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手抄报内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追寻红色足迹作文

  今年的暑假,我来到了拥有“十里惊天河,千年古村落”美誉的沂蒙人家,去找寻革命前辈的熟悉足迹,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沂蒙人家我看见了蒙山县县委的旧址和肖华故居等。我在蒙山县县委的旧址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奋斗的地方——几间矮小的草房子又暗又潮,下午根本看不清屋子里什么样。

  肖华爷爷的故居非常简陋。一张床,一张书桌,一盏煤油灯就是这间小屋的全部家当。那张小床还不到一米五十厘米。可以想象肖华爷爷在多少个夜晚,在书桌上奋笔疾书,为我们的生活操劳。

  在蒙山县县委外有一个学堂,也不能说是学堂,它由三根石柱组成,两短一长,一共四十多个吧。那是他们上学、开会的地方。共产党领导人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工作。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在看《开学第一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革命前辈们在战场上,在后方同仇敌忾的场景。我决定为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好好学习争取,做好祖国的接班人,长大后加入共产党,报效祖国。使祖国不再受欺凌!

追寻红色足迹手抄报内容

征文: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红色,是美好的颜色,是中国人的颜色。每当到春节,到处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福贴,红色的对联。到处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洋溢在邻里之间,但是红军们的心酸,大概只有他们懂。

  茫茫的沙漠上,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上,甚至在枪林弹雨中,哪里没有他们的身影

  以前看过《红岩》这本书,书中写的很好,在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眼眶湿润了.灰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他平静下来去看她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不敢去想。书上是这样写的: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再看下去。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去。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监狱里,他在监狱里受尽了折磨,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食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竹签是竹做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其他同志,江姐走向刑场,光荣的走了。这就是革命时代坚强的女子,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这就是红军坚强不屈的良好品德。

  记得听说过一个小故事: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许多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子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如今,中国,努力开拓新的科技,研发更厉害的武器,红军留给后人,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我们要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勇往直前,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快乐生活。

优秀征文:追寻红色的足迹

  我曾去过一个被神奇云雾包围的地方,一个一代伟人出生的地方,一个遍地布满了红色足迹的地方!这里就是韶山冲,位于湖南韶山。这里诞生了解放全中国的毛泽东主席。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这里,站在毛主席铜像面前。他高大的身影周围被一圈一圈、一层一层的花环包围,如一个巨人矗立着,脚下踩着斑斓的云彩。听导游讲解,在运送毛主席铜像的路上,曾发生了一些神奇的故事呢!当毛主席铜像运到江西井冈山时,装载车突然抛锚,开不了,怎么查都查不出原因,江西人民感慨地说:这里是毛主席第一次闹革命的地方,主席想在这里住一晚。于是车就在井冈山停了一夜。第二天,车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到了韶山,等安置好铜像,天空中神奇般地出现了日月同辉!寒冬腊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毛主席真伟大,他能使天随人意变,花伴天意开!毛主席,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不灭的内心寄托;毛主席,我们永远的精神依靠!您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您的传奇故事,将在我们内心一代代传递!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毛主席生活的地方,以前我看书得知他生活简朴,去了我才知道,他的家非常小,除了床就是一张桌子,再无别的东西了,毛主席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奋读书,做了如此多对国家有益的事。

  追寻红色足迹,接过先辈的旗帜!

追寻红色足迹

  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趁着好天气,我们来到了徂徕山游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极了!忽然,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展现在我们面前,走近一看,原来是徂徕山起义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它是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建的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

  看着这座碑,让我心潮澎湃,想起当年的徂徕山起义!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流亡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队伍以徂徕山为根据地,转战于鲁中南地区,经过短期训练后,1月中旬,部队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庄向新泰进发。途中,得知敌人要从大汶口去新泰便决定伏击敌人以打击敌人、锻炼部队。部队从二、三中队中挑选了部分精干人员和武器,由赵杰、封振武率领,26日拂晓隐蔽进入设伏阵地寺岭村。下午15时,日军的一支马车运输队由大汶口方向进入了伏击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开火,排子枪、手榴弹,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打响了四支队抗日的第一枪。但是战斗中,三中队班长杨桂芳在抽出大刀要冲上去砍鬼子机枪时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胸口儿壮烈牺牲,成为四支队创建以来的第一位烈士。

  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的一次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了八路军的旗号,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间,全省共爆发了十余起较有影响力的抗日武装起义,而泰安地区这两场起义为今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着长埋在大山里的这些英雄,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些真的是来之不易,是先烈们为国捐躯,不怕牺牲,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寻访红色足迹主题

  五星红旗是火红的,国徽是火红的,祖国人的鲜血是火红的,祖国人的心是火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龙的象征,是红色的象征。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上,红军战士的足迹深深的印在那曾经被蹂躏过的土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千千万万个足迹,牵连着龙族亿万人的心,终将被历史铭记。

  从南京纪念馆走过,会看到历史的凝重,会发现野蛮的残忍,会领悟南京的伤痕。也许你没经历过,但历史牢牢为你记着,那场满城风雨的大屠杀。

  这是一座类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烂的妇女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长啸,像在抗议命运的不公。几个黑字重重地写在灰色的大理石墙壁上:遇难同胞300000。数字大得让人震惊,标的很粗,但是感觉却会万分清晰,谁会知道它的下面到底藏着多少凄惨无辜的灵魂。你们看一面面雪白的墙壁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受伤的老人,逃跑的孩童,受的女孩子们,被捆绑着的人们,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有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南京城……都清晰地从照片中走出来。他们的档案,严严实实铺满馆内的墙壁,拧巴在一起。

  我更不能忘记红军。因为旧中国的解放,就是靠他们打下来的;因为新中国的诞生,就是靠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总是漫长的。共产党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行军,战斗,他们挨饿,受冻,他们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广阔地区。二万五千里啊,我不知道有多远,但我知道是很远很远,远得那么不可触摸,不可估量。红军啊,你们好像一只笔,在没有污秽的白纸上一点一滴的文字,写上一大片灿烂的文章。

  在台儿庄,我被哪里的景物迷倒啦,路边到处都是绿荫,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路边的花朵,娇艳欲滴,人们在这里开心快乐地劳作。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战争孕育的摇篮,鲜血四溅,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

  现在我们只有切身地去感受历史,回忆历史,去聆听那些饱受日本侵掠者欺凌、摧残的幸存者的含泪倾诉,去聆听那些真实记录片的倾诉,才能去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看到两个民族之间无法用时间磨灭的深仇大恨。这个恨,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曾经在中国的领土上掠夺财富,欺压我们的同胞,这个深仇大恨,永生永世都不能忘。

  如今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身为党的阳光下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

  每当奏响雄壮激昂的国歌,冉冉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我的心里总是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串串革命先辈奋勇杀敌、顽强斗争的红色足迹,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幕幕无数烈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画面,便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大家还记得毛主席都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女同志刘胡兰吗?刘胡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当时她虽然年纪轻轻的,却有着坚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积极地参加革命战争。不幸的是,1947年1月12日,在判徒的出卖下,刘胡兰被捕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刘胡兰依旧一声不吭、坚强不屈,始终不肯向敌人透露一丁点秘密。敌人没办法,就拿出铡刀问刘胡兰“怕不怕”,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是共产党!”说完,就毫不畏惧、从容不迫地躺在铡刀下。视死如归的刘胡兰,用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了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大家一定也忘不了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吧?王二小是一个放牛娃,也是一名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有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鬼子看到王二小后,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作很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上当后,直接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沉着镇定的小英雄王二小,用自己的热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如果没有革命先辈们当初勇敢无畏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每到看到五星红旗在上空迎风飘扬时,在我的心中,那红色就是无数先烈的生命和鲜血,那就是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这红色的足迹,指引着我们前进,指引着我们爱国,指引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追寻红色足迹

  育人的长河奔流不息,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前人的声音时在耳畔,国家的记忆在我面前。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这是一个伟大而又艰辛的一天,循环往复的历史演变从这日开始……

  一声炮火点亮了黎明的夜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就此开始。队中几乎全是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们,有的甚至不满十周岁就要接受战争的残酷,鲜血的流淌,危险的逼近。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两万五千里的残酷等待着他们。我想他们不单单是足迹上这两万五千里,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两万五千里。一里一困难,两万五千里,两万五千个困难,突破了,会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失败了,等待他们的则是无边无际的地狱。两年的风霜,改变了很多,留下来的仅一半而已,他们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只有这一半的人才获得了重生,真正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红色足迹。

  红色,脑海中先想到的是鲜血的颜色,寻访红色足迹,寻访先辈们挥洒血液的地方,先辈们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新一代所要传承的,我们要有红色精神,不惧鲜血挥洒,要汗水洗去前辈留在这里的鲜血,创造我们的时代。

  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四九年,三十年的时间,去推翻一个专制的,错误的政权,建立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权。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一百年前的先祖们,用反抗成就了巴黎和会上的不屈服,七十年前的前辈们,用血肉铸成了他国绝不敢来轻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么,现在的我们,将会用学习使得国家富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的努力可以造就中国的辉煌!

追寻红色足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又到了清明时节。桃花又开了,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小草又绿了,成片成片点缀着大地;春天又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了人间……你们用生命换来了这美丽的春天,可你们却看不到了。“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清明节前,我们七中初一年级一到四班有幸瞻仰了“烈士陵园”。手中的白花无比沉重,因为它是我们沉重的心情的寄托;步伐无比沉重,因为它是沉重的心情的载体。通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铭记”两个字的大石头,我看到这块大石头心想: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我们一定会铭记的。我们首先庄重的举行了“扫墓仪式”,其后,我们瞻仰了“烈士墓”。烈士墓静静地伫立在青青的草地上。尽管有的烈士只活了很短的时间,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为人民、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这些烈士的事迹向我诠释了——生命的开花结果。

  怀着激动而又不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烈士墓,由体育委员带着进入“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里布置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史料和部分革命文物。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认识了七十名烈士:他们的抗日太行军区七分区侦察队成立于1943年,却为了执行任务在秀才庄受日伪军迫害集体殉难于1944年2月20日。我心里对他们油然而生了一种崇敬之情。还有三潭八壮士的事迹:他们在被敌人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之际,毅然从几百米高的悬崖跳入三潭中。他们浩气荡三潭。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好几个展厅,看了许多革命故事和革命者的遗物,我仿佛觉得历史回放了。最后一个展厅是“国防”展厅,里面展示了中国海、陆、空等雄厚的国防军事。“莫忘历史耻辱,铸就现代国防”。

  瞻仰完“烈士陵园”,我深有感触:虽然这些历史离我们有点久远了,然而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些历史、这些历史中的革命英雄。我们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今天。

  春天到了,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长征精神

  曾几何时,这里留下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流传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流传永恒的长征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雪覆盖的央金山;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了大半个世纪。按我们熟悉的某种说法“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言说、探究、拷问。

  我想或许是源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温情!

  漫漫长征路上,一个战士倒下了,千万人民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战士的躯体,却掩盖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先烈的生命,却夺不走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又有谁能不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呢?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出生的人难以想象的。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地中、沼泽中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走向了光明,走向了胜利。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长征路上播撒。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

  此时,我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远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就在前方!

追寻红色足迹

  红色代表着革命胜利,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一串串革命先辈奋勇杀敌、顽强斗争的红色足迹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幕幕无数烈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你们还记得左宗棠“左公柳”吗?清朝末年,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伯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告急!当时朝廷众臣中,有一部分人对保卫边疆的认识有些偏颇,主张放弃新疆。眼看新疆就要被外国人侵占,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伟业。

  你们还记得邓世昌吗?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时50分,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军舰队相遇,双方展开激烈斗争。日军舰队军舰多,航速快。他们依仗这些优势,妄想一举歼灭这些北洋舰队。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但“致远舰”这时不幸又被敌军炮弹击中,发生剧烈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邓世昌落水之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最后壮烈牺牲。人们永远怀念这位舍身报国的民族英雄!

  还有舍生取义的文天祥,手举炸药包的董存瑞,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被摔死在大石头上的王二小……他们的忠义之举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患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练就一身本领,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对得起这些英雄们无畏的牺牲。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自信的励志句子

中国名人自信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