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50个简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短篇成语故事

  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成语故事50个简短

简短的成语寓言故事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简短的成语寓言故事:梦中受辱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头戴白色绢帽,外穿耀眼的红色麻布盛装,内穿棉布做的衣服;帽上坠着红色的丝穗,脚穿一双崭新的白色缎鞋,身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剑囊。这个威武的大汉走到宾卑聚面前,大声地呵斥他,还朝他脸上吐唾沫。

  宾卑聚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凶狠汉子惊醒了,他发现原来是个梦。尽管这样,他依然因此而一夜没睡,心中非常气愤。

  第二天大一亮,宾卑聚就把他的朋友们都请来,向他们讲述了前一天晚上做的梦。然后他对朋友们说:“我自幼崇尚勇敢,60年来从没受过任何欺凌侮辱。可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一定要找到哪个敢于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内找到他,我就要报这个仇;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到他,我就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宾卑聚就带着他的朋友们一起站在行人过往频繁的交通要道上,寻找着跟梦中打扮、长像一样的人。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如梦中一般打扮的壮士。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出剑自刎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仅凭梦中的一点不快便耿耿于怀,甚至含恨自尽、自暴自弃的做法是十分愚昧的。

短篇成语故事小故事

  1、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着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简短的成语故事

  一)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四)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八)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九)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十)杜渐防微

  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简短的古代成语故事

  成语:紫芝眉宇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

  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讲究信义。如果有什么差错,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决不连累别人。”第二天那人背着死虎回来了,一县人都感叹不已。

  由于元德秀平日里把自己的奉禄都接济了县里的孤遗,到离任时,他的全部财产只是一匹细绢,坐着柴车而去。因为喜欢陆浑的山水,元德秀就去那里隐居。家里没有围墙也不上锁,也没有仆人。遇到荒年,有时一天也吃不上饭,元德秀喜欢喝酒,常常弹琴来自娱。宰相房?g每看见元德秀,都感叹说:“见紫芝(元德秀的字)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成语:天罗地网

  成语故事:

  元代的李寿卿创作了一个杂剧,名叫《伍员吹萧》,说的是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楚平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一次,他奉命到 秦国去给太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平王把她留 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办。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 丑闻。

  太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伯他今 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平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 够,费无极又怂恿平王把太子华建送到城文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 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 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 儿子费得雄即将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杀掉。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平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 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见了伍员后,他谎称平王因伍 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 “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 费得雄装模作样他说: “你们伍家好生兴旺,有哪家比得上!” 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 痛斥道: “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他说我伍家兴旺!”

  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 人。 伍员愤怒他说: “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 言,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 费得雄这才无话可说。伍员痛打了他一顿,弃官而走。

  后来他来 到吴国,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萧唱曲,终于被吴 王请去,当了吴国的大夫,促使吴国战胜楚国,为父兄报了仇。

  成语:小时了了

  成语故事: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 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 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 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 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 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 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 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小学简短成语故事

  1、大公无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2、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3、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后边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4、声色犬马

  【成语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太子,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经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无恶不作。

  5、李郭同舟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6、舍我其谁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容易。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7、水陆毕陈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他在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水陆毕陈的宝物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

  8、魑魅魍魉

  【成语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耍威风,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解释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近。

  9、宠辱不惊

  【成语故事】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后来卢本人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他的心情始终平静如水,并不因起落无常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原则。

  10、矢在弦上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小学生简短的成语故事

  1、一衣带水

  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南史·陈后主纪》。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公元58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2、不共戴天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上》。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公元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准备降金。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3、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4、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6、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7、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8、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9、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0、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简短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

  一)【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必读经典的成语故事

  1、女娲补天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为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2、夸父追日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3、盘古开天

  传说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不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里。经过了18000年,这个神通广大、力大无穷的盘古突然醒来了。他什么也看不见,一气之下,抓来一把大板斧,朝前用力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鸡蛋”破裂开了……于是,轻而清的东西飘浮上升,慢慢形成了天空,重而浑浊的东西逐渐下沉凝结,最后变成了大地。盘古怕它们再合拢来,用脚踩着大地,头顶着天空,站在当中。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一直撑在那里。直到后来,天地的构造已巩固时,盘古终于倒下死去了。临死前,盘古把他呼出的气体作风和云彩,把声音变成雷电,把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子化作闪闪发亮的星星。他的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化作江河,肌肉变成田土。就连那身上的汗毛也都变成草木,使大地披上了绿装。

  4、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意思】

  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近义词】心中有数

  5、杏林春满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他虽然医术高明,但是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者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郁然成林。

  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这样一来,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董奉更是闻名遐迩,颂声载道。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意思】

  人们称颂医术高明的医生,经常用“杏林春满”。

  【近义词】誉满杏林

  6、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意思】

  读书看书入迷,手不舍得松开书,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教学随笔幼儿园中班

关于朋友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