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出人才的事例3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逆境出人才的事例

  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很多人的状态、很多不愉快就是自己跟自己拧巴着。

  其实大可不必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地发展好。这让我想起物极必反这个词,很有道理。

  在不同的场合经常会看到养得特别好的花,毫无瑕疵到让人以为是假花,不禁想用手摸摸是不是植物;而一些装饰用的假花又做得与真花极为相似,摆在家里不用打理就可以天天看到花。

  一次在机场三号航站楼送人,随便进了一家店,见到几幅画很美,很象放大的照片,特别是一幅溪流中布满鹅卵石的画,水流着、还有光斜照过来,但店主人一定说是油画,用手摸了确有凹凸的感觉。而我近来接到的好友邮件中,很多各地的美景照片,看上去就像是一幅幅油画!

  结果我们形容真花儿像是假的,假花儿像是真的;油画真实得像是照片,照片朦胧得像是油画;女人大度得像男人,男人细心得像女人;……倒都成了一些赞美之词。

  人在顺利的时候不要狂妄,因为好事会得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在逆境中不要悲观,因为坏事会一点点被岁月消磨掉。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30字

逆境出人才

  收起所有的泪水与埋怨,才会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像那些名人志士一样在困难中伟大的“复兴”吧。

  就算阴霾遮住了眼。

  就算失败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就抱着“不经一番彻骨寒,怎的梅花扑鼻香”的心态去奋斗,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逆境出人才”!

关于逆境出人才的事例

  阿克曼教授是国际航测界的知名权威,李德仁读过他的相关论著后,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文章中的几个问题。

  新年上班第一天,阳光真好,记者前往武汉大学拜访李德仁院士。

  李德仁院士是湖北省唯一的两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以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与研究,是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

  进得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迎面便是王之卓院士的塑像——王院士,是李德仁院士的恩师。

  李德仁院士待人平易,笑容温暖,一点没有想象中的学究之气。年过七旬,依然步履矫健。院士告诉记者,他年轻时有过多年野外作业经历,现在和学生一起爬山,他还经常能抢先占领山头呢。

  本科生质疑苏联教科书,

  1957年,18岁的李德仁从江苏省泰州中学毕业,报考了北京大学工程物理系。后来阴差阳错,被武汉测绘学院(以下简称武测)航空测量系录取。当时,武汉测绘学院院长是中科院学部委员(即院士)夏坚白教授,航测系主任是王之卓教授(1980年亦当选为学部委员)。李德仁很快爱上了自己的专业。

  因为高考分数遥遥领先,李德仁一进校就被任命为班长。不久,有人揭发他1957年在中学担任团总支副书记时有“不当言论”,班长被免。但因为他成绩确实冒尖,于是让他转任学习委员。

  李德仁说,他一辈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读本科时,他就敢于对教科书上的公式打问号。大学四年级,他在苏联专家撰写的教科书上发现了问题,写了好几篇文章。文章先是交给任课老师陈适教授,但陈适是陈布雷之子,此时处世非常谨慎,看完后只简单写了一个“阅”字。李德仁不甘心,托同班女同学朱宜萱把文章转给王之卓教授(朱宜萱和王之卓的女儿是好朋友)。王之卓在李德仁的文章上写了很多批注,又把李德仁叫到自家的小洋楼,师生俩长谈三个多小时,连晚饭都耽误了。李德仁说,王教授能肯定他这个学生是对的,说苏联那位学者是错的,这对他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他再接再厉,在大学毕业设计中,又把加拿大一个教授的公式给改进了。

  大学毕业遭遇15年逆境,

  1963年,李德仁本科毕业,王之卓教授鼓励李德仁报考研究生。当年选拔的考试科目一共3门,李德仁两门满分、一门99分。但因为档案里有那一份1957年的“莫须有”材料,他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关于逆境出人才的事例

  产鸡蛋上千公斤年产值超400万元养蛋鸡3万只,日产蛋1000多公斤,年产值突破400万元,年收入近百万元———经过5年奋斗,简阳市清风乡的李良平成为了资阳市最大的蛋鸡养殖大户。

  怎样从一名回乡青年成长为资阳最大的蛋鸡养殖户,李良平的成长经历可以让大家借鉴。

  “回顾我的养鸡之路,一句话:很曲折。”一见面,李良平便向笔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000年以前,作为一名勤劳朴实的农民子弟,李良平先后在外地打过工,做过生意,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2000年初,怀揣着创业经费回到家乡的他,开始琢磨着寻找一条新的赚钱路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良平得到了一些养鸡致富的信息。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当时市场上鸡蛋价格较高,而饲养蛋鸡投资小、见效快,肯定能赚钱。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良平开始着手准备建设养鸡场了。他把养鸡场选在了交通和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的简阳市清风乡付家坪场镇,将那里由于撤区并乡后留下来的闲置房改建成养鸡场,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作为一个“门外汉”初办蛋鸡场,一缺技术、二缺资金,困难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刚开始,李良平养了1000多只蛋鸡。但由于对隐形成本预计不足,蛋鸡需要一年半左右才开始产鸡蛋,中途资金严重短缺。在无法运转的情况下,李良平将蛋鸡换成短平快的肉鸡,所购买的几批鸡苗都出现成批死亡的现象。

  此后的两年中,李良平尝试过自行孵育鸡苗,同样是由于种源、技术等方面掌握不好,这些尝试也一一夭折了。“自己亏得很惨,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我当时很绝望!”李良平告诉笔者。创业故事大全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一是不懂技术,二是资金缺乏,三是没有亲历亲为,在外面一边做生意一边遥控指挥,纯粹就是门外汉在瞎指挥!”李良平这样总结。

  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成为自己发展养殖业的瓶颈后,李良平于2003年彻底放弃在外地经营红火的生意,开始回乡专心养鸡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生最适合学做的菜

逆境成长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