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农村教育培训现状散文随笔

  农村学校的部分老师,本着完成任务的观点,教学敷衍了事,甚至故意将重难点一笔带过,想要学得好就花钱去老师家里补习。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涌现出一大批教育培训班,跟老师抢生意。部分老师怀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心态,也有些老师造谣中伤,以阻断培训班的生源。而这两种,其实都是畸形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法明令禁止在职教师私办培训,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师并没有明码标价,也没有家长会傻到去举报,因为即使举报了,结果只会更糟糕。曾有在职老师劝告我,千万别和老师抢生意,后果很严重。而我除了感叹之外别无他法。

  学校在职教师尚且如此,各类教育培训更是良莠不齐,最常见的有三种。

  私人办学,在职教师带课。既巧妙地跟教育法打了擦边球,又吸引了大批学生。

  私人办学,只为求财。这些人绝不会考虑教育问题,他们眼里只有利益。大多由夫妻两人开办,作为工作之余的外快来源。多为民居,环境简陋,价格低廉,只为先赚一笔。

  还有一种稍纵即逝,大多输在了良心上。这些人一边感慨教育不公,一边为教育现状操碎了心,最后被经济状况折磨得不得不倒闭。

  于是,有人开心地拿着另外收入,有人赚了一笔就跑路,有人到处跟人说良心和情怀。

  其实,更令人心寒的是家长。

  不管怎么说,毕竟在职教师大多真才实学,确实可以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但是由于没有明码标价,每次送红包的时候明显感到了经济压力。于是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到周边的普通培训班,同时,一边想着要最低的价格,一边要求着最好的质量,如同痴人说梦。

  父母一般在厂里上班或者外出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共处,更别说沟通和交流。当他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便想到让孩子“补补课”,把钱一交就不再过问,随后就开始千方百计谈成绩。说是努力工作赚钱,为孩子今后准备,但这时候不管不问,等到时候无药可救再去抱怨么?简直本末倒置,不知所谓。

  最让人悲哀的是学生。不止一位老教师跟我说过,从教几十年,除了发觉教育风气越来越差之外,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说谎和懒惰是最明显的两种情况。这些孩子根本无心学习,说谎也早就成了习惯,作业基本上能不做就不做。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都由爷爷奶奶管教,老人家平日里对孩子百依百顺,除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本事之外,没有任何独立的能力。

  于是有人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专门针对这帮学生,狠狠地赚了一笔。美其名曰为家长减负,实则昧着良心赚钱。每天给学生报作业答案,不管学生抄袭,也从未正儿八经上过一节课。于是钱交了,课上了,作业全对了,成绩越来越差了。

  于是钱省了,作业做了,越来越不像人了。

教培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张永琪演讲: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大家都在我问教育行业最近情况怎么样?你觉得未来还有哪些机会?我个人觉得,这么多人能来到会场,都是为了应对挑战,而挑战更多的来自行业的变革。一些大机构包括新东方、我过去供职的环球雅思,都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竞争,这对他们来是个生存问题。

  我特别想讲一讲,自己为什么把球雅思做上市,转身离开去选择做鲨鱼公园这种儿童科学项目。这里面有我个人三方面的思考:第一,过去没有教育行业和互联网接触的概念。过去十五年,企业、市场、个人都在成长。我们只需要努力招人,每天按照固定的模式,发传单、认真做服务,稍微有一些创新,就会收到丰厚的回报。但今天的市场完全不一样。互联网让大家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未来有可能变化得更快。我们的机构和市场也都在变革的大环境中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我认为,环球雅思是一个相对竞争很激烈的企业——一个国外的标准考试,一年只有四十万考生的教育项目。我认为未来互联网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变革是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作为一个愿意挑战、也在教育行业积累了十五年经验的人,在人脉、资金都有一定储备的情况下,更愿意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我相信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未来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影响,大家选择素质教育,也会换来更有前途、更自由的发展。

  互联网培养兴趣教室做深度提高学习

  第二,当下,互联网在慢慢渗入教育行业。前段时间老俞(注:俞敏洪)一直在和YY这些互联网机构竞争。YY的一声怒吼,让新东方的市值下跌了很多。可惜我认为YY到今天为止,也没有找到颠覆传统教育的办法。现在有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结论:把互联网当作工具,传统教育模式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从线上到线下的发展模式,才是未来中国民办教育的归宿。

  这里有个伪命题,大家常问“互联网什么时候能够摧毁传统教育?”互联网行业里的人会告诉你:“这个问题太天真。互联网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教育是项目、是内容,两者不是要拼个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相信在座各位的企业,包括我现在在做的鲨鱼公园,如果我们的项目能够很好地掌握互联网时代客户的行为习惯,教育界还会出现新的转机。同时我也相信,互联网也能很好帮助身在比较远的,三、四线城市的教育界同仁。可能今天来看,互联网对你们更大的影响是它带来的冲击和他引起的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互联网能否成为主流,我们拭目以待。

  +

  我现在做的鲨鱼公园,是个儿童科学项目。众所周知,儿童教育最苦恼的地方,就是教室使用率不均衡。一周七天,周一到周五大量的教室空闲,周六周日则人满为患。有了互联网,就能够轻松帮你在周一至周五利用好孩子们的零碎时间,帮你建立孩子对某一个项目的兴趣探索。

  在过去很多年,很多致力于儿童教育领域的同仁都非常优秀,做得很好,但是始终无法解决成本问题。如果有可能,我们应该把互联网模式应用起来,像巧虎、翻转课堂、慕课学院那样,在平时的零碎的时间影响你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宣传了你的产品,然后再通过周六周日,或者是寒暑假,在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线下体验的时候,进行深度提高式的学习。这种方法不光是在儿童教育,在未来所有的学校里都应该推广。

  教育+游戏+文化做教育行业里的粉丝经济

  第三,我认为今天的教育做得十分单调、枯燥,甚至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做教育是为了迎合家长。一部分原因是新添的教育体系不太成功,政策发生转变的时候,我们也很无奈,要么忍痛割爱,要么另立山头。但事实上教育跟文化、或者跟游戏、跟孩子们爱不释手的那几块屏幕都息息相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教育和游戏、社交圈更紧密地联合起来,比如像微信的朋友圈那样,建立自己的圈子,充分利用社区化媒体的高关注度。

  我认为诸如消费品行业已经在这方面领先一步。我有一个朋友,他做了一个叫“品质生活”的品牌,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一些好吃的、质量过关的产品。他和我说,未来他肯定是京东的第二代产品。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年京东一直站在一个顶峰为大家提供便宜的产品、迅捷的服务。反过来,教育这样一个不定型的产品,我们如果从下往上看,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他需要的就是可大量选择的、唯一特供的教学服务,这就是我们大家都在做的VIP。

  我们之前在教室里做VIP,但是现在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条件。这种社交圈其可以被广泛理解成一种文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概念,之前教育产品一直是竞赛导向或者应试导向,但今天不论是产品还是教育内容,卖点都更加人物化、故事化。比如你是一个消费者,有一个产品的提供商,他卖的东西是有故事有情节的,让你感觉到除了产品之外,一些其他的附加值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我们好的老师,不光因为他讲得好,他的魅力也非常棒,那学生一定会成为他们的粉丝。这种叫做人物化的产品。

  我认为未来,教育和文化会息息相关。在鲨鱼公园里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希望通过一些虚拟的场景、更多的人物角色影响这些孩子,真正做成教育行业里的粉丝经济。其中当然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教育产品,比如更优质的服装、更丰富的文化类产品,例如电影等。

  电影行业在过去两年发展非常快,在大概三年前,电影行业可能才100个亿,还不如我们教育行业,但今天,电影行业跟教育行业已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它的关注度更高,也有很多的电影屏幕推广他们新产品,完善的产业链条让一个成形的电影产品可以卖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

  二次创业怎么带队伍:放低姿态,顺势而为

  如果你认可上述方法和结论,那么,人就变成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如何建好团队,也是我从去年11月正式离职到现在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离开的时候,环球有450多个校区,三千多名教师,还不包括那些连锁的校长。这些员工很努力,我们很高兴看到他们成长了十年,有的从一个咨询顾问长成校长,甚至副总裁。但离开环球雅思以后,我却遇到了更大的“人”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觉得新的团队非常稚嫩的,有的时候我自己会着急,产生“这样的团队跟我以前的团队没法比”的念头。另一方面,新团队的成长又受我个人光环影响。在座各位如果有机会二次创业,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老大能够沉下心来,放低姿态,摘掉自身之前的光环回归到最原始的位置。但这非常难,像大海里的一个浮漂,强按到底,再重新上来。但这也是我们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我愿意努力,我就要沉得下去,升得上来。

  对我们来说,未来的教育机会在哪里?更多的要看眼前的市场机会,构建团队的时候顺势而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用不同的人。今天大家不难发现,有很多的不同行业的人纷纷投身教育行业。以前我很少讲述我过去的员工,今天在这儿,除了表达我对他们的感谢之外,我也很遗憾很多员工正在失去一些跟互联网、跟新产品接触的机会。他们宁愿站在企业里面苦苦挣扎求发展,像在老俞的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员工,他们现在不知所措,小(校区)校长一年年薪至少三十万,大校长可能已经过百万,在这样优厚的待遇吸引下,他们舍不得放弃。这批人非常可惜,他们的经验永远只能留在了一个无法跟进时代发展的状态。今天新东方也好,环球雅思也好,相当多同事正在以这种状态工作。而鲨鱼公园目前有55位同事,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发展。我希望不管各位你们的团队如何完美,还是你们也打算在未来构建一个新项目,我认为有几点很重要:首先,要把握住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你构建的团队一定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在不同的阶段,带不同的团队,才是我们作为教育领袖真正应该做的事。今天我的讲述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