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如何做好历史主观试题

  主观试题分两类: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

  材料题:首先,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泛读和精读两个层次,泛读就是把材料大意看懂,概括中心思想;精读就要注意材料里的每一个重要信息,例如每一段材料的出处,摘自哪本书,这个信息往往给我们起一个提示作用。然后,是一个迁移过程,就是把材料和教材,跟平时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材料背景与哪个事件有关,即史论结合。

  论述题:史料论述的结合非常重要,有观点还要有相应的史实来支持这个观点,这个史实要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因为同类史实可能接触很多,要把最典型的史实作为论据反映在卷面上。注意要论从史出,观点和史实不能分家,要融合二者。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鼓励考生在回答时独立地谈自己的一些观点,这是高考出题命题的一个方向。例如近年一道高考题,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两种观点,一种以肯定为主,一种以否定为主,问考生同意哪种观点。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有两套的,可以同意前者,也可以同意后者,只要能找到论据支持,自圆其说,没有对错。也可以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同意,谈自己的观点,谈第三种观点,自圆其说。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历史主观题解题方略

  纵观近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历史主观题命题方式的发展演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试题多是引用新材料和相关图表,构成一种新的问题情景,充满一股生气,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在设问方面,分层设问,层层推进,既有课本基础知识方面的提问,又有检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联系实际说明问题能力方面的提问。总之,主观性试题的这种命题方式,变以往的单纯性材料解析题和单纯性问答题为材料、图表、文字结合型综合问答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引导学生致力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利于克服猜题押题倾向,有利于选拔学习能力出类拔萃的人才。

  那么,怎样解答这种新型的历史学科主观性综合题呢

  第一,要认真审“材”,读懂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从中发现、判断和提取有效信息。以2003高考文综(全国卷)第37题为例(这是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最典型、构思最好、结构最佳的一道历史学科内综合问答题),这道题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两段文字材料均为文言文,四幅砖壁画画像均标以名称(“沙漠之舟”、“犁耕”、“龟兹妇女采桑”、“驿使”)。我们在读题时要抓住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重要的文字语言和形象语言,透露出来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其中,有提示时间的,如“汉武帝时期”、《汉书》、《明史》、“明中后期”;有提示地理方位的,如“西北”、“自敦煌西至盐泽”、“起居庸(关)至山海(关)”、“长城沿线”;有展示史实的,如“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置使者校尉领护”、“筑敌台三千”、“九边生齿日繁,……商贾日通……”。所以,在审题和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做到全盘把握,重点突出,透析“零部件”,心悟“提示语”,做到“

  一切为我所用”。倘能较为清楚地阅读和正确地理解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就为下一步解题做好了重要铺垫。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回忆曾经岁月的诗句

激励生活的句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