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的故事3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名人故事

  岳飞出生在北宋末年,那时候,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十分强大,他们灭掉辽国后,又继续南下进攻宋朝。当时宋朝的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既软弱又昏庸,他们一天到晚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享乐,根本不管国家的命运和老百姓的疾苦。公元 1126 年,金兵出动两路大军,包围了北宋的国都汴京(现在的开封市),宋钦宗开城投降。金军把宋朝皇宫里的财物抢劫一空,押着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回到金国去。金兵退走之后,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在南京(现在的河南商丘市)即位,历史上把这以后的宋朝称作南宋。

  岳飞年轻的时候,亲眼看到国家日益衰落,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发誓要学好本领,长大以后参加宋军,收复失地,报效国家。他的母亲姚氏很支持儿子的这种雄心壮志,特意用绣花针在他背上刺了 4 个大字:“精忠报国”。

  岳飞 20 岁那年参了军。他武艺高强,又有智谋,在同金兵的作战中立了不少战功,很快就成为南宋军队中一员出色的将领。

  公元 1129 年,金国大将兀术(ú)统率大军进攻南京。宋高宗不敢抵抗,放弃南京,逃到扬州,又逃到临安(现在的杭州)。金兵一路追击, 占领了南京和建康(现在的南京)。可是他们在镇江遭到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堵截。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宋军将士勇气百倍,把金兵杀得大败。兀术领着残兵败将刚刚退到建康附近的牛头山,又遭到岳飞的突然袭击。原来岳飞听说兀术被韩世忠打得大败,料到金兵撤退时要经过牛头山,就事先设下埋伏。他命令士兵们都穿上黑色的衣服,等到半夜,一声呐喊, 突然杀进金兵的营寨。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金兵,也分不清哪是自家人,哪是宋军人马,慌乱之中,自相残杀起来。岳飞乘势进攻,把金兵杀得大败。 兀术不敢在建康停留,带着残兵败将准备渡江北逃,谁知到了长江边上,岳家军早已等在那里了。这一仗,又杀死了金兵 3000 人。

  这一次惨败,使金国大伤元气,好几年不能再向南宋发动进攻。岳飞利用这段时间,攻占了原来由金国傀儡政权“伪齐”控制的襄阳、郢州、随州、 唐州、邓州和信阳郡(在现在湖北、河南两省境内),准备把这 6 个州当作 根据地,再进一步收复中原。

  公元 1136 年,岳飞从襄阳出发,一举攻克了河南和陕西的好几个县城。他又派人同黄河以北的抗金武装联系,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可是宋高宗只满足偏安江南,根本就没有打算收复失地。岳家军孤军深入,得不到粮草和援军的接济,只好又撤回来。岳飞十分苦闷,他想到自己已经 30 多岁, 可是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不禁心中感慨万千,写出了一 首千古传诵的《满江红》(词调名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公元 1140 年,金国又向南宋王朝大举进攻。金兀术把岳飞看作他的主要对手,亲自率领最精锐的部队“铁浮图”和“拐子马”来进攻岳飞。“铁浮图”是兀术的侍狼妆,选的都是一些身高力大、武艺高强的勇士。他们身上裹着两层铁甲,号称刀枪不?“拐子马”是骑兵,也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将士。过去兀术带领他们打仗,从来没有打败过。

  岳飞得到报告,就让士兵们把刀斧都绑在长杆子上。然后派他的儿子岳云第一个出战。岳云两手提着一对 80 斤重的大铁锥,领着将士们冲向敌人, 正碰上金兵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岳家军手执长刀、长斧先砍马腿, 马一受伤,马上的金兵就从马背上摔下来,有的摔伤了胳膊,举不起刀;有的被马压住了腿,站不起来,前面的马一倒,后面的马也被绊倒在地。岳家军趁势刀砍斧剁,把金兵杀得血流成河。兀术好不容易才逃回营寨里。他一边伤心地哭,一边说:“我过去打仗,一直是靠‘铁浮图’和‘拐子马’取胜,这一回算是完了。”

精忠报国的故事30字

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是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那么,岳飞精忠报国故事的由来是什么?岳飞简介知多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岳飞的故事以及精忠报国一词的由来。

  精忠报国一词的由来: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最普及的则是“精忠报国”。有学者认为,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受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的误导。

  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此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广泛,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成语故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

  20岁的岳飞已经是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疆,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140年,正当岳飞奋勇前进,胜利在望的时候,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因此,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在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对此极为悲愤,长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盈野,岳飞也潸然泪下.,岳飞回到临安后,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年12月29日,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临刑前,他奋笔疾书,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意思是”老天有眼呵,老天有眼呵!”岳飞被害后,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大片国土沦于金人之手.,岳飞虽然惨遭杀害,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墓前,被万世人民唾骂。

  精字开头的成语

  精卫填海精忠报国精禽填海

  包含有精字的成语

  励精图治精禽填海精忠报国博而不精精卫填海食不厌精

《恶搞》成语小故事之精忠报国作文

  “儿啊,今天你就要走了,为娘却不放心啊!”姚太夫人(即岳飞他娘)叹息着说,一脸的不放心。

  “娘亲,话说忠孝不能两全,儿不该为了一己之愿,而放弃国家大事啊!如今金兵兵临城下,眼看就要突破我们中原的最后一道防锁线,儿有一身武力,就应当去干些男儿该干之事——保卫祖国啊!!”岳飞慷慨激昂的说道。

  “唉~为娘知道,鹏举你小时候就希望能干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对抗辽兵之时,因你父病卒(意思就是说病死了)回到家中,退伍还乡守孝,可是,为娘知道,你还是怀着报国之心的。”姚太夫人无奈的说:“既然无法阻止你,那为娘在你临走前送你一段话吧!来,脱衣服,让为娘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刻在你的背上!”

  “娘亲!这万万不可啊!您现在老了,这种伤身体的活您怎能做?!”岳飞立刻反对。“儿!你既然要去报国,娘也要献出一份力的!”“这……好吧!”岳飞背对着娘,蹲下身子,将上身尽皆褪去。

  姚太夫人拿起刻刀,朝着岳飞背上就是刻下,岳飞忍着痛苦,脸上尽是坚毅之色。“哎呀!儿,为娘不小心写错了。”“纳尼?(什么)”岳飞立刻石化。“没关系,用砂纸擦一擦就行了,以你的韧性,绝对可以坚持住的!”岳飞能说什么?这毕竟是她的母亲啊!

  姚太夫人再次挥刀,只听“噗!”的一声,刻刀插入了岳飞的心脏。“咳!”岳飞瞪大了眼睛,他现在终于明白,自己的娘亲要杀他!“为什……么?”岳飞不甘道。

  “孩子,对不起,为娘就只有这一种办法可以不让你去军营了,放心,为娘现在就来陪你!!”姚太夫人抱住岳飞,露出的刻刀刀尖刺入了她的心脏。(姚太夫人的心脏在右边)

  岳飞母子,于1126年,猝——

我学精忠报国的故事

  金秋十月,我们全家来到风景如画的西湖河畔旅游,令我最难忘的,是西湖边上的岳王庙。

  在一座刻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牌坊下,爸爸向我讲述岳飞的故事:岳飞是宋朝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他妈妈在他参军时,用针在他背上剌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后来,英勇善战的岳飞建立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岳家军,他们高喊着“还我河山”的口号奋勇杀敌,把敌人打得闻风丧胆。但不幸的是,39岁的岳飞最后却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了。

  正当我悲愤不已的时候,妈妈指着岳飞墓和墓对面秦桧等坏人下跪的雕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每个人都难逃一死,但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死的人,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那些卖国求荣的人,历史会永远地唾弃他们”!我默默地望着岳飞墓心中暗暗地说:“我长大了,也要精忠报国”!

  当我哼着《精忠报国》的歌曲准备离开岳王庙时,我回头又望了一眼岳飞的雕像,发现他也正炯炯有神地看着我,仿佛满怀期望地对我说:“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爱国故事—“精忠报国”

  最近,我读了古代著名的名族英雄岳飞的故事,“精忠报国”的动人故事深受感动。

  岳飞小时候从小就有报效国家的壮志,他的母亲特意在他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名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他也的这样做的,虽然后来惨遭杀害,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世代的中国人的心中;而那些奸臣,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在英雄岳飞的墓前,被万人唾骂!

  近代也有很多的爱国故事,新中国的成立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换来的,世界各国人民都佩服中国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志,那时我还在读书,那种感觉更加深刻。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应该以这些英雄人物为榜样,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安危,为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名人爱国故事: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成语故事: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岳飞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精忠报国是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杜甫,我想对你说

大学生入党自传60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