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德的理解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德是什么

  德。德是什么?我反复地思考着。

  有时我想,让别人认为你有德难么?应该不难吧。德应该就是说:别人如果对你不好,你还要对人好,那,大概就是德吧。我想:我一定要做有德之人,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德”的行动,首先我开始找我的“仇人”。

  仇人?什么才算仇人?我有什么仇人?算了,就找些班上老爱欺负人的男生吧。我找到了男生,正要道歉让他不记前嫌的时候他竟然说:“哟!假小子怎么来我家来拉?是不是要来找茬啊?小心我报110啊!”我那是差点没能气昏过去!哪有那么嚣张的人啊?这种人我犯得着跟他道歉么?根本就犯不着的嘛!

  回到家时,我突然知道了自己的“德”“功”并不是很好,要是我是个非常有德的人的话,我肯定会忍气吞身的!此时此刻我也感到了,其实我很渺小啊!甚至比一粒尘埃还要渺小啊!因为我意识到了,人要是没有德,没给别人带来快乐,没给国家带来贡献就很渺小啊!

  德!德是什么?德是一种让人难以做到,很宝贵的东西。

  德!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到

谈谈你对德的理解

德—做人之本

  一个只是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题记

  道德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道德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道德是“言必行,行必果。”——诚信;道德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廉;道德是.道德,一个熟悉而美好的字眼,它无形无色,无声无息,但却又无处不在,只有真正拥有道德的人,才能聆听它的声音,瞧见它的身影,并真心用其去感动更多的人.

  “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可谓是道德九字。知荣辱是道德的基本,树新风是道德的影响,我行动自然就是道德的表现。知荣辱即明白荣誉与耻辱,应以何为荣,以何为辱。何为荣,何为辱呢?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这无疑像一把道德标准尺,树立在全中国人的面前。又似一声警钟,敲醒了无道德人的金钱梦;更似一场春雨,洗涤了中国人的心!

  其实,“知荣辱”是两面性的,第一面即评价人行为的道德尺度,而第二面则是道德价值的自我评价。“八荣八耻”正如一面镜子,如果说镜子本身折射出我们的外表,那“八荣八耻”正好折射出内在的我们,即道德修养。所以,面对这面“镜子”,不要伪善地去做所谓的有道德的事。一切的虚情假意都会在这面“镜子”里展露无遗。只有真真切切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会使人尊重。

  但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谈何容易啊!不是做一件好事就能称为有道德的人,只有一辈子都真切为他人服务,才能与此称号媲美。道德的定义数不胜数,怎样才是有道德的人,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行动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但是,朋友们,有太多伪善的行动蒙骗了人们的眼睛。尤其是所谓的大品牌企业。“三鹿门”事件正是给人们敲了一个警钟,所谓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一瞬间化为乌有了。而这一切“道德”都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只要金钱这一基础被打破,一切的道德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谎言。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不是被金钱和利益收买到另一个无情的世界,而是从道德良心出发做一个真切的有道德的人。有人这样说过:道德有3种境界:一者,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二者,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并热切帮助他人;三者,既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并热切帮助他人,又无怨无悔的为他人牺牲自己。我想为这一个观点送上二字——愚蠢!道德根本无分界线,只要真心对待每一人就是道德的基本。所谓一、二、三境界更是可笑。难道在四川大地震中,为他人牺牲是“大道德”;勇救他人是“中道德”;捐钱救灾是“小道德”?真是愚昧的观点!其实一分钱与一百万是同一份心意,同一种道德。不过,并非道德之人就能事事顺心,有太多的陷阱了,事实胜于雄辩,看看铁一样的事实:

  一位老人在街头散步,忽然,一辆车撞了上来,鲜血四溅,老人倒在血泊中,肇事者逃之夭夭,无人愿意上前救助,而一位青年毅然背起老人赶往医院,即时送到,幸无大碍。当警方问起老人是否知道何人撞了他是,老人为了医药费的支付,一口咬定是就了他的那位青年,青年听后茫然.

  其实,我也茫然,茫然这世上为什么会有人以怨报德;茫然这世上为什么金钱能抹灭人心;茫然有道德之人为什么最后落个无道德之名?一切一切的事实完全被谎言所扭曲,扭曲得让人害怕,恐惧,甚至怀疑所谓的道德是何物!

  金钱的浪潮冲击着道德的彼岸,利益的狂风席卷着道德的根基,又有多少人能心定不移,又有多少人能面不改色,又有多少人能毅然拒绝呢?我不知道,我也害怕知道,因为我不知道答案是否会刺穿我的内心。此时,我只愿天下人都做一个有道德人.

以德为话题的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就是精神上的巨人,是受人尊敬的人。没有道德没有修养的人,就是精神上的乞丐,是受人唾弃的人。所以道德又是“乞丐”与“强者”的差别。“强者”尊重那些弱小、需要帮助的人,他慷慨地伸出自己的双手,无私的抚慰那些人们,不计较得失,不为了名誉,他收获的是快乐,他赢得了尊重。美国的微软原董事长比尔盖茨退休后,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体现了高尚的道德,获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佩。而一些“乞丐”为了个人的私利,斤斤计较,天天以丑陋自私的嘴脸待人,收获的是别人厌恶的表情。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不如快乐地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一句我很喜欢的至理名言。三国时期的刘备曾经以此教导过他的儿子。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道德,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实的。道德就像一盏灯,照亮着我们的心房。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德是什么?

  抓好德育工作,夯实发展根基。

  德是做人的根本,德是做事的根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第一位的。

  德育工作要有方向、要有抓手,要贯彻到教育教学当中,贯彻到学生生活当中,贯彻到每一天当中。不能想起来抓一下,检查时做一次,搞几次活动,留一些资料,就算是完成了德育工作任务。一年中有几次活动,无论搞得精不精彩,都代替不了真正的德育。

  私下以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以重塑“五常精神”为契机,以“仁义礼智信”为主线,结合读书活动和学生领导力培养来进行。这样就更系统、更清晰、更具体,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每一个老师就都知道怎么去做了。

  “仁义礼智信”,教会孩子践行“仁义礼智信”,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成功了。作为五常的孩子,“五常”文化可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被家长接受、被社会接受,可能对孩子的未来和五常的未来更有意义。更何况,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重塑五常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

  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仁的核心要义是“爱”。我们能不能要求孩子从爱父母开始,体谅父母的艰辛,体会父母的付出,每天为父母分担家务;能不能为老师分担班级管理事务;能不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如果能做到,就是有了“仁”,有了“爱”。

  义,义者宜也,为所当为。孩子一定得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不分青红皂白,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斗殴,那不是“义”,那是“虎”,虎超超的“虎”。同学有难处,舍己助人,收获终生的友谊,那才是真正的“义”。义举甚多,我们带孩子一起去做吧!

  礼,礼者敬也,尊卑有序。在家敬父母,在校敬同学、在外敬朋友,在单位敬领导,是我们一生的功课。人如果有诚敬之心,他的一生会很无助吗?会很坎坷吗?会很孤独吗?会不快乐吗?会不成功吗

  智,智者知也,聪明博达。聪以察微,明以知远,聪明的意义亦深矣!平常所说的聪明,不过是“狗尖狐滑”而已。博采众长,集于一身,能够明白人生和世事的大道理,做人有“度”,行事得“法”,从来不钻牛角尖,才算博达。那些因为小小芝麻事就离家出走玩失踪,就跳楼就喝药的孩子,就是不“达”啊,不明事理啊!

  信,信者不欺,表里如一。德高望重的表演艺术家田华,在获得终身成就奖的颁奖晚会现场,说出的获奖感言,至今让人铭刻:“锻造诚朴不败身”。此言真至理也!其实,谁都不傻,别人对你不诚,每个人都看得懂,只是大家都不说。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会把眼前的另一个人照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聪明之人不敢欺,以坦诚待人,是大智慧。自作聪明的人自欺欺人,活在自己的纠结里,是真可悲。虚伪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小人之交,看势利,利穷则散,事倾则绝。人生向左,有光明坦途;人生向右,有黑暗坎坷。作为师者,我们应该怎样指引我们的孩子呢?这是一个大问题。

  德育,我们真得好好考虑考虑怎么抓!

以德为本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界定标准的,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的一种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在晋江这个富饶的城市中,尽管那璀璨的科技文化使人目瞪口呆,但晋江乃至福建省的道德文化无法与科技文化相提并论。晋江的市长换了一个有一个,或许有的市长说过会把晋江的文化推向全国,但全都是纸上谈兵之论,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科技,还有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道德,行动中的道德。

  走在绿树成荫的道路上,丝丝清凉的微风使我们顿时感到十分凉爽,但就在这时,旁边的行人一个随意的吐痰或者乱丢垃圾的举动将破坏这个美丽的环境。我们的一举一动处处都包含这道德的力量!

  回想2011年的晋江的第三届“十佳美丽晋江人”的评选,每个人都是我们深深地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记住了他们刻在骨子里头的道德,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道德,什么叫道德的力量。

  在“十佳美丽晋江人”的人中,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残疾人,他用自己的全部财产 创办了一个企业,但企业大多数的员工都是残疾人,当企业接到订货单时,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欣慰,但闻说这里的员工大多是残疾人时,那热乎乎的生意也在眼前飞走。渐渐久了,人们也能理解了这家企业的行为。他们用自身的行为告诉我们不仅仅是正常人能拥有自己的事业,残疾人也能拥有自己的梦想,而支撑他们心中的梦想的,便是那道德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拥有耀眼的金钱和地位,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这些而去做一些出格的事,但往往就是这些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蒙蔽了我们心中的道德。

  从建国90周年来,从建国到革命再到现在,换了一个又一个的领导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力量领导下去,虽然方式或许有些改变,但不变的是他们心中道德的力量。

  “红心闪闪放光彩,红心闪闪暖胸怀”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常在我们心中回荡。

  沧海桑田,社会在变,国家在变,世界在变,但不变的是人们心中那沉重的道德的力量,就是那份沉重的道德的力量,使我们,是共产党走到了现在,也许,走向那让人无限憧憬的未来世界!

何谓道德作文

  所谓道德,它是属于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和规范,它的作用就在于调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既有阶级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它要体现阶级的功利,又要鲜明标示出人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道德不象法律那样带有强制性,它的作用主要是靠社会舆论来实现的。造成道德的社会舆论,广播、报纸固然是重要的阵地,而借助文学作品同样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渠道。文学作品是形象的教科书,是人们的丰富精神食粮,有其广泛的群众性。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过程中,自然会通过引人的情节,鲜明而生动的形象,丰富而多彩的生活内容,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其中之一就有道德教育。借助形象,潜移默化,是文学作品实现教育作用的特点。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内容,不能游离形象之外,而应熔铸在形象之中,它对人们道德观的影响,就如春雨滋润万物那样,是在无声无形中进行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为哪一种道德观所感动,或者接受哪一种道德观,没有丝毫的强迫,有的是完全的自觉自愿。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作用,当然不能把它无限夸大,但也不能小看它或低估它。

  成功的道德描写,’可以激发人们道德情感,荡涤人们的心灵。道德这种社会意识,不仅牵动着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描写得好,就会拨动人们的心弦,或如潮如涌,或如泣如诉,从心灵深处发出强烈的回声。有一位女同志读《高山下的花环》,读到深夜竟被感动得大哭起来,惊醒了身边熟睡的丈夫,以为家中出了什么大事。她指着这篇小说说:“这里面的人太好了。”这篇小说写的是对越反击战的故事,以梁三喜为首的青年战士,以梁大娘和韩玉秀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他们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论在前方还是在后方,都毫无保留地做出了自己的牺牲,其中包括自己的生命。这种对生活、对工作、对正义战争无私无畏、忘我献身的崇高精神,其本身就是一曲共产主义道德的伟大颂歌。这位女冈志被人物感动得如此不能自已、失声痛哭的情状,恰恰显示出作品的道德力量。她说小说中的人物“太好了”,这里除了有对人物的政治评价外,还有对人物的道德评价和人的价值的评价。作品中的道德力量,能激发人们思想情感,但又不停留在作品激起的情感上,与此同时,还在::.,冶着人的情操,净化着人的心灵,促使人去追求做人的价值。

德—为人之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每当读起曹操的这句诗时,不禁慨叹人生的短暂。那么,这短暂的人生中,什么又是最重要的呢?也许,只有“德”,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因为,他是我们的为人之本。

  人活一世,关键活在这个“德”字。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但他们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们却还活着。”或许,这活着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品德的丧失而被人们遗忘。那死去的人,正是因为他们高尚的品德,数百年,甚至数千年都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一个“德”字,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同时,也注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品德高尚的传奇人物很多。他们高尚的品德至今令我们称赞。三国时期,蜀汉“长胜将军”赵子龙便是一个品德极为高尚的人。很多时候,大家多在评论他高强的武艺,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多么有才华,多次以超强的智慧大败敌军。然而,人们却很少关注他的品德。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的时候,发生过一次着名的战役——街亭之战。由于诸葛亮的用人不当,而使街亭之战失败。在败退的大军中,唯独赵子龙的这支队伍不折一人一骑安全的返回。诸葛亮亲自来迎,并赏赐金五十斤,绢一万匹。赵云却答道;“败军之将怎敢劳丞相远迎,这些赏赐还是待来日赏给有功的将士吧!”诸葛亮答道:“昔日先帝常赞赏子龙将军品德高尚,今日看来依然如此,”由此看来,赵子龙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赵子龙之名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是他的武艺与才华,更与他高尚的品德有着莫大的关系。

  五千年间,品德低下的人也不在少数。南宋大臣秦桧,贪生怕死,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出卖了自己的国家,陷害抗金名将岳飞。秦桧原本为南宋开国初年御史中丞,曾主张抗金,反对求和。金兵攻占开封后,鼓励张邦昌为帝,秦桧反对,主张另立朱朝宗室为帝。结果,被金兵掳去。他为保全自身性命。在金廷倡议求和。于1130年被金将完颜昌放回南宋。几次会朝后,他深得皇帝赵构信任,官至宰相。为求得荣华富贵,他又以谋反罪名将抗金名将岳飞杀害。其妻王氏也参与阴谋。后来,他又代替皇帝赵构向金使跪接诏书,出卖国家。他和妻子王氏为了自己而不顾一切手段出卖国家。在岳飞的墓前,至今仍有两尊石像跪在那儿,永远,永远。他们就是秦桧和王氏。秦桧低下的品德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看来“德”才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拥有高尚的品德,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便是快乐的。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低下,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快乐,只有孤独与痛苦相伴。

  德——为人之本。一个人的品德缺失,不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更会连累其他人。所以,我们做人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其他人,更是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浅议道德

  古人有云,道德乃人之根本。现代化的文明社会中,道德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本能的制约。

  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想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必须争取从一个品德兼优的人做起,只有你持续牢记道德之本,它便会随时伴在你身边。

  道德是一种美丽的品质,只要诚实守信,不贪图利益,那你便是一个美丽的人,那你便拥有文明风貌的象征——道德。

  记忆的深处,我曾是一个“美丽”的人。那是一次不经意间的过失。初夏的一个黄昏,妈妈携带着我去市场买菜。我拉着妈妈的大手,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蹦蹦跳跳的行走在各摊位的间道中,在妈妈身边大声嚷着:“妈妈,我要吃螃蟹嘛,你给我买螃蟹好嘛。”高峰时的人群已慢慢散尽,又随着黄昏的降临,只有各个买卖人的收摊的声响。我和妈妈来到一个还没收摊的摊位,妈妈问这老爷爷:“这个螃蟹怎么卖?”老爷爷看还有客人,便高兴的起身迎客:“都傍晚了,给你们便宜些吧,嗯,就卖个36元一斤吧。你看怎么样,这些螃蟹挺鲜活的呢!”妈妈也没说什么,拿出钱包就买了36块一斤的螃蟹,便匆匆回家了。

  回到家后,妈妈不经意间的提醒,到使我发现那位老爷爷好像多找了钱给我们,我立即跟妈妈说:“我们的钱好象拿多了吧,我们要不要去还啊?”妈妈说:“多了就多了呗,还还什么呀。”我一时不知所措,只有不再追究,可晚上怎么也睡不安稳。

  次日清晨,我早早的起了床,拿了积攒的零用钱自己骑着自行车赶往了菜市场,我来到菜市场,老远就看见了那老爷爷的摊位,便兴奋的跑过去,叫到:“老爷爷,这是你的钱,你昨天多找了,还给你。”老爷爷很诧异,随即笑道,“你真是个好孩子,谢谢你啊。”嘿嘿,我听了可得意了。

  道德就似一双手,解开心灵的枷锁;道德就似一道门,需要你用双手将它推开,外面的世界便是一副亮丽的风景秀;道德就似一片洁丽的云彩,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也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美德,更要发扬、传承,与实践。让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让自己更美丽!

我对道德的思考与认识初二作文

  在生活中,我常在公益广告、宣传栏上听或看到“道德”二字,亦常听人所谓“道德”、“不道德”云云,于是,我问他们,什么是道德?他们亦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我就“道德”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道德”的解释很多,不过概括下来无非那么几条: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下面,我就以一个初二学生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道德”的思考与认识。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子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有一次,他父母想吃米饭。虽家中贫困,但为了使父母吃上大米,他就给寺庙修路,每天背石块上山。拿到了工钱后,走50里路上陬邑买米,背回家给父母烧白米饭。两老连声赞道:“这大米饭真好吃呀!”子路听了心中十分高兴,但他自己则仍吃杂粮。后来,子路拜师孔子,却不忘背米孝敬父母,每月背米回家。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底线!

  第二,我认为便是自律: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聪明,读书刻苦。徐溥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以上就是我对道德的思考与认识,说难不难,言易不易。

  只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这样,我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便亦非难事了!

对道德的理解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难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来继续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问了什么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说: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诗人说:道德是半悬在头顶上的一柄利剑。

  哲学家说:道德是愿者鱼儿上钩。社会学家说: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机,好好开车。法官说:道德是调整…………规范的总和。我说;道德是面镜子,不但照己,还可照人。但关键是照己。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同的,可它们都是对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么,还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荀子有句话说的好;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说人要一步一个脚印,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在学校,我们一样要讲文明、讲道德。在学校,我们不能在楼道里追跑打闹。如果楼道里有许多的同学,那必然会撞到其他的同学。在学校,我们还应该节约用水、用电。上操之前,应先把灯关掉。见了老师就向老师问好,这些都是在学校应该做的。

  在家里,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能帮家人减轻一些负担。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个东西这种小事应尽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许多尊敬长辈的事。比如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体将父母的枕席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种有道德的表现。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换位思考的哲理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