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简短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上下五千年简短小故事

上下五千年

  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楚庄王。他不满二十岁,三年来不管政事,游手好闲,还说谁来劝谏,立即杀头。这不是昏君吗?其实他哪里是昏君,他是在实验哪些是贤臣,哪些是奸臣。楚国大夫伍举激励他说:“有一只大鸟,五彩缤纷,美丽妖娆,整整三年,不飞不叫。”满朝文武,莫名其妙。楚庄王答道:“这只大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后来,他也做到了。看来,楚庄王有江海般的肚量,这是我应该学习的。我呀,就是爱计较,小的像芝麻一样的事,我也爱争个你死我活,真是太爱钻牛角尖了。

  还有一个人让我震撼,她残忍至极,甚至比武则天还狠毒。她就是刘邦的妻子——吕后。她杀了许多忠臣,为了自己的利益她把惠帝的异母兄弟——如意杀了,还把他的妈妈砍了手脚,挖掉眼球,熏聋耳朵,灌了哑药,做成人彘,真是够狠。

  在书中我还认识了因为禅让传美名的尧和舜,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暴政失人心的夏桀,发誓灭楚的伍子胥,卧薪尝胆的勾践,不辱使命的晏子,爱国诗人屈原,完璧归赵的蔺相如,脱颖而出的毛遂,指鹿为马的赵高,破釜沉舟的项羽,塞北牧羊的苏武等等。这些名垂青史的人,有的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让我们反省。

上下五千年简短小故事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以细腻的笔触和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一些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人物,真实展现了他们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她图文并茂,力求准确,生动地为广大读者展现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再现了一位位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名垂千古,惊天动地,如一首英雄的赞歌,激人向上。

  回顾历史,战国时期,秦国一直攻不下赵国,武将廉颇和文将蔺相如功不可没。为了国家利益,他们放弃个人恩怨,团结御敌,忠心为国,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传颂。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用了10年时间,兼并了赵、韩、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秦朝的项羽虽然最终败在刘邦的手下,自刎于乌江岸边,却谱写出一个流芳百世的英雄传说。

  更让我敬佩的还有记录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的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遭“李陵之祸”而被汉武帝处于腐刑,他本想以死明志,但他想,人总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决定“就极刑而无愠色”,顽强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史记》。这种厄运打不垮的精神将永远流传。还有名扬古今,足智多谋的三国人物诸葛亮,谁都知晓他聪明机智,料事如神,刘备能夺得江山,都是靠他的辅助。诸葛亮曾七次生擒孟获,另外有刘备《三顾茅庐》等故事,可见他才智超人,天下无双。《上下五千年》让我理解了中华民族的坎坷与辉煌,多么需要后人继承灿烂的文化遗产,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因此,我们小学生更应牢记祖国历史,传承璀璨文明。学习英雄人物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以古今人物为榜样,学好本领将来更好的为祖国建设服务。

  啊!读到祖国五千年的发展,谁能忘掉这些风流人物。面对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动容,为之骄傲,我将永远为我们中华民族英雄而高歌。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骊山烽火”这个故事。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继成王位。周幽王不管国家大事,只顾着吃喝玩乐,还经常派人四处找美人,有一位叫褒珦的大臣劝周幽王管管国家大事,关心百姓,不要四处找美人。可是周幽王听了以后非常生气,就把褒珦关进了监狱。褒珦的家人被迫买来一个漂亮的的乡下姑娘,叫褒姒。褒珦的家人教她唱歌跳舞,训练好了以后,便把褒姒打扮好,送到了周幽王的身边替褒珦赎罪。周幽王见褒姒长的漂亮,便放了褒珦。周幽王日日夜夜陪褒姒玩儿,把她当个宝,而褒姒不喜欢他,而且十分想念家乡,经常唉声叹气,独自落泪。周幽王想尽办法逗她笑,可是她就是不笑。于是他发出告示,说谁能逗褒姒笑,就赏1000两金。有一个虢石父的人,想得到这些金子,就想个鬼主意,于是他对周幽王说:“咱们为了防备西戎进攻,在骊山那儿建造了许多烽火台,每隔几里一座。万一西戎打进来,守关的士兵就把烽火烧起来,邻近的的各位诸侯见了,就发兵来救援,请您跟娘娘去骊山,让守关的士兵把烽火点着,邻近的诸侯看见了,上个大当多好玩儿呀!娘娘见咱恶作剧,能不笑么?”周幽王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连连点头。周幽王的叔叔怕烽火会闹出乱子,劝他不要这么做,可还是被周幽王拒绝了。晚上,周幽王带着褒姒来到了烽火台,虢石父让守关的士兵点起烽火,邻近的诸侯看见了,以为是西戎打来了,便带领人马赶到烽火台。到了那儿,看到四处乐鼓齐鸣,歌舞升平,非常生气。褒姒见许多人忙来忙去,不知怎么回事儿,幽王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褒姒觉得幽王很无聊,冷笑了一声。不久,西戎真的打来了,守关的士兵就把烽火烧起来,诸侯们以为是周幽王点烽火玩玩,就没理会,结果周幽王死了,褒姒也被抢走了。

  我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儿像“狼来了”,周幽王就像里边的牧羊童,觉的这个主意很好,邻近的诸侯就像是在田里干活儿的农民们,上了当,就不在理了。我也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有些人因为不讲诚信,结果人人都不信任他了。也有些人借了别人的钱,却不按时还钱,结果别人再也不借他钱了……这都是不讲诚信的结果,所以我们以后要和诚信交朋友,让诚信随时陪伴在我们身边。

我喜欢看《上下五千年》

  阅读是一股清泉,洗净我心灵上的尘埃;阅读是一副罗盘;为我指明人生的道路;阅读是一叶方舟;带我遨游知识的海洋;阅读是一把金钥匙;为我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阅读是盏明灯;为我照亮人生的道路;阅读是一架桥梁;让你通往知识的对岸;阅读能使你穿越时空;与古人与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有很多有成就的名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现在说说我的读书经历……

  我最早是从幼儿园的时候开始看图阅读,后来我认的字多了,就开始读些大人看的书。

  在我五岁的时候,爷爷从乡下来到城里,拿了几本陈旧的书,其中有一本书叫《上下五千年》我非常喜欢那红色的书皮,上面画满了兵器和马车,里面的图画也很好看,爷爷看我喜欢,便送给了我。我以此为荣,常常向小伙伴们炫耀。

  过了几年我把那本书遗忘了。在一次整理房间时,我又发现了她,她孤零零地蜷缩在墙角,我随手翻看了一下,再一次被书中的画面和人物所吸引;我便又一次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通过这本书使我了解到象于谦、岳飞、文天祥、这样的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要向着这些英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象和绅这样的贪官,表示深恶痛绝。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我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长达五千多年。分夏商周、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算来汉朝的时间是最长的。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推动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用他们的事迹书写者华夏历史。其中有几个使我深有感触。

  第一个就是秦始皇。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先寻找人才,然后再用金钱把其他六国的关系分裂,最好又一个个灭掉他们。可是秦始皇也干了一件臭名远扬的事,就是“焚书坑儒”。原来始皇统一天下后,要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所以有些儒生偏反对秦始皇的做法,于是他一怒之下,就做出了这样的残暴决定。我认为秦始皇的统一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有些方法太过激。

  还有一个我敬佩的人,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小时候就显露出他的聪明才智。长大后并没有受官府重用,于是便开始了他流浪生活。在流浪生活中,他写了很多诗,有些诗至今还流传着。我很喜欢他的作品。

  有一位宋朝的大将军,叫岳飞。他英勇善战,有一支自己的军队,叫岳家军。书中说岳家军每战必胜,所过之处,老百姓早早就把床铺好等待岳家军来住。可是宋高宗胆小,在敌人的逼迫下害死了岳飞。我真为这位英雄感到可惜。

  明朝末期,百姓叫苦连天,是他推翻了明朝统治者。他是谁?他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父母亲都去世了,只好向豪绅借钱。但李自成为人正义,关心老百姓,深得百姓喜爱。在那时他就下决心推翻明朝。长大后,他发动起义,农民们踊跃参军,最终打败了明军。当我读到这里时,真为他们高兴。我喜欢他这种有远大的抱负与志向的精神。

  其实,还有很多人像他们一样为国效力,像屈原、张衡等,数不胜数。

  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是由一个明智的皇帝开国,然后好的风气会保持下去而使国家兴盛,而后由于昏君当政使国家逐渐由兴盛而衰退,最后灭亡。明君往往重用贤人,昏君旁边往往会有小人。

  回想书中的故事,我想: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和平时期,有机会去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真幸福啊!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朝政腐败,甚至一度出现了卖官卖爵的现象。见武帝如此奢靡,大臣们也渐渐的开始安于享乐,搜刮民脂民膏。这还不算,朝廷中竟掀起了比富之风。

  在众多大臣之中,有一个名叫石崇,钱财最多,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与之比富的对手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此举可惹恼了一个人——武帝的亲舅舅王恺,石崇也听说了王恺有跟他比富的意思,毫不示弱。王恺家用糖水洗碗涮锅,石崇便立刻命令家人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家用上好的胭脂粉墙,石崇便要家人用金粉将门外的院墙重新粉刷一边······

  如此暗地里较量了几番,王恺沉不住气了。一天,王恺家张灯结彩,异常热闹,大家以为有什么喜事,其实只不过是王恺要出去游玩,顺便刹刹石崇的锐气。王恺命家人牵出10匹血汗宝马,全都配上金络头,在抬出一顶有180颗珍珠串成门帘的红顶轿子。然后,在已用细黄土铺过的路旁设了40里紫丝布步障,雄赳赳气昂昂的绕到石崇家门口。岂知,一看他就傻了眼。石崇得到消息,早就让家人牵出50匹宝马,配上金鞍、金络头,又抬出10顶八抬大轿,那轿帘竟都是用两百颗大小相同、小拇指肚大小的珍珠串成。然后用净水泼街,在铺上一指厚的珍珠粉,路两旁设了50里长的的锦缎步障。布置完毕,石崇稳坐轿中,专等王恺。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内容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

  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

  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上下五千年简短小故事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上)作者李小英武王在位的时间非常短暂,仅两年便染病身亡了。他的儿子,十三岁的姬诵登上王位,这就是周成王。

  由于成王年龄尚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便辅佐他处理国家大事。周公雷厉风行地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措施。首先,他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来继承。周公还明确规定了各等级的服饰、祭祀、占卜、会盟、饮宴、朝贡、婚娶、殡葬时的仪式。这就叫“周礼”。从这段话中,说明了周公办事周到,井井有条。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蔡文姬归汉

  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城在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

  南匈奴跟汉朝的关系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蔡邕(音yōng)有一个女儿还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来。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早年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去。董卓掌权的时候,蔡邕已回到洛阳。那时候,董卓正想笼络人心。他听到蔡邕名气大,就把他请来,封他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三天里连升三级。蔡邕觉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汉灵帝时候强多了。

  到了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叹了口气。这一来惹恼了司徒王允,认为他是董卓一党的人,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允还是不同意,结果死在监狱里。

  蔡邕的女儿名叫蔡琰(音yǎn),又叫蔡文姬,跟她父亲一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来。

  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着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官名)董祀。

  哪儿知道时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

  蔡文姬急得不得了,连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从把蔡文姬求见的情况报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识,就对大家说:“蔡邕的女儿在外流落了多年,这次回来了。今天让她来跟大家见见面,怎么样?”

  大伙儿当然都表示愿意相见。曹操就命令侍从把蔡文姬带进来。蔡文姬披散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嗓音清脆,话又说得十分伤心。座上有好些人原来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伤心劲儿,不禁想起蔡邕,感动得连鼻子也酸了。

  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

  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

  曹操就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

  那时候,正是数九寒天。曹操见她穿得单薄,就送给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

  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经过大乱,散失得一卷都没留下来。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听她还能背出那么多,就说:“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你看怎样?”

  蔡文姬说:“用不着。只要大王赏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写下来。”

  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华上下五千年电子书

上下五千年电子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