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优秀作文

  面对记者“想不想爸爸妈妈“这个问题时,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回答都是“不想“。其实产生这种想法并不为怪,因为有的父母在外打工连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不管不顾甚至6年不回家一次!面对留守儿童的只有孤独……

  20xx年3月12日,我认识了一位叫刘莹莹的女孩,她告诉我,她也是留守儿童,不过还好她的朋友不少。当我有点儿为她感到庆幸的时候,她却又补充了一句:“我的朋友和我一样也都是留守儿童。“我听了愣住了。

  不!除了孤独,还有贫困围绕着他们。我在网上的视频资料上看到一群志愿者随着记者来到了龙山小学,那里百分之七十八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吃的是白米饭没有任何菜。食堂里卖的唯一的菜,就是一元钱一份的烧豆腐,可是这个东西也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的。当记者拿起他们保存已久,不舍得吃的黑面包时,才发现那些面包已经变得僵硬了,不过孩子们还是留着那些黑面包。看到这儿一位记者急忙掏出钱包,去给那些贫困的留守儿童买吃的。但是那些孩子们没有吃,只是在记者们走后,才把东西藏进了书包里……

  当我看到这些时,感到了一丝伤感,他们太可怜了!没有朋友,也没有好的生活条件,这是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苦日子!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共同帮助那些穷苦的留守儿童吧!其实他们并不孤独,因为还有我们!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征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是一位来自阿坝州的同学,从小就生长在阿坝州。虽然,那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它又处于中国的西部。爸爸妈妈,为了明天的我,为了明天的阿坝州,送我到内地读书。这样,我就成了一名留守儿童。自打我一出生,便对故乡的一切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是啊,故乡留给我总有一份牵挂,就是让我走到天涯,也忘不了她。忘不了她巍峨的雪山,忘不了她碧绿的草原,忘不了那淳朴的家乡人浓浓的情怀。从二年级算起,我离别家乡已经有四年了。四年啊,整整四年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四年对我来说,是漫长的,是伤心的,是痛苦的!这种感受是文字所不能描述,语言所不能形容的。但现在,这种伤感将离我远去,我越来越感到我现在是多么幸运,国家是多么关心我们留守儿童!学校是多么关心我们留守儿童!老师是多么关心我们留守儿童!同学们是多么关心我们留守儿童!学校为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里面有许多课外书,它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让我们的课外生活不再枯燥,不再单调。留守儿童之家里,还有微机,它可以让我们第一时间查阅我们所需要的资料,每年中秋节、春节,老师们总会给我们送来月饼、春节礼物,让我们不再寂寞。总之,留守儿童之家给了我们留守儿童家庭的温馨!老师知道我是留守学生后,牺牲休息时间为我辅导功课,强化重点;为我讲解不懂的难题,知识拓展、延伸;还定时定期检测我以前的知识、巩固知识点。每次,老师们总会亲热地把我请到他家里去,在讲题的同时,还会不时地给我拿些好吃的,我的老师不是绿叶,却在滋养绿叶;我的老师不是炉火,却在铸造人的品格;我的老师不是伟人,却在铸就伟人!老师们给了我父母的关爱!我最先来到我们班上的时侯,我总是以为,因为同学们会排斥我,所以,我渐渐变得自卑起来。同学们看到我很“内向”,便主动和我说话,叫我和他们一起玩。慢慢地,自卑又离我远去,代替它的,是活泼和开朗。同学们不但没有排斥我,还更加关心我。同学之间的友情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在国家的阳光、学校的关注、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关心下,我成为了一个自信、健康、向上、积极的人。国家、学校、老师、同学们这么关心我,我一定要报答他们!我会努力读书,来报答关心我的人们!我会用知识武装我的头脑,用知识回报社会。我用知识回报我的祖国!我希望,在我的将来,用我的知识来建设我的故乡,为力争“全国藏区第一州”出一份力!

关注留守儿童作文

  尊敬的政府领导:

  你们好!我是一名即将步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我发现一个问题:国内的留守儿童太多。光我们班就有十几个。

  我的同桌是留守儿童。有一天放学,她看到别的同学都有父母来接,眼泪直在眼里打转。像这样的事,每天都不知道发生多少次。为什么会发生呢?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上的呵护。

  我觉得想让他们幸福,就应该做到这几点:1、定时期的发给贫困家庭一些救助资金;2、尽量在本地给留守儿童父母找一份工作。

  我相信,如果政府真像这样做,这些儿童就不再是留守儿童,就会得到心理上的呵护,生活上的关心。

  我们班上也有些“快乐的留守儿童”。他们为什么会快乐?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乐观的精神,他们总会想:“爸爸妈妈到外地打工了,我自己在家正好可以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能锻炼自己。他们正是有了这种心态,所以才会快乐。

  我要呼吁政府,呼吁全世界,去关心、关爱、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享受到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关爱;让他们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让他们不再有烦恼,不再有痛苦,不再有悲伤吧!

  200x年x月x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据各乡镇妇联摸底上来的数字统计,目前,桂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18%,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感情淡漠,上进心不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健康发展。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教育,将他们寄养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里,疏于管教,造成性格孤僻、自闭和不合群,与父母长期得不到沟通、交流,造成亲情淡漠,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出现偏差。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而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假话、成了“问题儿童”。

  (三)疏于管理,经不住外界诱惑。“留守儿童”的年龄刚好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更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根本管不了。现阶段,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而社会上一些不法娱乐场所为了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对策与建议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强化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家长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父母可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多与子女进行交流,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及时引导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二)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成长是一个繁杂的社会问题,县委、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联系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具体的爱。组织“留守母亲”接受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素质,更好地承担起“留守子女”的抚养教育责任。共青团可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团(队)活动,和城市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各级关工委要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特困和问题的“留守孩子”结对帮扶, 让他们能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三)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使“留守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关注留守儿童优秀征文

  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父母时,我都无言以对,因为我是-------留守儿童。

  父母在我六岁时就离家到大城市去打拼了,现在我都已经14岁了。这八年我是在孤独、彷徨中长大的。我的内心深处有太多的话要对父母说:

  我每次看到放学后校门的家长们外满怀欣喜地等待着自己的孩子,一路上谈笑风生。而我却一个人背着沉重的书包孤独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是多么的羡慕它们啊!

  在回家的路上,往事历历在目,还曾记得我们一起去钓鱼的情景吗?那时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湖边吹着凉凉的风,看着鱼儿灵动的身影,自由自在地游动着。时而玩耍,时而跳跃,时而觅食,它们是多么活泼可爱。大鱼就像爸爸和妈妈,而小鱼就如同我。大鱼们成熟,竭尽全力地保护小鱼,想要给它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小鱼们依旧无忧无虑地嬉戏,不知父母的艰辛。

  那是多么快乐的一天啊!我们仨携带着战利品回家是多么美好。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餐桌上尽情享受着美味,既温馨又开心。可如今,我想你们时只能对这照片自言自语。我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回到过去?爸爸妈妈你们会在远方想我吗?我们一个月用一次电话,而且通话时间又短,我多么想和你们交流一下我的心里话啊,可……有时候夜晚做噩梦时,惊醒的那一瞬间我又是多么渴望我床边是你们啊。有你们安慰我,守护我时,我真觉得那才是一个家应该拥有的幸福时刻,可是终究我没有体会到这种幸福。我只能在夜深人静的小角落里独自哭泣。那是一种无助、一种无奈、一种心酸。再瞧瞧辛劳的爷爷奶奶:脸上布满了皱纹,头上长满了银丝,黝黑的皮肤和劳苦的背影。

  不过,我从不曾抱怨过你们,因为你们也是出于无奈。天下的父母有谁愿意割舍对孩子的爱呢?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不舍啊。我知道你们对我是不忍心的。选择这条路,为的就是让我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我也知道你们是爱我的,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每次回家你们都是满载而归,脸上露出久违的笑脸,在外面打工的辛劳一扫而光,对我嘘寒问暖。每一次你们在电话中都是只报喜不报忧,从不会让家人为你们操心,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你们皮肤上的斑迹:每一道疤,每一滴血,每一滴汗,每一道皱纹都是为了这个家,我又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我看到了当父母回家时那份喜悦,全家人坐在餐桌上的那一份温馨。

  爸爸妈妈我一定会认真地学习,我想我们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未来我不再是一位可怜的留守儿童,我也会有我的幸福家庭。我不要再让你们为我担心,不要你们再那么的劳苦了。

  留守儿童不孤单,彩虹出现我心房。你们也爱我,我也爱你们----爸妈。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017作文之关爱留守儿童

  根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多万人。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高达28%,部分省市已超过40%,这意味着每三个农村儿童中至少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时代的孤儿。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拼挣钱,却无能力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市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只好托付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带着。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充分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他们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压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面临着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多方面的隐忧;他们有“好好上学”的愿望,但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生活和学习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从此止步校园。

  亲情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首要问题。30%的父母每年只能回家一次,打电话已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联系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颇受到社会关注。有政协委员呼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构建留守儿童政府支持、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帮扶、亲情关护的网络,给留守儿童以持久、温暖的关爱。

留守儿童教育随笔

  随着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农村的部分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成了学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若这些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将会使他们个性内向,性格孤僻,形成自卑心理,更有甚者,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何引导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成为积极健康的少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留守孩子的贴心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原先在家庭中是被宠爱的对象,而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玩世不恭有的则变得孤僻、少言的性格。因此,作为亲情家长应在对他们的情况作认真细致的了解,建立好留守学生档案;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对他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进行了解,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在关怀和帮助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扬起生活的风帆。

  二、充分尊重、严格要求。作为教师和班主任要,以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们,对他们施以爱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些留守儿童从心灵上说就已失去某种平衡,他们很可能对失去的平衡在学习生活中充分的压抑或尽可能的发泄。因此,教师决不能以疏远、淡漠、鄙视,甚至是漫不经心、肤浅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应该对他们予以深刻的理解和真诚的关怀,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让他们理解教师如同父母班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就会忘却心理失衡,抛开杂念努力学习。在充分尊重的同时也必须严格要求,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在关心的同时做到不溺爱。利用课余,搞好家校联系,多与监护人进行沟通,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如实的汇报给监护人,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监护人交流管理的办法。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作为教师在教学和班级活动中,要多鼓励留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他们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在课余,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如在上次的亲情家庭运动会上,小吉在运动会上获得双人走第一名后高兴得对我说,“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一名”,利用这一机会,我鼓励他在各方面都要认真,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在以后的各种活动,我都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爱好,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己,表现自我,从而突出自身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总之,现在每个班的留守儿童都较多,作为教师及班主任,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使他们能够在愉悦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论留守儿童作文

  留守儿童的内心呼唤的是父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但根据调查大约70%的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年才回家一次,甚至有的几年才回家一次。想念父母时,他们默默哭泣,默默想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细心生活的照料者。”但现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失去了亲情的呵护。他们的成长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哭恼和欢乐无从述说,面对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也没有人加以指导。就像有一个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寒暑假期能见上一面,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异常严格,奶奶也是如此,孩子得不到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所以导致孩子形成了专横、霸道,自私自利、情绪很不稳定,学习基础差,排斥同学,自我保护意识强。再这样的继续与爷爷奶奶生活下去他会变成什么样我们都无法得知。其实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不要因为一时的赚钱毁了自己的孩子。但其实对于像他这些的留守儿童来说希望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父母的陪伴。

  根据2000年的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父母双方都外出工作,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当他们看到他人与父母一起相处的时候肯定会特别的想念父母。想念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一个人坐在村口,望着那条回家的必经之路,想着父母可能马上就回来了,但是每每都会失望。

  在举家欢庆,庆祝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的日子里,对于许多留守儿童来说能与父母吃一顿饭都是一个简单而又奢侈的愿望啊。他们的父母为了节省回家的路费,为了这些节省的路费可以存下来成为孩子下学期的学费,所以他们决定几年才回家过一次年。孩子们每一次与父母相聚的日子都是他们所珍惜的,他们也希望时间能够流逝的慢一点再慢一点的。他们的父母也努力赚钱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他们的孩子接到他们的身边,陪伴他们长大。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我们应发挥社会的力量去关爱留守儿童,不断给予他们爱心,让他们远离深渊,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我们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要给予的是精神上的帮助。做到不去嘲笑他们,与他们做朋友。

  留守儿童需要父母的关爱,需要父母的陪伴,也需要与父母进行心灵的交流。

  世界很大,我们会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谁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重要的是你怎么去看待。当坏事降临,不要一味地浪费时间自怨自艾,不停地埋怨生活的不公。有时,眼睛看到的东西,并不是它实际的样子。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命运一定另有安排。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无论是好是坏,他们都将是你成长路上的台阶,帮助你变成更好的人。以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不因幸运而忘乎所以,也不因不幸而垂头丧气。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了一种气质,能吸引更多积极向上的人和事。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在错过月亮时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尽量少为已经发生的事后悔,永远挺胸抬头向前看。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主要产生在广大的农村,而农村的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

  1.家庭教育残缺,监护情况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就是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方式在广大农村采用的比较的多。但是这样的监护制度弊端很多。由于照顾儿童的祖辈们大多年龄偏高,身体不好,有些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加之他们与孙辈们代沟沿重,无法交流好思想情况。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孩子们的成长。有些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式也属于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重需要重视,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受物质的影响,缺乏正确的教育及指导。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子女的交流不多,他们经常用金钱来弥补与子女的情感交流,造成一些小孩把钱看得比较重,淡漠了与父母的感情。当他们有困难和烦恼时,不能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在学校不愿跟老师说,因此常常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缺乏信任感,安全感从而也会有孤单感。

  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农村学校教育不能有效的监督好,教育好留守儿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缺一不可。在农村,学校对于小孩来说就是另一个家庭。学校需要与家庭相互合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小孩的父母不在家,祖辈又不能与老师有效的交流,所以孩子的学习便存有很大的障碍。由于乡村教育质量较差,学校在很多方面都有欠。而且由于农村师资力量的缺乏,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教育,造成对学生的教育程度不够,不利于对留守子女进行很好的教育,导致许多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好好读书也可以赚钱养活整个家庭,读书既耗钱又无聊,还不如早点辍学去打工,早点为贫困的家减轻一些负担,所以,一代代传承下来,教育的根本观念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质的解决。他们只知道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不知道要彻底的改变还是要靠教育。农村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教好留守儿童了,必须要改进和加大资金投资。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它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道德状况。

  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与孩子,老师,监护人多沟通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状况,给与孩子必要的,正确的教育指导。

  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让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让孩子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首先,各农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

  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其次,建立示范家长学校。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社会应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要发挥有关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的支持。

  首先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在大中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要增加城市教育设施投入,对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降低标准,降低农村儿童的就学门槛,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城市应该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一个好的后台环境,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其次要从社会职能上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尤其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是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班主任随笔教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