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顺的名言警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名人孝顺的故事

  古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不顾事实,盲目顺从,陷父母于不义,是为不孝。下面是关于名人孝顺的故事,请参考。

  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陈毅帮母亲洗尿裤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包拯辞官回家照顾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有关孝顺的名言警句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

  1、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庭坚,官居四品尚“涤亲溺器”,陈毅之位更高还为母亲洗尿裤。黄母身边自然不乏佣人侍女,陈母床前当然也是守护有人,像洗涤便器、尿裤这类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们为何还要事必躬亲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是做儿子的天职与本分,因为“养儿须报父母恩”。

  2、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3、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5、古代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6、关于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做人要孝顺作文: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句话

  孔子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本意是:你终于懂得了孝敬父母,可惜父母已经不在了。现在被人们理解为:我们一定要孝敬父母,是他们带给我们生命,是他们教给我们生活的本领和道理,不用错过孝敬的时机。

  世界上与父母相处的好的是一种人,世界上帮父母做事的是一种人,对父母恨到极点的也是另一种人。

  这些人的差别就在于孝顺父母的程度,如果让我选这三种人中的一种,我会毫不犹豫的选帮父母做事的人。要是你说我一定要多恨父母吧!没有,反而我会立刻转变态度,成为一个会帮助父母做事的人。

  我们的父母已经给了我们世上谁也给不了的东西。那就是生下我们,养大了我们,等我们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我们就应该照顾父母,把他们照顾的比照顾我们还好。我们长大了还要多去看看父母,要是父母被委屈了,我也要豪不犹豫的去帮父母说许许多多的好话。

  每一个父母都不同,有的父母花费了许许多多的财富去培养孩子;有的父母会多方面去教孩子,希望能让孩子读到清华,北大,甚至哈佛;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当成指挥官,孩子让你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孩子让你给他买好几百的玩具你给他买,孩子叫你带他吃豪华大餐,你就出钱。这样下去不是为了孩子好,反而会伤害到孩子,孩子只会成为一种人,那种人就叫作:自私!败类!

  我们也一样,永远要记住你的父母,你父母的生日,父母身体的健康情况。

  请全世界的孩子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句话:“你最崇拜的人,绝对是你的父母。”

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感恩社会,诚信待人,学会忠恕

  作为一个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做到孝敬父母,感恩社会,诚信待人和学会忠恕。首先,我们要学会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个老师,是他们叫我么如何做人,是他们把我们抚养长大,是他们教我们如何行走,是他们教我们如何说话,是他们在我们绝望的时候为我们点燃希望之火,是他们在我们气馁的时候给我们送上鼓励和安慰。没有父母的辛劳,就没有我们的成功。作为一个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孝敬父母吗

  感恩父母的同时,我们也要感恩社会。我们要感恩社会,感恩社会给我们的幸福,感恩社会给我们的帮助,感恩社会让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恩社会给我们的一切。在我们感恩社会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爱社会。关爱社会就是关爱他人,奉献集体,热爱祖国,并且大胆的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只有感恩社会,关爱社会,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和谐快乐的社会。在做人方面,我们要诚信待人和学会忠恕。顾名思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高尔基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对一个人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诚信。

  如果你的为人不诚实守信,你就会因此而丧失许多良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总是欺骗别人,这样的人在哪里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戴?这种欺骗别人的人,实际上再欺骗他自己,他为了利益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所以这种认识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的。我们也要学会忠恕。忠,即尽力为人谋,恕,即推己及人,则忠恕即为二者合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忠与恕。

  这两点是《论语》中的精华,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要真正做到这两点,我们必须去用心领悟。让我们孝敬父母,感恩社会,诚信待人,学会忠恕,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

其实孝顺很简单

  孝顺,乃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在于质识,不在于饰貌”这些都是《孝德故事》的名言警句。再不聪明,再没有才干的人会孝顺,就是一个心灵完美的人。

  从古到今,涌现了很多关于“孝”的感人故事。就如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了三年,而他对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熬好的药先亲自尝过才放心给母亲喝,他以孝顺名闻于天下。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作为一个学生,该如何孝顺长辈呢?我觉得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

  “卢伊!你看你的房间乱七八糟的,每次都要我整理!”妈妈又唠叨了。是呀,我做完作业也不整理书桌,书这里一本,那一本,白色的书桌上,零零零星星的橡皮残渣,比白中黑更为扎眼。每次都是妈妈操劳,看了刘恒亲自尝药孝母的故事,我很惭愧,下定决心孝顺长辈,做一个好孩子。

  我马上冲进房间里动起手来。我一会儿爬上阳台擦窗户,一会儿又踩上凳子整理书桌顶部,累得腰酸背痛,手脚酥软,“真累呀!”我轻声说道,不想让妈妈听见。我往后一倒,摊在床上,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睡着。我望着迷迷糊糊的天花板,想想平时对父母的不敬,心里惭愧不已。妈妈平时腰不好,带妹妹够累的,还帮我整理房间,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唠叨。这时,仿佛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房间,整个屋子立刻显得格外干净整洁,格外平静,惬意,格外温暖,舒适。

  “妈!我整好房间了,快过来验收!”妈妈走到门口,先是一愣,然后眼睛一亮,说;“真乖,这才是好孩子!”妈妈欣慰地笑着,我也莞尔一笑,好久没有看到妈妈这样笑了,带着笑容,我静静闭上眼睛,想想,其实孝顺很简单!

谈孝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定是我们已经背烂,张口便来的东西了,但是,能够完全做到的能有几人呢

  我们是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呢?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是母亲将我们带入了这个世界,是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但你知不知道这过程是多么痛苦啊。

  进入了新的世界后,父母还要养育我们,父亲则辛勤劳动,打工赚钱;母亲则无微不至的照料着我们。到了入学的年龄,他们辅导着我们学习,为我们洗衣做饭。而我们把父母使唤的跟仆人似得。难道父母画这么大代价养育我们就是为了当我们的奴隶吗?在古时,都是儿女听从长辈的话,为什么到了现代却成了家长听子女的话呢

  因为学业艰难,所以容易心情烦躁,但这就能成为与家长顶嘴,甚至责备父母的理由吗?读书再好有什么用?你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吗?百善孝为先,如果你连你的父母都不屑一顾,那你又怎么可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就如民谚:“就怕流氓有文化。”一样。

  礼数和道德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连我们流传千年的中华传统都不尊重那便是对不起先祖。

  我们要感谢母亲,是她给予了我们生命与抚养我们;我们应当感谢父亲,他给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高尔基说过:“我们应该赞美她们妇女,也就是母亲,没有母亲,既没有诗人,也没有爱。”是的,女性是伟大的她们含辛茹苦地孕育着生命,把人类最伟大的母爱留给了下一代。

  父爱,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使人陶醉其中;它像咖啡,苦涩醇香,使人为之振奋。父爱如山,高大威严;父爱似泉,不易察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顺的真谛

  古书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说明人人都要孝顺,而且孝顺是不分男、女的,所以不管到哪里,我们都要行孝,只要行孝,就是做了善事,所以孝顺长辈是最重要的。

  杨香打虎救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非常勇敢,打死了老虎,救回了父亲,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为了要孝顺长辈,但这个行为很危险的话,你必须要坚强一点,勇敢一点,才能孝顺别人。

  王祥卧冰求鲤,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为了让继母吃到鲤鱼,躺在寒冷的冰上,最后终于捕到鲤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假如我们要孝顺父母,有时就必须吃一点苦,而且俗话说:“好心有好报。”,只要我们行孝,长辈们都会赞赏我们的!

  证严法师曾经说过:“行善、行孝不能等。”所以只要我们能做的,就要尽量去做善事或行孝,而且不只要孝顺父母,还要孝顺爷爷奶奶或比我们大的长辈,例如:阿姨或叔叔等。孝顺是无所不在的,不管到哪里,我们都要孝顺长辈。

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回报

  还记得从古到今那些感人肺腑的孝心故事吗?他们的这种行为、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缇萦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着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

  花木兰替父从军

  古时候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那时北方战乱频频发生,朝廷下达了征兵的命令,花木兰的父亲虽是位老将军,但他年龄大了,体弱多病,花木兰非常心疼父亲,就偷偷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经过多年的战场拼杀,她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时常牵挂着父母,于是战争一结束,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后来她就荣归故里,继续在父母身边尽孝!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

  陈毅探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虽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些孝敬父母的行为都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和效仿的。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彰显。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又给了他们什么呢?其实父母亲的需求并不多,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当父母还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当父母还在的时候,多抱抱他们;当父母还在的时候,多关心和孝敬他们。是他们,为我们洗了无数的尿布;是他们,花了无数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教我们学习,教我们做人………过去,我们的幸福就是他们的幸福;现在,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

  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学会关心和孝敬父母。

谈孝顺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有良好修养的表现。孝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无论什么时候,都有那脍炙人口的孝顺故事。想到古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的孝顺大家都广为人知。还有那徐庶,在曹操假说徐庶母亲在曹营,明知是诈,但他也要去看一看。可见,孝顺也是可以与生命衡量的。

  孝顺也不一定是大事,但贵在坚持。想到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中一位年近五旬的人,从三十岁开始一直用一根麻绳背着母亲。他在哪里,母亲在哪里。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那是要有多么大的信念在坚持,放弃他的母亲,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他并没有放弃母亲。

  也不是人人都孝顺,也有一些忘记养育之恩的“成功人士”。想到几年前的一篇报道,一位成功人士,在他辉煌的过完八年之后,被人传出创业是因怕父母连累,将其杀死。听到这则消息,人们非常气愤,当然,他受到了法律的严重制裁。

  听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对孝顺这个词的印象更深了吧。

  养育之恩,这辈子都不能忘记。父母在背后付出的心血,并不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我们现在也许不能帮父母一些大事,但一些小事是可以做的,这也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孝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个人不孝顺,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一个不孝顺的人,谈何信任。一个人只有孝顺,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孝顺也可以帮助成长,再孝顺的同时,会经历许多许多,人们就是在那个过程中,渐渐的成长,成熟起来。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是为人处事的前提,孝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让我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孝顺他们,让孝顺之花在我们心里永驻。

孝顺是一种美德

  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传承一份份美与爱,传承这一种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唤起每一个人的孝心!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怎样学好普通话

2022满分考试题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