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简短的身残志坚名人故事
关于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霍金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 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象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 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 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身残志坚的中外名人故事
励志人物里,华罗庚,张海迪,桑兰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大家分享了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给大家阅读!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我们平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贝多芬的故事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的故事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霍金的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的故事
亚当斯·凯勒(HelenAda,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StoryofMy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桑兰的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身残志坚名人故事
霍金,科学巨匠,他没有正因生理的缺陷灰心丧气,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更加顽强,全身心的投入科学事业中,人们往往会问,一个只有三根手指会动,和要用语音合成器来说话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毅力?正如霍金所说:“我的手指还能动,我还有爱我的亲人和兄弟姐妹……”豁达﹑开朗﹑知足常乐,乐观应对坎坷的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霍金从小就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17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把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当做自己的信仰。可在他21岁时,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这个致命的打击让原本沉浸在考上大学喜悦中的霍金几乎放弃了学业,但是,坚强乐观的他最后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的困难,重新“站了起来”。虽然患病后,霍金经常与病魔抗争,好几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这些都无法扑灭霍金对自然科学的热情探求之火。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什么影响,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宇宙世界里,努力不去思考身患的疾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霍金就坐在轮椅上,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撰写了《时间简史》,遨游了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身体情况日益严重,他却还是力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他甚至是很活泼好动的,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霍金身体彻底没办法离开轮椅之后,他仍然坚持使用那唯一可以活动的三根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有一次,霍金与查尔斯王子见面时,旋转轮椅来向查尔斯王子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被查尔斯王子臭骂一顿。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如霍金自己所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即使霍金终生都被“关”在“果壳”中,他也依然是受万人景仰的无限空间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你是宇宙奥秘的主宰,人类历史上的传奇!
关于中国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1982年11月14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山东大学数以千计的大学生们来到济南郊区的一个体育馆,静候着一个人来为他们作报告。大约9点多种,一位坐轮椅的姑娘被推向讲台,会场鸦雀无声。大学生们能这样全神贯注地听报告,何况又是他们准备“轻松”一下的星期天,令老师们震惊。
张海迪 感动和激励一个年代的人
这位瘫痪姑娘的报告,强烈地震撼着几千名大学生的心。
这位姑娘名叫张海迪,是山东省莘县广播局无线电修理工,共青团员。这一年她28岁。
几千人的会场,静静地聚集着激情,张海迪向同龄人讲述她的经历:张海迪从小患脊髓血管瘤,脊椎动过四次大手术,脊椎板被先后切除6块,现在,第二胸椎以下已失去知觉,脊椎严重弯曲变形,根本不能支撑身体,全靠胳膊支在轮椅的扶手上。她一抬手,身体便瘫软在轮椅里。胳膊由于长期支撑着,衣服袖子磨出了一个大窟窿,轮椅扶手上的油漆也剥落了。
就是这样一个残疾姑娘,20多年来她在病塌上靠自学走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历程,自修了大学的英语、日语教材,还学习了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
“一个健全的人能有多大潜力,何况这是个瘫痪姑娘?”
大学生们感到这是个谜。
童年的张海迪,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她爱唱歌、爱跳舞、活泼得就象林中的小鸟。她整天唱啊、跳啊,快活极了。不想,5岁那年一场大病使张海迪失去了行动的自由。
该上学了,同龄的小朋友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张海迪也哭着让妈妈找出户口本,拉着妈妈的手央求道:
“妈妈,我也要上学去!我也要上学去!”
妈妈指了指张海迪的双腿,告诉她说:“玲玲(张海迪的乳名),你还不能下地,怎么去上学?”
“不,我要去!我要去!我不要一个人在家里。”张海迪哭着嚷道。
妈妈没有作声,眼泪直在眼圈里转,只是一个劲地用手抚摸着张海迪的头,任凭小海迪脸上的泪水成对成双地滚下来,哭了一阵,张海迪又开始央求妈妈:“妈妈,你送我去吧,早晨你把我送去,中午再把我接回来。我一定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海迪的话深深刺痛着妈妈的心,多懂事的女儿啊,妈妈多希望她能站起来,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去读书。妈妈别说送、接,再苦再累也愿意。
可是,不能坐着怎么上课呀
想到这里,妈妈再也抑制不住辛酸的泪,抱住海迪哭起来,懂事的小妹也在一旁哭,母女三人哭作一团。半响,妈妈擦擦眼泪,安慰海迪说:“好玲玲,听妈妈的话,等你治好了病,妈妈就送你上学去。”
妹妹也在一旁说:“姐姐,我以后不出去玩了,在家陪你。”
妈妈和妹妹的泪水使张海迪清醒了:上学的热望,将永远成为泡影。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啊!海迪幼小的心灵真的难以承受。
张海迪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暗暗下决心,不能上学,就在家里自学,别人会的,我也要会。这个性情倔强的小姑娘,她要以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小海迪开始学识字了。她先根据识字卡片学习汉语拼音。会了拼音,不久她又学会了查字典。识字关她是“连蹦带跳”过来的。根据上、下文,她常常能“猜”出不认识的生字来。每当她“猜”到的字被别人证实是对的时,张海迪就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有信心了。谁知,这样的日子也没有维持多久,第三次的手术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着,连脖子也不能扭,张海迪多么想看书啊!妈妈看出了海迪的心思,一边护理她,一边抽空给她念书听。
有一天,小海迪忽然对妈妈说:“妈妈,请您给我找两面镜子来。”
妈妈以为女儿要照镜子打扮一下,赶紧去找了两面镜子。可妈妈没想到,海迪根本不是想打扮。她让妈妈放一面在枕头边,在桌子上支一面与眼睛平行的镜子,她要从镜子里学习了。
妈妈好生奇怪,笑着问女儿:“玲玲,这是要干什么?”
海迪对妈妈说:“我小的时候,躺在床上,常常能从小镜子的反射中看到楼下的小朋友上学、放学,现在,我想让镜子来帮助我读书。”
妈妈拗不过女儿,只得按照她说的去做。
就这样,张海迪又开始了她的自学。但读这种“镜子书”是很不容易的。镜子里的字是反的,顺序也是反的,把反书正过来,一页书要看好半天。时间一长镜子里变成黑糊糊的一片。只有闭一会眼,字迹才会清晰。
就是靠着这面“镜子书”,张海迪自学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全部课程,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之路。
有关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着作。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黄美廉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
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
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着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
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
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读过很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经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曾经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或震撼,曾经让我们感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领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动,以便使生命充满激情。
中外残疾人励志故事
《把爱写在左手》
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班主任 n一家人为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想念的句子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左手上。
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
河南省新乡辉县“一杰助残”创办人徐洁,因车祸高度截瘫,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坚强地活了过来,她没有颓废而是勇敢地走出家门,投身公益事业,帮扶千余名残友走出心理阴霾。2006年,徐洁被评为河南省“自强模范”;2008年,受邀参加北京残奥会闭幕式;2014年9月19日,被评为“新乡最美志愿者”提名奖。
徐洁曾是一名教学成绩突出的小学老师,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1997年3月份的一天,徐洁家访途中突然被一辆轿车撞倒。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徐洁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下半身却高位截瘫。从麻醉中醒来的徐洁放声大哭,她觉得自己不但成了家人和社会的累赘,而且成了无用的废人。社会各界并没有忘记她。住院时,学生、家长、老师纷纷前来慰问,社会各界为她募集手术费和医疗费。大家的关爱给徐洁的生命注入了更多的感恩之情,她暗暗决定,为了这些关心自己的人,不但要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要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此后,徐洁逐渐走出了车祸的阴影,并积极投身到“助残帮残”的公益事业中来。从一个人到10个人,再到100个人,一个以徐洁为核心的公益团队就这样形成了。2013年5月18日,一个由残疾人自发形成的助残公益团队——辉县市“一杰助残”协会成立了,徐洁被推选为会长。当选后的徐洁说:“我们创建残疾人公益团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过上自食其力、积极阳光的生活。”徐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为残疾人点亮生活的明灯。
徐洁一直倡导“以残帮残、面对面、互帮互助”的公益方式,注重对残友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怀,让更多的残友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感恩生活。她多次去看望、慰问残友,通过物质帮助、谈心交流等方式,让残友感受来自大家庭的温暖。一名女性残友,28岁时因脊髓瘤手术失败导致截瘫,当时儿子才5岁,丈夫重建了家庭。整整10年,她整日以泪洗面,邻居听到哭声都以为她疯了。徐洁慢慢接近她,鼓励她,并帮助她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慢慢地,她的心情好了起来,后来她摆摊子卖起了小饰品。至今,她逢人就说:“感谢徐姐,是‘一杰助残’的兄弟姐妹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类似这样的帮扶在“一杰助残”还有很多很多。3年来,徐洁走访了辉县市各乡村的近百个家庭,帮扶千余名残疾人。残友一个个从最初的自卑、无望、痛苦中走了出来,变得积极、阳光、自信,甚至可以自食其力。
近年来,“一杰助残”在新乡公益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身残志坚的徐洁,从未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她逆风飞扬,用爱心点燃了残疾人心中的明灯,为社会奉献着爱心,传播着正能量。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为此,父亲带她辗转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杨琴,一个身残志坚的名人,通过养殖珍珠鸡走上创业的道理,今天我们中国鸡蛋网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这个身残志坚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对她表示佩服!
3月4日,成都下着绵绵细雨,在双流县胜利镇云华社区,一个女孩却冒着雨点,早早起床赶到自家鸡圈打扫卫生。女孩名叫杨琴,今年23岁的她患有残疾和重大疾病,但凭着自己的坚韧不拔,自主创业,要为家人生活顶起一片天。
花样年华突遭横祸
20xx年,杨琴年满16岁。花样年华的她,却在这一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那一年8月19日,职业中学毕业的杨琴骑着电动车外出找工作,却不幸遭遇车祸,造成身体多处骨折,脑部严重受损。经过治疗后,她虽然勉强捡回了一条性命,却不幸患上了四级智力障碍,记忆、反应能力都出现了较大问题。
然而,车祸只是这个家庭悲剧的开始。杨琴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务工收入有限,杨琴还有一个妹妹也在读书。为减轻家里负担,车祸后杨琴仅在家休养了数月,便开始找工作。几经挫折,20xx年5月,杨琴才在双流当地的一家电子装配厂找到一个工作机会。可公司的体检报告却再次让她和她的家庭遭受重创……
“查出来是患上了丙肝。”至今谈及此事,杨琴的母亲朱加秀仍会伤心落泪。由于丙型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肝脏慢性炎症坏死、纤维化,甚至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癌,杨琴不得不放弃努力找来的工作,再次住进了医院。杨琴的这次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后续治疗每个月都要花费5000多元,面对生活上的重重打击和经济上的入不敷出,20xx年初杨琴父母离了婚,杨琴姐妹俩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
残疾女孩自强不息
眼瞅着母亲朱加秀独自肩负家庭重担,杨琴暗下决心要为母亲分担,自主创业。
经过多番考察和学习,她最终决定养殖珍珠鸡。“这个品种的鸡粮草兼食,非常节约粮食,而且肉质好、适应性强,饲养管理也不难。”20xx年2月,杨琴怀揣着向亲戚借来的一万块钱,独自一人前往简阳学习珍珠鸡的养殖技术。“虽然决定做养殖后,我身边有不少人反对,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成。”杨琴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有智力障碍,但胜在手脚齐全,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创业为母亲分担重担。也正是带着这份坚强的信念,她很快学成。一个月后,杨琴回到双流把家里的4亩菜地改成了鸡圈。而她订购的500只珍珠鸡鸡苗也很快到货,她的家禽养殖事业就此正式启动。
为了减少饲养成本,并保证鸡肉质量,杨琴采取了放养的方式,将所有的珍珠鸡都放养在自家鸡圈的围网里,让其自己觅食,每天只是扔些菜叶和玉米、红薯粒等粗粮作为补充。“珍珠鸡野性十足、非常好动,喜欢到处飞,这也是为什么这种鸡的营养价值比其他鸡高的原因。”杨琴说。
销路不畅期盼帮助
一年来,在杨琴和朱加秀的精心饲养下,她们的珍珠鸡长势良好,昔日的小鸡苗而今纷纷长成了均重近4斤的大鸡,可母女俩却犯了愁。
“主要是找不到销路。”杨琴告诉记者,由于缺少销售渠道,加之人们对于珍珠鸡的了解甚少,最初她们以每只鸡均价80元的价格出售,但销量还是有限。而今眼看着就要过了最佳销售期,这些鸡都还没有销售完。
“这些鸡都已经长大了,每天都要喂粮食,每天开销总费用300多元。再拖下去成本越来越高,最后肯定要亏了。可是,初次创业的我以及我们这个贫困家庭的确输不起啊。”杨琴无奈地说,原以为付出努力攻克了技术关卡就没事了,不料如今鸡的销路又成了难题。
“这种鸡骨头细,内脏小,全是瘦肉,口感极佳,25元一斤,比土鸡还便宜。”杨琴的邻居告诉记者,与普通肉鸡相比,珍珠鸡肉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这位吃惯了土鸡的邻居,对这种既好看又好吃极富营养价值的珍珠鸡特别偏爱。“但是,我们一家最多也只能够帮助她买几只。”
据云华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忠介绍,他们获悉此事后。已经向胜利镇以及县残联等相关部门反映,相关领导表示将按照相关政策,把“杨琴珍珠鸡生态养殖园”纳入今年的“残疾人创业项目”给予扶持,安排创业导师上门指导,在技术和营销技巧等方面帮助她。“我已经帮助杨琴销售了几十只鸡,但这只是零头。大批量销售的话,还希望各农家乐、餐饮酒店和广大的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黄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