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让爱孩子的心首先装着尊重

  尊重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爱。孩子尊父母,那是孝敬和理解,父母尊重孩子,那是宽容和平等。

  朋友曾告诉我尊重可以成就天才,我不信,她就给我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明代吴中大名士文徵明多才多艺,其诗、书、画堪称‘‘三绝”,但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明 ,而是天资平平。他的成才,得力于他父亲文林。文林平时教子绝不愠怒苛责,而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尊重孩子的选择。

  文林精通算术,家中此类藏书甚富。他很想把此道传给爱子,不料文徵明对此毫无兴趣。于是,父子之间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儿子告诉他,他不喜欢算术,而善于钻研书画,最后,父亲鼓励他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来学习,不会强求他学算术,他还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汝既不能学,吾死可焚之。”此后的文徵明抛开顾虑,大胆学习书画,终于学有所成。

  试想,倘若他的父亲当初定要按自己的想法逼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不擅长的东西,文徵明又是怎样的结局呢?试问当今父母,有多少人会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有多少人以爱的名气强迫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却从来不问问孩子真心喜欢什么?学学文林吧,让爱孩子的心首先装着尊重!

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老师应倾听孩子的心声作文

  导读: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中学我的班级一直都提倡互助、合作,以优带差,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优生,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们自己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也容易让他们的优越感更强,从而瞧不起比他们差的同学。这期间有件事触动了我。一天午饭时间刚过,有两个学生来向我“告状”,说,“老师,我们不同意某某当班长,他侮辱人。”我赶忙找到所有的当事人询问这件事。原来,班长在长期帮助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班内成绩很差,而且经常不完成作业,各个认课教师都非常着急)但他长时间的不按时完成作业,班长一急,不好听的话也就出口了,“你怎么这么懒,象个大懒猪。”而本身这个同学又高又胖,所以招来很多同学的笑声。那两个同学却觉得你身为一班之长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呢,于是便有了前面的“告状”一幕。

  班长跟我解释说,“老师,我知道我的话不对,可他怎么也不完成作业,我已经没有办法了。”事后,我又找到“告状”的两个学生,给他们分析了情况,同时安排这两个学生帮助这个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感动别人。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也不很严重,班长只是由于太心急,而使得自己的话语过分了一些。在我看来这是有情可原的,但学生却不一定能理解。这不禁让我心中有了一些不安,我是否说过这种话伤害学生呢?反思自己的言行,类似的话语可能我们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说过,可想而知这对学生的伤害有多大。但可能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学生心灵的深处会留下怎样的伤痕和记忆,我们无可想象,亦无法弥补。

  曾记得魏书生给学生出的重复最多的日记题目是《尊人者,人尊之》,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考虑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心灵的潮水也时刻触动着我的心灵。在这之后,我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提醒自己,影响学生。在班级中,如果学生的言行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个班级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我已明晰的看到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声听听他们的小秘密教育随笔

  闲暇时,和孩子们唠唠家常,听听他们的小秘密,分享着共同的快乐。

  午饭后,和孩子们来到紫藤架下,或是沐浴着冬日里的暖阳,或是轻拂着春天里的微风。这段时光,是最惬意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拿着心爱的玩具一起分享、有的拿着新买的蜡笔畅快涂鸦,而这时,也总会有几个孩子围在我的身边,和我“没大没小”地闲聊。

  一向阳光的浩浩这几天愁眉苦脸,也不和小伙伴游戏了。我把他拉到身边坐下,握着他的小手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早熟的浩浩欲言又止,最后,凑在我的耳朵旁悄悄说出了缘由。接着,忧心忡忡地问我“老师,等我爸爸和新妈妈结了婚,我妈妈就不能回来了是吗?”“老师,要是爸爸和新妈妈有了小弟弟,是不是就不喜欢我了啊?”“老师,我还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复婚。”听着孩子焦虑地倾诉,我知道他现在心底最大的愿望是爸爸妈妈能回到一起。我想,这真是个忧伤的秘密,但愿我的倾听能分担一些浩浩的苦闷。

  一次,“小大人”似的雯雯则一边摸摸我的手,一边“甜言蜜语”地说“老师,你像牛奶白!”听着这广告词般的夸奖,我顿时忍俊不禁地对她说“你也挺白的啊!”“哪里呀,我一点也不白。我爸爸黑得像墨汁(她爸爸是驾校的教练,天天风吹日晒),所以我也不白了。我妈妈说我要能再白一点就好了!”雯雯有些愤懑却又充满期待地说。原来,小姑娘的心愿是能像童话里的公主那么皮肤白皙啊!我想,这真是个可爱而美好的秘密,我也由衷地和她一起期待这个秘密能慢慢成真。

  这些片段其实都是几年前的画面了,然而却令我印象深刻。集体活动中、区域游戏时,老师都不可能与孩子闲谈这些家常琐事。而利用这些闲暇时光和孩子们好好聊聊,你会看到很多平日里看不到的画面、听到平日里听不到的话语、发现平日里不容易被发现的“秘密”——有孩子们的忧虑、有孩子们的心愿、有孩子们的喜好、有孩子们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和孩子们聊聊,听听他们的“小秘密”,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会使我们越来越了解和理解孩子,使我们的心离得更近。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个冬天的早上,我跟平时一样组织孩子的展间活动、早操活动,接着便开始了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正在活动室里安安静静地听我讲绘本故事。这时,乐乐姗姗来迟。他站在活动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包饼干,饼干袋在他手上发出了一些声音。一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乐乐吸引走了。于是我有点生气了,便批评乐乐道:"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你知道迟到是不好的吗?你知道你影响了小朋友的活动了吗?"乐乐却一直站在那里,不说一句话。"还不赶紧坐到位置上去。"乐乐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但手里仍拿着那包饼干,还时不时地摸摸它。孩子们的眼睛也时不时地瞟向乐乐手中的饼干。见状,我更来气了:"乐乐,把你的饼干交给老师!你看,你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拿来!"乐乐仍没有开口说话,只是低着头。我走上前去,不由分说,一把拿走了乐乐的饼干,并重重地放在了自己身边的桌子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乐乐始终难以投入。集体活动结束了,其他孩子都去吃点心了,而乐乐仍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干脆把乐乐叫到了面前,责问他:"乐乐,你今天到底要干什么,你没有听见老师请小朋友们吃点心吗?"就在这时,乐乐"哇"地一声哭开了。那一刻,我一下子有些后悔了:也许孩子有什么隐情,我应该听他说说。想到这里,我把那包饼干还给了乐乐,继而轻声地问起他来:"乐乐,你今天为什么要带饼干来幼儿园?"这时乐乐才轻声地回答我说:"妈妈今天上班时间来不及了,我们没有吃早饭,妈妈就给我带了包饼干。"听到这儿我内心惭愧极了,为什么我事先不好好问问乐乐?为什么我没有了解孩子的情况就发脾气了?乐乐已饿了一早上了,难怪他一直紧紧地捏着饼干袋不松手,还时不时地摸摸饼干,他一定是饿了,想吃了。而我却一次一次无端地批评他,还拿走了他的饼干。孩子无疑是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伤害,有多委屈、多伤心呢!

  从那以后,我开始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

  安安是个大家都认定的调皮的孩子。一天早上,我刚走进幼儿园传达室时,就听到园内有孩子在哭。值班老师生气地告诉我说,是你班上的安安又打人了。一旁其他的幼儿也七嘴八舌地告起安安的状来。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后来,当其他幼儿都由配班老师带着去户外活动的时候,我走到安安面前,轻声地问他:"安安,今天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想,安安这时突然哭起来了,哭得很是伤心。我拍拍安安的肩膀说:"安安,跟老师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好吗?"安安抬起头,很委屈地对我说:"她一直在我耳朵边上说我是小笨猪,说了很久。我不是小笨猪,我就打她了。"原来安安不是那个故意挑起事端的孩子!而所有人只看到了那个被打的孩子在哭,却不知道安安内心的委屈,于是我对安安说:"她骂你小笨猪是她的错,但是你动手打她也不对。"安安小声地回应说:"打人是我的错。"听到他的认错,我拉起安安的手对他说:"那现在我们就去找他们,说清楚事情的原委,让她给你道个歉,你也跟她道个歉。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不能动手,要跟人讲道理,好吗?"安安默默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安安很愿意听从我的引导,我也不断地鼓励他学习如何友好地与小朋友相处、交往。

  不断的实践反思让我逐渐意识到,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顷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强加给孩子。教育的最大成功,是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好。

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

  在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时……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降生时,人们欢呼着,庆幸着,庆幸着又一个新的生命。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爱抚下长大时,母亲开始教他读书,认字。刚开始,认得两个字就是:和平。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教育下成为栋梁之才时,而母亲却被日本鬼子当作囚犯关进了大牢里,被活活埋死。

  当,孩子知道母亲的死讯时,一滴滴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一阵阵哭声中和一滴滴眼泪中,都蕴含着两个字——和平

  在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时……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降生时,人们欢呼着,庆幸着,庆幸着又一个新的生命。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爱抚下长大时,母亲开始教他读书,认字。刚开始,认得两个字就是:和平。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教育下成为栋梁之才时,而母亲却被日本鬼子当作囚犯关进了大牢里,被活活埋死。

  当,孩子知道母亲的死讯时,一滴滴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一阵阵哭声中和一滴滴眼泪中,都蕴含着两个字——和平

  在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时……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降生时,人们欢呼着,庆幸着,庆幸着又一个新的生命。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爱抚下长大时,母亲开始教他读书,认字。刚开始,认得两个字就是:和平。

  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教育下成为栋梁之才时,而母亲却被日本鬼子当作囚犯关进了大牢里,被活活埋死。

  当,孩子知道母亲的死讯时,一滴滴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一阵阵哭声中和一滴滴眼泪中,都蕴含着两个字——和平

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那天我们还在进行幼儿想象画活动,张天妈妈来接了,只见天天拿着自己画好的作品向妈妈炫耀:“妈妈,快看!这是我设计的娃娃!”可天天妈妈并没有表示认可或者表扬,而是说:“你设计的什么东西呀?看刘佳倩、张宇含设计的多好!”天天的脸一下子就变的不高兴了。于是我请妈妈到教室坐下来对她说:“这是张天设计的超能飞天娃娃,别看娃娃的脸长的和我们差不多,但是他具有很多的超人本领哦!来,你给妈妈介绍一下吧!”说完,张天就高兴的指着娃娃头上的圆点说:“这是开关,下雨的时候一按伞就可以打开了,这是翅膀,过河就不需要桥了……”。我请天天在旁边看图书,借机和妈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画画是孩子情感和认识的一种体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力,按成人的意愿或者模仿固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力,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他们更多需要的是自我的一些想法和理解,我们不能一贯的以我们的想法去约束,去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还要静下来听听孩子自己的解释和心声。妈妈点点头笑着带天天离开了,看着天天一蹦一跳的样子,我也笑了。

  有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了由衷感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对儿童画最高、最真实诚挚的认可。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不受太多的限制,不受太多技法的约束,他们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一条线、一个圆、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都是他们表达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情感的发泄。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对小小孩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是在画画,并欣慰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中所表达出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能力的载体,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一名画家。

  孩子的心声,你听到了吗

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

  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

  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孙瑞雪称,临床上发现,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

  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心理学实验发现,不管是人和动物在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总是重复自己幼时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曾归纳道:“当孩子被父亲打时,他毫无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复仇,是从自己当了父亲开始的。”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倾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

  “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作文

  有时候总是有种突如其来的欲望——拿笔记下每天的心情。

  可是,每天总是忙碌早上、忙碌下午、忙碌晚上。有时候甚至回想起来会忘了自己今天做了什么。

  生活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只是反反复复,没有感觉。

  发现,初中的生活和小学的截然不同。

  发现,现在累了好多。

  我留在原点始终很怀念。

  真的,真的好想好好的睡一觉。

  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我都很珍惜,很害怕哪一天他们离我而去。

  ……

  我很想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有些东西却是无法言述的。

  我变自恋了,真的。这个自恋好像只是外表的。

  在你们眼里,我总是很疯、很颠。

  但是,人的一生,能笑的时间有多少

  笑容将会逐渐减少,更多的只是被反锁在眉间的忧愁。

  所以,能笑得时候尽量笑。

  不能笑的时候,尽量装作微笑。

  只要不扯疼了嘴角,笑疼了心。

  ……

  知道吗

  我们班有同学喜欢上了别班的同学,挺疯狂的。

  也许在你们班也会有这样的现象,但是,早恋不会有什么好果实吃的。

  也许,你也曾经这样疯狂过……

  唉,只有几天就期末考了,很怕,很怕考坏了。

  现在的小孩越来越像父母的笼中鸟了。

  在父母面前只好装……装……

  放松,紧张,害怕……是一个学期的全过程。

  孩子们的憧憬,隔好远的距离,全记录在日记本里。

  为自己的以后打气。时间也为我打气、紧张。

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今年11月份,我参加了吴江市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认真学习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益非浅。《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模式、途径和方法等知识,并从自我意识、认知、情绪、意志、学习心理、交往心理等方面探讨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培养,为小学教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供有益的借鉴。分析了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出了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介绍了几种如何走进孩子心扉的沟通小技巧。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亲近幼儿,感受心灵世界的过程,以教育的智慧开发和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启发和诱导孩子,启迪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情感。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教师学会倾听,教育才能对幼儿产生亲和力,走进幼儿的内心,才能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例如:让孩子们利用各种积木进行拼搭交通工具,在拼搭过程中我发现了男孩子最感兴趣,而且还发明了一些新型的交通工具,我及时让他们在同伴面前介绍,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表现。晨间活动结束了,我便组织孩子开始收积木,这时我发现天天小朋友一边拆积木,一边哭,我赶紧走过去,关切地问:“天天,怎么了?”一旁的臻臻抢着说:“孙老师,别理他,他假哭!”这时天天说:“我没有假哭,我是真的哭,因为我舍不得拆掉我的飞机,老师,能不能不拆啊?”我微笑着说:“当然可以啊,你可以把你的飞机展示在窗台上啊!”“太棒了,老师,谢谢你!”“那,我们的汽车也可以不拆吗?”臻臻等几位男小朋友都问,“当然,只要是你们亲手搭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在窗台上!”我肯定地回答。一会儿,窗台上整齐地站立着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富有创意的“交通工具”,俨然成了我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都感到十分欣慰。在这个活动中,当孩子想方设法不拆玩具时,我不是一味地到了桌面活动结束时一定要幼儿拆掉拼搭的玩具,而是尊重了孩子的愿望,耐心倾听了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们把自己亲手搭的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展示给大家欣赏,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给孩子自信,让他们在自信、成功中健康成长。在一日活动中,教师

  是孩子形影不离的朋友,更是活动的观察者和倾听者,当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

  他会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假哭”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做出积极回应的行为,满足孩子内心的期望。因为在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一种期待,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耐心倾听幼儿内心世界的声音,才能成为他们信赖的朋友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心灵不再存在距离,而达到了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境界。

倾听孩子的心声

  很多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都会感到口干舌燥,感觉很累,上完课要赶紧给孩子们批改作业,还要备课,所以时间总是绷得紧紧的,对于一些孩子的小报告说:“老师,xxx骂我。”或者是:“xxx拿我的钢笔不给我。”这时候老师就会很生气,然后对学生说:“好了,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老师很少有耐心听学生讲述一下原因,问一问你们怎么了,有什么矛盾吗?是不是你们两个有什么过节,是不是以前你曾经也拿过他的东西呢?等等,繁琐的工作让老师失去了倾听学生心声的耐心。

  课堂上老师也是一样,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要着急赶课,如果提问一个学生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有的是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喊他回答问题,他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傻傻地愣在哪里。这时候老师就缺少了“等”的耐心,就会考虑到为了节约课堂的上课时间,就会急匆匆让下一个孩子回答。老师越是这样做,让那么心里胆怯的,不敢回答问题的,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胆小,更加怯场,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老师还是要学会认真倾听,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发言,老师专心地倾听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关爱。

  记得我曾经读过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让我对倾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明白了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读懂孩子们的内心是多么重要。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为了能在圣诞节的前夜回到家和家人团聚,兴冲冲地、着急地乘坐飞机往家里赶。谁知道一路上,天公不作美,飞机在途中遭遇暴风雨,上下颠簸,随时都有坠机的危险,面色苍白的空姐嘱咐乘客们写好遗嘱,然后放在一个特制的口袋里。就在这雷霆万钧的时刻,飞行员冷静地驾驶飞机,安全着陆,惊恐万分的乘客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死里逃生的男人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他不停地向妻子描述当时的险情,并且满屋子里转啊,跳啊,喊啊……然而,他的妻子和女儿此时正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根本没有兴趣听他讲述自己的遇险遭遇。劫后重生的喜悦和备受冷落的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在妻子准备切蛋糕的时候,绝望的男人爬上了阁楼,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倾听具有多么大的魔力呀,这位妻子就是缺乏了倾听的意识,导致了丈夫对自己的误解,让丈夫感到自己备受冷落,结果引发了这样的人间悲剧。

  反思我们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是否能够积极地倾听儿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让孩子们心里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怀,我们的倾听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我们的倾听会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我们是他们值得信任的好朋友,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放下自己劳累的包袱,放平自己的心态,对孩子们多一些耐心的聆听,聆听孩子们那天籁般的声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们就是他们最信赖的大朋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给妈妈的一封信300字四年级

倾听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