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缩写5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缩写民间故事作文

  贴年画的传说

  在我国,买贴年画以前是过年中的一项重要的习俗。年关将近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集市,都有着热热气腾腾的人气。买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的样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目气氛,使不少人驻足观赏,选购自己喜欢的画张。

  但是,关于年画,在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男子姓柳名振业,他孤苦一人靠耕耘度日。某年年底,他从武强南关集市上买回了一张武强年画,上面画有一个美貌女子,像真人一样,当他遇有烦恼之事,看看画便能解去忧愁。

  忽一日,他发现锅里有可口饭菜,还浆洗衣了衣服,并且天天如此。他为了弄清原因,经过多次窥探屋内情形得知,原先是画中女子所为,她羡慕人间完美生活,又见男主人人品好,愿与其结为百年之好。这就是武强年画仙女下凡的故事。自此,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的传说就流传开来。

  在这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虽我很多以前颇显神秘的东西早已司空见惯,但流传下来的很多艺术造型,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人们透过贴年画,表达对健康、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

民间故事缩写50字

缩写民间故事

  年兽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

  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

  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白蛇传民间故事缩写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条修炼成人的蛇精,一条名叫白素贞,另一条名叫小青。

  一天,她们两个正在街上玩耍,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正愁没地方躲雨时,一把伞出现在她们头顶,原来是个名叫许仙的小书生,就这样白素贞和许仙相遇了。不久之后,他们两个结为了夫妻,并生下了一个儿子,过着幸福的日子。可是,一个名叫法海的和尚发现白素贞是一条蛇精,就反对许仙和她在一起。但是,许仙不肯听法海的话,法海就将许仙关在金山寺。为了救出许仙,白素贞只好和小青施展法术用水淹没金山寺,这样就伤及了很多无辜,上天为了惩罚白素贞,就让法海把她压在雷峰塔下。

  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白素贞和许仙的儿子长大了,考取了状元,救出了白素贞,从此以后,他们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祝英台和梁山伯民间故事缩写

  东晋时期的会稽上虞祝家庄有一个女子,叫祝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习诗文,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遭到祝员外拒绝。

  祝英台求学心切,便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祝父思女,催归甚急,祝英台只得仓促回乡,被迫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后来,梁山伯成为鄞县令,忧郁成疾,不治身亡,遗命葬于鄮城九龙墟。祝英台闻听噩耗,誓以身殉。出嫁之时,绕道前去梁山伯墓前祭奠。

  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炸开坟墓,祝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壤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民间故事缩写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缩写民间故事作文

  1994年的一天,每个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同的程度里受到了不同的伤害。

  一位年亲的父亲安顿好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路人的劝阻历尽艰辛和万苦,和死亡作着斗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他的儿子好14位同学。

  父子紧抱在一起。

  “不论发生什么,父与子总会在一起”这个承诺让儿子变得坚强,让父亲决不放弃。这是多么伟大的父子之爱!

民间故事缩写

  从前,有个修行千年的蛇妖白素贞,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来报恩。

  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金山寺和尚法海对因白素贞乃是蛇妖,因此想方设法欲收付白素贞,后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田螺姑娘民间故事缩写

  有个小伙子,他没有父母,他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长大。他勤劳善良、热心助人。

  一天,他捡到了个一颗田螺,回到家他把田螺养在水缸里,自从小伙子捡到田螺后,他每天回到家总有一些饭菜摆在桌子上,小伙子很想知道这些饭菜是谁做的。

  第二天,小伙子发现一位姑娘从水缸里走出来,正在做饭。小伙子立刻走到姑娘身旁,要姑娘说出自己的身份。姑娘只好说出了实情。原来她就是田螺姑娘,她是玉帝派帮助小伙子的水素女。接着田螺姑娘说不能再留下来帮小伙子了,最后她留下田螺壳让小伙子盛粮食帮别人。田螺姑娘说完就消失了。

  从此小伙子就用田螺壳盛粮食帮助乡亲们。

  后来,人们为了感激田螺姑娘就建庙立祠来纪念她。

中国民间故事缩写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父女两人。女儿不仅漂亮,而且非常聪明。

  这天,父亲有事要到远方去,留下女儿和一匹白马。这马长得非常健壮,跑起路来日行千里,像风一般地快。更奇特的是,这匹马十分通晓人性,它懂得人的话语。大家都说这是一匹“神马”。

  父亲出门时,嘱咐女儿说,要精心喂养和爱护这匹马,他不久就会回来的。父亲走后,家里只剩下这匹马跟女儿做伴儿。

  每逢她感到孤独时,就跟马儿说说话。马虽不会言语,但它会点点头、甩甩尾,表示出很亲热的样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父亲却一直不见回来。女儿非常想念父亲,更担心父亲在外遇到什么变故。

  一天,她半认真半玩笑地对马儿说:“马儿呀,你懂我的话吗?如果你能去把我的父亲找回来,我就嫁给你做妻子。”

  谁料姑娘的话音刚落,这匹马便脱缰而去,一溜烟不见了。

  原来父亲在远方生了病,正犯愁怎样才能回去,却突然发现自己家中的马奔跑而来,心里十分惊喜。父亲因思女心切,顾不得多想什么,就跨上马背,骑马往家中奔去。

  到家后,久别的父女相聚,自然格外高兴。父亲觉得这匹马立了很大的功劳,就特别添草加料,精心喂养。但使父亲觉得奇怪的是,精草细料不少,但马儿却一口也不肯吃。

  每当见到女儿出入时,这匹马不仅会引颈长鸣,而且更是跳跃不止,发出或喜或怒的声音。父亲偷偷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于是,女儿就把她对马说过的话,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后,感到十分不安,沉思了一会儿,便低声嘱咐女儿说:“记住,这件事千万不可张扬出去。如果让人知道我将女儿嫁给了一匹马,那像什么话呢?你暂时不要出房门,也不要到马跟前去。”

  第二天,父亲便在马棚周围,装上了弩箭,趁马不防备,把马射死了。然后,他剥掉马皮,把马皮挂晒在院里的一块大石头上。

  一天,女儿正跟邻家的女伴在院子里玩耍。她看到晒在石头上的马皮,心中十分不安,特别是想起父亲远走他乡的那些日子……心里非常难过。

  想着想着,她伸手抚摸了一下马皮上的鬃毛,这时意外发生了。马皮突然掀开来,像阵风似的把她卷走了。在一旁的女伴们吓坏了,急忙去告诉她的父亲。

  当父亲赶来时,女儿和晒在石头上的那张马皮,早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原来,神马皮卷走了可爱的姑娘,径直往西南方飞去。在遥远的西南方,有个叫大踵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野,满山遍野都是桑树。

  但到了那里以后,披了马皮的姑娘失去了自己的原形,变成了有着马头形状的、爬在树上的蚕。她不吃别的东西,只吃桑树叶子。后来,她成了这片桑林的主人,天帝封她做了蚕神。

  面对这场遭遇,姑娘有说不出的苦处,她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家乡,挂念着自己的父亲和女伴。每当这个时候,她会不断地从口里吐出长丝,寄托着她悠长不尽的思念。

  每逢春天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跪在桑树枝杈上,口里不断地吐出又白又亮的长丝。人们都亲热地称她蚕神姑娘。

中国民间故事缩写

  元代有个叫岳柱的人,从小就聪颖机智,而且很有远见。他很爱读书,不论是四书五经,还 是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对经史尤其喜爱。

  何澄是元朝着名的大画家,有一次他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这幅画的画意是说:东晋有个叫陶侃的官员,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后来在家乡浔陽(今_西九_)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吏。陶侃当上公差之后,作风端正,两袖清风,家境因此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一天,鄱陽县的孝廉范逵专门来拜访陶侃。因客人来得突然,陶侃没有作任何准备。要留客人吃饭,又拿不出现钱来买酒菜;不留的话,人家远道而来,又对不起客人。真是左右为难!陶侃的母亲也在为儿子着急。可是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来。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陶母叹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钱,头上又没有值钱的首饰可卖。她只有一头好头发,又黑又亮又长。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将自己的爱发剪了下来,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再买回酒菜招待客人。

  这幅画画好后,何澄拿着它到处给人看,请人指教。看到这副画后,大家都称赞这幅画画得好。尤其是那些知名学者和绅士,纷纷说该画布局合理,画工精细,颇具风韵。

  有一天,岳柱也看到了这幅画,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八岁的岳柱一看到这幅画,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画中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着一个金镯,于是便大声地叫了起来。当时何澄也在一旁,正在为自己的画扬扬得意,听到小岳柱诧异的叫声,被弄得莫名其妙,就问他看到了什么问题了。小岳柱连声说:“失真!失真!”

  围在一旁的人们,一听到“失真”,也大为惊讶,心想这小孩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怎么敢对大画家的画妄说失真呢?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何澄,看他这个作者怎么应对。本来还 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马上脸上挂不住了,但他毕竟是阅历丰富之人,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因此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和蔼可亲地问岳柱:“那你说说哪里失真了?”

  只见小岳柱反问何澄:“陶母手上戴着金镯,金镯就可以换酒,何必要剪去头发去卖钱呢?难到陶母舍不得卖金镯而舍得卖自己的头发吗?”

  这一问使得何澄大为惊讶,心想,自己真是糊涂啊,一画完手臂,为了美观,很自然地就在上边加了一个手镯,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真是画蛇添足。何澄对于小岳柱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谢他指出了这幅画的败笔,而且也夸赞他通晓画理,日后必有出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花木兰故事20字简述

做一个妈妈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