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对孝的感悟理解
重点精选作文孝道感悟
重点初中精选作文孝道感悟600字(一)孝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承。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孝”字,即可知一个家庭的幸福。
“孝”,这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爱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里,又有多少真正的落实了呢
在我上中小学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母亲节,教师让我们回家后为妈妈洗一次脚后,写上一篇“为母亲洗脚后的感受”的精选作文。回到家后,我也没有为母亲洗脚,到晚上写精选作文的时候,头脑中一点眉目也没有,怎么办呀?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到,索性就从网上抄了一篇来写,在第二天,我交给教师后,教师说我写的棒,进步突飞猛进,富有真实情感,并且在课堂中当范文格式读了我的精选作文。之后,我的头脑中有一丝丝的羞愧闪过。不过,之后也随风飞走了,因为我想:我抄就抄,我就不信就只有我一个人抄,哼!
现在,我踏进了重点初中的校门,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我有幸来到了77班,有幸接受了师艳龙教师的教诲,每天在教室中接受《弟子规》的教育,每天宣读感恩词及七十七班建班原则,并且我们把孔老夫子请到了教室中,为他三鞠躬。同时也同过教师的教导,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孝”的蕴含和真理。其中,在《弟子规》中所讲到“父母照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在这些里面所讲到:父母叫我们,我们要立即去,不要渐渐吞吞的,父母责怪我们,我们要虚心接受,心中不要有不满和对抗。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的化,就要做到,无论我们在做什么,都要为他们着想,都要顺着他们,不要让他们在为我们操碎了心,伤透了心,从而有了鹤发的出现。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常常把“孝”字挂在嘴边,而是要把“孝”字,放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让“孝道”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
重点初中精选作文孝道感悟600字(二)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自古以来,以孝论德,所谓孝是否仅仅是给予父母美妙的物质生活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岁月赋予了母亲鱼尾纹,上帝带走了她的青春美丽,母亲
放弃这一切只是为了让子女幸福快乐,当你身处异地时,你是否知道你那鹤发满头的母亲,多少次在夕阳西下之时,坐在门槛上,手捧着你留下的照片,松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浅笑,她多么希望儿女能够来一通电话,能够回家看看她。
三月春天,缓缓拂天珠纱,丝丝络玉,残阳垂柳,花蕊款款,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田埂上坐着一位银丝缕缕的老人,手里夹着一支燃着的香烟,他缓缓的将烟递到唇边微微吸了一口,眯起眼睛,吐出一片烟圈,老人望向远方,那是儿女们离开的地方,他在等,等着儿女们回来看他等着听儿女们再叫他一声爸,岁月的磨砺,使他的背部在坚硬,使它步履蹒跚,天边一行大雁飞过,似乎演绎着回家的序曲
远方的儿女,他们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何时想过家中的父母已然年迈需要他们陪伴。物质生活的美妙是空虚的,父母不会向儿女索求什么,但作为子女难道不应该常回家看看吗
中国之道以孝为先,为君子者必懂孝,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父母含辛茹苦的将你养大,孝敬他们是我们的基本品德,此生能成为一家人是前世修来的,珍惜现在,珍惜眼前人。
用此生的水泡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爱,沉淀的是此生的情,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锁住你我三生三世情缘。
重点初中精选作文孝道感悟600字(三)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开展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开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步缺失,即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适时开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领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父母、感恩领导、感恩教师??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苦、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修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恶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芒。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辉永远熠熠生辉!
孝的思考
1、弟子规首孝悌
有一种爱,含蓄而深沉。有一种爱,宽广而辽阔。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没有浮华背后的浮躁,没有虚伪之后的虚假。默默地付出,是爱的全部。面对父母的爱,才知道什么是大爱无言,才知道什么是无私付出,才知道什么是春蚕、蜡炬,才知道什么是爱的真谛。
儿子上二年级了。最近按照学校的布置,在背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语音朗朗,入耳竟似惊雷。
弟子规:首孝悌。然而翻遍所有的相片,竟没有找到一张和父母的合影。我彷徨了,忽然一下子明白,我距离孝悌竟然如此之远。回过头来,的确,这些年,为人子者,竟然做的如此之少。
急匆匆,赶回家去,迎接自己的依旧是平淡的话语和思恋的眼神,深邃而悠远。急切的想说一声爱您,却一直嘴拙,拘谨已久不知如何表达。惭愧。拘谨已久难以表达,只好默默地相对。我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您的爱呢?词汇贫乏了。
父亲母亲,依偎在您的身边,我又觉得自己永远没有长大。
记忆中,父背如山。而今,忽然发现那一个像山一样苍劲的背景也开始微驼。心疼,隐隐。
父亲半数的白发,母亲脸上的皱纹,眼中流露出来的牵挂……我豁然如悟,原来父母已在不知不觉终老了。
2、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欲养而亲不待,面对父母,我惭愧了,竟然第一次觉得这句话竟然如此的虚假。
如今,亦为人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我才知道,我竟然不会感恩。
墨子说:“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中”。大意是指,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在爱人中寻找自己的快乐,我相信作为任何一个父母,可能都是如此做的。反之作为子女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所以我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竟是一个虚假的、虚伪的传颂。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生不如意,十之七八。面对我们残缺的、没有去做的,我们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是啊,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看待所谓不如意事物的态度。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这些不足,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反复这句话的时候,不仅在问,真的“子欲养”吗
对待一个孩子,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倾其所有。而对待我们的父母呢?愈发惭愧罢了。
3、有关教养
上网百度了一下,关于教养是这么解释的: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辞典上说: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子曰:“文质彬彬,养者文也,教者质也。”世称教养,教前养后。养而无教,不如不养;教而不养,终不久长。
时下,养之一道,足可称“道”。观最近网上热炒的、卫生部于2011年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若干年后,可能是个最大的笑料。反观之,皆因“养”之过。
关爱老年人,相信这句口号耳熟能详。现实呢?为什么接连发生“老年人跌倒”事件。说到家,还是一个养老问题。
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对养老日益关注。许多老年人无奈的感叹:“养儿防老防不住,国家养老保险不完善,老有所养由谁养?”
一直以来,我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社会主流信仰的缺失问题。而养老问题同样作为主流信仰的缺失的一个重要体现。
当前有种风气很不好,就是一切事物利益化,一切标准金钱化,不少人,甚至大部分人都在崇尚物欲。贪强壮、贪美色、贪美食、贪华服、贪富贵、贪安居、贪功名、贪货利、贪闲适、贪太平,口诵圣贤之语、身行利己之私,反躬自省,何敢称教?抚幼必溺之,谈何说养
长此以往,试问教养何在
4、欲养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孟子见梁惠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孟子这段话,讲的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历代执政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社会保障。即,要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2300多年前,中国处于生产力低下、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孟子提到的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比如五十岁的人能穿丝帛衣服,七十岁的人能吃上肉,头发已白的老人不需要挑着担子跋涉在道路上。但就是这样的低水平,对孟子而言,只是一个梦。农耕社会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科技欠发达,商品交流不频繁,有限的土地难以承载过多的人口,再加上专制社会政治清明时期总是十分短暂,政府对居民的养老保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法定义务,养儿防老是不得已的选择。可以说,孟子的梦,在过去的2000多年难以实现,是历史的局限使然。
反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或许我们很快能将这个梦变为现实。
拭目以待。
2016孝道感悟心得
《孝经》中讲道:“孝悌之至,勇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上个月,在市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中,蔡礼旭老师和我们分享这样一个孝道的故事。大意是一次在新加坡课程中,主持人访谈一对很恩爱的夫妻。先生他最大福气就是娶了他的太太,而太太也觉得自己最幸运的事就是嫁给她先生。先生就谈到有时他会替太太感到委屈。“我太太被我母亲误会了,跪下去给母亲道歉,我当时就觉得她太委屈了。”太太接话:“不委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婆婆就是我们家的宝啊,她若气坏身体,是我们家最大的损失。”后来,当婆婆搞清楚事情原委,反应道:“我错怪媳妇了,还跪下来给媳妇道歉,这种媳妇儿去哪找啊?”婆婆跟媳妇自然就变成良好地母女关系,谁都不吃亏。在这里暂且不论婆媳两处理误会方式是否恰当,但是这位太太如此孝心孝行,难能可贵!还有什么处理不了婆媳关系。相信这样,幸福、和谐的家庭就会水道渠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孝顺,而且要推而广之孝敬和敬重周围长辈,再延伸开来,勤于工作,忠于国家,最终把自己事业梦想实现。这或许是我们追逐梦想和努力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最好的诠释。
孝道感悟优秀精选作文
孝道感悟优秀精选作文【1】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假如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适: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心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苦。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假如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别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奉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常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
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奉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孝道感悟优秀精选作文【2】爸爸妈妈赐予我们生命。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今天的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恩情深沉而无私,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起码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其实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好字。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干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价的。
既然父母对儿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儿女的又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仅没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孝敬无论好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者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别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但凡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和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分不开的。但凡不敬师长、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天理不容、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败家子、逆子;尤其是对父母忘恩负义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们认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此说十分有理。因为孝敬父母的人赤胆忠心,实在可靠。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楷模。
感悟孝道人生心得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可知孝为百善之首,亦是做人的根本。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会意字,由儿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由子女扶持。后来人们对孝道的解释逐渐具有两重性。
“孝道”是一个涉及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规范,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人对孝道的解释有合理的一面。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储至善的美德。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平时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追思父母。
“父子之道,天性也。”父亲的培养、教育儿子,儿子奉养、尊敬父亲,这是人类自然的天性。《增广贤文》有“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的警世恒言。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这一高级动物
孔子认为,在一切生灵中唯有人最为尊贵,在人的所有行为中,孝最伟大,而在所有的孝行中尊敬父母是最为重要。子女的孝敬是对他们一生辛勤劳动的报答。
孟子进一步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张。意思是说,不仅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而且同时要尊敬和爱护别人家的老人与孩子。
读《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怎么叫色难?就是说,父母有事的时候,子女替他们去做,有好吃好喝的,先给父母,这就认为是孝吗?“色难”是说子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联系上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意是说,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有人认为孝就是把父母尽心供养好,实际上人对自己的狗和马,也能养好。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那又有什么区别呢!由此看来,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替父母做事,把父母供养好,更重要的是“色难”和敬,就是即使是自己很累或心情很不好,在父母面前也要保持愉悦的神情。
对照我们现在的子女来说,谁能做到这一点?虐-待老人的事情时时都在发生,顶撞、辱骂的事情不胜枚举。更别说给脸子看了。
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但是,建国后受"左"的思潮干扰,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却一直被视为作封建伦理道德观而加批判,致使人们提及子女应对父母孝敬时,莫不怕被扣上封建孝子贤孙的帽子而讳言"孝"字。
使我们汗颜的是,大陆的学儒、知仁、忠孝远不如港台澳及韩日。
孝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储最细微的体现。
教化百姓和睦相处,没有比用奉养父母的孝道更好的办法了。
孝道感悟与心得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绝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老美德更是精髓,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良心的要求。“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留了很多的传统孝道仪式和规范。例如在韩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并相互拜年。拜年时,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长者对成年晚辈低头弯腰答礼。“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夏学銮并不否定当代青少年在
感悟孝道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故孝居百行之首。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看孝字的写法,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顺序、礼节,“孝”字本身就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孝的真意。孝是理解,是宽容,是爱、是体贴,孝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追求!
古今孝子佳话连篇,赤子情深山高水长。古有孟宗寒冬哭竹、黄香替父温席、今有陈毅为母洗脚、田世国为母捐肾,幸运的父母收获着幸福的慰藉。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做儿女的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呢?现在大家都知道流传甚广的一条短信,儿子发给父亲的,就两个字:爸,钱!其实,孝并不要我们刻意为父母做什么。孝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孝是你放学归来,在门口的甜甜的“妈妈”声里,孝是你为父母盛饭的举动里,一杯热茶、一声问候,无不是情的涌动,孝的流露,爱的延续。
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孝的真意不会改。同学们,让我们感悟孝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高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我对孝的认识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一直是人们所极为看重的品德。今天,我们就谈论一下孝这个极为严肃的话题。
孔子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所爱的事物我们也要爱,父母所尊敬的事物,我们也要尊重,这体现了我们的大儒、先贤——孔子,对父母的重视,以及对他们的尊重与顺从,也间接表达了他对的父母的爱,这就是孝。
在古代有一些极为感人的,关于孝的故事,被一位叫郭居敬的人统一编辑了起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孝,虽然有些人的做法并不可取,但是,二十四孝里的每一位孝子,都是一部讲孝的教科书啊!!他们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
我最为推崇的是《怀橘遗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名叫陆绩的六岁孩子,他在去别人家做客时,发现一些橘子放在桌上,临走时,他拿起来几个放到袖子里准备回家,突然,橘子滚落了出来,主人看了,笑话他,可他却说:“我带回这些橘子是想给我妈妈吃,她非常喜欢吃橘子。”主人大为感动,赠给他了很多橘子。虽然这只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这其间透露出了陆绩对他妈妈的爱!!这就是孝。
虽然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古代,孝被极度扭曲了!所谓人之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对父母的爱,和对妈妈疼痛十月怀胎的感恩,古代人们因为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而儒家传统认为包括身体发肤在内的整个的人格主权都属于父母,这是我所不推崇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恩情,而把人格都给了父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像朋友,当和父母有争议的时候,我们尽量商量着来,试着和父母沟通,而不是一昧的以自我为中心,更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味的听命于父母,当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不是我们忘了爸爸妈妈含辛茹苦的培育。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孝占领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光在古代,在现代同样有许多的关于孝的感人故事。
马福建,浙江省德清县上柏太平村人。1959年3月4日生。他代过课、做过小工、卖过烧饼油条、办过校办厂。改革开放后,马福建开始承包种植、搞运输,以后从事海鲜生意。1996年他用自己做小生意辛苦积攒起来的资金,设立了全国首创的“孝敬父母奖”,1997年创办了莫干山老年乐园。马福建作为大孝子,事迹曾经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马福建曾经被多次评为县、市、省、全国敬老爱老模范。1996年马福建拿出了一万元,在自己的家乡上柏太平村设立了全国首创的“孝敬父母奖”,也在社会上得到了强烈的反响。孝敬父母奖设立十年,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敬老爱老的好风尚。1997年,马福建毅然投资兴建了莫干山老年乐园,用自己的孝心让更多的老人安享快乐晚年。创办十年来,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集居住、生活、娱乐、养生保健等功能于一体,拥有床位200多张的真正的老年乐园!!(马福建资料来源网络)
这也是孝,这是一种更广义的孝,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把爸爸妈妈的忧愁分担,在生活上多关心他,并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量分担爸爸妈妈的劳动量,如:洗一洗自己的袜子等一些衣物,拖一拖地等,当爸爸妈妈晚上回家时,我们应当适当的与他们聊天,并为他们减轻疲劳,如:给爸爸妈妈捏捏肩膀,为他们洗一洗脚。用实际行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孝道!
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啊,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或是将来,孝道将会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担一下吧。
2016孝道感悟心得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孩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百善孝为先,于丹《字解人生》中认为:中国的孝就是一个孩子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扶持自己的长辈,让老人既能安身又能安心。
那么如何才算是孝呢?我认为一是要善于继承父母的志向,就是继承父母追求志向、努力前进的精神,抛弃父母性格中的缺点弱点,发扬父母的长处优点;二是善于传述父母的事迹,就是记住先辈创业的艰难,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教育下一代理解先人的奋斗历程。
孝是人类天生的情感,具有无可争议的正当性,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行孝。及时行孝,就是要懂得时间有限和珍贵。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机会常有,却不想,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亲情也是永远无法完全回报的。一个“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长不远的路。倘若总是忙于功名利禄,忙于权势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遗忘了亲人,等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只有追悔莫及了。
及时行孝就是要重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孝顺父母,谈不上轰轰烈烈。一颗孝心,平平常常就可以。很多时候,在子女眼里根本就无关紧要的细节,在父母心里却可以掀起惊天波澜。所以,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里唱的,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替爸爸捶捶腰背揉揉肩,老人家都会有极大的满足感。一声问候,一次闲聊,一顿晚餐,一次出游……只要我们有心,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去传递我们发自内心的爱。
及时行孝就是要勉励自己勤奋和上进。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心里向父母发过“孝”的宏愿——这辈子一定要感恩父母!愿望当然是好的,可恰恰是这个好的愿望让我们误以为:要行孝,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功成名就,就是要衣锦还乡,就是要风光无限。殊不知,在父母那里,当总统的儿子和种土豆的儿子是一样的,而在“孝”的天平上,豪宅与瓦房,美味与粗粮,华衣与褴褛,都是等值的。只要我们健康、平安、努力、上进,父母就会无限的宽慰。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那他们就更加知足了。
孝道感悟与心得体会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适时开展“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父母、感恩领导、感恩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