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书法作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传统文化流传我心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它,让我们感受到书法那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是它,让我们体会到诗词的格律美;是它,让我们悟到传统习俗的内涵美。这些传统文化,仍流传在我心中。王羲之的行书堪称“天下第一行书”,他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故有唐太宗赞之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明代赵涵的《石墨镌华》,用笔方正,且能于方正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堪称“正书第一。”东汉书法家张芝,用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羁,有“草圣”之称。这就是书法那与众不同的美。

  传统文化把我卷进书中,让我去领悟诗词的奥秘,文言的精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不愧为诗圣,即使面对自己如此凄惨的处境仍期盼天下寒士成得到广厦的庇护,仍期盼着统治者能任用贤能之才,仍期盼着祖国能繁荣昌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被这豪迈的违章吸引了去,原来是金英雄,是无辜冤死的岳飞啊!他是如此威武,如此神勇,如此有志向,定要“踏破贺兰山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进孔子的世界,你是否听到三千弟子的吟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走进李白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不会因朝庭而失落,面对奢侈的长安,他反而“停杯投筹不能食”。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宋悫说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让李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李白的世界是心灵可以自由翱翔,不受拘束的世界。

  我静静地走着,我聆听到了苏轼因为有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期盼而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聆听到了范仲淹因为有了想立功归家的期盼而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夫勒归无计”,更聆听到了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深情期盼“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诗人、作家,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坎坷仍屹立于东方不倒!

  传统习俗至今仍有保留。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含冤投江而逝,有人怕江里的鱼去吃屈原的身体,就用粽叶裹着米饭缠成一个一个的,然后用龙舟去喂食。所以每年端午要吃粽子,划龙舟。有一个传说:春节那天,年兽要来吃人,因为很怕红色和火光,所以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放鞭炮。有一个传说:嫦娥奔月,人们为了纪念她又制作了月饼,中秋节时,望着明月,便会想起远在异乡的家人。

  传统习俗让文化充满了古风,古气。传统文化,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仍在流传、流传着……

中华传统文化书法作品

传统文化

  我接触书法应该是比较早的,当我六七岁第一次看到书法作品展览的时候,就深深的被书法的那种特有的优美,特有的风格所吸引了。书法在我小的时候就播下了美的种子。到了三年级,我正式踏入了书法的大门——成为了书法培训班的一员。

  在种类繁多的书法世界里,我见识到了隶书的端庄,见识到了行书的飘逸,也见识到了草书的狂放,但我最爱的却是楷书,爱的是楷书的俊美,爱的是楷书骨子里的坚韧,爱的是楷书里包含的无穷的奥意。在楷书之中,我又偏爱颜真卿的风格,颜体内涵雄浑、秀丽,字型宽阔丰满,布局茂密凝重,笔饱墨酣,雄伟豪壮,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楷书一个字要写的好极其困难,因为每一个字都要认真琢磨一笔一画,就拿一横来说,你必需先运笔,中间要保持平衡,最后收笔,当初我第一次练这个笔画时,左写一个不像,右写一个不像,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但我努力练习,当我的手臂酸的差点拿不住笔的时候,我才写出一个勉强符合要求的横。

  书法让我不仅能体验到美,还让我悟出了许多道理。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品时,在写到最后一个字时,一不小心把最后一个字蘸多了

  墨,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我把作品交给老师时,希望就这样算了。但我的老师说:“不行,你知道吗?每一副作品都要费尽全力,这样才能进步,我们只有认真写了,才会有收获。”我只好把作品重写,结果那副作品在全市比赛中得了三等奖。并且,从此以后的每一副作品我都不敢马虎了

  记得还有一次,我写书法写的不耐烦了,因为我写的那个“德”字总是写不好,我眼泪都差点急出来了,当我又一次写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德”字时,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我抓起笔就往地下一扔,正当我准备踩一脚的时候,我止住了,我突然想到一个故事:王羲之为了练毛笔,把一池的水都洗黑了,这才有了辉煌的成就,我只不过练了几遍而已,有什么好烦的?我重新把心态调整好,捡起毛笔,继续练了起来。从此,我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耐心的好习惯。

  在书法中我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但这只是开始,书法中蕴含的哲理我学也学不完,我要在书法的世界里、在中华浩瀚的文明里继续努力、继续学习、继续探索。衷心的谢谢你,我的好朋友-书法。

千年书法不变情怀

  黑白演绎,线条穿梭;情感宣泄,性情洒脱。将动和静、急和缓、实和虚,把喜与悲、静与乱,收与放尽融其中的唯有中国书法艺术。

  黑白演绎,线条穿梭;情感宣泄,性情洒脱。将动和静、急和缓、实和虚,把喜与悲、静与乱,收与放尽融其中的唯有中国书法艺术。

  透过《千年书法》,其中没有书法规律的铺陈,没有技巧的穷究,流露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彩,书法家的人格操守。《千年书法》用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书法这门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犹如将其放置在中国星汉灿烂的历史夜幕上,只有这样这颗星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星座。

  中国书法如果单单停留在技艺、技巧的层面上,就会沦为令人不齿的雕虫小技。但中国书法的魅力就在它将容纳文化、彰显品性,抒发情趣于一体,成为传承文化不可割断的一条血脉,流淌其中的是延绵千载的文人情怀。

  提到书法,王羲之这个名字首先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局动荡,人性觉醒,清玄弥漫的时代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王羲之。看王字如读陶诗,同有一般韵味:风流,从容,质朴,不仅以目观赏,用耳聆听,同时可以感受。从其中似乎可以看到那个坦腹东床的右军尽兴挥毫而不顾左右;似乎可以看到那个远离尘网的淘潜欣然吟咏而已忘言。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

  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

  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

  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

  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

  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

  气势雄厚。

  4.张旭书法

  ★在书坛“颠张醉素”并称于世,其狂草代表了草书最高境界,汪洋恣肆,个

  性张扬,独成一格。

  5.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

  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

  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

  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

  表演秀”。

  6.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

  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

  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

  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

  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

  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

  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

  之佳妙.

  7.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

  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

  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此处摘选他的

  《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的儒雅韵致。

  8.苏东坡

  千秋翰墨一代文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

  “豪放派”先河。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

  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坡

  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

  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9.赵佶

  史笔遗恨丹青永纪。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但他自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生

  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可代替的杰出人物。佶擅=绘工笔花鸟,

  风格写实缜密,并由于他的倡导,使宋代工笔花鸟画登上了艺术最高峰。他

  出入黄庭坚书法,自创了一种瘦劲硬挺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历代传摹不

  衰,还打入了当今的电脑字库。他兴办国家级画院,开了公办画院的先河;

  他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使许多重要的艺术资料得以保留。

我爱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按规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燕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绍兴在书法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在晋时,那时书法大家辈出,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 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著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儿子王献之的 洛神赋 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

  我也很喜欢书法,但我写不出一手好字。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历史。

  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像一座巨大的宝,有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皮影、武术……今天,我就向大家说说中国书法吧!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汉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些过程。

  从古至今,中国有很多伟大的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米芾、怀素、张旭……王羲之就是我国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人称“书圣”,他的行书《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我练习毛笔字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刚开始写时,毛笔在我手里可“不听话”了,手不停的抖,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的,难看极了。

  爸爸妈妈说,多多练习,写多了就不抖了。我听了以后,认真地练习,果然,练了一段时间后,手就不抖了,字也越写越好看。

  都说“字如其人”,我一定要练好毛笔字,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书法作文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从清朝的消亡到新中国的崛起,我们拾起了许多东西,他们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如今的“龙的传人”,这个过程有整整一个世纪之多。但就算如此,它也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抵挡那奔流不息的河水。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被那河水冲刷许多宝贵的文化,比如:古代乐器、传统食物、宫廷戏法等……而我们古代最负盛名的书法,也自然成了那时代替换中的牺牲品。现在那古代的玩意终于又被一点点地回忆了起来,人们开始注重这些东西,这几乎从《纲要》中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那曾经“一杆笔走天下”的日子又回来了。

  我们这一代就极为辛运地体会到了《纲要》的好处。一天,我们刚到书法教室,就发现了一大堆人围在一个地方,我便忍不住地凑了过去,我好不容易挤过去,就看见有一个老态龙钟的人,拿着巨大的毛笔在那里龙飞凤舞,我看像他写的字时,不由得惊讶了,这个处处都透着凌厉和霸气的狂草,真的是他写的吗。这时我看向了他的脸,看到了一股与他的苍老格格不入的风范。这!这!这真的是一个老人的神色吗?如此的格格不入,却又显得如此和谐,他写完后,就露出了一个老人该有的神色,之后,他又跟我们练书法的学生说了一节课,说的只有一个道理。但却又如此的令人信服,那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回去后,我想到了古代人的书法又是如何呢?便不由的去找了他们的作品。

  《古诗四帖》是最负盛名的狂草,他是狂草的创始人书写的,他那“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的狂草,是如此令人迷醉,今观此帖,旭书不为楷书法度囿,随兴而写,奔放直下,如迅风,如急雨,如闪电……这也许就是“不可端倪”的一种体现吧!令人叹为观止。确实,古人有许多东西需要丢弃,但相反,古人的文化也不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为此,从今往后,我要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情绪去面对那曾经被我抛弃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的历史添上浓浓的一笔,为现代加一笔美丽的传统文化。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立冬节气古诗大全

24节气养生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