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道的诗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

  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情是伟大的,是亲情让我们懂得尊孝礼仪,是亲情启发我们写了那份“抵万金”的家书,是亲情谆谆教导我们,是亲情常常与我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对于亲情我们要留点感激在心中。

  可曾记得《二十四孝图》中挨杖伤老的韩伯愈,因为他心存感激,面对母亲的举杖挨打,他依然挂念“母亲亲情至忱,母挂轻重甚关心。”

  可曾记得孝感继母的李应麟,面对百般刁难,将他逐出家门的继母,他,仍心怀感激,“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待药汤。”

  俄国的屠格涅夫曾说过“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失利的心”。读了二十四孝图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学会用无私的心为父母建立起不倒的孝的城墙。

  在无人送雨衣的日子里,我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的风雨,理解父母的繁忙。

  在无人接送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怎样跋涉在那崎岖的人生之路,理解父母

  的辛苦。

  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我不再独自一人狼吞虎咽,而是等待父母上桌,共同品尝。

  朦胧的清晨,我不会再吵醒父母,嚷着让妈妈煮早饭。我轻轻走进厨房,厨房里的瓶瓶罐罐似乎也在静静地诉说着母亲的艰辛,可是我甚至不会做饭,只能煮出清澈单调的清汤面,但我已经学会感激父母了,不是吗

  感激《二十四孝图》,感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孝子,更感激我的父母,正是因为有你们才让我明白“孝心”是多么美好的东西。才让我懂得继承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传统文化。

有关孝道的诗句

恪守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也提出了“孝”的主张。因此,我们要更加恪守孝道。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恪守孝道,或许不会像王祥一样卧冰求鲤,或许不会像杨香一样扼虎救父,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恪守孝道。让这时间充满爱。

写孝道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论孝道,行孝德。

  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中国古代各种古典文学,也常有赞颂孝行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的文字。

  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经》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让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诒ldquo;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见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来源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无悔付出的,伟大的。这,我们无法还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减少他们的痛苦,是挂在他们脸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远的泪光闪闪。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就本能的想去回报父母。

  其实,这就是“感恩”。对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扩大到视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粮食的农民。我们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没有创造多少,几乎都是别人给予的,不求回报给予的。因此,就产生了爱心,懂得了回报。 做一个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过于行孝,最纯洁的想法就是感恩, 但是,随着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却和父母疏远了疏远了。

  那些父母们就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旧衣服,被忘了曾经的为他得付出和帮助,和为他减少的伤害,眼睁睁的看着他去穿一些表面华丽,而对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们却习以为常,不看在眼里,而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仍旧不在意。 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就会诚信无欺。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

  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在社会生活的“人”不得不需要对父母尽孝,需要对爱的正确认识,需要心存感恩,这样人活着才能对这个社会有所作用,自己有作为,不枉费活在世上的岁月,不浪费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所付出的爱。努力,奋进!

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题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手里拿着一本书,站在乡间小道上,静静地享受着这和煦的春风和富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底蕴的意境,心中是一片安宁与祥和。

  “孝”字一直是中华上千年来所追求的美德。岁月犹如一条河,左岸是丰收的景,充满了记忆;右岸是春夏之交,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年岁岁的忧伤。挥挥手,告别金色的童年,驾驶着小船的我们继续在岁月之河上前行,不知不觉我们便走进了花季,花季的天气变化莫测,花季的风景五彩缤纷,花季中,我们便感到孤独寂寞,偶一回头,父母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关注着我们,一步步的成长。时间毫不留情地从我身边擦肩而过,不知不觉我走过了13个年头。在这每一寸光阴中,我知道爸爸妈妈没少为我操心,他们的银丝和鱼尾纹都证明了这一点。小时候,爸爸妈妈紧紧握着我的手,小心翼翼地呵护我长大,而现在,我希望我能握着爸爸妈妈的手,给予他们无限的力量。现在的我们还太小,谈不上什么为父母挣大钱,买别墅……父母也不奢求,但是我们要以我们的力量,给予父母精神的支柱,少让他们操点心,多为他们争点气。只要这样就够了。真的,他们都知足了。世上有两种事物需要仰视,一是太阳,二是父母。五月,在这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伴着徐徐柔风,暖暖花香,在昭示着父亲与母亲节的来临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了见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对倾听大自然的耳朵、一张能说会辩的嘴巴和呼吸空气的鼻子,给了我们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奔驰的双脚和强壮的身体。父母给了我们这么多价值非凡的东西,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孝敬他们吗

  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整天会哭、什么事都不懂的小屁孩儿,但是现在,我们成长为了一个做事有主见,知识丰富的青少年。在这期间,是谁在教育着我们?是父母!是父母让我们懂得了怎样作人,怎样做事。让我们知道了做人要讲诚信,不能言而无信;做人要宽厚大气,不能小肚鸡肠;做人要诚实,不能学会撒谎;做人要……。这些不都是父母教给我们的知识财富吗?父母给了我们无穷多的知识,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孝敬他们吗

  最重要的一点,父母养育了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没有一点生活能力,但现在,我们已有了基本的生活能力。是谁每天给我们换尿布?是谁每天为我们穿衣?是谁每天送我们上学?是谁每天夜里为我们盖被子?是谁每天……?这些不是父母为我们健康成长所做的一切吗?这难道不是父母在养育着我们吗?就凭着这养育之恩,我们怎么能不孝敬他们呢?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啊,孔子觉得:“现在所谓的孝道,只是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也能够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敬爱、孝敬之心,那养活父母与喂养畜牲又有什么区别呢?”从这句话来看,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为我们操劳,为我们忧愁,为我们辛苦,为我们……。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已经不止是滴水之恩了,已经可以用大海来比拟了。这么大的恩惠,我们怎能不给予回报呢?当然,对父母最大的回报,莫过于孝敬父母。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来表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吧!

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也提出了“孝”的主张。因此,我们要更加恪守孝道。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恪守孝道,或许不会像王祥一样卧冰求鲤,或许不会像杨香一样扼虎救父,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恪守孝道。让这时间充满爱。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以“恪守孝道”为论点展开论述。作者举了“香九龄,能温席”的例子,告诉大家恪守孝道的重要性,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说明了孝亲敬长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种最真挚美好的品德。人生在世,终归是来源于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理应是做人的本分,是我们存世间天经地义的职责。儿女对父母,父母对儿女的这种双向的给予,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啊!纵观古今,哪一个伟人不是名动一方的大孝呢?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幼时家中甚穷,常常靠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老体迈的父母想要吃口米饭,可是家中却是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正是因为子路的这份爱心和责任感,他才会以政事著称,成就颇丰。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还有谁会愿意与他交往,他又如何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呢?其实,孝道并不远,但是现代的人们却总是不能做到,他们只懂得一味的索取,一味强调父母的养育之责,长期依靠父母的供养;他们把父母的积蓄和家产据为己有,视父母为奴为仆,恨不得把父母的一切榨干;他们把父母当作是累赘、负担,甚至把父母扫地出门,乞讨流浪……以上种种做法,只能得到社会的谴责。再来反观陈毅大元帅,一次,他出国拜访回家,探望病母。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他回到家恰巧看到母亲刚换下的尿裤,毫无顾虑地为母亲把裤子清洗得干干净净。

  也许,这件事是那么的不易让人察觉,但却是无处不闪耀着陈毅将军那金子般的孝心。孝道不远,尽在身边小事,不是吗?人不能不孝敬父母,没有对父母尽孝,又何来爱他人,何谈爱集体和爱社会,又何来那万民一向的爱祖国呢?在这里,我想借鉴一下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一句话:“慈母的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尊贵和深情的爱在其中。”我想说的是,你的父亲,你的祖父母,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对一个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许,你我都做得不够好,但我相信,你也会努力去做,就像我一样,不是吗?道不远!孝道亦不远哉!

道不远,孝为先

  古人说:道不远,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就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古有王祥卧冰求鲤,以自身温度感动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回望香九龄寒夜暖被,以亘古不变的父子情,让冬夜不再寒冷,让阳光透彻人的心灵最深处。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而今,那千古流传的故事和歌谣,常常在嘴边提起,却不曾在心灵感触,那“孝敬父母”变成了一句空头口号,对于那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忽视,冷漠,难道这爱,就这么理所应当么?不是的,那爱,是要我们去回报,是要我们去用心用生命来守护的。

  “孝”不是空头口号,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的。孝是需要感受的,让我们去注意到那每天忙碌的身影,那简单的饭菜,或许只有简单的一杯牛奶,一片面包,但那是父母早期的辛勤和满载的爱心,融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那父母的眼神当我们做错事时,那眼神会变得犀利而严肃,而当我们承认错误时,又会变得温暖,父母是在用爱感化那有时会叛逆的心。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早起时为父母准备一份简单却充满了爱和尊敬的早餐,会在青春肆意飞扬时抑制自己。让我们想想父母的眼神,不要再让父母为我们无谓的伤心。孝是需要回报的,在每一个挑灯夜战的月夜,当我们疲倦时,想想父母殷切的希望,那是我们成功的动力,想想父母欢喜的笑脸,那是我们成功的源泉,为了父母能安享晚年,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要努力奋斗,这是孝敬父母最切实可行的方式。

孝老爱亲

  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传承一份份美与爱,传承这一种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唤起每一个人的孝心!

孝之美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标准,是做人的本分,是一个成功的人必备的品德。

  孟子曾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古今中外人人皆知的《二十四孝》中的一篇《涌泉跃鲤》通过写孝敬婆婆,来表达孝的宗旨,感人心脾。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在当今生活中,孝,成了我们共同学习的高尚品德。《礼记》中记载:“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是天经地义的,可又有谁真正去实现孝了呢?在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只有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是一条小鱼,父母就是河水;如果我们是是一只小鸟,父母就是一片蓝天;如果我们是一棵小草,父母就是一片土地。”父母就是生命的源泉,父母的爱也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

  那么,孝又是什么呢?孝的含义在汉传统里以“敬”为前提,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是“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本质是“顺从”《弟子规》里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也就是说,父母有错要指出,但是要照顾父母的心情,和颜悦色地指出。

  有人说:儿女学习成绩优秀就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其实,孝,还包括德。一个人如果不孝,他就不会有德。就算学历再高,地位再高,又会有谁会把祖国母亲交给他呢?一个不懂德,不会孝的人,用什么去回报祖国,怎么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怎么成为祖国的接班人,不是应该成孝两全吗

  就算我们不能把孝演绎的无比精彩,我们也要尽力把它演绎,让先辈们知道,炎黄子孙绝不是只会“成”不会“孝”的。

孝道、感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游子吟》大家都很熟悉,可仔细品味作者倾注的情感的有几个呢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可作为人类的我们,又是如何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呢?感谢是一种情感,一种品质,一种品德,我最感谢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父母是给予我生命的人,他们陪伴在我成长路上,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途时,默默的为我指引方向;父母就像是一把伞,在飘雨落雪的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片温情的天。儿女就像是父母放出的风筝,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有丝丝牵挂伴引。牵挂着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祈祷着儿女平安,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全家的团圆。可作为儿女的我们,又何曾认真牵挂过父母呢

  父母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我们又何真关心过父母呢?父母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却不知报答和感恩。“笑道父母”人们常常提在嘴边,可付诸行动的又几个呢?中国古人就十分注重“孝”,“孝”不仅显在言行,而更在于行动。古人以“百善孝为先”,而我们现在的现代人,早已融入在这个现代化的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国家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但我们这些可悲的现代人却连这最基本的孝道都不知是什么,更不会感恩。人的一生要说多少个谢谢,有时甚至是谢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可又有谁跟朝夕相处的父母道过一声“谢”呢?谢他们的赐生之恩,谢他们的养育之情,谢谢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谢他们为我们所作的一切、、、、、、

  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别人给你一滴水,明天你回馈给别人一眼甘泉;今天你送别人一朵玫瑰,明天人家就会回馈给你整个春天!

  朋友,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关心想成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所有关心我们的人!一个充满着恩情得世界,将有多美妙,处处洋溢着温馨的幸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第一天当组长该说点啥

百善孝为先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