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铁路发展的认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地铁的发展作文

  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目前已被广泛使用。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系统是1863年在英国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干线全长约6。5千米。由于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要用蒸汽机车牵引。但蒸汽机车所释放出的气体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设计师每隔一段距离便设计设置了一个和地面相通的通风口。不过,这样就占去了许多地面的面积。

  中国的第一条地铁于1971年开通,使北京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不过当时地铁的定位为“战备为主,兼顾交通”,也就是说这条地铁不支持民用交通。直到1981年,才正式开放市民使用。

  地铁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优点不断增多,缺点不断被修正,至今为止已成为大城市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其优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节省土地

  当今社会人口增长迅速,土地资源稀缺。将铁路建于地下,可以省出地面空间,令地面可以用做其他用途。

  二、交通便捷

  地铁线路不像地面交通那样复杂,它运送量大,运送速度快,交通出行更为便利,可以节省许多出行时间。

  三、减少污染

  汽车大多使用汽油、柴油作为能源。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汽排放,无污染,更低碳,更环保。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地铁将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离开奋斗的沃壤,天赋的种子便寻不到春华秋实的前程。同样的旋车,车轮不知前进了多少,陀螺却仍在原处。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懂得飞翔才是生命的价值。开拓者走的是弯弯曲曲的路,而他留下的却是又直又宽的足迹。海浪宁可在挡路的礁山上撞得粉碎,也不肯后退一步。即使脚步下是一片岩石,它也会迸发出火花,只要你拿起铁锤钢钎。上游,是勇士劈风破浪的终点,下游,是懦夫一帆风顺的归宿。躺在被窝里的人,并不感到太阳的温暖。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奋斗者的幸福是从痛苦起步的,享乐者的痛苦是从“幸福”开始的。

对中国铁路发展的认识

开向明天的高铁有感

  6月30日,我在电视上看到《开向明天的高铁》这个节目,这是个现场直播的节目。我看见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了,G1在这一天正式载客营运,时速高达到了380千米/小时至304千米/小时,从北京到上海只要三个多小时了。天哪!真快!

  京沪高铁运用了许多高新科技,最让我惊奇的要数隧道了,总共要穿过15个隧道,隧道的出入口是喇叭形状的设计,而且两边都有窗口。以往火车开进隧道之前要减速,但是进去以后总是还会有噪音,而今有了这种喇叭型的设计,就改变了传统进隧道的缺陷,在这种高铁上行驶,不用减速就进入隧道,而且不会有噪音,那是喇叭形状的设计能把空气的挤压及时地外泄,这样就没有什么噪音了,让人们坐在里面感觉特舒服。

  还有一座架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的桥,全桥都用钢铁建造的,上面的拱形是采用软钢建造的,它可以减轻震动,是建了三年才竣工的。当第一班列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安全、平稳地穿过大桥时,我看见桥下的人们沸腾了!工人们有的握手,有的拥抱,还有的不知疲倦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和自豪,他们三年的辛苦没有白吃!三年的时间没有白费!三年的汗水没有白流!

  看着现场直播的节目,看着在高铁上飞驰的列车,看着换呼呼的人们,我不由得暗暗下定决心: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掌握真本领,不远的将来,开向明天的高铁的工程师一定是我——王栋栋。

呵护铁路

  铁路,是交通的动脉。它拥有飞快的速度、强大的运输能力和很好的稳定性,既能促进社会进步,又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汽笛鸣叫,火车启动,一条条钢铁巨龙便飞驰在中华大地上。

  在祖国的西部,有一个名叫西藏的地方,它曾是我国唯一一个没有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单位。公路运输能力有限,而且很容易被恶劣天气阻断,因此许多物资运不进西藏,群众的生活很不方便。2006年7月1日,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青藏铁路盘亘在西藏。这条铁路突破了生命的禁区,穿越高山大河,飞架裂谷天堑,为促进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没有铁路,我们的祖国就不会有繁荣富强的今天。建国初期,国家内外交困,正是铁路的存在,才让煤炭、钢铁、木材等物资能够快速调运,解放军叔叔能及时到达指定位置。毫不夸张地说,国家安全与铁路息息相关。

  铁路是铁路工人的劳动成果,修建铁路是非常辛苦的。夏天,铁路工人在四十度以上的工作现场辛苦地挥洒汗水;冬天,他们又冒着严寒让风雪肆虐脸庞。我们一定要爱惜铁路工人的劳动成果。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培养爱路护路的意识。我们要做到不损坏铁路设施,不在铁路路基上乱挖,不随便破坏铁路沿线的植被,不在铁路附近扔垃圾。如果发现铁路上有障碍物或有人要蓄意破坏铁路设施,一定要及时报警。

  听了我的描述,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吧!呵护铁路,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来做呵护铁路的小使者吧!

  本文新颖的题材让人眼前一亮。小作者选取了铁路这个相对“冷门”的题材,并以广博的学识和很高的思想觉悟完成了这篇既贴近生活又有一定高度的佳作,让人不禁为之点赞。

为中国铁路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心得体会

  前进、东风、韶山、和谐号、复兴号,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济南动车车间动车组司机薛军用37年的从业经历,见证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过去蒸汽机车最高时速60公里,现在复兴号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中国速度令世人惊叹!每当我把动车组停稳,走出驾驶室,看到旅客安全到达目的地,我都为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而感到自豪。”薛军说。

  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背后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倾情投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牵引制动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黄金是其中一分子。2016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以时速420公里完成的重联和交会试验。在之后的5年里,他先后参加或主持了与复兴号相关的20余项科研项目,完成了10余列动车组的试验检测任务。目前他正致力于研发新一代复兴号。

  在各地火车站,很多工作人员接续传承雷锋精神,为旅客办实事、解难事。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值班员兼支部书记黄吉莉就是其中一位。“158”谐音“义务帮”。“158”雷锋服务站已累计帮扶困难旅客100多万人。黄吉莉和同事每天奔忙,做盲人旅客的眼睛、聋哑旅客的翻译、残疾旅客的拐杖、年老旅客的港湾,让他们出行不再难。“我将联系方式留给有需要的旅客,无论白天晚上,都可以给我打电话。

谈高铁

  高铁的出现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车组"复兴号"正式命名,并在6月26日在京沪线上投入运营。

  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制造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五年前,高铁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奢侈品,而如今,他早已成为百姓出行的必需品。从跨越塞北风区的兰新高铁,到驰骋东北雪海的哈大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车次越来越密。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高铁红利"。我省省会城市郑州,既有211郑州大学,集聚了许多高素质人才,还有铁路学校,我想的郑州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高铁不仅“缩小”了中国,也联通了世界。不久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名青少年评选他们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位居榜首,成为他们最想带回国的“中国特产”。我作为中国子民为中国感到自豪。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老百姓舍近求远,殊不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中国高铁后来居上的秘诀所在。大国工匠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复兴号”的到来,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关键路口。复兴号代表着中国高铁在新时代坚定跟党走的坚强决心。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更加地繁荣富强。

铁路心得体会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们过惯了在大学中慵懒散慢的生活,自身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当我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行不通,然而,我却有幸地参加了武汉铁路局xx届新职工的岗前培训,自己的内心是深有体会的。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路局的制度、文化等。这让我们了解了路局的组成、发展历史、经营理念、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并通过举办的新职工的篮球赛,在赛场真切感受到了新职工的活跃气氛,切身体验到了武局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一流国企。我们还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这让我们对武局的业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熟悉了武局开展的各项业务范围。

  让我更为之震撼和感动的是,领导对新职工的关怀帮助

  以及他们对工作的那份热情和执着。他们以现身说法,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将自己怎样对待挫折和挑战的经验拿来与我们共勉,他们教我们怎样在挫折中寻找斗志,怎样使自己激情满怀。他们的经历也使我们明白了工作中的挫折在所难免,自信和追求成功的激情是我们新职工必须具备的,要勇于向困难、向自己挑战,要有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

  “干铁路就是干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首先端正态度作为成功与收获的起步。米卢曾说过:“态

  度决定一切!”只有从心里认同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才能使行动变自发为自觉,才能产生良好和积极的效果。课程的第一天我就认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培训班过程中如何学习,想学到什么,学习后对自己有哪些期望?现在我

  终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觉得,首先要明确目标,树立信心,理论联系实际,严格遵守纪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踏踏实实朝大目标走去。不仅要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精神来听好每一堂课,同时也要学习讲师的授课技巧,互动的丰采,也要与各个组的伙伴多沟通,多交流,从他们身上吸取更多的营养和灵感,每位伙伴都是老师,每位伙伴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有着非常优秀的品格值得我去欣赏和学习。这样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和努力呢

  积极向上的态度是进步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总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总比别人多努力一些,总

  比别人多学习一分,

  离成功总会近些再近些。这也是培训班给我的体会之一。

  正所谓: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成功就是从点滴到点滴的过程。所以,良好点滴的养成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也是在武局的管理制度中我体会到的。一个人的辉煌,决不是偶然,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岁月的千锤百炼和人生的坎坎坷坷。

中国正被高铁改变着

  敬爱的党组织:

  XX年,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京津铁路正式运营;XX年,世界里程最长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XX年,时速414.6公里的沪杭高铁再次刷新世界运营的最高时速记录……一次次的记录,一次次的突破,彰显了我国高铁产业的迅猛发展;展示了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跳跃;验证了“中国正被高铁改变着!”的真理!

  目前,我国高铁投入使用里程超过7000公里,雄踞世界第一,日运送旅客达90多万次,这一切都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证和“零”距离生活的体验。

  在我看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拉动了国内的多个产业发展,为高铁技术产业、制造业、运输业等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际经济危机、国内经济低落的时候,政府加大对高铁建设的投入,缓解了许多相关企业濒临破产的压力,并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高速铁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小看,帮助实现同城效应,形成走廊经济带,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保障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以来,或因投机分子囤积居奇,或因气候季节变化影响者我国一些基础生活品价格异常波动。以我自己的见解,铁路真的帮了我们大忙,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铁路,快速、充足地将物资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解决其燃眉之急。这则进一步体现了我国高铁对国家,对人民的便利之处。

  正值xx届五中全会闭幕,会上特别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中国高铁将继续为中国腾飞出一份力量!

  我们坚信我国正被高铁所改变着!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它为国家的发展所提供的动力支持,更切身感受到了高铁给我们带来的福利,这无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心灵更加开阔, 让我们对未来有更美好的憧憬!

  汇报人:文秘范文

  XX年10月28日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2008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

  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宏伟目标,中国铁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在体制创新方面,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铁道部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新线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地方政府或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高铁、推进铁路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铁路建设中,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协调行动,组织起了强大的工程建设队伍;在技术装备制造中,无论是运营单位,还是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都统一步调,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组织,形成一个“拳头”,坚持整个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一盘棋,在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一搭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

  二、中国高速铁路现状与未来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920营业公里。其中,新建时速25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4044营业公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2876营业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状况总体很好。一是设备质量可靠。无论是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固定设备,还是动车组等移动设备,质量稳定,运行平稳。二是运输安全稳定。高速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职工队伍素质过硬,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没有发生旅客伤亡事故。三是经营状况良好。高速铁路受到广大旅客的青睐,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全国铁路每天开行高速列车1000列左右,平均上座率达到101.7%。高速铁路为广大旅客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时空,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今后几年,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时期。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届时,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南京~杭州、杭州~宁波、天津~秦皇岛、蚌埠~合肥、厦门~深圳、汉口~宜昌、南京~安庆等高速铁路将建成通车,我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例如,1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2小时能到达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南京、合肥、长春、大连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可以预料,到2012年,我国铁路“瓶颈”制约将初步缓解,“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将得到较大改观。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三、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巨大作用

  第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高速铁路对于保证城镇人口的大量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的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具有重要作用。高速铁路还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可以大大缩短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我国东西间、南北间将不再遥远,中部地区也必定更加通达。同时,也将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带动相关产业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高速铁路不仅是高新技术的集成,而且产业链很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速铁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会像青藏铁路那样,带来旅游业的大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产生重要作用。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我国铁路繁忙干线可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把既有线的能力腾出来,发展货物运输,极大地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能够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货运保障。

  第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发展高速铁路,可以节省大量土地。我国高速铁路大量采用“以桥代路”,不仅大大提高了线路基础稳固程度,有效减少了铁路对沿线城镇的切割,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土地。高速铁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交通工具。中国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全部采用再生制动,节约了大量能源尤其是宝贵的石油资源。高速铁路车站均设计了超大面积的玻璃穹顶,在各层地面还做了透光处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有的车站采用了热电冷三联供和污水源热泵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有的车站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大量减少碳排放。在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设过程中,我们同步实施了桥下植被绿化、边坡绿色防护等措施,既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又绿化美化了沿线环境。对高速铁路沿线桥梁、站房、雨棚、站区等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力求与既有建筑和谐相融。安装了声屏障,有效降低了噪音污染。高速列车全部安装了真空式集便装置,实现了污物、污水集中收集和垃圾零排放。

  第三,推动了铁路交通在全球的新一轮复兴。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铁路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高速铁路出现以后,特别是中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铁路找到了突破口,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看,铁路正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高速铁路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们愿意与国际铁路同行共享高铁技术成果。去年以来,中国铁路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中沙、中委、中缅、中吉乌、中波、中印等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有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沙特麦加朝觐轻轨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委内瑞拉中西部铁路项目——全长470公里的提纳科(Tinaco)~阿那科(Anaco)铁路开工建设。与美国、俄罗斯和巴西等高速铁路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背景资料:

  1964年10月1日,最高时速达210公里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标志着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诞生。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开工建设高速铁路,促成了高速铁路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到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了3216公里高速铁路。高速铁路运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促使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形成了高速铁路的建设热潮。欧洲议会还批准了泛欧高速铁路网的规划,规划新建线路12500公里,改造既有线14000公里,形成连接欧洲所有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网。到90年代中期,高速铁路在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认可,开始大力发展。(资料提供:铁道部)

  金榜VIP已享免费阅读及下载

中国高铁迅速发展作文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

  镜头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绿皮火车

  “呼哧、呼哧”火车粗重地喘着气,像一头疲惫不堪的老牛,缓缓地停下来。

  站台上,洪流般汹涌而至的人潮让狭小的车门近乎变形,几欲崩裂。为了挤进车厢,人们更是各显神通,大包小包肩扛手提,有些甚至直接爬窗了。

  车厢内挤满了人,过道上水泄不通,汗臭、脚臭、腥味……各种莫名的气味在此汇聚,闻之欲呕。尽管如此,爸爸说,那时为了购买车票,即使连夜到火车站排着如长龙般的队伍,也未必能买着。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票’消得人憔悴”。

  镜头二:2018年暑假和谐号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乘高铁要去福州旅游,在家里爸爸通过移动支付早就轻轻松松地定好票。

  "呜——"的一声,我看见一条白色巨龙从远处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车头三个醒目的大字——“和谐号”。我不由得惊呆了:优美的身姿,苗条的身材,秀气的鹅蛋脸,跟老式火车笨重的身子,方正的国字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真是天壤之别呀!

  一进车厢,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映入眼帘是:干净整洁的地面,舒适整齐的软椅,椅背还设有贴心的小桌子,透明的车窗,清晰的液晶显示屏。时速350公里,列车行驶时无比平稳和舒适,可以在桌上立硬币而不倒!

  镜头三:2050年未来号

  一个白色的“胖小子”正呼啦啦的按着遥控器。你没看错,“未来号”高铁是无人驾驶的。

  “未来号”高铁是纯空气能的,它可以把空气吸进发动机,然后把有害的空气转化为新鲜的再释放出来。

  “未来号”高铁最高时速可达每秒钟十五千米,等于每小时七千多公里,这样的快速度使得从中国到美国也只需要1小时,真是“远隔万里一时还”!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不断奋斗里书写。中国高铁,将是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中国高铁作文-看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声呐喊,不仅唤醒了沉睡的中国铁路人,也震惊了世界。这,就是詹天佑和铁路。而在这一天,又是一声呐喊,出现了新的创作——高铁。

  那是寒假的一天,我要坐高铁回家,我不仅怀着思念,更是怀着期待,我期待第一次真正用眼睛目睹着高铁。进站后,我看到精神抖擞的列车员,一个个都神情庄重。这时,我终于看到了列车,它像风一样的向我们驶来,越来越慢,越来越慢……上车了,列车员像天使一般微笑着为我们服务。我坐了下来,等待列车开动。

  “动了,动了!”我此时又是兴奋又是头晕。我向窗外望去,外面的事物消失得越来越快。我越想越激动,在心中大喊:“我坐上了列车!我坐上列车了!”

  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我从没想过国人那么伟大,让第一条铁路、第二条铁路诞生。我也从未想过是他们,是中国人,伟大的中国人,在大地上作出了贡献。

  今天的高铁,告诉了世人:中国,是一个奇迹,一个从未有过的奇迹!奇迹不会停下,而是,一直继续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企业绩效薪酬管理方案

空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