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生活中的数学

  平时,我们学习数学都停留在书本上,好像都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学习。其实,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和乐趣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许多同学不明白的哦。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你一定去买过菜吧,你一定去买个门票吧……往往我们身边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却包含了数学的智慧,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我们如果弄错了这些,就会出现经济受损失、别人耻笑等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3支水笔,1支1元;1个修正带,1个4元;1本笔记本6元;一副手套14元。营业员在算账时,少算了1支水笔的价钱,我看见了,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钱,所以就算了起来,“3×1+4+6+14”。我突然发现4+6=10,10是个整十数,好加的,3+10+14=27。“阿姨,您少算了1元!”我说道,“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阿姨开心地说,旁边的人听了也直夸我,奶奶拍拍我的头说:“你真懂事呀!”

  其实,数学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一双灵巧的手和一对智慧的眼睛,就能发现它!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生活当中的数学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推理问题、周期问题、植树问题等等。数学王国真是奇妙无穷,但又往往让你捉摸不透,甚至还会产生错觉呢!

  记得在我读幼儿园时,我很喜欢边爬楼梯边数台阶数,我家当时住在六楼,每个楼层之间有18个台阶,每次离家和回家我都要牵着妈妈的手数台阶数,每次数的结果都是90级,妈妈还老夸我聪明呢。

  到读小学时,我学了简单的乘法后,不假思索地认为我每次回家上六楼应该爬108级台阶才对呀,因为住在六楼,每层有18级台阶数,根据乘法原理,6×18=108(级)。可我实际上每次只需爬90级台阶就到家了,当时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号,不知何因。于是我带着满脸的疑惑问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听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解释,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楼,笑着说:“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家住在一楼,需不需要爬18级台阶呢?如果住二楼、三楼我们需要爬多少级呢?你再爬爬,体会体会。”听了爸爸的话,我带着“?”又体验了一番。结果是一楼不用爬,二楼需爬18级,而三楼只需爬36级,我又如此这般爬到了七楼,爬了108级。通过这些体验,我恍然大悟,寻到了其中的规律:

  楼层要爬的台阶数

  1(1-1)×18

  2(2-1)×18

  3(3-1)×18

  N(N-1)×18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看起来是一门很深奥学科,有的题目就算你想死了几百个脑细胞,还是云里雾里,晕头转向,但其实数学是离我们是很近的,它就在我们身边,仔细观察,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痕迹。

  先

  从家里开始吧,我们平时用的时钟,有的上面只有四个数字,分别是3、6、9、12,呵呵,都是三的倍数呢!但事实可没这么简单,原来,这四个数字,从12开始,每转到一个数字,就增加四分之一时,这样,就十分好计算,再说这四个数字在钟表上的排列,位置不是互相平行,就是相差九十度,连起来正好是一个十字,看起来十分美观。

  再说说我们去超市,买的一些“买二赠一”的物品,比如一袋薯片单个买是6元,但是三袋一起买就只要12元,由此可以推算出,三袋一起买的价格,如果换成一袋,是4元,比单个买要划算。

  其实,“生活无处不数学”,只要留心观察,这高深的科目就在你身边

生活中数学

  不同“假设”

  在众多的科目中,数学是最让人感兴趣的科目,也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科目,这是因为数学像戏法一样变化多端。有奇形怪状的图形;有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有神秘等式一样的方程……数学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窍门”。

  假设,这个词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在数学上假设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1.将81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刚好倒满,已知一个大杯容量是一个小杯容量的3倍。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妈妈买了3件上衣和5条裤子共花去540元,已知每条裤子比每件上衣便宜20元。求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这两题相同点都有两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先要将两个未知数转化为一个未知数。解题思路如下:

  1.假设全都倒入小杯中,那么1个大杯就等于3个小杯,这样就有了9个小杯。小杯:810÷9=90(毫升)大杯:90×2=180(毫升)答:小杯容量90毫升,大杯容量180毫升。

  2.假设全买裤子。那么3件上衣换成3条裤子就少了60元,540―60=480(元),480元就是8条裤子的价钱,一条裤子就等于480÷8=60(元)上衣:60+20=80(元)答:一条裤子单价60元,一件上衣单价80元。

  这两题的解题方法都是用假设讲两个未知数转化为一个未知数,但第一题是倍数关系,数量变了,总数没变;第二题是相差关系,数量没变,总数变了。

  看,两题不同的题目用的方法一样,但在计算时却发生了相反的结论,各位同学你们在数学中发现了什么,快告诉我吧!

生活中的数学—用上了新知识

  尹文卓

  今天,我和妈妈去超市给我买了两个布娃娃,一只小狗,一只小熊。

  我们准备去收银台时,妈妈突然要考我的数学怎么样。妈妈问我:“毛毛虫的身长两米,小熊的身长一米,小海豚的身长是二百厘米,那么,小狗的身长和小熊的身长加起来是不是比小海豚的身长长呢?”我在心里想着,毛毛虫的身长两米,小熊的身长一米,小海豚的身长二百厘米,这就是数学信息。我对妈妈说:“用两米加上一米等于三米,三米等于三百厘米,三百厘米大于二百厘米,所以,小狗的身长和小熊的身长加起来比小海豚的身长长。”这样的题可难不倒我,我就让妈妈再出几道题。妈妈说想想。

  到了收银台,妈妈对我说:“你的小熊一百零四元,小海豚是它的二倍,小海豚多少元?这可是你们新学的知识噢!”“用一百零四乘以二等于二百零八元,小海豚二百零八元。”我脱口而出。

  我帮妈妈算出了应该付的钱,妈妈就奖励我一块巧克力。吃着妈妈奖励的巧克力,我把所有的烦恼都忘了。

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重点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数学地知识,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地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地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地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点到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地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地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地.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我们地生活.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地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地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现实生活中,数学游戏也有很多,比方说小朋友在打扑克时快算二十四、数学填框游戏,就连赵本山地小品中也有很多这样地数学游戏.如“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等等生活中地例子.这些游戏构成了我们生活中五彩缤纷地画卷.

  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来,首先是对一天地事情进行一下比较简单地计划,一天中要干哪些事情,需要什么时间完成,这一天地预算支出、收入各多少;有了一个初步地打算以后,开始对一天地工作进行实施;一天地工作进行中伴随着各种各样地计算、预算即数学.一天地工作结束后,接下来地是对这一天进行地小结,小结是通过一个一个地数学运算进行地,运算地结果是一个个比较直观地数字.

  我们现实生活中,购物、估算、计算时间、确定位置和买卖股票等等都与数学有关.可以说,数学在人们地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地,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地工具.无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地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地思考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地普及与发展,这种需要更是与日俱增.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地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地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地支持.而且,数学是和语言一样地一种工具,具有国际通用性.可以说,自然界中地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地蜂房,它地表面就是由奇妙地数学图形——正六边形构成地,这种蜂房消耗最少地材料和时间;城市里地下水道盖都有是圆形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行道上,常见到这样地图案,它们分别是同样大小地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地地砖铺成地,这样形状地地砖能铺成平整无孔隙地地面.这里面竟有一个节约地数学道理在里面呢?再比如,户人家要安装电话,事实上并不需要条电话线路,只要允许有一些时间占线,就能大大节约安装成本,这正体现了数理统计地作用.因此,生活与数学是分不开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生活地缩影.

  在一年要结束地时候,商人在谈论中说我这一年地收入是多少,与去年相比怎么样;农民也在谈论这一年中收入多少粮食;工人也在谈论在这一年地收入与支出是否相当,有多少存款;军人谈论这一年中训练成绩如何,提高了多少成绩;而学生地学习成绩则是对一位教师一年来辛苦工作地衡量标准;单位也在做这样那样地总结.

  一年地结束是这样地,下一年地开始同样也要有一个预算;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一个阶段人们都在做同样地事情;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等等,都在用数学地方法对他们在不同时间、地点、空间、人员、事务等等上做一定地运算后,得出一个直观地数字标示量,作为一个目标、结论、预算、程度等等.

  总之,生活中地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数学严重影响着我们地生活,是生活中地重要条件.因此,我们不可忽视生活中地数学,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知识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经历过喜怒哀乐,经历过酸甜苦辣,当然我也不例外,有的让我开怀大笑,有的让我至今难忘……

  原来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童年乐趣藏在心底,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也可以分享给大家听,今天我就把自己小时候的一件数学小故事讲给你们听一听。

  那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双休日,一大清晨,我就把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写完,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看电视,妈妈见我不在学习,便交给我一个任务——帮助她买菜。

  我一听,心里突然紧张起来,不知能否完成任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从来还没有一个人去过菜市场,更别说是买菜了,但又想着如果今天能为妈妈分担一点事情,或许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还能锻炼我,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妈妈。我拿着妈妈给我的30元现金,来到了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小型菜市场,虽说菜市场小,可卖什么的有。一开始,我很紧张,就连跟别人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但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原来也没那么难,胆子也越来越大,于是我打算买我最喜欢吃的鸡腿,原价是3元钱一只,但老板看我是小朋友,就说给你优惠价5元钱两只,两只的话少1元钱,我一听挺划算,我说:“好的,叔叔谢谢你,那就两只,辛苦了。”老板听了,点了点头拿了两只热乎乎的鸡腿,我给他10元钱后,便走了,来到了蔬菜区买了一斤青菜,花了3元,买了一斤香菇5元,买了两斤毛豆6元,可买完以后总感到手里面的钱不对,算了一下,果然少了5元钱,想一想,对了,第一次买鸡腿忘记拿找零的5元钱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来到刚才买鸡腿这里,老板见我便说:“刚才我喊你,你没听见,下次可要小心点。”我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回到家,把剩下的零钱交给了妈妈,并告诉这些菜分别是多少钱,妈妈看我左手两个菜,右手两个菜,可高兴了,还对爸爸讲,说我长大,能帮她干活。可她那里知道,我差一点就出错了。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听了我对数学介绍,你是不是觉得数学很神奇呢

巧用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数学,真是一门让我又爱又恨的学科,为什么呢?我喜欢数学,因为它很有趣,它不仅可以锻炼我的思维,而且能帮助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每当我完成一道道有难度的题目的时候,我非常有成就感。那我为什么又“恨”它呢?当我遇到一些非常刁钻的题,尽管我绞尽脑汁的思考,结果还是解不出题目的时候,我只能急得直跺脚,再用手敲一敲自己的“笨脑壳”。但是总的来说,我对数学的喜欢大于对它的“恨”。

  在生活中,数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天,我巧用数学知识,做了一回精明的买家。我和爸爸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商场正在进行优惠活动。我们在一家服装店里看见一件漂亮的衣服,我对爸爸说:“爸爸,这件衣服真好看,妈妈穿一定好看!”爸爸笑着对我说:“吊牌上是1400,这家店在进行8折优惠活动,那这件衣服打折后是多少钱呢?”我想了想:“1400打8折,那是1400乘以8还是除以8呢?折后的价格一定比原价少,如果1400乘以8,那结果说11200,结果比原价贵,肯定是错的。如果1400除以8,结果是等于175,这与原价相差太多,肯定也是错的。”爸爸解释道:“你看,打8折,就像是你们学过的分数、小数一样,就是把原价平均地分成十分之十,商品打几折,就是取这其中的几份。比如打9折,就是这个价格的十分之九,也就是原价乘以0。9,以此类推。那么1400打8折,就是把1400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8份,也就是1400乘以0。8,结果是1120,这下明白了吗?”我茅塞顿开,高兴极了!我们把衣服买下来送给妈妈。爸爸又考了考我:“一件外套2500,先打8折,满2000再打9折,那折完是多少钱?”“那就是2500乘以0。8等于2000,刚好满2000,再继续折上9折,也就是2000乘以0。9,最终是1800。”我回答道,爸爸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学会了巧用数学知识计算出商品折扣的最终价格。

  我们又来到超市买牛奶。A牌的牛奶原价125,买四送一,那买5箱只需要花125乘以4等于500,500除以5箱每箱等于100,一箱有20瓶,每瓶单价就是100除以20等于5。而B牌牛奶原价也是125,买三送一,也是买4箱牛奶的总价是125乘以3等于375,375除以4箱每箱就是93。75,同样每箱20瓶,价格A的100大于B的93。75,若A大于B,两个数同时除以同一个数,A仍然大于B。所以B的单价比A便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原价相同、数量相同,买三送一比买四送一更划算。以此类推,原价相同、数量相同,二分之一比三分之一更划算。最后,我们买了B牌的牛奶。我又巧用数学知识做了一回精明的消费者。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手表、时钟的刻数;绕操场跑一圈数多少米多少分钟,平均速度是多少;这个城市距离另一个城市有多远;房子的实际面积多大;怎么买便宜点等等。这些都能巧用数学知识来解答。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巧用数学知识去探索生活中隐藏的数学奥秘。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作文

  最近一个星期,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往常难,我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才完成,可我,心甘情愿。以前,我会纳闷数学有什么用,除了应付考试还能干什么?但现在,我却不这么认为了。

  这个星期五,体育老师找来各班篮球队队长开会,主要是进行五月份篮球赛的抽签。结果,一共只有两个组,而全校最强的四个班,全部被分到了B组。A、B组各六个班,第一场是淘汰赛,直接淘汰掉6个班;第二场、第三场是单循环赛,采取积分制,胜一场积两分,负一场积一分,积分最高者可晋级参加冠、亚军决赛,如果积分一样,则比较得分率高低。

  在体育课上,我仔细地对这次比赛做了一个分析。首先,无论是哪两个班获得决赛资格,冠军都一定在B组产生,而且是12班、8班和9班中的一个。第一场淘汰赛,B组是12班打4班,8班打11班,9班打5班。因为我所在的12班和4班是全校实力最悬殊的两个班,我们不仅会战4班,而且大比分获胜,所以,如果有三个班积分一样,那就是我们班晋级。假设12、8、9三个班实力相同,则三个班任意两个班打比赛,每个班都有50%的几率取胜。第一种情况,12班胜两场,得4分,几率是1/2×1/2=1/4,这种情况一定晋级;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班3分,若其它两个班中有一个班两场全胜,我们就被淘汰,晋级概率是1/2×1/2=1/4。所以我们班从B组脱颖现而出的概率为50%!因为A组实力太弱,所以我们班夺冠概率为49%!多么惊人的一组数据啊,比其它实力较弱的班夺冠几率高出8倍。如果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们,我们班一定会士气大涨。

  以前我不知道,概率问题竟然真的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小学奥数培优课上才会出现的问题,居然被我在初中亲身经历。

  我想起了一个历史事件,二战时期,美英运输船队常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因为没有足够护航舰,这个问题,让两国领队十分头痛。后来,一个数学家分析认为,运输船队和敌方潜水艇相遇,从数学角度分析,有一定规律。假如有100艘船,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编次越多,与敌军相遇的可能越大。后来,美国海军接受了这个建议,分散式处理命令运输船队在指定地点集合,一起通过危险海域,再分头行动,果不奇然,美英两国运输船再也没被击沉,保障了充分物资。一个数学家抵得上十个师!

  我们在学校学知识,虽然枯燥,有时甚至让人想逃避,但不得不承认,数学的魅力无时不在,知识就是力量!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跳绳比赛结束后,班主任殷老师走上讲台,说:“今天的跳绳比赛,我们班参赛的同学都表现得不错。但是你们知道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别的班还有高手呢。四(1)班的高峰同学一分钟跳了200多下。

  ”“哇!”我们惊讶极了,因为我们班跳得最多的袁宇新一分钟也只不过跳了170下。殷老师接着说:“高峰同学再跳得多一点,就是‘二百五’了。”“二百五”,不是骂人笨的俗语吗?殷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就哄堂大笑起来,笑声持续了很久。等同学们都平静下来的时候,殷老师继续发话:“看!如果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加单位,就很可能会引起笑话。”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殷老师是在借这件事提醒我们,数学课上学的单位在生活中是大有用处的,必须加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过了一会儿,殷老师看着袁宇新,说:“你今天的表现也很突出,但是因为绳子长了一点,影响了速度,要不然,你还可以跳得多一点。”我们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呀?”见我们疑惑不解,殷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两个人,两人手里各拿着一根跳绳,却是一根长、一根短。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但还是似懂非懂。殷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图画说:“这就关系到上学期学的周长问题了。跳一下,绳子转一圈,形成一个周长。长绳子转一圈的距离比短绳子长,用的时间也要长一些,这样,长绳子在单位时间内转的圈数就相对较少,跟短绳子相比,就要少跳一点。

  ”我一琢磨,还真是这个理。原来,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与数学知识有关,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一定能发现。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智力题100道

在家上网课的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