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黄文秀是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生,面对精彩的世界,这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女孩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她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超励志故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不能没有英雄。

  生死之界,一念之间——国为重,己为轻。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8月24日,距离张超牺牲100多天,人们在人民大会堂和他的战友、家人等代表一起分享这位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位平凡英雄。爱笑,顾家,会爱,感恩,有情义,爱追梦……品味他的平凡,我们愈加感受到英雄就在你我身边。

  这是一位真心英雄。真心爱国,真心爱家,真心爱战友……感受他那颗赤子之心,我们愈加感受到这位英雄的伟大与坚强。

  这是一群无名英雄。作为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和他的战友们每天气势如虹的飞行,父母未曾看过,妻儿未曾看过,亲朋也未曾看过。他们震撼海天的“演出”,只有唯一的“观众”——祖国。

  8月中旬,祖国见证了他们传来的捷报。张超同批战友带着他未竟的梦想,驾驶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取得了航母上舰资格认证。

  英雄壮志,永照海天。今天,我们分享这位英雄的故事,实则是在聆听来自海天之间的祖国“心跳”和强军“脉动”。

  戴明盟

  “飞鲨”勇士悲憾海天

  作为航母战斗力的刀锋,我们这支部队边组建、边试验、边训练,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飞行训练之路,自主培养出我国第一批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要奋斗就会有牺牲。2016年4月27日,是一个无比悲痛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国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同志,因突发飞机电传故障,倒在了实现航母飞行梦想的最后一刻,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张超是我亲手挑选的飞行员,他阳光自信、热爱飞行,血气方刚、勇于担当,是这批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2015年初,我带队到张超所在部队遴选飞行员时的情景。当时,他跑到我的住处,自报家门说:“我特别想成为你们飞鲨战队的一员。”我问:“你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吗?”他回答得斩钉截铁:“知道,但我就是想来!要干就干最难的,要飞就飞舰载机。”

  加入“飞鲨”战队,直面全新的武器装备、全新的训练模式、全新的操纵习惯,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作为超常规培养的“插班生”,张超不断自我加压,加班加点,补训苦训。

  战友们都说,张超真是人如其名,他始终以赶超的姿态在奋力前行,以超多的汗水、超强的毅力收获了超常的成绩。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有人分析,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是一般战斗机飞行员的20倍。

  以身许国,何惧生死?张超曾对妻子说:“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就把我的骨灰撒到大海里。”这种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始终砥砺着张超的战斗激情。海上超低空飞行,是歼-15舰载机战术训练中的难点。课目越难他越想飞,任务越险他越敢上。张超一再请战,最早完成了这个飞行课目。

  最令人痛心的是张超的最后一次飞行,面对突发故障,他第一反应是挽救飞机。飞参数据显示,那种情况下,他的操纵近乎完美,壮举令人震撼。生死一瞬足以见证,他是当之无愧的“飞鲨”勇士!

  王亮

  生死抉择尽显忠诚

  4月27日,晴朗的天空高远透亮。对于飞行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当天,张超共有两个架次的飞行任务。第一架次是超低空掠海突防飞行,他的战术动作衔接流畅,非常好地完成了规定课目。

  中午12点半左右,张超开始第二架次的飞行。按照训练计划,他需要在与辽宁舰甲板1∶1的着舰区,连续完成6次陆基模拟着舰。

  “飞鲨”围绕模拟着舰区盘旋着,对中俯冲,后轮触地,前轮触地,拉升复飞……张超飞得很棒,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叫好。

  很快,他开始进行第6次陆基模拟着舰,这也是整个团队全天的最后一次着舰。张超的整个下滑过程精准稳定,自然流畅,近乎完美。12时59分10秒,飞机沿着标准下滑线从我眼前呼啸而过,后轮在理想的“落点”率先触地。我和指挥助理不约而同喊了声“漂亮”,在记录板上打出本场次的最高分。

  然而,就在这本该“落地为安”的瞬间,无线电耳麦突然传来急促的语音告警:电传故障……随即,飞机像一匹正在狂奔的烈马被勒紧缰绳一样,前轮猛地弹起,机头急促上仰。

  按照特情处置规定,遭遇这样的故障,可以立即跳伞。然而,张超没有这么做。他第一时间将操纵杆猛推到底,牢牢把定,试图把上仰的机头强压下去,挽救这架造价数亿、朝夕相伴的战机。可是,飞机没有丝毫响应!

  兄弟啊,真的不能再管了!我和塔台指挥员同时对着话筒大喊:“跳伞!跳伞!跳伞!”

  12时59分16秒,机头还在上仰,飞机骤然离地20多米。无奈之下,张超终于拉动弹射手柄,“砰”的一声,连同座椅弹射出来。但是,高度太低,弹射角度太差,救生伞没来得及张开,就重重地摔向了地面……

  救护车呼啸疾驰,我们不停地对他呼喊:“兄弟,坚持住,坚持住啊!”一路上,张超断断续续地说:“我是不是再也飞不了了……”只言片语,流露出他对飞行事业的无限眷恋。

  张亚

  碧海蓝天恒爱久远

  我和张超相识相爱6年,有一个宝贝女儿,有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我们对未来的日子做过很多美好的规划。然而,他突然走了,带走了对我们的全部承诺,没有留下一句嘱托。

  与张超相处这些年,我感觉他这个人,爱飞行真是爱到骨子里。因为爱他所爱,所以追求他所追求。在张超的影响下,2012年6月,我下定决心,辞去令人羡慕的航空乘务员工作,特招入伍到张超所在的部队,和他成了肩并肩的战友。

  2015年初,海军选拔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知道消息后第一个报名。当时,我们刚把家安顿好,女儿还不满一岁,但我知道飞舰载机是他的梦想,我不能拖后腿。

  张超调到舰载机部队后,我们又开始两地分居。我一直想去部队看看,他总说训练太忙,不让我过去。今年4月,我和他终于约好去部队过五一。我早早买好4月27日的火车票,收拾了一箱子漂亮衣服,还做了他喜欢的发型。上车那天,我特意穿上他最喜欢的那套连衣裙。一路上,我憧憬着见面时的情景:他带着我最喜欢的百合花,抱着我转圈,一遍一遍地叫我小名……

  然而,我刚到北京,就意外地被部队的人接下车。我一看那么多人,吓坏了。我哭着不停地问,张超到底怎么了?他在哪里,我必须见到他!我一直相信,张超不会离开我。

  到了殡仪馆,看到他静静地躺在那里,我的天塌了!遗体告别那天,看到灵堂上爸爸的照片,女儿突然哭了:“爸爸,我要找爸爸。”我把女儿抱到张超的遗体旁,对她说:“含含不哭,爸爸飞行太累了,不要打扰爸爸睡觉。”

  张超走后,有段时间,女儿只要看到我闭眼睡觉,就使劲拍打我的脸:“爸爸睡觉了,妈妈别睡!含含怕,妈妈你起来。”

  张超走了,他的爱永远伴随着我和女儿。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上战场,我也会像他一样勇敢地冲锋陷阵!

  超,你知道吗,你的同班战友们在航母上胜利着舰了!按照当初的约定,当你驾驶飞鲨在辽宁舰着舰后,我和女儿要捧着鲜花迎接你的凯旋!今天,我带着鲜花来了,来和你一起感受这份荣光!

  聂元闯

  搏击海天执著追梦

  我和张超既是大学同学,也是同团战友,朝夕相处了十来年。听到张超壮烈牺牲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但我深深理解他瞬间的英雄壮举。

  2004年,我们一起考入空军航空大学。张超自信阳光,刻苦上进,学习成绩非常好。他热爱飞行的强烈愿望让我印象深刻。

  2008年,我们一起分配到海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带飞教员问他,有没有兴趣留下来?出人意料的是,张超谢绝了教员的好意:“我想到一线部队去,飞战斗机!”

  作为成天在一块的好战友,我知道他骨子里有一种英雄情结,始终想着部队,想着打仗。他多次和我聊起“海空卫士”王伟,他说:“王伟是我心中的英雄,他敢用生命与外军飞机较量,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个纯爷们!”

  一拿到分配意向表,他就毫不犹豫地填下了王伟生前所在部队——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来团里报到时,张超直截了当地告诉团长:“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

  有幸来到英雄所在部队,张超深感这是使命的交接。从此,他比以前抓得更紧、训得更严、练得更苦,在我们同批里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飞夜航、第一个打实弹、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成了大家公认的“飞行超人”。

  我们团是南海一线主力作战部队,承担着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神圣使命。近些年,外国舰机在南海活动十分频繁。张超和战友们坚持逢舰机必跟,几乎每天都有紧急战斗起飞任务,多的时候一天有四五次。

  2013年4月,外军一架侦察机又在我周边抵近侦察。接到指挥所命令后,张超立即单机执行战斗起飞任务。那一次,他成竹在胸,驾驶歼-8Ⅱ飞抵目标空域后,迅速占据有利位置,按规定进行跟踪监视,形成对外机的有力震慑。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5年,海军实施超常规措施,在三代机部队遴选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了。他第一个向团里递交了申请,郑重写道:“人民海军要想走向远海深蓝,就要有一群不畏风雨的海空雄鹰!”

  陈欣

  强军路上使命催征

  我是一名军事记者,报道过我们的辽宁舰入列,兴奋,绝对的兴奋;报道过我们的歼-15着舰,自豪,满满的自豪。

  我们看到了辉煌。而辉煌的背后,是付出。

  在舰载机部队,每个飞行员的宿舍门旁,都贴着自己的人生格言。张超选择的是这样两句话:文能握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

  一股豪气,扑面而来。豪气背后,使命催征。

  真的没想到,飞机上舰是这么难。改装舰载机,是操纵习惯的彻底颠覆。张超为了建立新的肌肉记忆,一年的飞行起落,相当于过去6到7年训练的总和。而每一次模拟着舰,又都承载着数倍于以往的超负荷!

  真的没想到,平时训练也那么险。舰载机起降,是公认的高危课目。“刀尖上的舞者”绝不是随口一说的比喻,而是用鲜血和生命绘就的真实形象。张超他们的每一次训练,都是惊心动魄的考验,每一次平安着陆,都是化险为夷的凯旋。

  真的没想到,探索之路如此任重而道远。舰载机的技术和训练,是大国的核心机密。为了航母,国人盼红了眼,科学家熬白了头。现在,是“飞鲨”舞者把“生命先抵押给死神”,义无反顾走上了这条路。

  采访前,我心头一直有个疑问:部队遭遇这么大的挫折,而且很多飞行员亲眼目睹了烈士牺牲的现场,官兵们的士气有没有受到影响?部队的训练还是否正常

  没想到,采访期间,战机的轰鸣震撼着我的耳膜,营区里的呼号高亢响亮。

  官兵们告诉我,部队复飞,部队长戴明盟飞第一架,随后是参谋长张叶飞第二架……这支英雄的部队,在碧海蓝天继续翱翔。

  就在前几天,张超的同批飞行员圆满完成在辽宁舰上的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高标准通过了上舰资格认证,他们为“飞鲨”战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捷报传来,我的耳边不由回响起了舰载机飞行团的团歌:披着清晨第一缕曙光,年轻的“飞鲨”滑跃启航。穿梭在茫茫的海天上,谁在用忠诚书写信仰……

中华名人的感人事迹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名人辈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名人,是因为他们的精神灵魂之光永远闪耀,照我前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为我留下遗言,国家亡了,自己再做一个屈服投降的亡国奴更可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告诉我,在国难当头之际,作为国家一员,我别无选择,只有勇往直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教导我,面队指在脖子上的刀,我也不后悔,因为自己死的有价值;“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黄翠芬用实际行动启示我,祖国是永远的根,是一个邮资的最终归宿;“中国有我,亚洲有我。”刘翔用飞一般的速度告诫我,要让祖国因你而自豪。

  生活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他让我明白孝的真谛是孝敬天下所有的长辈;开国元勋陈毅执意给母亲洗尿裤,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父母身份高低,他们始终是生我养我的至亲;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田世国让我震撼 ,他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肾回馈给病危的母亲,也让全世界的母亲收获慰藉,使我懂得什么是真孝感天下。我无法作到最好的孝敬,但能做得更好些。

  刘备、关羽和张飞一起提醒我,同甘苦,共患难,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要竭力相助,在所不辞;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现与汪伦的情谊,从中我学到,对待朋友贵在付出,而不是相互索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建议我,对待自己的朋友,要坦诚,真正达到“知我者,朋友也;知朋友者,我也”的境界。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作文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郭小平

  在北京参加“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录制,郭小平穿的是一件十多年前的黄色西装,胸前贴着一个用彩纸做的红丝带。他说:“大家认不认识我无所谓,我只是想通过节目让大家认识我们学校的这群孩子。”

  郭小平比节目组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两天到达北京,因为他想带学生坤坤顺道做个体检。学校放假了,大部分孩子都回家了,尽管有一半的孩子是孤儿,但是他们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其他亲戚。也许平日里这些孩子的家人离孩子们比较疏远,但是过年了,孩子们也要回趟家吃个饺子。然而,学校里依旧有几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坤坤就是其中之一。“过年这几天最让人操心的就是这几个不能回家的孩子,我们老师会轮流陪他们过年。年后,我最担心的就是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孩子们!”郭小平说,红丝带学校共有33个孩子,其中有16个读高三,他们是学校最早的一批孩子,郭小平挺担心孩子们的成绩的。孩子们因为身体的原因上学时断时续,还有很多孩子八九岁才开始上学,基础比较差,他怕孩子们考不上大学,因此,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高三孩子们的备考上,还外聘老师为孩子们补课。此外,他还担心孩子们考上了大学却不能正常上学,这样对孩子们的打击更大。

  节目现场,当敬一丹采访郭小平时,他也谈到了自己的担忧:“上大学将是这些孩子们生活的转折点,希望社会能少些歧视,宽容地对待他们,艾滋病并不可怕。”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沈格桑德吉是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她是一名西藏墨脱山区的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之格桑德吉,让我们向这位护梦人,这位辛勤的园丁表达我们的敬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张宝艳 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 雄心志四海】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阎肃 弦歌感人肠】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李万军

  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获得了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称号。下面是相关的人物事迹材料范文,快来围观吧。

  “技能报国”是他终生夙愿,“大国工匠”是他至尊荣光。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中的杰出代表,是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如何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其中21项获国家专利,《氩弧半自动管管焊操作法》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的空白。

  如何在外国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勇攀高峰,他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专家组以这些数据为重要参考编制了《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他研究探索出的“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为公司技术标准。如何为中国高铁储备世界级人才“因子”,依托“李万君大师工作室”,先后组织培训近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创造了400余名新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国际焊工资质证书的“培训奇迹”,培养带动出一批技能精湛、职业操守优良的技能人才,为打造“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电焊工。

  1987年7月长春客车厂职业高中后进入客车厂焊接车间工作至今。先后创造出“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法,及时解决了高铁生产的诸多问题。带领团队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5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凭借世界一流的构架焊接技艺,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2016年7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焊得好!”在赛场巡视的领导走到李万君身边停住脚步称赞。“焊得好不是目的,我来就是争第一的。”李万君站起身大声回应道。“真敢说大话,历届第一的高手都在这里比赛呢。”听到这话,李万君红了脸,感觉自己的话有些鲁莽。但比赛结果没有“打脸”,每种焊法的第一名都是他。这是1997年,29岁的李万君第一次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上的一幕。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李万君从职业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今天的高级技师,拿过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如今,手中的焊枪不曾放下,李万君永争第一的初心也未曾改变。

  1987年职业高中毕业,李万君就进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被分到水箱工段做焊工。

  “不亲身体会,不知这个岗位的苦。”李万君说,成天趴在带油的钢板上作业,手中焊枪喷射着烈焰,口罩戴一会儿就黢黑,夏天浑身汗,冬天一身冰。

  “刚开始对焊接也没啥兴趣。是父亲经常整点料,让我多练习焊接。没想到上班第二年就在公司的焊接比赛中拿了第一,还有奖金。老师傅看到我活干得好,也都挺敬佩。”李万君说,这让他渐渐爱上了焊工。

  多年的勤学苦练,李万君把手中的一支焊枪用得“出神入化”。

  直径仅有3.2毫米的两根焊条,李万君可以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无需打磨,不留一丝痕迹。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音,他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平焊还是立焊,焊接的质量如何。“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我们的命运便和高铁的发展紧紧绑在一起。”李万君说。

  高速动车组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转向架,转向架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构架焊接。由于转向架环口要承载50吨的车体重量,焊接成型质量要求极高。“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决心破解这道难题。

  用了一个多月,李万君成功摸索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交出完美的样品,让前来验收的法国专家都惊叹不已。迄今为止,李万君已创造出20多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法,破解了高铁生产的诸多瓶颈,累计为企业节资创效1000多万元。曾经,一汽专用车厂承揽国外重型卡车的加工订单,焊接试件质量迟迟不能过关。眼看国外专家就要回国,20个小时内交不上合格试件,订单就得“打水漂”。

  紧急时刻,该厂找到李万君。李万君现场勘查完,迅速拿出方案,详细解说操作要领。

  “一个晚上就能解决技术难题,让这些工人掌握了焊接技能,太不可思议了。”外国专家看着眼前完美的焊接品惊叹道,最终放心地把订单交给了企业。

  2008年,李万君挑起了培训新员工的重担。他培训的400多名新员工,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证,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的主力军。

  2010年,李万君首席操作师工作站成立,随后工作站被国家命名为“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几年来,他带领工作室的团队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50多项,申报国家专利20多项。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莫振高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据知情者透露,1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完成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节目录制,10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本人或者其代表,在晚会上获颁了年度感动中国奖杯。莫振高校长的妻子黄西彦老师,代表他领取了奖杯。

  记者就此向都安县宣传部求证此事。一名负责人表示,莫校长确实当选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代表莫校长领奖的黄西彦老师和陪同人员,在节目录制完毕后于1月25日乘机离京,颁奖晚会预计将于2月14日晚播出。同时,莫校长的亲属和黄西彦老师也证实了此事。

  莫振高生前是都安高中校长,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万人自发前来祭奠和网上无数的追思。3月11日,南国早报刊发了题为《“莫爸爸”一路走好!》的独家报道,在广西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广西日报以及南国早报从3月18日开始,连续一周在重要版面推出莫振高事迹系列报道,引发广西各界学习莫振高事迹的热潮。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也纷纷赶往都安,对莫振高校长的事迹进行报道,引起全国关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从2002年开始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每年都会评选出10位人物,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前,由央视发起对2015年22位候选人的网络投票,莫振高的票数一路看涨,网络呼声很高。2016年1月19日12时截止投票时,他获得2305574票,票数位列前茅。

  【人物故事】

  农历猴年大年初七,晚上8点整,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平凡而感动的故事再次触动着每一个人心间最柔软的部分。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啊。”一段5分钟左右的视频,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7416厂的高级技师——徐立平。在颁奖盛典上,大国工匠徐立平当选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红色的地毯,温暖的灯光,一身航天蓝工装,徐立平走上舞台,向观众们挥手致意。

  台上的徐立平语气平和,主持人白岩松与他你来我往地交谈起来。

  “每次危险操作前都有一系列的准备,包括劳保护具、安全预案、心理准备,所有的都准备万全了,任何一方准备不足都不行。”对于危险而孤独的工作常态,徐立平这样解释道。

  巧合的是,白岩松和徐立平同岁。“咱们都不年轻了,要干这行一辈子吗?”白岩松问道。“只要岗位需要我,就干下去。”徐立平如此前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样。

  视频中,徐立平的母亲很是平静,那般淡然的态度引得很多人敬佩。“我平常也经常是报喜不报忧。”但徐立平知道,母亲的心里比谁都清楚,一切都尽在每次的一句叮嘱“多注意安全”。

  当被问到今年的梦想和愿望时,徐立平说了两个。第一个是他希望工作上平平安安,并带领班组安全地把工作做好。第二个便是多陪陪父母,找个机会带他们出去转一趟,也想尽尽孝心。

  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就坐在台下,看到此处,老人笑着对记者说道:“他带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八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主持人敬一丹念出《感动中国》节目组给予徐立平的评语。

  徐立平拿着奖杯和捧花走下台,转身将捧花献给了母亲。徐立平的爱人对温荣书说道:“您是咱家的功臣。”

  录制节目前,生平第一次化妆的徐立平多少有些不习惯,但他心里很激动。徐立平的母亲和爱人都陪着他来到现场,全程陪伴在他左右。

  在化妆间的时候,徐立平和另一位感动人物官东偶遇。他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却有着很多共性。他们的工作都是危险而孤独的,很多事情他们都是故意瞒着父母。

  “他们都很厉害,很是令人感动,和他们相比,我做的工作很普通。”节目录制完,徐立平对记者说道。当还想多问两句时,一下子围上来很多人,他们争相与航天人徐立平签名合影。

  录制节目那天,北京的温度达到了这个冬天的最低值,屋外寒风凛凛,而《感动中国》演播大厅内却十分温暖,源自那份深藏心底的感动。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张丽莉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事迹】张丽莉,女,28岁。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伟大人物事迹素材

功勋的八个人物事迹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