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基本情况简介范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安排,4月9日至26日,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党支部书记一行23人赴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和江西省赣州市专题考察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四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成都市锦江区及双流县、贵阳市小河区、遵义市桐梓县、赣州市兴国县的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基本内容

  1、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2003年,成都市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并作出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决定》,基本内容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锦江区创造性地打造了“五朵金花”(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探索了农民不再把离乡进城作为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2、贵阳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贵阳市在去年年底开始部署启动新农村建设,按照“十村示范、百村试行、千村推进”的思路开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主要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各项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总体规划、统筹涉农资金使用、统筹各方建设力量,积极推进生态经济示范村、党建示范村、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八个一”,即村寨农户每户有一条致富路、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一口沼气池、一幢美观的房子、一个优美的庭院、一条水泥串户路、一个清洁的厕所、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3、遵义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遵义市从2000年开始开展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创建试点活动,2003年在全市总结推广,并将“四在农家”总体提炼为“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其基本内容是“五通三改三建”(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宣传栏)和“七个一”(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家家户户有一幢宽敞整洁的房子,有一套较好家具和家用电器,安装一部家用电话,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有一间卫生厨房和厕所,有一种以上健康有益的文体爱好)。

  4、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赣州市从2004年9月开始部署实施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是“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如兴国县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兴国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指导性奖补办法》,不同的建设项目,实行不同的奖补标准,用好用活奖补资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对示范点按照“六有六无六新”的标准抓好巩固、深化和提升(“六有”即: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健全的民主管理、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自然优美的村容村貌、有持续的思想教育、有较全的社会保障;“六无”即:无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和歧

  视残疾人现象,无封建迷信活动及黄、赌、毒、黑、邪等“五害”事件,无重大刑事、治安、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事件,无群体性或恶性上访事件;“六新”即“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保障、新农村、新风尚)。

  二、基本经验

  1、广泛发动,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从考察情况看,各地都十分重视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标语、横幅、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文化部门采用小品、歌谣、韵文、“文化墙”、“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氛围。如《赣南日报》、赣州电视台开辟了“新农村建设在行动”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赣州市、贵阳市分别印制126万份和52万份新农村建设年画发送到农民群众手中;遵义市组织专题理论研讨,出版《奔向小康之路一富学乐美“四在农家”》专刊和《遵义市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系列丛书》,编印新农村建设家训格言和春联,并拍摄了“四在农家”理论电视文献片;各地还举办了一系列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民艺术节、文化体育周、文艺调演、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浓烈的宣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各地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为主”和群众自愿、自我协调、自我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动员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如遵义市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建立了“党政引导、村组自治、部门服务、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和“领导挂帅、单位挂点、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挂帮机制,每个创建点对投资投劳、土地调整、财务管理、协调关系等重大问题,都用民主管理办法,集体商量,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实行村务公开,依靠群众力量和智慧开展创建活动;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点上实行“自主申报、动态管理”,即由农民自主申报试点,对工作难以推动的试点村及时进行调整,并在各村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自行组织开展工作,让农民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

  的具体事务。同时,各地注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2、点面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示范引路,点面结合,稳步推进。赣州市实行“四步走”,第一步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把“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把搞好村庄规划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作来抓。第二步是在集中整治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基础上,堵疏结合,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第三步是在“三清三改”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在村庄整治改造中,该市探索和总结出五种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实践效果非常好。第四步是抓点连线扩面,适时开展了文明村创建活动,用点线面结合的办法形成了一批交通沿线新农村示范村落,使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遵义市积极探索“着眼点远、着力点小、切入点实、操作性强”的创建目标,在确定“四在农家”创建点时实行农民“申请扶持,竞争选点”的办法,按照“村民主动申请,村组拟定规划,乡镇集中审批”的程序进行,并建立了“领导挂帅,单位挂点,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帮扶工作机制,由市、县、乡各级领导干部及市、县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以及中央、省驻遵义有关企事业单位,分别挂帮一个点,从项目、资金、物资上给予帮助。到去年年底,全市已完成创建点1500多个,覆盖221个乡镇850个村,使15万余农户、60多万人口受益,占全市农民人口总数的21%。

  3、严格管理,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遵义市在创建活动中坚持把富、学、乐、美落实到“五通三改三建”基础设施建设上,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科学引导,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为使规划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该市不断完善和创新创建活动的运行机制、投入机制和挂帮机制,特别是在挂帮工作中坚持做到三条:一是领导带头,干部下村。实行市、县领导包片,党政机关包村,乡镇干部包户。二是重心下移,服务到村。各级党政部门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把业务工作进村入户作为重要任务,把农村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四在农家”活动上。三是统一检查,考核到村。把“四在农家”活动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挂帮工作进村入户进行考核检查,奖优罚劣,务求实效。赣州市各级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严格规划管理。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全市大多数乡镇成立了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确保了村镇规划的落实。各乡镇还制定了村规民约,把政府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效地结合起来。规划建设模式做到了形式多样,规划部门提供了生态庄园式、农村社区式、分散村落式、城郊集中式等多种模式供农民选用。

  4、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各地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出了新农村建设思路,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如在组织机构上,赣州市在各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来管理资金、实施项目、监督质量,并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遵义市在各创建村建立创建指挥部,成员由村级各组织成员及村民代表组成,实行村民自我协

  调、自我管理。在具体实施中,由村委会和农户分别签定《“四在农家”创建协议》,对完成创建内容的按照《创建助农奖励标准》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方式方法上,遵义、赣州等地采取了“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由各地根据实际制定扶助标准,在环境整治和项目实施中,政府对农户给予实物补助或现金补助。在管理制度上,各地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新农村建设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并进行定期督查。 5、整合资源,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整合组织资源。各地都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二是整合干部资源。通过领导干部挂帮、联点,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发动,与群众一道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三是整合资金资源。各地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市、县两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政府投入以实物补助和奖励形式发放,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赣州市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六个一点”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遵义市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社会赞助的方式开展创建活动,建立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市、县、乡三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农业、水利、交通、卫生方面的项目向创建点倾斜,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积极出资出力挂帮,社会各方面捐资帮助,找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切合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农民的创建热情,农民投资、投工投劳占总投入的六成以上,真正成为投入的主体,创建的主体,受益的主体。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投入“四在农家”创建资金2亿多元,其中农民自筹1.5亿元,各级财政补助2400多万元,部门帮助和社会捐助2500多万元。

  6、优化服务,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考察情况看,各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规划建设部门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提供尽量多的村镇规划、农户住宅设计图纸供农民参考;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部门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计划;卫生、城建、农口部门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协调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扶贫办按照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加大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重点村新产业、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简化贷款手续;各级民兵、共青团、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民兵、青年、妇女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7、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地强化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了村“两委”及农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其中遵义市桐梓县开展了“农训促文明”匾牌悬挂活动,将治家格言立于堂屋之上,传承了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农户群众欢迎。通过学习考察,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考察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收获很大。参加考察的试点村党支部书记都说,通过这次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思路。原先村干部和群众都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事,“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通过考察发现,许多示范点的经济基础与我市试点村差不多,但新农村建设搞得红红火火,关键靠的还是农民自力更生。这使我们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靠的是农民自己努力和辛勤劳动;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要全方位规划,统筹考虑,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要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人手,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以农民为中心安排各项工作。

  三、几点启示

  1、必须把帮助农民致富放在首位。无论是以“五新一好”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都围绕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培植支柱产业,使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创建活动带来的实惠。因此,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以农民增收致富为前提,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帮助农民培育支柱产业,寻找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路子,培育致富技能,打牢

  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各地新农村建设中十分注重尊重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权利,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农民意愿放在第一位,着力点小、切入点实、着眼点远,以农民最现实的问题人手开展工作,探索了更加贴近农民群众、贴近农村工作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使农民成为投入的主体、创建的主体、受益的主体。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搞一哄而起、强迫命令,而应坚持以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创造精神,坚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具备的村子抓起,要重在农民自主创建,帮助农民群众自己创造文明、享受文明。

  3、必须创新工作载体。借鉴“四在农家”、“五新一好”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并积极引导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通过新农村建设,振奋了精神,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民群众之间的交流,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从农民致富的愿望出发,近期目标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现

  实利益与奋斗方向相结合,使农民有奔头,干部有抓手,农民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一学就会、一干就成,易于推广普及,为抓好农村工作提供新的工作载体,触动农民群众的兴奋点,激发农村内部活力,在解决“三农”问题,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4、必须着力整合资源。四市在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把将项目资金集中向示范村、创建点倾斜,防止了“撒胡椒面”,搞普惠工程,使农村过去许多费时、费力、费钱办不好的事,现在办起来省时、省力、省钱,还办得很好。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整合项目,形成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各项资金的集聚效应,尽可能将原来多个涉农部门实施的门类不同、要求不同、用途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不同的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在不改变资金渠道和用途的前提下,捆绑使用,形成合力。

  5、必须按照科学的规划实施。四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从群众有热情、干部有能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抓起,防止工作盲目和包办代替,防止出现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确保取得实效。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农村建设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规划在先、群众自愿,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工作建议

  1、加强宣传发动。从外地实践经验来看,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坚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要利用媒体宣传发动。要把新农村建设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新闻媒体要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及时报道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政策要求和落实情况,尤其报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二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要充分运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用好“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健全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帮助农民致富,并从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人手,逐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同时也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指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协调推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通过基层组织发动群众自主自愿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强化部门的服务职能,带

  着点子、带着项目和资金,为农民提供服务、办实事,同时,要建立新农村建设帮扶机制,动员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项目、资金和物资帮助,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

  3、整合新农村建设资源。由于新农村建设涉及部门众多,各个部门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向、政策扶持等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建议市和县(区)分别建立农村开发项目公共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以利涉农部门在安排项目、资金时,尽可能向试点村倾斜,在投向上集聚。同时,各涉农部门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4、丰富新农村建设内容。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合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好帮扶联系点制度,充分发挥现有的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对农村党员和群众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在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下功夫。注重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努力解决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难等问题。三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加大村庄环境治理和庭院环境建设。如我市17个试点村中,多数需进行旧村改造,应一边规划,一边建设,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追求心灵美和环境美,建设“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新农村。

最新村基本情况简介范文

村基本情况简介范文

  农民经济收入:农民经济收入以产业务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00元。

  2、总体工作思路:依托优势,对接重庆,凝心聚力,敢想敢干,努力将文家坝建设成集休闲、体验、避暑、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3、党建工作思路:党心连民心,干群心连心。全村共有3个支部,51名党员,始终坚持以“三进三增”、“双晋”活动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以建设五好支部为目标,实现支部晋级争做红旗党员晋星先锋,开展“一诺双评三帮”活动,即“干部服务承诺,村民直评村干部,评选‘八型家庭',帮助农民增收入,帮助村级壮经济,帮助企业解难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事业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文家坝村将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围绕发展强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打造市级党建示范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村情简介优秀范文

选调生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