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手工作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立冬节气的由来

  今年11月7日是“立冬”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进补各地“吃得”五花八门。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而在我国南方,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

立冬节气手工作品

立冬节气的作文

  望窗外,只见一片片泛黄的树叶飘落,投向大地的怀抱。空留孤独的树枝,在凛冽的寒风中斜舞。

  不知何时,每早出门,都要畏缩在衣服中,也不知从何时起,早晨总喜欢躺在床上。翻看日历,才知已是立冬。

  这个世界因立冬而变得冰冷了。街上的行人无一不套上厚厚的冬装,双手都揣在怀里、口袋里,头都缩在衣领里,只能看见一双眼睛。人们步履缓慢,仿佛被冰霜冻住脚那般举步艰难。连窗外悦耳的鸟声都减少了,只有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冬天就这样悄然莅临,它不曾与我们打招呼。金色的稻田被农民们收割完毕,空旷萧条,与初秋饱满的田野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上去空荡荡的,偶尔有几株狗尾草在风中摇摆。天空,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个”字、“一”字,它们急挥着翅膀匆匆南飞,投向南姑娘温暖亲切的怀抱。偶尔有落单的鸟儿一边悲鸣着,一边又奋力往前飞,仿佛在责怪同伴,但有在哀叹现实的残酷。

  立冬是季节的一个片段,季节又是人生的一个画面。我们得鼓足勇气,奋力前行,把所有的优愁烦恼任凭风吹走。因为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秋姑娘踏着轻快的步子带着果实的芳香走了,冬爷爷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来了。他带来了远方的那一层薄雾。早晨,拉开窗帘,总能看见若隐若现的那一层薄雾,行人们在薄露中缓慢行走。雾,你是否能给我力量,带走我的优愁,让我披荆斩棘往前走呢

  “立冬”,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鼓足劲,步履坚定地往前走吧!

立冬节气优秀作文

  明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秋与冬的交接正在一场薄雾中进行着,没有绚丽的灯光,也没有神气的礼乐,只有那习习的北风。

  第二节是作文课,我们都在修改作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外面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大家禁不住小声议论开了。我呢,悄悄趴在窗边入神地看着窗外的雪景。

  外面的雪真是太美了,一片片雪花,既像翩翩起舞的少女,又像在空中飞舞的白色蝴蝶,还像一架架小型飞机在低空盘旋……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伴随着下课铃声,同学们立刻欢呼着飞出了教室,投入了自己的“战斗”中。而我,站在原地,仰望着那天上那飘落的雪花,感觉自己也像天地之间的一片雪花在自由飞舞。这时,一片雪花落在我的脸上,凉凉的,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我使劲吸了一口气,那清新的空气直沁肺腑。不一会儿,雾也散了,秋与冬的交接仪式完成了,冬天真正地到了。

  啊!雪是关闭秋天大门的钥匙,同时也是开启冬天大门的钥匙。雪来了,立冬也就来了。

二十四节气立冬作文

  霜降似乎才刚刚过去,转眼间,立冬就已悄悄到来。古人的二十四节气向来是精准的,上午还残留着几丝暖意,下午气温就直线下降,天地间仿佛又冷了几分。

  冷风在街上横冲直撞,冰冷和干燥混合着,灌进了人们的衣领,袖口,让人不停地打冷颤。街上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缩着脖子,双手插在口袋里,快步地行走,匆匆忙忙地想找一片暖和的地方。风几乎卷走了所有的温暖与生机,带走了本就零散的鸟鸣,叶子早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片枯黄在风中摇摇欲坠。昔日金黄的银杏和火红的枫叶也渐渐没了往日的灿烂,那些迟迟不肯落下的银杏也陆续飘落,却没有那些早早落下的鲜艳,也没有人为它停留目光。

  我走在街上,一片叶子轻轻落在我的头顶,我拿下它,轻轻抚摸着上面清晰的叶脉,这是它曾经充满生机的证明。“落叶归根”,在经历了几个月的风吹雨打,这些叶子终于也回到了大树的怀抱,但在外的游子们又有几个能按时回到那令人安心的家呢

  我看着手机上那些北方各地下大雪的消息,忍不住又怀着一份期待,抬头望着有些灰暗的天空,希望能穿透云层,看见那不久就会落下的白色精灵——雪。我们这并不是一个经常下雪的地方,这是一个温暖的城市,于是,每年寒冬的一场雪成了我们在寒风中的期盼。我想象着世界被白色覆盖的样子,回忆着前年的那一场大雪,突然,回忆中闪过了一抹鲜红。是梅花!现在这个时候,风吹蔫了菊花重重叠叠的花瓣,可还没能吹开小小的却又醒目的梅花。梅花似乎总要在最寒冷的时候开放。

  啊!立冬!我期盼着深冬的那场雪,雪过后,就将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又将是新的一年。

立冬节气作文

  蓦然,秋风的诉说在耳畔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冬季像江河奔涌的,像咆哮般的狂风。有一天也突然间感到一阵寒意席卷双腿,不禁双手蜷缩,把外衣裹紧。转眼,秋天的温柔好像才刚刚抚摸我,冬季就出乎意料,没有一点点预兆地出现在我面前,用它能侵蚀一切的寒流一扫秋的柔柔弱弱。

  立冬,真是个矛盾突兀的词汇。立,一个季节开始了,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冬,终也,宣布一个时期的了结。

  冬天,它开始了,带着不可阻挡的力量,让人们为雪的洁白欢呼,为冰的明澈惊讶;让人们措不及防地颤抖,又给予我们温暖的火炉。有时候,正是因为冬天的寒冷,才让我们找到理由可以懒懒躺在被窝,不去理会谁的改变,不去关心谁的快乐伤悲。也正因为冬的冰霜,万物有借口不再生长,可以结束它们疲惫的一生,从初识这个世界到被收割进谷仓,完成了它们奉献的使命。因为冬的冻结,让孩子们可以在河上走路,在窗上看花,在白茫茫的松软的雪地上肆无忌惮地向天空铺洒星星。

  冬,它的到来也宣布了秋的终结,这是一件伤悲却又喜悦的事。对秋天的留恋还没从脑海散去,偶尔也有落叶纷纷,但又开始感伤这再也不是秋天的风,这落叶也不再是秋天的落叶了,开始怨恨冬的来临。但仔细想想,人人都是失去了才知珍惜,谁又没有过,在春天怀念着冬天,在秋季回忆着夏季,抱怨着什么吃的下市了,叨叨着什么衣服还没穿就不能穿了。一个季节的转变也是一个新的幸福,不必冬天感念红枫桂香,秋天也没有白雪银霜。

  初始与终了,万物轮轮回回,只在当下感受着当下的幸福。这么想来立冬也是一个可爱的季节。

节气立冬作文

  每年立冬的时候,我们全家最盼望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饺子,因为妈妈包的饺子味道特别鲜美。但去年立冬吃饺子的经历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去年立冬,妈妈包的饺子有两种味道:一种是芹菜馅的,一种是肉馅的。妈妈包完之后就开始煮了,她把饺子一个一个放进锅里,大概煮了十五分钟饺子熟了,妈妈把锅端到桌子上,味道香喷喷的,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留下了口水。

  我们一家人开始吃了,我先夹了一个芹菜味的,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肉馅的,我说:“妈妈,我不喜欢是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孩子,这个肉馅的饺子是甜的饿,不信你尝尝!”我咬了一口,一块硬硬的东西碰到了我的牙齿,我吐出来仔细一看是一块水果糖,于是,我又放回口中,酸甜可口,果然好吃!这时候,妈妈笑眯眯地说:“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接着,我们全家人欢呼起来,他们一起为我祝福。我这才知道刚才妈妈的良苦用心,眼里闪动起感动的泪花!

  我喜欢吃饺子,更喜欢吃妈妈亲手包的甜饺子,因为吃饺子的时候,我能感到妈妈那份浓浓的爱!

  今年又快立冬了,妈妈又会为我准备什么样的饺子呢

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散文

  深秋,立冬,转山去

  深秋的季节,忽然下起了冰冷的小小雨点,傍晚的光影一会儿就会黯淡得将人深藏在夜色里。思绪在这样的时光里真实着重叠和散落,淡淡的雾气就在眉间轻轻不语,一个人静静在雨里去那山路走走看看。

  山路上已经满是叶落枯黄的深秋景致了,风一吹过那些野草离地面更近了,深秋不知不觉就有了几分落寞和孤寂。菊花黄,雁南飞,多少离人愁,都在这萧瑟的秋风里,我的心底也有了莫名的忧伤和不知所以淡淡的惆怅,这薄雾清寒的秋啊。

  天气渐渐转凉了,过不多久这些野草上的雨点露珠也会凝结那薄薄的霜风,一层一层将夏天的欢颜收藏在岁月里,若能静美,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满树叶飞落,苍山寒烟起。鸟鸣不啾啾,冬来雪凝霜。在这静谧幽深的山林小道,谁在解读我的思绪呢?是这山林的风,蜿蜒的路,枯黄的叶,飘摇的草,冰冷的雨,淡淡的雾,路边的狗,远山的树,脚下的土?虔诚着静默无语或许能听见那些来自灵魂深处的空灵物语吧,我宁可信这世间万物都是有自己的语言的,若用心解读自会懂得,在遇见的那一瞬一定会露出会心的一笑。

  这清冷微雨的秋,一个人转行在这山林小道上,思绪里虽有淡淡的忧伤却也悠闲自得着享受这静谧的时光。静下来总是会想到云南旅行中遇见的人,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快乐和微笑,他们在记忆里舒展着温暖着我的当下,秋的忧伤悄然远去。

  生命在这四季的轮回里,每一天都愿是清欢淡然着活在尘世,静心下来去生活区后面那小道转转山路,将那些工作中生活里的繁复疼痛思绪清空在自然里。在这一刻忽然想到了藏民们虔诚的转山之信仰,虔诚纯然的灵魂。转山,是藏族朝圣者祈福,信仰,虔诚的一种特有的行为方式。可我不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学不会磕长头拥抱尘埃,匍匐前行仰望心中的雪域山川。

  可我却不经意地在自己的文字里多次使用了“转山”这个词语,难道我的骨子里有着流浪的情结,内心有着对西藏生死相依的向往?或许我的魂灵祈盼是那风雨里寂然,静默,盛放,低眉,剥落,枯萎,骄傲着燃放生命的格桑花

  多年以前有人送了我一枚小小的格桑花戒指,我欣喜地戴在手指直到它颜色褪变也舍不得丢弃,小心地取下来放在盒子里 保存着。八月的一个傍晚,出门前也曾和一个人说随我转山去吧,他想到了西藏那清澈的天空雪域高原,他亦看见了我灵魂深处的简单和自持。他在深秋时节送了我一段纯然的旅程,我得以在那些山水之间温暖着行走,清洗疲惫的灵魂感受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

  立冬的今夜,脚下沾染着泥土的气息转山回来写着这些心绪。我的转山不过是在自然里清洗自己而已,然后将那些所思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尘世让我们总是有许多的千思百变疏离戒备,唯有在文字里,我们的灵魂才能无染的先相遇。有缘的人啊,让我们在文字里相遇,感受来自心底的温暖,尊重,清喜。

  仓央嘉措在那一夜里写道“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也许在我的行走中,早已感受了那些温暖。或许有一天,我亦会聆听那一宿梵唱,寻找到生命里清朗的气息。一如今夜,一如那时。

  今日立冬,我在垦丁

  今日立冬。

  千里之外家乡或许已经雪舞城楼,雨雾朦胧。

  而此刻的台湾垦丁。

  艳阳高照,波光粼粼。

  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蔚蓝色的波涛一层,一层,起起伏伏,拍打着岸边的礁岩,掀起洁白的浪花,如修女般诉说,如婴儿般轻吟,海风徐徐吹过,带着海的咸味,海的潮湿,入你鼻孔,进你耳喉。

  天的蓝和海的蓝几乎融为一色,犹如一块蓝色绸缎从天而降,坠入水中,蓝的纯净,蓝的透明,以至于洁白的灯塔建筑显得那么的刺眼,仿佛是镶嵌在蓝色翡翠中的珍珠,一个蓝的让人刺眼,一个白的令人眩晕。

  沿着海边漫无目的向前方走去,阳光下拉着长长的身影,耳畔只见海水“哗,哗,哗,”的声音。游人的噪杂似乎已经被淹没在这海水的声音中。

  几只流浪狗懒洋洋的在阴凉处睡觉,再多的游人也与他们无关,高大纤细的槟榔树在风中摇曳,如多情的少女翩翩起舞,粗壮的榕树犹如饱经沧桑的老人,飘散着一大把胡须,诉说世事变迁,人间沧桑。

  碧绿的草坪就像柔软的地毯,不由得让人想要奔跑甚至在上面打滚,可是又怕踩压到那些花儿,那些花,不知道名字的花,或者茂密,或者孤寂,一丛从,一簇簇,一支支, 色彩斑斓,艳丽无比。

  一位独行老人,须发苍白的老人,询问我的来处,娓娓道来,他是山东人,那个战争年代,来到台湾,辗转流离,居于垦丁。自此家人杳无音讯,对于故乡有他黯然的伤神。

  对于垦丁,他不知道是过客,还是故人,

  今日立冬。

  千里之外的家乡,此刻恐怕是炊烟袅袅,雨雾朦胧,家人欢聚,饺子沸腾。

  而此刻我在垦丁,

  看着老人,孑然一身,独自伤神,

节气之立冬作文

  近日潇潇,惹得楼下低矮的桂花树在风中不安的颤动。恍然间,昨夜一树飘香四溢的桂花早已不知去向。唯有最后的金桂叶伴着阵风翩翩飘飞着,恍似急舞旋转的女孩拖着飘曳长裙的身影华丽地掠过,翩跹而落,而后谢幕,与大地轻轻吻在了一起。桂树只剩下枯瘦清风的枝头颤颤巍巍。

  回首地上秋的脚步,像是为冬的到来而铺就的一道道金色的路也被东风悄悄抹去痕迹。

  秋,虽绵延却不知去向了。

  随手翻了翻日历,果然,立冬节气将如期到来。一时里有些迷惘,不由得感叹起时间的飞速旋转不留情面了。

  立冬。立,而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中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立冬之时,既是一个划分点,又是一个衔接点。回顾首过去,不卑不亢;瞻望未来,信心百倍。

  立冬何尝不是一个人生的际遇点?北风愈刮愈大,愈来愈冷,寒冷透骨之时何不是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人生匆匆,又有几个如立冬般的日子让人温一杯清冷的月光下酒,在天地苍凉中细细品味深入人心的美。随波逐流的人生固然安全,却也永远无法拥有在坎坷中寻找美的体验。立冬,慢下来,站定,才有云淡风轻的春天。

  想起雪莱《西风颂》里那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个世界,这个冷峻的季节虽充满不公平与寒冷,但它也同样给予更多的思索,更多的积淀来告诉这世人,总有希望存在,总有一线生机,总有等待被你等待。

  耳畔响起冬风走过树叶的声音。那是笑靥仍旧的立冬,留给自己对过去的总结。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仍然;观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撕下最后一页秋的阳光,立冬了。

立冬是一年中第几个节气

  答: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有: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的变化情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可以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立冬节气

  立冬由来已久,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对立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声一样,是建立、 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译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难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水面初疑,未至于坚也。即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诉。即土地也开始冻结。

  雉入大水为屋: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难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关于难入大水为屋,古人有很多解释。难为野鸡似乎没有多少争议,但关于屋,有多种说法。

  《淮南子》:屋为大蛤。《玉篇》亦曰:99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屡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冬天节气手抄报

冬至手抄报 简单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