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20个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书法作品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写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书法作品20个字

王昌龄出塞书法作品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书法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天下胜景,原址在今湖北省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相传黄鹤楼是仙人乘鹤飞升之处,是当时骚人墨客流连聚会之地。崔颢著名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了情深思远的人文景色。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时的所见。面对悠远无尽的江水,面对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这向着遥远的天边流去的滚滚江水,也正象征着他们的友情;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而他们之间的情意也是说不完的。

书法作品欣赏作文

  我喜欢写书法,写书法就要多练,多写,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我是怎么写也写不好,是因为我没有耐心,没有把心放进去学。而且心也静不下来。

  有一次,我问我的老师,为什么我学了那么久,还是写得那么不好,还是写得那么难看。老师就对我说:“学书法最讲究的是学书法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有决心,最后还要有耐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着这“三心”。写的时候不可以着急。你学书法,就是来学,心怎么样才可以静下来,不要再写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那你就会写的好。”

  我听了老师的这番话,于是我就试着静下来,用心的去写,下了很大的功夫。渐渐的,渐渐的,我对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好像每天不写一下,都会睡不着觉那样,因为学书法要多练。

  于是,经过了我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有了收获。

  学校有一次要举行书法比赛,爸爸妈妈他们都叫我参加,那我自己也想拿个奖回来,证明我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那我就没有推迟了。最后,我获得了二等奖,后来我又参加过其他的比赛,也拿过奖。我非常高兴。

  在这几次的比赛中,我的信心倍增,决心更大,更有耐心练书法了。

  我喜欢书法!在将来的学习生活里,书法会陪伴我走过漫长的生活和学习道路。

书法作品记

  只有“愚公移山”、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题记

  书法小组要上交四幅书法作品,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写书法作品可是困难重重!这不,一大堆麻烦就找上了门。

  麻烦一:字体

  我写的“水天浩茫”中的“茫”是繁体字,我没注意。好几张字练下来了,练到最后才记起字体,结果,所有的准备都白费了。望着一张张有着错别字的练习,只能唉声叹气,全怪我太粗心了,以后要仔细点!

  麻烦二:位置

  开始写作品了,老师在纸上折出淡淡的框架痕迹,叮嘱我要按着痕迹来写,不要超出。结果,我个500度大近视眼,没看清痕迹,把“浩”写到了左边,都不能落款了,好好的一张作品就给毁了。

  麻烦三:粗细

  因为只写四个字,所以要写得很大,大就要很粗,可是我不会写粗,加上笔太细,我写的字又细又大,十分别扭。看起来一点都不美观,要不是最后老师会照着我写的字加粗,这张字就又没救了。

  麻烦四:笔画长短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写作品,想想从前,写作品身边总有老师指点,以前还嫌烦,现在想想,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瞧瞧我写的大字,横短的短,撇长的长,跌三倒四的,一点都不美观,如此衣冠不整,想改都难。

  在我的努力下,一直写到第三张,我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写出了一幅还算整洁的书法作品——“水天浩茫”。

一幅书法作品

  一天,我和弟弟来到河边,一起捉螃蟹。一只、两只、三只……哇!才一会儿工夫就捉了9只。我挑出一只又红又大的,其余的都给了弟弟。

  我把螃蟹放在桌上,左看看,右瞧瞧,发现螃蟹大钳的空隙部分刚好可以卡住一支笔。我立即叫弟弟拿来一支铅笔,小心翼翼地把笔插到螃蟹的大钳子里。螃蟹的眼睛伸了出来,睁得大大地瞪着我,好像在说:“你把笔插在我的手中,我一点也不习惯,我抗议,我抗议!”可在我眼中,此刻它已变成了一个“知识分子”。我和弟弟拍着手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螃蟹好像习惯了,夹着那只笔舞来舞去,像在写行书。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教螃蟹写字。我先在一张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字,然后握住螃蟹的“手”,慢慢地一笔一画地教它写。不过,握住它的“手”可要加上一双“防弹手套”哟,不然它的另一个钳子准不会饶过你。就这样反复了几遍后,我就不握它的“手”了,想让它自己来写。可动物就是动物,怎么可能一教就会呢?结果它一动不动地呆在那儿,只有我用手轻轻打它的背,它才在纸上动一下。我一气,就多打了它几下。终于,在我的严格督促下,一幅“书法作品”完成了。当然,那上面写的字只有螃蟹自己才认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书法作品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

  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欣赏书法作品

  欣赏书法作品,常常不能脱离汉字表达的内容;但是书法是以非具象的形式表现种种意境和情趣的,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书法离不开字体,字体也受书法的影响。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欣赏还是书写创作,似乎都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汉字字体从秦代小篆到汉代隶书的演变,是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甲骨文到小篆,都是线条结构的形态,隶书在形体上突破了线条结构,改变了结字原则,有了不同的点画用笔。古今汉字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结构、用笔和章法的区别。其次,汉字字体演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新字体的出现,并不以旧字体的消亡为前提,新旧可以共处。所以,越到后来,字体的品式越多,书写的不同风格也越多。新旧字体共处,又因用途不同而在每个时代分成所谓正体和俗体。其三,各种书体的形成,都有一个草创、完善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草创时期不免稚拙,却有质朴的趣味;成熟时期显得典丽,也要有浑成的美感。后世的人,无论是欣赏或书写,各人爱好互有不同,可以各有选择,可以百家争鸣。但是切忌片面的门户之见。只要是结构、用笔和章法三者都结合得当的,都美,都有其艺术性,不过风格不同,艺术品位有所不同而已。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干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延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达到了高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最为著名,加上元代的赵孟俯,被历来公认为四大楷书名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范本、例如颜体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其字雄壮;柳体的《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其字劲险;赵孟俯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字秀媚。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有许多著名的魏碑书体,厚重雄奇,是楷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龙门廿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

  首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得有两把刷子──「历史的刷子」与「书法的刷子」。历史的刷子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的刷子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

我学会了写书法作品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学写毛笔字已经有一年半了, 从最初的一撇一捺开始,到如今临字帖上的字,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平时葛老师只教我写字临帖,没教我写整幅的书法作品。

  今年暑假,葛老师问我们要不要参加书法比赛,我抱着尝试的心态,点头答应了。葛老师给我拿来一幅她写的书法作品,说:“这是你比赛时候要写的。”我拿起它仔细读起来:“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啊,是一首古诗。

  第一周,我来到葛老师家写毛笔字,葛老师给我把“逝、随、来、故、乡、篱、菊”这几个字写了出来,并嘱咐我:“逝”的捺要写得长,“随”的耳刀旁要写小点,不能太大.我拿起毛笔认真地一笔一笔写,老师对我说:“写慢点,看好每笔的位置,这样才能写得好。”过了好一会儿,我写完了,老师看了看,说:“南”写小了,要大一点,“形”的第二笔横,靠右边要写短点,不能写长。”我记住老师的话,拿起毛笔耐心地把写得不好的字练习了两遍。回到家后,我又迫不及待地练起来。我照着老师的字,专心致志、一笔一画地练习,感觉自己写得还不错。

  第二周,我满怀希望地带着作业来到葛老师家里,没想到,她看了我的作品后又指出很多问题。我心想:这也太难了!什么时候才能写出满意的作品呢?可是我也不能就这么退赛呀,太丢脸了!于是回家后,我开始更加努力地练习起来。

  第三周,我又去了葛老师家,这次我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但老师仔细看了我的字之后,微笑着表扬了我:“这次写的比前几次的好多了,继续加油,还会更好的。”我顿时来了信心,照着老师的指导,又重新写起来。

  通过反复练习,我终于学会了写书法作品,当我把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交到老师手中,满怀信心准备参赛的时候,我以往练字的艰辛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剩下的只有开心和自豪。

我喜欢的一件书法作品

  我们家的墙壁上挂着一副书法作品。

  其实,那副书法作品是一幅国画,画上画着鲤鱼戏水;画上写着“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画上画的两只鲤鱼栩栩如生,仿佛不甘被束缚在纸中,想要从纸里跳出来一样。“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这几个字犹如龙飞凤舞。每一个字都笔酣墨饱,像一个个跳跃于纸中的精灵一样,欢快而逼真。

  这幅国画与其说是字衬着画,倒不如说是画衬着字。听说“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刚刚把这幅“字”买下来的时候,并不是觉得是字,或者是画好,只是听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所以觉得它好。后来日久天长,慢慢的便觉得,这八个大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工整。

  “上”这个字写得笔酣墨饱;“善”这个字写得笔走龙蛇;“若”这个字若行若飞;“水”字铁画银钩;“厚”字剑拔弩张;“德”字龙蛇飞动;“载”字非常漂亮,鸾翔凤翥;“物”字奇绝险峻。

  每个字都是一个珍品;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一副独一无二的精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五言绝句 书法作品

励志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