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公正无私的爷爷

  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中心小学六(1)班张竹琳

  廉洁,即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自古以来,廉洁总是与官、权对应。因此,为官当权者是法正廉明,奉公守法,是否如此,成为了老百姓评判“清官和贪官”的标准。

  我的爷爷就是一个清官。爷爷退休以前是我们街道三溪村村委书记。官虽不大,权却有一些。内地的村官也许捞不着什么好处,可是在深圳,像爷爷这样的村官如果想捞,是能富得流油的。虽然如此,可爷爷从来就是秉公办事,哪怕再亲的人,他也不会用手中的权利为别人办私事,为自己谋私利。

  记得那是在三年级的暑假中,有一天我闲得无聊,就去村委找爷爷。爷爷给我找了本童话书,让我坐一边看书,他继续在办公桌前处理着那些似乎永远也处理不完的事情。

  突然,一个声音破门而入。我和爷爷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门已经开了,一个熟悉的人出现在门口,是远房的姑婆。她看见我也在,笑着说:“琳琳也在啊!好久没见,琳琳长高了啊!”

  爷爷见是姑婆,连忙叫我请姑婆坐,同时赶快起身去倒茶。爷爷端过茶,递给姑婆,拉了张椅子坐在我们面前,问:“你今天怎么来这里了?”

  “想找你说点儿事啊!”姑婆喝了口茶说。

  爷爷停了一下,看了看姑婆,叹口气,问:“什么事啊?“

  “哎呀,你也知道的,就是我们家那房子的事。我知道现在只要有房子的就不给做房子,可是……”姑婆停了停,看看爷爷,接着说:“我知道只要村委同意了就可以做,村委还不是你一句话嘛!我们都是一家人,你就看在我们是亲戚的份上,通融一下......”

  姑婆话还没说完,爷爷脸色已经变了,他打断了姑婆的话,直接说:“不可以。”

廉洁文化小故事

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作文

  廉洁,顾名思义就是不贪污,不受贿。普遍人都认为廉洁是做官的人的事情。和我们平民百姓没有关系。但我个人认为:廉洁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比如: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无私的奉献,邻里相互信任等。我来和你们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小事吧!

  广州是一座美丽的省会城市,它有着花城的美称。当你走在绿树成荫的,宽广的柏油路上,你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的穿着红色马甲的义工们,他们会为初来乍到的人们,指引着他们所要寻找的道路;他们会牵着年长的老人们,带领他们走过长长的斑马线。他们会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为美丽的花城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的班主任是张老师,她是一位既严肃又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性。每当有同学没按时完成作业时,她就会皱着眉头,板着脸,语重心长地对着他们说:“同学们,我很痛心,放假了两天,你们竟然没有完成作业。做作业是为了巩固你们所学过的知识。孩子们,一寸光阴一寸金,等你们长大了就没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了。你们的父母为了给你们创造物质条件,现正顶着烈日,冒着寒冬与酷暑,辛勤地工作着。他们就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将来就不用像没有文化的他们,那么辛苦地工作着。还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下课时她又会摸着我们的头,拉着我们的手,细声细语地和我们说着各种做人的道理。还会笑容满面地和我们做着各种好玩的游戏。这就是我们尽心尽责的张老师,她像辛勤的园丁,不分日夜地呵护着我们成长;带领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欢快地畅游;用她慈祥的母爱,细心地陪伴着我们。

  我的家乡在福建,我和妹妹是随进城务工的父母来到广州的。我的邻居是一家广州本地人,他们很热情,经常邀请我和妹妹去他家玩。我妈妈也会做些我们老家的小吃让他们品尝。我们回老家的时候,都会跟他们打招呼,让他们帮我们看着家。节假日的时候,我们两家都会结伴出去游玩。我们相处得其乐融融。

  广州,在许许多多热爱这座城市的广州人和外地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羊城的明天建设着更加廉洁,更加美好的。让花城这张城市名片名扬海内外的。

关于廉洁的故事

  “妈妈,什么是廉洁呀?”我曾用稚嫩的声音这样追问过妈妈。妈妈微笑着回答我:“廉洁就是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疑问的种子。

  廉洁是像周总理一样吗?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廉洁是像包拯一样吗?嫉恶如仇,严于律己,铁面无私,执法不避亲党,所有亲朋故旧的请托都被他一概拒绝。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沉淀着的是那些让后人瞻仰和传承的廉洁的品质,廉洁既可以小到一粒米,一片菜叶;也可以大到关系社会发展甚至国家存亡的大事。它与我们既像是隔着千山万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身边就不乏有像这种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勤俭廉洁的人。

  我的爷爷是一个普通的领导干部,衣服一年到头穿来穿去也就那么几套工作制服,从来没有为自己购置过一件新衣。他总是很节俭,平常掉在桌上的饭粒,他都要捡起来吃,即使是刚做好的饭菜还有很多,他也会默默地把那些剩饭剩菜一点不剩的吃完。

  爷爷常对我们说:“勤以修行,俭以修德,勤俭足以持家;廉以修身,洁以养性,廉洁必可兴邦。”

  在工作上爷爷是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记得那一天,一个穿着气派的老板来我家做客。一番寒暄之后就切入了主题:“张书记,我今天来主要是想让您给我把把关。”爷爷却义正言辞地说:“上次我已经和你说过了,这个检查是公开、公正、公平的。”“您说的对!说得对!”这位叔叔一边点头哈腰一边从皮包里掏出一张卡塞给爷爷。这时爷爷有点恼火了,声音比以前更坚决了:“我已经说过了,我建议你还是把精力放在完善自己的缺点上吧!今天就到此为止吧!”那老板一脸无奈相,只好勉强一笑:“那打扰了,再见!”

  像这样来我家送礼的人还真不少,可每一次都被爷爷拒绝了,爷爷总说:“廉取所当取,不义之财分文不取。”因此,爷爷还落下一个“傻子”的称号,可他却乐意当这种“傻子”,这也是最美的“傻子”。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身上的这种廉洁的精神,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下去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全国人民人人都能做到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的话,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廉洁小故事

  古今中外的廉洁故事很多,中国有很多代表性人物,如周恩来、宋庆龄、包拯、于谦、任长霞等,我选其中一位来说说吧。

  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20月没下过一场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在大会上很痛心地说:“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多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表现。

  周总理一生清贫,他发扬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急人民之所急,无半点私心。这样大公无私的品质,是我们的好榜样!

有关廉洁的故事作文

  廉洁,自古以来便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如果人人廉洁,可以产生巨大的反响——社会和谐共处,国家繁荣富强。不廉洁则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导致国家腐败,民不聊生,拖垮整个国家。因此,自古以来每个朝代的领导人都提倡廉洁的作风。

  不管男女老少,都应该拥有廉洁的品质。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要学会廉洁,每件事情都能反应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廉洁的品质。从入学到现在,我是班里的骨干,包青天的故事时常鞭策着我,每天都反省自己是否廉洁,对待同学是否一致不求回报的帮助,是否铁面无私。也观察同学是否廉洁。

  记得今天我和一位数学课代表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一天,我去参加竞赛,托一个同学帮我拿书包。没想到她忘了帮我收数学本。第二天早上,当组长要收我的作业时,发现我没交作业,便把我的名字交给科代表。过了一会儿,科代表走到我的跟前,问:“你为什么没交作业本?” 我告诉她没做作业的原因后,她便要求我把作业补做。可当我翻开书包时,作业本居然荡然无存。我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接着,我跑去哀求她把我的名字划掉。可她却说:“不行,我不能因你是学习委员,就答应你的事。”我又对她说:“只要你答应了这次,我辅导你的语文学科的知识,行吗?”她回答很干脆:“为了我自己的利益,而违反班规。那以后就会有数不清的同学也跟你一样诱惑我,帮她们掩护错误。这样的班级能评上优秀班吗?”经过这件事,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正直、廉洁的高尚品质。在我的心目中,它不仅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小小包青天呢!

  古人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让我们时时刻刻以别人为镜子,让我们时时刻刻寻找到自己身上的缺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廉洁 、正直的人,让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廉洁 、美好的社会,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廉洁之国,更加繁荣富强 !

古代官员廉洁的故事

  1、大义退玉璧西汉着名史学家司马迁:

  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错刀汉代天文学家张衡:

  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3、妙语辞宝砚北宋宰相王安石:

  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黄金难换心明代李汰:

  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

  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5、施公施世伦:

  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

  《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迹遍及江苏省:在江都(今扬州市),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七珠姑姑,擒获恶霸关升;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的打斗;在徐州、宿迁县,收伏张桂兰、郝其鸾;在沐阳县,捉拿郎如豹;在赣榆县,处决假知县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马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杀恶霸。

  6、于谦: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

  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郑板桥:

  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着名的诗人,金石、书画家。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为百姓拥戴,有诗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8、于成龙:

  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

  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着,又屡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168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死后被谥为“清端”。其着作有《于清端公政书》。

  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就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关于廉洁的故事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6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廉洁故事

  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他六十岁寿辰那年,当地许多人都送来了厚礼连皇上也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可于谦却一一回绝了他们的礼物。

  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他39岁牺牲。

关于廉洁的历史故事

  周恩来总理的衣服

  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已经磨得无绒了仍舍不得丢弃。一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旧的可以穿。”

  羊续悬鱼

  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平时穿着破旧衣服,盖的是有补钉的被子,乘坐着一辆破旧马车。餐具是粗陋的瓦器,吃的粗茶淡饭。

  府丞焦俭,是他的下级,为人也很正派,与羊续关系很好,他看自己的上级生活太清苦了,他听说羊续喜欢吃生鱼,就买一条鱼送给羊续。焦俭怕羊续拒收,就笑着说:“大人到南阳时间不长,可能不知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饷鲤鱼’所以我特意买一条送给您,平时您把我当作兄弟,所以这条鱼只是小弟对兄长的一点敬意,您知道的,我绝非阿谀逢迎之辈,因此,务请笔纳!”羊续见焦俭这么说,觉得不收下倒是见外了,于是笑着说:“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等焦俭走后,羊续便把这条鱼,挂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第二年三月焦俭又买了一条鲤鱼,心想一年送一条总可以吧,知道买多了,羊续不会要。到羊续府上,焦俭刚说明来意。羊续便指着那条枯干了的“三月望饷鲤鱼”,说:“你去年送的还在这里呢!”焦俭愣住了,摇摇头叹口气,带着活鱼走了。

  包拯的《诫廉家训》

  北宋包拯,他为官清廉公正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马寅初拒贿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廉洁小故事

  2、一钱太守_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3、以廉为宝_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4、陶母退鱼_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体现中国精神的人物

大学生志愿者个人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