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诗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传统文化,莫让其流失

  道家无为,墨家非攻,儒家尚仁,法治天下,百家争鸣,思想勃发。诚如毛泽东所言:“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珍贵的遗产。”所以在我来:中华文明有韧性。坚实、不易折断的文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无论是经历战争。朝的覆叉社会的进步,它都一致未曾改变,而被我们每一代人的传承。

  回望历史,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是李白的豪迈奔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李白的飘逸潇酒;“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的清新浪漫;杜甫风格多变,既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沉郁顿挫,也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明丽活泼,更有星垂平野间,月涌大江流”的工整严谨;婉约含蓄的美,在于柳永吟唱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于秦观逼望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也在于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有姜夔老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无限感慨。这些千年的文字,历经战火的硝烟与朝代的更迭,但而今依旧耳熟能洋。正是因为过其中的中华文明,它坚韧无比,恒古不变,源远流长。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手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凭借着这样的人生智慧,莫言以超然物外的心境笔耕不辍,最终夺下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挂冠。韧性文明早已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这份坚韧的文明亘古不变,历久弥新。

  立足当下,于我而言,托尔其泰先生的那句“正确的道路是惊世界的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更能感同身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担,此刻就落在了我们这一代新世纪新青年的身上。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对于我们这一代,把它们学会前且能够传承下来,这便是我们新世纪新青年的责任。正是这份社会责任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这份文明中的韧性能始称如一,万古不变,恒古不变。

  文化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文化是一场酒落在久旱的大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而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文明,则是为中华民族的这份坚韧文明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的守护人,责任于心,担当前行。

  依笔者之见:中华文明有韧性。

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诗句

文化如树传承如根

  时光悠悠,如同一江奔腾的流水,上下五千年的沉淀铸就了中华文明这一历史瑰宝,可谓巧夺天工。中华文化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承与发展,从口口相传,到书信载录,再到数据储存,其中不变的是那中华传承的责任。

  传承,一传一承,我们既是传者,亦是承者,承古人之智,传后世以才。看似简单二字,实则包含许多,有责任,也有使命。

  我们生而是中国人,这份责任与使命也是生而具备的。传承有多重要?如同树之根,河之源,它承载的是国家之基,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以何源远流长五千年?靠的便是传承。有了传承,中华之魂将永不熄灭。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正是古人之积累,排除那些不可能,才有确定的如今。那传承有如航行中的罗盘,为我们指引方向;如挥洒于黑暗中的辉光,为我们照亮前方。

  但诚然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我们却仍要立足当下。古人不知今人事。正如干春松在《文化传承与中国的未来》一书中提到:“今人与前人的典籍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传承关系,但这种关系毕竟是‘流’的关系,而不是‘源’的关系。”那么,今人思想之“源”在何处?那便是当今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真理源于实践。传承下来的瑰宝也须结合当代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家学派,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再到董仲舒结合百家,使其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再到后来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儒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不同的变化。也正是因为传承中富有变化,它才能长存于世。不迷信古人,相信今人的创造力,不妄自菲薄,这才是传承中华文化应有的态度。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以至于我们不能如数列举那些需要且值得传承的。滚滚历史长河,有着太多宝藏隐匿于其中。那“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无私,甚至一门绣花手艺、一种戏剧、一本古籍等,有着太多历史文化的精粹。我们要做的,便是怀着谦逊的态度,去挖掘、传承那些有价值的文化。

  文化进无止境。人人都是文化这座大山的一沙一石。只要人人担起那份责任,我们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即便微小,也足以构成中华文化的大山。

中华文明永传承

  中国,一个浩浩荡荡闪耀着五彩光辉的国家。五千年的华夏乐章,激荡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灵,谱写一曲曲动人的篇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顺着黄河的波涛,踏着长江的碧浪,从远古一直流传开来,敲击着中华大地,敲击着中华儿女的心灵,洗涤着中华儿女的灵魂……

  中国,一个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古有礼义廉耻,今有五讲四美,文明的碧浪从远古踏着青波一路欢歌而来,做为华夏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当自觉地将其优秀文明传承、发扬,让它们闪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以中国为骄傲,让华夏儿女以中国为自豪……

  令人叹怀的是,在今天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许许多多的优秀中华文明正遭受无情的摧残与破坏,变得暗淡起来,繁华的市井背后,却是以摧残文明,牺牲文明为代价。大批大批珍贵物种正在生死边缘徘徊,当我们无视于文明,当我们的利益与文明发生冲撞时,我们是否还会想起古人言犹在耳的谆谆教诲,是否还会发现文明在闪耀光茫,是否还会听到这个文明古国最深情的呐喊,最真挚的呼唤……

  大街上牛皮癣爬满了墙壁,塑料包装纸随着风儿无情的吹乱,在空中漫天飞扬。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人们的腰包是鼓了,但文明道德之风却如同一个泄气的皮球般渐渐地,渐渐地被人们遗忘在脑后,遗忘在这个喧闹的闹市之中……朋友们!醒醒吧!让我们一起让文明的江水去滋润华夏每一方土地……

  有一着歌是这样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当我们十三亿华夏儿女共同携起手来,我相信中国这只威武的雄狮,必将腾空在世界的东方……

悠久文化,你我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小学生秉持的信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古诗文就是这当中的一朵奇葩。古体诗一般又称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的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国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而《论语》,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国礼仪文化的名著。《论语》有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在发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战车,战马和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什么弘扬文化的事迹。但是,我们从小接触这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东西,就是在传承,继承!这种文化,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祖国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继承,传播下去!

  总评:本文从口号写起,道明了小学生的信念。后又把古诗文这一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搬出来阐述我们国家的底蕴深厚。更是把《论语》,兵马俑这一代表中国的奇迹概括出来,很浅显的道出了中心,道出了国家的“骄傲”。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中华,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她孕育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经历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后,又传承给炎黄子孙许多精神上的文化!

  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望忧国”。是啊,从古至今,有许多人,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而奋斗。岳飞是一名抗金英雄,正是由他带领的岳家军,使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而著名诗人文天祥面对元军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伟大精神将永垂不朽!

  孝悌友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更是一件首要的事。例如东汉时期的著名孝子黄香,他帮助父亲料理家事,还在寒冷的夜晚用体温温暖父亲冰冷的床。而黄香的孝行让我在感动之余多了几分敬佩。

  当然,孝悌友爱很重要,尊师重教却也不可缺少,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也帮我们养成使我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个极富感情的人,他很敬重他的老师徐特立,不仅请徐老吃饭,还送给徐老在当时很珍贵的呢子大衣和暖水瓶,正是毛主席对徐老无微不至地关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讲诚信,上学后,老师也要求我们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甚至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中国信义妈妈”李雪英,她打工7年为儿子还债75万!有人说她傻,儿子欠的债务,母亲没必要承担。她却坚定地说:“怎么可以欠人家的债呢?咱一定要还!“李雪英四处找工作,一干就是7年,她最终还清了欠款。她的事迹一经传出,便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

  “外甥有理打得舅”讲得是包公的故事,他便是明礼守法的典范,他断案时务求公正,不畏强权,不徇私情,包拯的从舅仗势霸占田产,不仅被包拯没收了田产,还被包拯打了一顿。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精神!

  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勤学励志,历史学家司马光少时好学,他做了一个“警枕”,只要晚上读书枕在“警枕”上一睡着,他就会马上惊醒。还有西汉时的匡衡,凿壁借光只为了读书,那么微弱的灯光却使匡衡读得津津有味,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我们应该让这些沉淀在时空中的传统文化重新复苏,散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吧!

中国文化,我们共传承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08,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文化传承,华味飘香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中华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传承是也。

  龙应台曾言:“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要以文化传统为基础;一个国家的强大,要以文化兴盛为源泉。中华文化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基因,是铭刻在黄皮肤、黑眼睛上的印记,拿不走更舍不得,它几度沉睡,亦力度被唤醒。它悄无声息地渗入每个中华儿女的生命中,为贫乏的日常注入精神的力量;它温柔地将每一个华夏子孙紧紧拢在一起,给予大家共同的指引。因此,坚守文化之根本,弘扬传统之精粹,传承优秀文化是我们对传统文化最应保有的姿态。

  中华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它是流动的、变幻的、发展的。君不见,三代帝王将东方的小桥流水与西方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造就履古烁今的圆明园,被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徐悲鸿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的主张,将写实主义与传统水墨完美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君不见,紫禁城成为新一代“网红”,唐宋诗词走进千家万户,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从沉默中爆发,再次点燃国民激情。可见,融会贯通让中华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让华夏文化蔚然成风,飘香万里。

  文化无界,艺术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在全球文化并蒂开花的“大杂烩”中,一家独大并非良计。几百年前的清王朝闭关锁国、唯我独尊,整日沉醉在浑浑噩噩的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殊不知自己早已与世界脱节,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反而成了令其故步自封的桎梏。悲哉!哀哉!叹哉!斗转星移百余年,改革开放打破封闭的着篱,主动拥抱世界,而使中国日益成长;“一带一路”连接众图,共享发展的红利使中国广结善缘,疫情之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美好寄语尽显中华文化底色。可见,中华文化传承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国盛则包容,以求共同繁荣,势微则善学,以求与时俱进,中华文化才能发扬光大,万里飘香。

  传承文化,方固大国之本,相互借鉴,可成华夏新风。只有这样中国“味道”才会馥郁飘香。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俗话说“北孔南朱”,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去了朱熹当年讲学的考亭书院。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考亭书院的牌坊。这座牌坊可真高,全是用石头做的。听说牌坊上的 “考亭书院”四个大字是皇帝亲书。牌坊上还刻着各种各样的瑞兽,匠心独运,栩栩如生。爸爸说这牌坊是考亭书院唯一留下的真迹了。由于朱熹等人的传道授业和潜移默化,考亭村民崇学尚文,直到清末都一直妥善保护和使用着这座古老的书院,书院里一直是书声朗朗。到了解放后,由于“破四旧”等原因,书院便破败下来了。偏偏这时要建水电站,政府便只把牌坊搬到这里并保护。其他的都毁坏了。唉,可惜了。

  在叹息声中爸爸带着我走上了通往牌坊后的台阶。这排长长的石阶,顺着山坡向上延伸,显得十分庄重、严重。爸爸说,这台阶是本世纪初,政府建坡上的朱子祠时候修的,可惜后来保护不力,朱子祠又坍毁了。

  站在石阶的中间往下看,考亭书院的牌坊、石阶两旁正茁壮成长的树、远处的田野和麻阳溪尽收眼底。我爬这么一百多个台阶都觉得累,回想当年求学之人不远千里地来拜朱熹为师,真不容易啊。那么,朱熹先生当年创下的书院又怎能让它就此消失呢

  看出了我的疑惑,爸爸把我带到了旁边的公告牌。原来,政府打算重修书院,规划图都展示出来了,几乎跟原来的书院一模一样。消失的书香气息又将在废墟上升起。

  考亭村本来就山清水秀,现在政府利用朱熹文化以考亭书院为主打品牌把它建设成文化旅游区,每到假期就有很多人来游玩,特别是对朱子文化感兴趣的人和学生们。

  确实,我看到了考亭村里朱熹老师当年的民居也被保护起来了,可惜,是做成饭馆,没什么文化味。我想,如果做成一个朱子书院,里面有老先生教书,有一些小学生读国学,是不是更好一些?总之,要注重保护,也要注重创新。书院和古老的村落对我们是文化的宝库,如果能想一些法子,让古老村落自己创收,那就可以把文明很好保留下来了。

  希望书院的那朗朗书声永远传扬下去,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永远传扬下去。

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之国。从古代就有文化遍布。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直到现在也有散文和诗歌。中华文化一直传承到今天。

  古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圣”杜甫……直到现代还有许多著名作家,如冰心、莫言、李汉荣、徐志摩……

  我们应该多读读中华文化的书籍。

  今天是艺术节。我们举办了一个“别样”艺术节,什么唱歌呀,跳舞呀,统统都不是,我们要举办一个“文化”艺术节。就是各种《诗经》、《百家姓》、《弟子规》什么什么的!有同学问了:“艺术节只表演文化,那有什么意思啊!”你可能不知道吧!文化可以陶制情操、增多你大脑里的文化知识。再说,“文化”艺术节不一定是背古诗,背诗经啊!也可以是表演关于“文化”的节目!

  “嘘——”节目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是关于《百家姓》的小品。此时此刻,耳边回荡着《百家姓》里的内容,“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我们顿时沉醉在《百家姓》里的内容了。啊!节目演完了!光在想《百家姓》的内容了!节目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唉!再演一遍吧!

  第二个节目是背诵《论语》节选。当那个人背的时候,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背了起来。不知不觉,背完了,但是“子曰”两字还在我的心中回荡着。

  第三个节目跟第一个节目一样(不是节目一样,而是我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这个节目是古诗吟唱,吟唱《赋得古原草送别》、《满江红》,我心里一直想着内容,体会着小草的坚强和岳飞的壮烈情怀。这个节目演完了,我又后悔了!但后悔莫及呀!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啊!

  第四个节目是背诵《弟子规》节选。那个同学背的很流畅,大概是我学问疏浅,没有背过《弟子规》,所以我只能牙牙学语,那个同学背完之后,我感觉《弟子规》非常深奥,十分耐人寻味。

  中华文化从公元前2070年到今天,已经传承了4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保护这历史长久的中华文化,并要把它传承下去,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如果你有好的文章,可以点击【投稿】,让大家看到你的作品,同时也有稿费可以拿,快来投稿吧!

弘扬传统文化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风飞扬,当万里山河披上绿装,在光辉下显得格外妖娆,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在这金风送爽的佳节,我们迎来了国庆佳节。

  忆古夕,有多少爱国诗人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当祖国繁荣时有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有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当祖国饱受战乱时,唐有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岑参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宋有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祖国美丽的山河让多少英雄“竞折腰”祖国大地人才辈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并和儿子祖目恒一起导出了球的体积公式,祖冲之在三十六岁时修改了历法,编制了先进的大明历。他还设计制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制造了“千里船”等。

  忆往昔,中国曾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西方也高得多,可繁华如烟,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昔日母亲的面貌,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母亲重新焕发光彩。

  绵延的祖国山河中,我看出了您的磅礴,广袤的草原上展现着您的胸怀,汹涌的大海诉不尽您的气魄,祖国是东方初生的太阳,是亚洲的明珠,是腾飞的巨龙。在这特殊的日子,我衷心祝愿:妈妈,节日快乐!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6岁孩子睡前故事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6一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