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可怜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可怜的,亦是可悲的。在鲁迅先生笔下,一个迂腐无能的读书人诞生了。

  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是成功的。但读过文章后,我非但没有一点痛恨,反而心生怜悯之情。孔乙己在死后也只值十九个钱,人们为了十九个钱才提起他,多么苍凉的世态啊!这个可悲的人在人们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读过文章我也只能无奈的勾勾嘴角,露出一抹苦笑:科举制度又怎样?如今的考试正是科举的再现。孔乙己被人嘲笑又怎样?扪心自问,你没有被嘲笑过吗?世态冷漠,现在小到看人争吵置之不理,大到政治生涯生死离别只是一句“好自为之”。

  时间如流水,恍然间,高楼大厦平地起,隔着人皮如隔心,环境已变,不变的只有跟,人性善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管经历了多少年,时间永远洗刷不了人的贪婪、无情、冷漠和自私,但灵魂是纯洁的,孔乙己如果身在21世纪,他将是一名出色的教师,也许只有教师这个职业配得上他了,他纯真、善良、诚实却贫穷,但他拥有爱的力量去染化别人。

  我想为孔乙己洗刷他的恶名,因为这不是他的错,只是社会的影响使他成了短衣帮中的另类;他没有身份背景,但有身份的人都是所谓的强者;他窃书,但他一个爱好学习的人,就像“凿壁偷光”一样;也许他是屡教不改,但丁举人打折他的腿不是更残忍吗?既然鲁迅先生批判的是吃人社会,那么许许多多和孔乙己一样的人,又为何不在同一战线上

  我折服于鲁迅先生的文笔,他让我感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悲又可恨的人,但我又不甘于他给孔乙己这样一个卑微的身份,也许是我比较片面吧!也许是我没有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吧,但是,如果孔乙己是真实的人物,我会告诉他:“对文学的追求你没有错,只是你用错了方法。”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像孔乙己一样的人

  初次见到孔乙己不是在语文课本上,而是妈妈嘴中得知。那时还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只知道是鲁迅创作出来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才对他做了全面的了解。

  大家要是讨论孔乙己时一定会讨论他所处的那个封建时代,然后论述一些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之类。我看孔乙己却是从另一面,从一个现代的角度讲。

  孔乙己在小说里之所以是个悲剧人物是因为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封建时代嘛,大肆宣扬科举制,但其中不乏有很多像孔乙己这样的事实例子,鲁迅也是借孔乙己这个虚构人物批判科举制对人心的残害。

  我能够想象的到孔乙己,一个读书人却去做偷盗之事是多么可悲啊。他从小也许就很努力地读书了,和很多读书人一样,希望通过读书,考学,改变命运。其实和很多现代人一样,从小学上到大学,上完大学后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最后还是没能逃过科举制的魔掌,在社会上也不能生存。孔乙己摆在我面前就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邋遢的外貌,那象征富贵的长衫也是破烂之极,喝酒的时候语无伦次的反驳短衣帮和掌柜的嘲笑。明明是穷人,还要装富贵。本来就够穷的了,喝酒还要排出九文大钱。其炫富的心态也是造成他悲惨命运的一个原因,

  现代社会的有许许多多像孔乙己这样所谓的读书人,他们一直在读书学习,可他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毕业,是学业上角逐的结束,却是生存的开始,从这一刻起就要学会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上生存,很多人都相信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那只是一部分,真正考察的还是动手能力。为此这些人就失败了,他们只会纸上谈兵,论起实战一窍不通。‘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在毕业换来一张纸,而这张纸还不一定对将来有用。用一种大众化来说:读书都读傻了。

  去年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有关中国调酒皇后郑雯的简介文章,我就很感兴趣去网上看了专题报道。看完后不仅仅是为她的精湛的调酒技能锁震慑,而且让我更加欣赏她的是她说的一句话:“即便我现在是个很普通的调酒师,我也不需要家里的钱了,我能够养活我自己。”

  现在有些人本来没多少钱却要打肿脸充胖子,非把自己打扮的像个富翁。穿名牌,在外人面前花钱如流水。这些人是非常虚伪的,在我看来,不管是贫穷富贵,最真实的自己是最重要的。

  不少现代人的身上留有孔乙己的影子,孔乙己是虚构人物,但这种虚构人物要是成为现实那就真的是太可悲了。

我心中的孔乙己

  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依据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极其深刻的主题。

孔乙己

  鲁镇的游戏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几台破旧的游戏机。上学的人,晌午傍晚散了学,每每花一点钱便可以玩这些;倘肯多花点钱,便可以到里边隔间里打游戏,里面的游戏机全是崭新的,但这些顾客,多是小学生,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中学生,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美美的打游戏。

  我从十八岁起,便在镇口的游戏机店里当服务员,老板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中学生,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我从此便整天的在店里转悠,专管收钱。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老板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在外面打游戏而是中学生的唯一的人。他对人说话,总是ABCD,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打游戏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父母的钱用来打游戏,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不能算偷……窃!……打游戏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ABCD之类的,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学习不错,但终于没有考上好大学,父母不让他打游戏,他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孔乙己打了会儿游戏,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学习很好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大学生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ABCD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老板是决不责备的。而且老板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会英语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会英语,……我便考你一考。‘游戏’在英语里怎么拼?”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拼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单词应该记着。将来有外宾的时候,说话要用。”我暗想这里和接待外宾店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就算来外宾了也不用我当翻译呀;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ga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ga可以和许多单词组成词组,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张口,想教我单词,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游戏机币,一人一个。孩子拿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他的口袋。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口袋罩住,弯腰下去说道,“fe,fe,I have only a fe”直起身又看一看口袋,自己摇头说,“fe,fe, or fe,fe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老板正在慢慢的在店里巡视,来到孔乙己惯用的游戏机旁,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打游戏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蹲监狱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警察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被抓到了呗”“后来呢?”“后来抓到了。”“抓到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蹲监狱了。”老板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巡视他的店。

我眼中的孔乙己

  �绍兴,一个距离杭州一小时车程的城市。除了出产的黄酒闻名天下外,城市的名片当属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了。记忆中,儿时去过一次鲁迅的故里,那里有朴素典雅的三味书屋;有碧波荡漾的鉴湖;有趣味横生的百草园;还有酒香弥漫的咸亨酒店。当时还在酒店门口的一个身着大褂,瘦长的老者雕像前拍照留念,却不知其为何许人也。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当我打开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慢慢品味后,孔乙己的形象在我脑海里,由原先的模糊不清,逐渐清晰起来。

  孔乙己苦读半生无所收获却孤芳自赏,从“写的一笔好字”,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说明他有过用心读书的经历,抑或是家境出了问题而中途辍学,并没有学得半点生活技能,只能以为人写信度日,但依然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被戏弄时还“自命不凡”。

  孔乙己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是酒店中“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长衫又破又脏,好像多年没洗过”。但他把这作为区别“短衣帮”的标志,甚至遭人讥笑还不屑置辩。

  孔乙己虽然迂腐,但不乏善良、诚实、有爱心,自己生活窘迫还教人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也不拖欠酒钱。

  看着看着,忽然对面款款走来一位身穿长褂的人,那不正是孔乙己吗!?只见他走到我面前,用不经修剪指甲的手指,轻叩我的书桌问道:

  “小驹,侬晓得之乎者也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有多少种意思?”

  “5种”我不加思索地答道。随即我反问:“那你知不知道,同样长的绳子围出的面积,是正方形大,还是圆形大?”

  “呃.”他喉咙里像被骨鲠卡住一样。

  “π等于多少?”我接连发问。

  “呃.”他的表情犹如在酒店里旁人说他偷书一般,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不过这次不再是争辩,而是被我逼得节节败退,拱手认输道:“侬个小驹,有舍结棍哒哉,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人走,梦醒。回想起梦中的场景,我暗暗思考:读书学习,要有所用,不为所用,生如朽木。孔乙己虽一身书生气,却经常“窃书”,非君子之道也。千万不能像他那样,否则会“引祸上身”。

孔乙己作文

  在我们学校边上,有一条长街。街上有着许多卖零嘴的小吃,学生们下午放了学,若感到腹中空空,每每走到一家烧饼店前,花两三元买上个烧饼,以此压一压饥饿感。烧饼外面包个纸袋,用手轻轻拿着,慢慢地吃,倘肯多花五毛,便可以在饼外边加上一片生菜,或者一小根火腿肠,做为增加口味的调料了。如果出到五元,那还能买一杯奶茶,但这些顾客中,多是穿小学生校服的,大多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中学生校服的,才慢悠悠地踱近店旁的奶茶窗口,要上一杯热奶茶,捧着,慢慢地喝。

  孔乙己是捧着煎饼吃而穿中学校服的唯一一人,他身格很高大,青白脸色,一头乱蓬蓬的头发,穿的虽是中学校服,可是又小又脏,好似很久前买的,也没有洗,因为他姓孔,又形似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人们便也叫他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吃食的人们便看着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又考不及格了!”孔乙己不理会,对卖饼的师傅喊:“一个烧饼。”便在桌上排出两个硬币,他们又大声叫道:“你考了最后一名!”,孔乙己瞪大眼睛说:“你怎么胡乱污蔑人……”“什么污蔑?我哥说前天又看见你在走廊罚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微微迸出,争辩道:“罚站……不是考坏……中学生的事,你小学生管什么!”接着便是些难懂的话,什么“人生无限可能。”什么“ can I do……”之类的,引得所有人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听人家说,孔乙己从前也好好读过书,但终究是因缺少管束,慢慢地考差了。

  孔乙己咽下半块饼,涨红的脸色渐渐回复了些,小学生们又问:“孔乙己,你当真考过第一名么?”孔乙己看看问他的人,脸上做出不屑回答的样子,他们便继续问道:“那你怎么现在连及格都考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底气不足的神色,嘴中还嘀咕什么。这时候,店内外又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有一回,孔乙己对我说道,“你上几年级了?”我答道:“七年级。”,他说“七年级……我便考你一考,鲁迅写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什么?”我心想:“老是不及格的人也配考我?”我转过头去,专心吃饼。许久,他见我不回答,很恳切地说道:“不知道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知识得记着。将来上初三时可重要哩!”我暗想我离初三还远着呢,而且这些基础的知识小学便是知道了,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洋洋地答他道:“谁要你教,不就是《狂人日记》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点头说:“对呀,对呀!鲁迅还有好多文章,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咽下了一口饼,正想说,见我毫不动心,叹一口气,露出极婉惜的样子。

  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如没有他,别人也是这么过。

  有一天,老板正慢悠悠地撒芝麻,忽然说:“孔乙己已是好久没来了。”我也觉得他好久没来了,一个喝奶茶的人答道:“他怎么会来……他转了学了。”老板说:“哦”。“他老是吹嘘要考个第一,结果期末考试作弊,被发现了,唉……那般严格的考试是容易作弊的么? “后来怎么样?”“怎么样?没脸见人了,转到别的地方去了。“转到哪里去了呢?”“哪里……谁晓得?兴许是回老家了。”老板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撒着芝麻。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回老家了。

高中的孔乙己

  虽然说,孔乙己是在封建社会末期下酿成的一个悲剧人物,但是我们可否想一想,要是他拼了命后考取了秀才,继而考取了进士,那么会怎样呢?可否往好的地方想想?如果他真的成为了举人,他会怎样,周围的人会怎样,尤其是酒店老板、丁举人会怎样?我想,那一定是一副很好笑的场面吧。

  让我来改一改情节:且说他在被丁举人打断腿的时候,拖着只断腿(但愿只是断了骨头),一点一点地爬着离开了这个小镇,运气不错,他遇着了一个瞎了眼的乞丐,空碗里面还有几十文大钱呢,恰巧周围又没人,他便悄悄地好不客气地连钱带碗一起拿走了。“但我之后怎么办?这几十文能用到几时呢?我这断腿可没本事再偷了。”孔乙己落魄地想到。

  来到一家小酒馆要了一碗美酒,一碟茴香豆,“坐”着边喝边想,恰巧看见那些去考科举的书生,“罢罢罢,我的生死存亡就赌在这件事上了,中了固然好,没中……那就顺其自然吧。”他哈哈大笑,不知他是高兴,还是太过伤心,生与死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他颤巍巍地“走”到考场,一路上忍受着冰冷嘲讽的目光,慢吞吞地来到考场,还差点被踢出来,在考场里,那些年轻的书生也没比短衣帮好到哪里去,依旧是抱以歧视和嘲笑的目光看着这位“断腿书生”。

  也许老天有眼,这次出的题目正好是一些他小时常常背诵学习而那些平常书生不学的东西,“回的第四种写法是什么?哈,简单啊。”孔乙己洋洋得意地答着考卷。时间到,整个考场的书生除了孔乙己以外,全都是垂头丧气地出来的,唯独孔乙己,是欢欢喜喜地“走”出来的,等着中举的名单公布。一天、两天、一星期、一个月,可是到了中秋时节,名单还没公布,他一天比一天灰心,想往脖子上抹一刀,可是刀也要钱啊,没钱那里来的刀呢?他卖了自己的长衫,回到鲁家客栈,想喝最后一碗他最喜欢的美酒,不料,却遭到“老熟人”的冷嘲热讽,可心力交瘁的他已经无力反驳,他们连孔乙己那最后的一点做人的尊严都不放过。

  就在这之后的两三天,“孔大人在哪里?”一个御史模样的人来到鲁家客栈问道,“什么孔大人?”酒店老板不耐烦地说,“孔乙己啊,孔乙己!”“不!知!道!他还欠我十九文钱呢!”老板愤恨地说,“等等,你刚才叫他什么?老爷?他什么时候成老爷了?”“你不知道么?孔乙己大人前几个月考取了进士,现在是老爷啦。我现在正在找他给他报喜呢。”

  “啊!!!!!你说什么?举,举,举,举,举人老爷?来人啊,快!快把孔乙己找来!!!”店老板着慌了地说,大家也没闲着,整个镇上的人都去找孔乙己。孔乙己是给抬来的,他已经已经面目全非、半死不活了。

  “给老爷净身。”老板发话了,将近十几年没洗过一次澡的孔乙己终于变得干净整洁了,“给我点吃的……求你了……”意识模糊的孔乙己颤巍巍地乞求老板,老板吓得跪下了,“不敢当!不敢当!您要什么?茴香豆?花生米?哦不!这太寒酸了,来一碗上好的‘竹叶青’吧!这样可以使您精神一点!”孔乙己喝了酒,稍微恢复了点气色,“吃的……吃的,我快一星期没吃东西了,钱……”酒店老板打着躬说“不碍事,不碍事儿!我们会给你准备一桌上好的酒席的!老爷您尽管休息,尽管休息!”“老……爷?我?你们认错人了,我是孔乙己,孔乙己啊!钱我付不起的!”他吓得连连后退,“老爷莫怕,恭喜您考取了县上第一名,我们是来给您贺喜的!”老板笑盈盈地说,孔乙己一听这话,刚喝下去的酒又涌了上来,晕死过去了。

  再次醒来时,已经身穿锦缎长袍,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脚上专门被包扎了起来,豪华的家具,孔乙己思忖“这不是丁举人家么,哦,对了,我考取了功名,好像是第一名……”“孔老爷,这是丁老爷给您准备的饭菜请您尽情享用。”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琼浆玉液,这是孔乙己从未享受过的,他一饱口福,幸好他知道举人吃饭应该文雅点,不然他肯定会被噎死或撑死。“孔兄弟呀,这饭菜如何?和不和兄弟你口味啊?”丁举人热情地走过来问,“棒!我孔乙己这辈子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啊呜呃耶……”孔乙己因为吃着东西,有些口齿不清,“十分抱歉打断了您的腿,几个月前的偷盗事件,我们已经查明是我们的佣人胡编乱造的,这是赔罪的一点意思。”丁举人歉意地边说边打开一个箱子,里面盛满了金银珠宝,“那次的确是我偷的啊。”孔乙己不解地想到,“不过没关系,您只要在我家静静地养上一两个月,腿一定会好!”丁举人还在说,可孔乙己却陷入了沉思。

  孔乙己现在虽风光满面,对任何一个人却是毫不吝啬,当年被他拿去几十文钱的那个乞丐,孔乙己将每次那些人送来的钱都分给他一半,剩下的,他要么拿来施舍给其他穷人,要么就将它送还,人们都说他是个清高的大好人,他却常常感叹,“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啊。以前我再苦再饿,也没人来嘘寒问暖,而现在,我拿着皇帝老儿的俸禄,衣食无忧了,却天天有人来拜访,并留下几块银子,这分明就是在讨好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

我心目中的孔乙己初三作文

  谈到孔乙己似乎就展现了一幅画面:一个穿着破烂长衫的老书生颓唐的歪在桌上,面前放着一杯温过的酒。

  孔乙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物。明明自己落魄的不成样子,可偏偏秉持着一股学士的自尊,可这种自尊却只是通过一种要面子来表现出来。明明是应该和短衣帮类似,却活的连短衣帮都不如。

  孔乙己出现的时候总是欢悦的,酒店的人笑着我在笑着,似乎连他自己也都在笑着,我们笑的是他那被我们踩在脚底下的自尊,而他苦笑自己的悲痛的半生。

  孔乙己其实是善良的,他把茴香豆一颗一颗的分给我们认真的教我写字,虽说是迂腐至极,但却也是仔细,善良的很,可能他也曾经想成为一名老师,就像分豆一样赠与孩子知识。

  可是,那个吃人的时代是不能有这样的梦想的,人们丑恶冷酷的嘴脸一点一点的表现出来,拿孔乙己的悲剧当做笑柄来解除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同样是书生出身的丁举人,却能把孔乙己打的半死,那个时候,人恐怕有的只是低贱之分了吧,而另一边,作为那个黑暗时代的产物,人们的思想情感早已麻木不堪,即使是面对打断了腿的孔乙己,依旧谈笑风生,毫无怜悯之心。

  但如果,真的就只是因为社会的黑暗,那怎么短衣帮能活,而孔乙己却一直苟延残喘着。他并非不能自己谋生,而是因为自己的好喝懒做,把自己逼到这般田地,不得不说也是他咎由自取了。

  鲁迅先生在末尾猜测孔乙己可能死了,其实并不用猜,像这样一个可怜又可耻的人,在如此暗淡的社会中,他怎么活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像孔乙己一样的人

  一个身材不大,但是他是一个穿着长袍,站着喝酒的第一人,每次都是喝酒赊账,他的一生可谓是穷途末路了,每次去喝酒其他人都会拿他开心,他也不当回事。

  自从那天被员外打短腿之后,他就沿路趴到了一个破庙里,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等他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经是鲁镇的县官了,一身迷彩官服,身后有一台大官轿,还有很多随从,他突然想起要喝酒了,就上了轿子,来到了咸亨酒店,还没从轿子下来,咸亨酒店的老板就麻溜的来到了轿子前面,孔老爷,小的这厢有礼了,孔乙己只望了一眼,之后并不理会他径直走进了酒店,等到了酒店,原本喝酒的人都知道闪了,那老板很是献殷勤,又是擦桌子,有事搬凳子,这次孔乙己并没有站着喝酒,喝完之后,孔乙己扔下23枚铜钱,每次孔乙己喝酒都是4枚铜钱,如今是县官了,还是这样,老板当时吓的脸色大变,马上把钱还给孔乙己,说老爷来我这喝酒,还谈什么钱啊,谈钱伤感情,孔乙己当时就扔下一句,我喝了4文钱,还有上次欠你的19文,一并给你了,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突然,一声狗叫,把孔乙己吓醒了,醒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刚刚原来是做梦啊,叹了几声,就又向远处趴去,一直到尽头。

我眼中的孔乙己作文

  孔乙己给我留下的印象,正印证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他固然是封建制度的陪葬者,科举制度的殉葬品,但他之所以有如此悲惨的结局,我想更多地应归咎为他自己的不争气。

  社会固然黑暗,制度固然腐朽,但哪朝哪代不曾有过这样的光景?文天祥、岳飞、闻一多不都是黑暗社会里造就的英雄吗?被环境禁锢了思想麻木了感觉,是一种悲哀。生不逢时的伟人不在少数,像苏轼这样纵然有真才实学却一再被贬谪,得不到重用的人也不曾丢失那份豪情壮志,无功名傍身,依然活得潇洒自在。孔乙己与他们相较,心理素质未免太过低下。

  孔乙己四肢健全,完全可以像“短衣帮”一样靠劳动养活自己,但他清高得不得了,坚持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纵然穷困潦倒,也绝不从事那些他自认为“低俗”的工作。若说他坚守了读书人的品格,那他又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丢到哪里去了呢?做出了偷盗之事却还自命清高,难怪落为别人的笑柄!

  而当今社会某些人,有那么一星半点学历就心气极高,四处投递简历忙碌奔波,也不肯踏踏实实地做一份稳定的粗活,不正是现代版的孔乙己吗?我想,他们的的自命不凡无疑是“假清高,真虚伪”。

  孔乙己是一个弱者,面对黑暗腐朽的社会、麻木冷漠的众人,他没有选择反抗,而是选择了忍受;他没有想过去改变这种现状,而是选择了一味地顺承,他缺乏反抗精神。身无分文又如何,百无一用是书生又如何?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总好过整天消沉度日,感叹自己的不幸,甚至迂腐麻木吧

  社会环境是次要的,一个人的成就还是在于自身。纵使条件再艰苦,命运再坎坷,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能创造出一片辉煌。

  总之,莫要学孔乙己。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鲸的自述说明文

美到心碎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