。在前期经验的铺垫中,基本上都由家长带领幼儿去参观、实践,教师不在现场,不便于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幼儿设想的游戏有很大一部分是体育游戏,虽然幼儿从中得到了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发展,然而这些教育目标是否非得在火柿节活动中达成呢?这进而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民俗节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本次火柿节中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幼儿,但是活动的大部分准备工作仍由教师和家长承担,幼儿只是现成的操作者。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我们体会到让幼儿自己提出活动设想也需要建立在感性经验和内在动机之上。如果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内在动机不够强烈,那些看似幼儿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也仅仅是完成教师的任务或简单模仿而已,缺少深刻的情感体验。然而对幼儿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了解,需要教师在自然的情境下对幼儿进行持续细致的观察和客观深入的分析,教师应该参与到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幼儿积累和提升经验,注重通过“原表达”动力支持下的节日活动激发他们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兴趣,积累对民俗文化的认识,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三次活动

  今年是我园第三次开展“红红火柿节”活动了,我们在前两年活动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使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需要,并着重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调整。

  今年我们不再集中在2周内开展活动,而是从9月份启动,一直延续到10月底。开学初。大班教师就把火柿节的话题抛给幼儿:“幼儿园一年一度的‘红红火柿节’很快又要开始了,今年的火柿节你们最想做些什么?你们以前去西溪湿地参加过火柿节,那里的人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孩子们一听就很兴奋,“两溪湿地里有很多柿子,我想去摘柿子。”“摘下来的柿子吃不完可以去卖。”……

  9月下旬,西溪湿地的火柿节隆重开幕了,教师应幼儿的要求组织了亲子采摘活动。采摘区内,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特制的工具采摘柿子,看着渐渐满起来的果篮,幼儿别提有多高兴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幼儿还观摩了果农熟练采摘、有序装篮、合作搬运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劳还组织幼儿去集市感受了火柿买卖的热闹场景。

  回到幼儿园后,幼儿对火柿节的兴趣更浓了,他们除了经常谈论火柿节的话题外,还主动用绘画方式表现摘柿子情景,自发地在区域活动中玩起了叠柿子、运柿子、买卖柿子等游戏。从幼儿日常交流的话题和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对卖柿子和运柿子有着浓厚的兴趣。顺着幼儿的兴趣,我们把接下来的活动内容确定为卖柿子及“运柿子民俗运动会”两个主要部分。吸取上一年的教训,今年“运柿子民俗运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由幼儿自己完成。有些游戏规则也由幼儿自己讨论制定,因此,幼儿参与“运柿子民俗运动会”的积极性很高,玩得也很快乐。

  卖柿子活动同样以幼儿为主体。首先,两个大班的幼儿通过商量决定搞“义卖献爱心”活动,一个班级卖柿子,一个班级卖与柿子相关的绘画、手工作品。接着,大家相互交流,明确了完成义卖活动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作海报、确定摆摊地点、准备要卖的商品、商定价格、制作价格牌、制作收银盒、设计招揽客人的策略等。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大家决定做一幅海报。由于海报的面积比较大,一两个幼儿很难完成.所以他们决定分组进行:一部分幼儿画柿子树,一部分幼儿画柿子并剪下来,还有一部分幼儿画人物,最后合成一幅完整的海报 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切准备就绪,大家在集市门口找了一块空地摆好摊位,把海报放到显眼处,女孩戴上蓝底印花的头巾,男孩围上蓝底印花的围裙,开始叫卖:“快来买啊!新鲜的柿子哟!快来看一看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又香又圆又大的柿子喽!”人群中有一个叔叔上前来买柿子,孩子们连忙向他介绍不同品种的柿子,第一笔生意终于做成了。孩子们信心倍增,有的吆喝得更大声了,有的敢于主动招呼路人前来购买,有的有条不紊地向客人介绍柿子的种类、价格。四大篮柿子一会儿就卖得差不多了,从中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

  另一边,卖与柿子相关的绘画、手工作品的摊位前,幼儿的叫卖声也吸引了很多前来购物的人们。“好看的柿子工艺品只要5块钱一个,买一个就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快来买呀!”在孩子们的吆喝声中,顾客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卖出了十几样自制的与柿子相关的绘画、手工作品。看着收银盒里逐渐多起来的钱,他们高兴极了。

  在今年的火柿节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给予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课程的内容也更多地体现幼儿意志,尊重幼儿的实际需要,使幼儿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锻炼。教师则可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细致地观察、解读幼儿,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获得发展。实践证明,具有内在动机的、自主的活动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原体验”——快乐体验,即“做想做的事的快乐、全力投入活动的快乐、把做不到变成做得到的快乐、想办法下功夫进行创造的快乐……”

  目前,民俗节日活动已成为我园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我们已获得了一些经验,但对儿童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探索仍将继续。

  【案例三:当孩子邂逅西瓜虫】

  邂逅西瓜虫,本是一个孩子随机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跟随孩子的步伐,敏感地去捕捉孩子感兴趣的教育信息,通过孩子的自主探索活动,引领孩子真正走进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在一次由孩子邂逅西瓜虫后生成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活动——《认识西瓜虫》中,我对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了一些思考。

  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观察点,增强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如果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对儿童观察能力的训练。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起码也表明了观察对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意义。巴甫洛夫的实验室里也有这样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科学家的研究也离不开观察。

  案例 偶然的邂逅

  雨后的早晨,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地上爬出来好多小虫子。”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西瓜虫上时,就敏感地抓住了这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将西瓜虫宝宝小心翼翼地请进用鞋盒自制的昆虫盒内,并提供给孩子人手一只放大镜。活动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如在第一次自主观察中,我们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对观察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印象。在第二次细致观察中,我们提问:“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和观察点,从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入手,把对活动计划的关注转化为对童心的关注,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观察,在观察中学习。

  教师的引导

  西瓜虫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常见的,所以孩子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五、六月份的雨后,是西瓜虫出没最为频繁的时候。孩子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虽是偶然观察到的现象,但充满好奇,急切地想知道有关它的所有问题。比如,它有没有眼睛?有没有鼻子?是怎么走路的?它住在哪?它吃什么?它有朋友吗?它有敌人吗?等等。因此,当孩子邂逅西瓜虫的那一瞬间,教师就应该利用这种从生活中发掘的学习题材,促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拉进幼儿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身边的科学知识。

  适时帮助幼儿形成问题,使幼儿获得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意识的邂逅以后,教师应引领幼儿去进一步触摸科学,感受科学。

  案例 邂逅之后的相识

  当有幼儿说出它的名字叫西瓜虫时,教师适时提出:“为什么要叫它西瓜虫呢?跟它的外形、长相有关系吗?它的名字根据什么而来的呢?”幼儿再次用放大镜进行深入观察。有的孩子说:“西瓜虫身上有一条深一条浅的花纹,象西瓜皮一样。”有的孩子说:“我轻轻碰碰西瓜虫,西瓜虫就蜷起来了,圆圆的,象小西瓜一样。”此时,答案的正确与否似乎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把围绕西瓜虫进行的观察、讨论、寻求正确答案等机会都交给孩子,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了解为什么它的名字叫“西瓜虫”,而不是直接告知:“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西瓜虫。”这样的引导主要是发展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案例 相识后的相知

  在“进一步了解西瓜虫的生活习性”这一环节,教师给孩子提供了自制大昆虫盒。昆虫盒内为小西瓜虫们创设了一边干燥、一边潮湿的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猜想:“西瓜虫喜欢潮湿的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孩子们有的选择西瓜虫在“用太阳表示干燥的指示牌下”,有的选择西瓜虫在“用雨滴表示潮湿的指示牌下”,双方通过辩论的形式说出各自的理由。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干燥的地方,因为这样就不会觉得冷。”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因为它会怕热。”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有太阳的地方,因为太阳晒在身上很暖和。”还有的孩子说:“下雨的时候,我就喜欢踩水,觉得很好玩,西瓜虫也喜欢有水的地方”……最后孩子在明确实验目的后,再通过亲自操作、观察,进行“西瓜虫找家的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的引导

  虽然是科学活动,但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必要的。猜想、辩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倾听、质疑。倾听他人的发言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至于质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儿童总是在还没产生疑惑的时候就先得到了答案,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需求。如果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依赖从成人那里获得答案,那么,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解释都缺乏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他们就会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成长的自信。因此,养成质疑的习惯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多种表达方式。此环节主要是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的方式记载下来;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此次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游戏,幼儿理解了“蜷”这一现象,从而大胆地用动作、体态来表现自己的观察、发现等等。

  无论是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培养,出发点都是为了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从而习得与他人不同的经验。

  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内容

  与西瓜虫的相逢、相识到相知,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空间,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知识经验,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当然,怎样引发幼儿后续的探究兴趣,使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与期待,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案例 相知后的期待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你还希望知道有关西瓜虫的哪些事情?”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活跃起来。有的问:“每只西瓜虫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有的问:“哪个是西瓜虫爸爸?哪个是西瓜虫妈妈?”有的问:“西瓜虫会说话吗?”有的问:“西瓜虫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问:“西瓜虫会生小宝宝吗?”等等。多么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啊!“这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那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百科书,上网去找找,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西瓜虫的秘密,对吗?”

  教师的引导

  “有关西瓜虫,你还希望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你说它是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也好,是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也好,是拓展幼儿的经验也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关注幼儿的需要,始终使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并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幼儿园教育案例

  用多种方式学习

  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小美跳绳姿势标准,跳得轻松。在与小美妈妈交谈中了解到,小美爸爸跳绳跳得好,在家经常指导小美,还通过视频引导小美学习跳绳的要领。得知这个信息后,教师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一起欣赏跳绳的录像。幼儿从录像中感知跳绳的要领,惊叹录像中阿姨精湛的跳绳技艺,产生了强烈的学跳绳愿望。

  幼儿会连着跳几下后,很有成功感与满足感,急于跟教师分享。常有幼儿对教师说:“老师,你看我跳,我能跳15下。"“我能跳20下了。”“我比你更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对他们说:“你们跳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可以去数数别人能跳几下,看看谁跳得比较轻松。”幼儿观察同伴跳绳后,教师与幼儿交流,然后请小美和小奇(小美跳绳的动作规范,小奇运动能力很强)比赛跳绳。小美30秒钟跳了58下,小奇30秒钟跳了45下。小美跳完呼吸自然,而小奇跳完说“累死了”,马上想蹲下。教师问:“谁跳得多?”“为什么小美跳了58下还不觉得很累,而小奇跳了45下却非常累?”孩子们纷纷说,小美用手腕摇绳,脚尖着地跳,而小奇脚抬得很高,落地声音很响。幼儿从同伴的比赛中吸取经验,不仅领悟到跳绳姿势很重要,而且进一步明白了跳绳的要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部分幼儿能连续跳50几下了,而有的幼儿只能跳1O下左右,有4个幼儿还不能连贯地跳。会跳的幼儿看到不会连贯跳的幼儿常常会跟他说:“手不要停下来,要一直甩。”看到有的幼儿落地比较重就会说:“你跳得轻一些。”……教师见状,组织幼儿交流,问谁想当教练。听到叮以当教练,幼儿自告奋勇,开始师徒结对。小姚教小蒙,小蒙很努力地跳,小姚在一旁一边鼓掌一边说:“就这样跳,跳得很好,继续跳,不要停下来,再跳一跳就能连续跳很多多了。我就是这样学会的”博博已经能连续跳十几下了,只是落地重,跳得很吃力。轩轩边看博博跳边说:“要跳得轻一些,不能让我听到你的脚步声。”博博跳了一会儿,轩轩便示范起来。他们两个一会儿比赛看谁跳得轻,一会儿比赛看谁跳得多。小西在指导小丁,他很认真地观察小丁的动作,然后对小丁说:“不要撅屁股,撅起来就跳不好了。”小丁听从小西的提醒,慢慢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很努力地学习,跳绳姿势改善了许多……

  跳绳比赛

  经过师徒结对学习,幼儿跳绳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连贯跳绳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天,小兰和小奇说:“老师,我们想比赛跳绳.看谁赢得多。我们要记录下来。”他们拿来笔和纸,画好记录表开始比赛。他们一个人跳.一个人数、记。第一局,小兰跳了10下,小奇跳了19下,小兰输。第二局还是小奇赢。到了第三局.小兰说一定要多跳几下才能赢。虽然小兰跳时身体有些摇晃,但她咬牙坚持,终于赢了。他们的比赛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活动结束,小兰、小奇利用记录表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比赛过程与结果,其他幼儿也产生了跟同伴比赛的愿望。于是,教师说:“如果你想跟同伴比赛,你想选什么样的对手?”小蔡说:“要选实力相当的,要不很快就被对手打败了。”其他幼儿也表示同意。

  第二天,幼儿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开始比赛。为了缩短画表格的时间,教师按幼儿事先讨论好的要求打印好记录表。比赛开始,每一对幼儿都忙着跳、数、记录,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如,有的用金牌表示赢局,有的用自己的学号表示赢局,有的用花来表示赢局,有的用打勾表示赢局……

  幼儿学习跳绳持续了两个月,从最初的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再到积极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训练幼儿跳绳,而是追随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时而放手,时而支持,让幼儿自由玩绳,自主跳绳,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跳绳的经验和技能,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也得以全面提高。

  【案例二:红红火柿节】

  我园地处杭州西溪湿地附近,当地富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为幼儿园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火柿节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节日之一。近几年来,我园将火柿节引入课程,支持幼儿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园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不断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教师也经历了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

  第一次活动

  从古至今,西溪盛产火柿。金秋十月,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为了使幼儿对本土民俗文化有更加丰富的感受,我园决定借助西溪火柿节开展民俗节日活动——红红火柿节。

  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呢?我们召集骨干教师展开了讨论,有的说:作为一个节日活动,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可以在活动开始时搞一个开幕式,在结束时搞一个闭幕式,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加深印象;有的说:根据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五大领域着手设计课程内容:有的说:红红火火的柿子、高低不同的柿子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建构五大领域课程内容的同时可以将美术领域作为重点,鼓励幼儿进行充分的表达、表现。

  经过讨论,我们形成了“红红火柿节”的课程雏形。整个活动持续两周,前有开幕式,后有闭幕式,中间的主体部分是五大领域的活动。在活动筹备期,教师鼓励大班幼儿与家长合作设计火柿节吉祥物,并通过全园幼儿与教师的公开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图,然后由幼儿园根据设计图制作吉祥娃娃人偶。在开幕式上,一教师扮演吉祥娃娃人偶与幼儿现场互动,大班幼儿表演了歌舞节目,孩子们还在教师带领下在园内亲手种下了柿子树。节日活动的主体部分便是教师们精心设计并组织的20多个涉及五大领域的活动。比如,“火柿节的由来”“各种各样的柿子"“柿子称重"“吉柿向前冲”“运柿子"“柿子套圈"“儿歌《柿子红》”“绕口令《卖柿子》”“柿子大变身”“柿子树写生”“纸浆火柿”“水墨柿子”“我爱家乡的火柿”等。在闭幕式上,教师展出了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摄影作品以及亲子小报等。

幼儿教育案例小故事

  从事幼儿园教育事业快有一年了,在我以前的印象中仅仅只认为幼儿园带小朋友很简单,但是等到我当上了幼师,才慢慢发现真正的幼儿园教育并不是我所想的,要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性格、想法等各方面,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教育他们。

  孙川是个懂事的孩子,平时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他和奶奶生活,所以对奶奶有点“黏糊”。由于上学期学期末要回老家,所以提前一个月就放假了,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这学期对于他来说就像是新生刚入园一样,有很多的不适应,但他在学校也不表现出来,直到后来有一次,孙川在家不肯来幼儿园上学,奶奶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骂他。

  奶奶来到学校询问我们老师,老师说,这段时间孙川特别调皮,经常和小朋友打闹,所以老师批评了他一下,并没有骂他。奶奶知道了原因,并教育他,让他上课要认真,在幼儿园要听话,这样老师就会喜欢他了。孙川奶奶还乘孙川不注意与我们两位老师交流,说:“孙川这孩子蛮听话的,就是有的时候需要鼓励,多表扬表扬,要说他好。”刘老师说:“我们知道了,您放心吧,我们会多关心他的。”上课时,孙川坐的很好,我就表扬了他,其他小朋友也很快坐端正了。良好的情绪一直延续到吃点心,吃点心时,我又一次鼓励孙川,结果孙川快乐而又快地吃完了点心。

  放学时,奶奶来接孙川,孙川特别的高兴,飞快地跑到奶奶身边,抱住奶奶说:“今天老师表扬我的,说我表现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的家乡精彩结尾简短

毕业论文答辩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