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早恋的女儿要怎样教育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早恋的引导措施

  一、提高认识,着重疏导,不可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

  早恋通常意义上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同时又比法定结婚年龄小很多的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里的恋爱行为。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发生在中小学生中的早恋是一种不成熟的、不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行为,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积极疏导和限制。因为青少年处于身体尤其是性**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由此产生的这种朦胧的性意识是直接指向异性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只能是积极疏导和适当限制,而不是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恐惧心理,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埋下了隐患。

  “单纯地表示好感其实不值一怪”,很多老师如是说,这样的交往不像成人般复杂。但在小学生的头脑中那种朦胧的两性概念,却能导致他们做出“出格”的行为。因此,面对中小学生“早恋”行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家长都应该加以恰当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健康的“爱”。

  二、家校联合,加强沟通,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

  在发生早恋的中小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涉及问题家庭。有的家庭父母离异,有的家庭存在暴力,有的家庭婆媳关系紧张,等等。这些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享受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宽容和关爱,感情上缺乏温暖和尊重。大人们疲惫于生活,繁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需要,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问题。于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非常渴望有人分担他(她)的心事,有人给予他(她)理解和抚慰,而此时,情窦初开的异性同学就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

  老师和家长往往把孩子发生早恋视作洪水猛兽,批评训斥是家常便饭,辱骂痛打也大有人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还处于相对不完善阶段,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学习的压力都会成为他们幼小心灵的天平向同龄异性倾斜的动力。因此,对于孩子发生的早恋行为,老师和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对孩子的训斥和打骂,而是应该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经常和孩子沟通,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温暖。当孩子把老师和家长当作自己的朋友,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他交流时;当老师和家长成为孩子亲密的朋友,成为他们信赖的人,能理智地帮助他们分析利弊时,早恋就会渐渐地远离他们身边。

  三、开展活动,友爱互助,积极倡导同异性的健康交往

  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单相思”,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的共同经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把学生的这种思想倾向过早地定义为早恋。一般情况下,这些学生当初仅仅表现为交往过密而已。但是,由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他们视作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过分严厉的批评和苛刻的责骂,一下子就会把孩子吓坏。在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往往促成了孩子的早恋。因此,在早恋问题的处理上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失之过严。

  预防早恋现象的发生仍然是开展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积极倡导孩子们同异性伙伴之间的健康交往。有很多事例以及调查结果表明,广泛的、有距离的同异性伙伴的交往有助于满足他们对于异性的专注与好奇,从而转移他们“早恋”的倾向。

  四、通力合作,净化环境,创造适合他(她)们健康成长的氛围

  在着重对学生进行疏导的前提下,还应该联合社会有关部门,对诱发学生早恋的一些因素进行查封和堵截。譬如,不良的影视产品、黄色淫秽网站等,都对学生或多或少地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影视节目中过多的青年男女的恋爱镜头对学生早恋的发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青少年时代不仅仅是学科学、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恋爱”往往是在单纯与好奇地模仿影片中的“酷仔”、“靓妹”中开始的。所以,抵制不良影视产品,防止它们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毒害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神圣使命。现在的孩子是在网络时代里成长的。由于他(她)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辨析判断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他们往往经受不住一些黄色网站以及淫秽图片的诱惑,过早地闯进了伊甸园。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应督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净化他(她)们的生活环境,让本不应该干扰他(她)们的烦恼远离他(她)们,让少男少女们的心灵永远保存清澈与纯净。

对待早恋的女儿要怎样教育

家长老师如何面对早恋

  早恋这一个话题早已被许多老师、家长说了个烂透。他们总以早恋影响学习和其他原因为理由加以制止、干预和处分。

  我觉得这样是不好的。

  对于早恋的做法应该分期讨论:

  近年来,在青春期以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早恋现象,在无形中蔓延。但在这个时期几乎没有人懂得什么是爱情,只是听说了恋爱这一种和异性交往的方式,并用这种方式和异性交往。感觉有一点赶时髦和炫耀的成分。他们以为自己在谈恋爱,而自己却没有。这时说出的一句:“我喜欢你。”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想这样的恋爱不是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环境所致,是他们在学习和模仿。在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期扼杀小孩子纯真的友谊是不对的。而给他们说恋爱的危害也为时过早,反而会让他们对恋爱有更高的好奇心。小学生早恋现象的蔓延,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孩子。应该要从我做起让下一代对恋爱有正确的认识,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电视、电影、报刊、书籍与歌曲等中的早恋成分减少。

  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少男少女的逐渐成熟,呈现出的友谊需要高涨,这是与身心发展吻合的。由于男女同学在一起都觉得十分愉快,他们之间的隔阂早已不攻自破。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男女同学就在这一份冲动、渴望与迷茫中走到了一起。这一时期男女同学交往具有广泛性。交友对象没有固定,在思想上还是觉得异性朋友越多越好,所以今天交一个,明天又交一个,甚至有时与几个异性朋友同时交往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样一种行为是出于对异性的好奇和对成人的模仿,缺乏真正的爱情。所以,关系极不稳定。说好就好,说散就散的,没有什么留恋之情。

  在初次遇到这些问题时,由于缺乏经验,往往不能自控,可能陷入难以自拔的痴迷境地,这样早恋就可能发生。

  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学生成绩大幅下降往往是在早恋被发现后才发生的。有时这种成绩下降并不是早恋的结果,而是老师、家长干预、制止和处分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处理早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许多学生因此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和家长老师发生矛盾。小则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而影响学习,大则会出现逃学、辍学、离家出走、自杀殉情等本来可以不发生的事。这比中学生谈情说爱相比危害更大。

  所以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调节早恋,应顺应青春期的心理,采取预防教育、感情的迁移和升华等措施,把早恋转换为友谊,把这一青春冲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让孩子自己解决早恋问题作文

  在现代社会,孩子早恋是学校老师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因社会家庭及孩子自身的各方面影响,孩子早恋的时期越来越提前。有人说孩子不听话,管了也不听从,可不管就更加放肆。是的,孩子的确不听从,那是因为教育方法不正确。老师家长该如何去做呢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将杜绝早恋设为校纪校规,然而早恋现象并没有消除也没有减少。面对学校老师家长的棒打鸳鸯法,孩子做出的是反抗。孩子觉得家长老师不理解自己,并且干涉自己的隐私,从而反感老师家长,更甚至有的孩子会与家长反目为仇,离家出走,对老师恨之入骨,逃学辍学。

  而有的家长用放手不管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会导致两个极端,一个是很好的处理了早恋问题,另一个是使早恋更加严重。

  其实无论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孩子是否自觉。自觉的孩子你不去管他,他也可以做好,不自觉的孩子也并非无法管理,只是要用很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比如家长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谈天论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及想法,并向孩子指出早恋的危害和注意事项,告诉孩子你会信任他,希望他不要辜负众望,让孩子感觉到家长老师的爱和信任,使孩子自信的解决早恋问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考试第一名奖状

当代年轻人焦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