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史2000范文
我的家族史
爷爷说,从爷爷那一代起,家里就一直在村里种地,是地道的农民。至于那些前辈,我没有办法去学习,因为爷爷的年龄,很多事情都被遗忘了,但是爷爷那一代的爸爸听了一个小故事。爷爷说他爸爸的日子很艰难,家里很穷,他爸爸是个赌徒,过着几顿饱饭。吃一顿粥很好。如果你饿了,你会吃草根什么的。爷爷还说,因为饥饿,他的一个兄弟饿死了!我无法想象以前的生活有多艰难!!爷爷读书已经好几年了。在几个村子里只有一个老师(他们的名字叫Mr.)。但是他不能长时间读书。没有学费,也没有时间在家学习。他必须帮助他的家人。当时,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还没有解放。20世纪30年代,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的“统一思想”,三民主义被规定为“唯一正确的”思想,被政权的力量强行灌输给人民。然而,“统一思想”的措施并没有改变多元主义的局面,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三大思潮的格局。虽然清朝的推翻结束了封建制度,但是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挨饿的人已经不是新闻了。所谓的民主只是一个面具。
但是在爷爷这一代,人们的生活仍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爷爷在20岁时和奶奶结婚,生了7个孩子。这是巨大的压力!听爷爷奶奶说,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工作很努力,你每天起得很早,回来很晚,你在地里工作很昏暗。后来,中共中央犯了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奶奶抱怨说,如果村民们一起种植和吃饭,他们在家里就买不起任何值钱的东西。一旦他们发现,甚至是一个鸡蛋,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可见,我们党对这一改革高度重视,态度十分严谨。而且,这种“大锅饭”的做法也看不出有多公平,奶奶说,爷爷在农作生产队,她带着孩子们在家,参加村里的农作。奶奶通常很早出门,很晚回来工作,但是在吃饭的时候,负责分餐的人对奶奶的粥很不公平。奶奶很累,但她没有足够的食物来补充她的能量。此外,她还要照顾几个孩子。她太饿了,甚至不能喂他们牛奶。
听了这话,我不禁尊敬起奶奶来。多么伟大和坚强的女人啊!
艰苦的生活来自懒惰和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中共中央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导致人民生活不能温饱。历史错误的原因在于“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也向中央决策者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机可以马上到来。另一方面,匈牙利、波兰等地的事件,以及之前国内知识分子的态度,也让毛泽东嗅到了“权利”的危险。陈云等少数民族的保守思想被抛弃,“左”幽灵在各个领域盛行。1958年,大跃进全面展开。喊着追赶美国和英超的口号的人们组成了人民公社。集体的人宁愿饿着肚子砸锅子炼钢。“与天作战,乐无穷”的精神激励着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生产的目的似乎是生产本身,而不是产品。当人们最终发现主观能动性不能取代自然规律时,他们已经付出了不可逆转的代价。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空气中弥漫着浮躁的味道。刻板的思维、无意义的比较和盲目的乐观主义是它的关键词。随着“大跃进”和“赶超英国、英超和美国”的口号,各方面都掀起了建设热潮。群众正沉浸在集体狂欢之中,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个时候,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是不现实的,这离痛苦的经济调整还有几年的时间。
大跃进以来,特别是人民公社运动后,5亿中国农民放弃了他们的小锅和炉灶,集中在公共食堂吃正宗的大锅饭。
议论文作文家族病史
《一》
参加赵耀的葬礼时,我又一次见到了他的母亲,姜黄色的脸颊向下凹陷,整张脸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她瘦削的好像失去了肉型,一个人就是在人体的骨骼模型上覆盖了一张皱缩的人皮。她的眼窝深陷,见到我时,流下两行浑浊的老泪。
我痛惜并且无比垂怜地紧握着这位可怜的老人的手。传递给她我所能给予的,即便是杯水车薪的温暖。
加上赵耀,她已经送走了自己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亲生的孩子。
她的孩子们和她的丈夫一样,均死于糖尿病,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家族病。
《二》
赵耀是我的同事,享年33岁。他小时就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两个姐姐和他,而且他们的成绩都很优秀,均从乡村考到了城里。赵耀还在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国企,与一个温婉美丽的小学老师成家了,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这听上去像老百姓最平凡幸福的生活了。
但是上帝不愿意让他们过于幸福。
于是,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家族有家族病,十年内,他的父亲,大姐,二姐,他,相继去世。
你要怎么想象他的母亲是怎么活下来的。
《三》
十年前我见过他的母亲,面色白里透红,眼神中蓄满着幸福与喜悦,陪着自己的骄傲—儿子赵耀来公司报道。
那时我和她交谈过,她真的是一位朴实慈祥又懂得感恩的母亲。她对我说,自己真的是太幸福了,几个孩子都成人成材,那么自觉又那么争气,自己天天活的都怀着感激之情。
怀着感激之情的她,在半年后,得知了自己的丈夫得了重度糖尿病,而自己的儿女们都是携带者。没有人可以活到40岁。
--我没有勇气去想象一个对生活怀有感恩对未来充满期许的老人,是怎样面对自己的伊甸园顷刻间崩塌为被炮弹轰炸过的断壁残垣的情景。
是怎样在十年间看着自己的至亲们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到,一俱俱冰冷的尸骸。
从一个面色红润气色饱满的幸福女性到一俱皱皮包股,万年俱灭的可怜生命!
我的家族史作文
我对于家族的记忆是从曾外祖父开始的。挂在老屋堂中那张布满灰尘的自画像,便是曾外祖父留给我唯一的记忆。他那清瘦的脸,锋利的眼睛,活像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我的曾外祖父没有进过一天私塾,他却能熟背《幼学》与《增广贤文》。
曾外祖父的名字叫徐作玉,生于清朝年间,殁于解放前年。他少时聪颖,勤奋上进,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改变了我的家族命运。
在我的家族史中,曾外祖父是第六代过继的。曾外祖父本不该姓徐而是姓周,他身上流着的是周家的血脉。他刚刚生下来就被我祖上抱进了家门,而后就在这里长大。然后娶妻生子,独立门户,延续子孙。曾外祖父的父母也是无法养活他才不得已将他送人,长大后那个女人不止一次来看他,每次拉着他的手时都是泪流满面,眼泪里满载着沉重的忏悔。曾外祖父那时并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见到他如此伤心,许多年之后都是他去看女人。他说,这个身子是母亲给的,无论怎样都要尽孝。
曾外祖父十多岁的时候就娶了我的曾外祖母张氏,张氏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人。自从嫁进家门后,可以说家里是井井有条。曾外祖母起初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大龙和二虎。大龙十二岁那年去门前的水沟里戏水,被卷进漩涡丢了性命。而二虎带到两岁高烧不退,请郎中无药可施最后也殒了命。这两次沉重的打击,把曾外祖父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曾外祖父他一直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注定他的一辈子也不会有后。之后曾外祖母连续生了五个女儿,最小的是我奶奶徐中元。我奶奶出生之后,曾外祖母就再也没有了生育能力。曾外祖父算是个开明的人,他说没有儿子就带个女儿在家也是一样的。当时村子里“上门女婿”还及少,最流行的就是过继。将别人的儿子带在自家门下,然后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养大。曾外祖父说,女儿毕竟是自己身上流的血脉,这样也就延续了香火。曾外祖父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曾外祖母的赞同,两人商量过之后决定找个出众的男子上门来。
我爷爷的命运与曾外祖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说法有点不同,他是上门女婿。准确地说,我家是七代无后。生个男丁是整个家族共同奋斗的事情,他们都希望能够延续那烛香火。
我爷爷年龄比我奶奶长出十岁,他是村子里最有文采的人。两家都是地主成分,也算是门当户对。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地主也只不过是一种叫法。那富裕繁华的家族史,随着红白相争已经迈入了灭亡。等待着的是无限摧残和折磨。
爷爷在私塾念书时,曾外祖父去找过他,直接跟他说了想法。爷爷是个开明的人,他也早就对曾外祖父救济乡邻早有耳闻。最后他答应了曾外祖父的请求,同意做上门女婿。
曾外祖父在世的时候,总是想着法子去帮助别人。他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我家世代是地主,曾外祖父从不坑害百姓。左邻右舍,上邻下屋,没有一户没跟我家借过柴米油盐的,只要有人上门来曾外祖父绝不会让他空手回家。曾外祖父说,不是万不得已,人家是不会上门来的。借出去的东西,曾外祖父也从不收回。
曾外祖父的这颗善良的心,终于感动了上苍。我爷爷与奶奶婚后次年,就生下了我父亲。望眼欲穿的曾外祖父终于为自己争得了地位,他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哭着说:列祖列宗你们看,我们有后了,我们有后了。他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告慰先辈的英灵,同时也是用来宽慰自己。现在从科学的角度看来,那时我的祖辈也只不过是个巧合。曾外祖父更不可能有能力左右生男生女。他只不过是对这个家抱负了太多的希望,那种希望在脑海中会出现另外一个场景。最终能够在他这一代了却心愿,这对于曾外祖父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我父亲七岁那年,曾外祖父突然起病。听奶奶说,曾外祖父去世的那天家乡满天漫雪,飘飘扬扬的雪花把村庄覆盖了。
曾外祖父去世时只有五十岁。曾外祖父去世的时候,我父亲还没有成年。曾外祖父患的是癌症,他重病的时候撑在父亲的肩上上厕所。奶奶说,他最疼爱的人就是我父亲。
曾外祖父去世之后,我曾外祖母张氏后来没有改嫁,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89岁,在后来的日子里,虽然有着地主成分,但是家里依然是吃的黄薯和野菜,我几岁的时候与她一起去挖过地菜。
去世之前,曾外祖父在青龙嘴看了块墓地。那块墓地是我家对门的一坐小山,在我家的左侧一百多米处。曾外祖父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要埋在那个地方。我父亲说,曾外祖父会看风水的。他知道那个地方好,能够保佑后人平安。明白曾外祖父的想法时,是我去过陈门五杰的故居之后,陈氏祖先把坟墓葬在屋背后,目的就是看到后人兴旺发达。其实,这个普通的农民不是看中了什么风水,他是想死后时时刻刻都看着家人,守侯着那个自己亲手建立的家。
我家是地主,这是曾外祖父奋斗来的荣誉。家族可以说是兴旺发达,做了一个大屋。两边是巷道,中间是堂前,堂前前面是天井。天井左右两侧是厅房,厅房对着天井的那堵墙是古木雕刻的门窗。在堂前与巷道之间,有两根大屋柱,这两根屋柱将整个堂前的前半部分顶起。
我是在东边的厅房里生的,西边的厅房在曾外祖父去世之后就被分了出去。这也是因为我家是地主的缘故,分割财产在那时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反抗只会是更加的糟糕,我家没有做出任何不是的举动。
曾外祖父做的这些房子,住了四代人。在我这一代的时候就住得很少了,但我小时候6岁之前都还住在这里。之后我离开了这个地方,我没有想过离开之后就不再回去了。很小的时候,我就想着把门前那片地全部种上竹子。苦竹吧。南竹长大了会有人砍去卖的,小竹会砍了用来做蔑。只有苦竹是派不上用场,连烧都不起火焰。那时,那块地主要是用来种红薯,而且是红薯收成最高的地。父亲怎舍得去栽竹子,我没有提出过这个想法。但这个想法在我的心里生根了许多年。
在十年以前,那一半被人夺走的屋里出了大事。那家人的小孩得怪病去世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曾外祖父害的。后来那家人转手卖了,来住的人说是晚上有鬼压他。数月后,硬是把屋拆了重新再做。结果那个堂前就一分为二,屋柱也只留下孤独的一只。
在三年前,旁边的那些房子陆续都垮塌了,最后也就只剩下了堂前。可是今年的那场大雨过后,堂前也没有幸免。堂前倒下的时候,把门前的那个天井也砸垮了。最后连天井下的那棵柑橘树也被砸断了。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我的家族故事征文
戴良宇
我的家族姓戴,其中,我的爷爷戴希洋有一段令人敬佩的创业史。
我的爷爷生于1952年,那是建国初期,国内还没有完全解放。人民生活艰苦。而爷爷家里有8个孩子,所以爷爷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这艰苦的童年练就了爷爷坚强的品质。
我的爷爷是党员,在55岁时白手起家包了70亩荒地,开垦后着手种植花木。积极地响应了习大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当时我爷爷的花地是露天的。在爷爷辛勤的劳作下,“功夫不负有心人”,花木的长势良好,为祖国的绿化献出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花树买了以后还为爷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随后爷爷又聘用了村里的一些贫困户在他的地里干活,每年给他们2万左右的工资,使他们明白了劳动的好处,同时也使他们成功脱贫。在这些贫困户中,有两户是党员,他们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所以爷爷就聘他们在田里干活,同时给他们一定量的工资,使他们“脱贫奔小康”。
现在,我的爷爷还在继续承包荒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但我的爷爷也有困难的时候。在创业的前5年里,由于资金不足,市场销售不畅且没有足够的育苗经验等综合原因,导致连续的亏本。可我的爷爷哪肯放弃,任由它亏本下去呢?于是爷爷刻苦研究育苗方法,积累资金,努力在市场上开辟自己的销路,终于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获得了不少的收入。
在此期间,爷爷也有灰心的时候曾经一度想要放弃,但凭借小时候练就的坚毅的品质,爷爷抓住了时机紧紧不放,最终走出逆境。
到了我这一代,我要学习爷爷勤劳能干,坚韧不拔的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先向海门中学实验班进发,再向清北迈进。同时激励与我同辈的人奋发进取,带领他们向前辈的优良品质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从而带领整个家族走向辉煌!
我爷爷的创业故事,我要将其流传下去,数十年之后,当我的儿孙们看见这篇作文,也会为爷爷骄傲的!
学生我的家史我的家征文
我的家族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周村人,他们从贫穷中走来,朝着未来携手共进。如果问,你在家族中是什么?我认为,我就是家族中最为强大的领导人物,我将带着家族所有人走向强盛。
我有非常厉害的榜样在家族中督促我前进。
从小到大,我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我的姥爷——刘树仁。在他不到一岁时,便学会了走路。当他去姥姥家时,被一只马吓到,一条腿错了位,此后多次去医院,庸医让姥爷的那条腿永远的比别人少了一截。虽然姥爷从小便是瘸子,但他依然很厉害,高考结束后,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却因腿上的残疾无法走上更高的阶梯。听姥姥说,姥爷什么都会,即使不会,看看别人怎么做,便可立马会做。妈妈说姥爷有一手好字,而且画画非常厉害,是真正的才子。后来,姥爷建立了立新化工厂,从三个人开始起步,到后来规模宏大,在当时有着淄博市都少有的轿车。回看姥爷照片,平易近人,可惜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至今,谈起姥爷,大家总是以一种尊敬的态度提到他的光辉事迹,纵然姥爷没有留给我什么,我知道,他留给我了一份信念,将家族再次带入强盛。
在我小学时,我和姐姐就像脱缰的野马,没有人管,只有阿姨伺候。我的妈妈是个大忙人,简而称是个女强人。小时候写作文时,妈妈的员工便让我写她,因为在他们心中,我妈妈很厉害。随着年龄逐渐长大,我知道了妈妈的奋斗史。在最初,她和姥姥两个人拉着窗帘到处卖,经常半夜回家。后来,她的努力赢来了回报,她买下了布匹城最大的商品房,终于成为淄博最大的一家窗帘布艺。她的经历,说起来轻松,估计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拼了多少,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妈妈把冉冉布艺经营的远近闻名,这是我所羡慕与骄傲的。大孝是超越,我的目标不仅仅在此,而是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之一的创始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在妈妈的支持下,我相信,并且肯定,我可以做到。
人们总是回顾历史,说以前的辉煌,但当下才是现实,我觉得团委让我们研究家史,目的是继承、传承、超越家族!我爱我的家族,并立下誓言带领我的家族。
我的家族史作文
四世同堂并不常见,我为我的家族是其中之一而骄傲。
我的太姥姥今年已经九十九岁了,她是曲阜孔氏家族之后。她家祖上还算富庶,由于父亲好吃喝挥霍,至土改前,家产已被挥霍得差不多。后来嫁到太姥爷家,养了一大堆娃,艰难地与命运搏斗,饱尝人世间的冷暖。她经历了民国,迎来新中国,最终赢得幸福晚年。读她的人生,跃然于前的便是一个传统社会的母亲的缩影,而时间在此际也泛起了引人入胜的柔光。人所惊讶其长寿,亦为其友善、勤劳、豁达等德行所敬慕。
爷爷今年七十二岁,他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父亲早逝,靠着母亲独自抚养着整个家庭。爷爷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吃苦耐劳、坚韧不屈的性格就是在这样一个苦难的环境里塑造的。他十六岁就响应招兵,离家参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队伍,开始了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活。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经人介绍,奶奶认识了尚在军营中的爷爷,并很快组建了家庭,她生了我的爸爸和大爷,在当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人。我的奶奶是个很能干的人,爷爷早期在外当兵,她一个人从怀孕到生产,边工作边伺候两个孩子,还年年是厂里的三八红旗手,着实不简单。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含辛茹苦,我实在感慨万分。
爸爸出生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正是中国完成了历史巨变,转入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小时候没有电脑和手机,家里只有个12寸的黑白电视。他喜欢边看连环画,边听小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或流行歌曲。爸爸和大爷读过很多书,小学和中学的假期几乎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大学毕业后,他俩都考研读博,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工作。爸爸是做科研的,他梦想研制出新的抗癌药物,常常在实验室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家族之人薪火相传、繁衍生息,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与经历,大都平淡无奇、默默无闻,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他们的平凡琐事谱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
我的家族简史的作文
我的太太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因为他出生在抗日时期,生活很艰苦。10岁就开始做工,种田。最厉害的是,太太曾挑动过一百二十六斤的东西。想一想当时经常没肉吃,哪有像现在的食品丰富啊。就算太太是126斤,也不一定挑得动,何况不是呢?当时的社会没钱读书,所以我一定要珍惜读书的时间。
我的婆婆今年六十八岁。她出生时还有几年就共产党解放了。所以我婆婆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婆婆十八岁开始工作,当过厨师和劳动工人,初中一年级作文《我的家族简史_作文》。她也继承了太太的性格,天天很早出去买菜,洗衣服、拖地等活不在话下。她生了四个女儿,在当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也能把四个女儿培养成人,我实在感慨万分。
我的妈妈今年四十二岁,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温饱的时代。想一想,当时没有电脑,她不也是很快乐吗?妈妈读过《红楼梦》和《水浒传》。她当过旅游公司服务长,现在是个体。她也继承了太太和婆婆的性格,每天最早起的就是她,还不辞辛苦的劳作。有时看到妈妈太劳累,想帮一帮她。可我有继承了爸爸的性格,还是有点懒。
我出生在小康生活的时代里,今年十二岁。正如大人所说:“现在的小孩啊,真是想要什么有什么啊。”的确,现在科技发达了,电视电脑等新花样层出不穷,我也因此戴上了一副眼镜。我读过《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等。正如上文所说,我继承了爸爸有点懒的性格,体育不怎么好,成绩还不错。
这就是我的家族史,记述了三代人的艰苦劳作和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我的家族史 高中生我的家人作文
先讲讲我爷爷吧。解放前,他老人家是非常要强和有能力的人。年轻时,凭借自己的信誉和惊人的口才通过用很少的钱从吉林贩马到黑龙江卖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在黑龙江宝清县购置土地。逐渐做大成为宝清县富贾一方的地主。为了防范地方土匪,家里围墙的四角建有堡垒,有一支洋枪队看家护院。抗日战争后期苏联红军进东北,太爷爷家曾被征用作为驻军的司令部。为了了解他,我曾去了宝清县。到了那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他在那里置地。因为宝清县幅员辽阔,水土条件太好了,解放后,王震将军成功开垦北大荒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至今,宝清县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那里现在是农场集约化管理。行车时,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各农场分部的标牌。可以肯定,爷爷在立业上做到了去下几点:一是精打细算、二是吃苦耐劳,三是自力更生,四是勤俭节约,五是独具慧眼。他老人家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接下来再聊聊小爷爷和二爷爷吧(大爷爷由于家里有钱染上大烟后,被太爷爷扫地出门下落不明。太爷爷好严厉呦)。小爷爷在家排行最小,从小倍受太奶奶娇惯。因为有人遮风挡雨,家里条件又好,在一面坡中学毕业后,被二爷爷送到牡丹江公安学校学习。生平没什么大的作为。可以说小爷爷一生都是在是在二爷爷的关照下生活。不过,小爷爷的字写的非常漂亮,多数是繁体字。这一点我很敬佩他。他一辈子行走在公检法部门,也算是被外界人羡慕过的。而二爷爷则不然,由于太爷爷不同寻常的眼界,他的子女除了我老姑以外都被送到学堂读书。其中,二爷爷最优秀。二爷爷解放前就是中共地下党。土改前,由于二爷爷是共产党,先知先觉要土改了,掌握政策的他回到宝清不顾太爷爷和他拼命,把家里的土地分别卖掉和送了人,处理完这些事,将全家转移到距哈尔滨很近的黑龙江的亚布力。解放后定成分时,我们家被定成了贫农。太爷爷躲过了被打土豪分天地要命的一劫。建国后,二爷爷从公安局侦查员做起。在哈尔滨是破获众多国民党敌特案件主要办案人之一。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了。后来,由于有文化和自身的聪明与能力,被黑龙江省省长李范武和省委书记欧阳钦看中,曾做过二人的秘书。经过秘书时期的镀金,又回到了省公安厅做副厅长。受文化大革命砸烂公检法波及,被下放五七干校。文革结束后,下海经商。曾是黑龙江三江集团的股东。1995年,撤股举家前往美国。至此,也断了和二爷爷家的联系。
到了我这一代,最有能力的是二爷爷家的大姑姑,她是哈医大的眼科医生,1990年公派前往澳大利亚留学(我1974年去二爷爷家时就看见大姑姑在学英语)。学业有成后,费尽周折转道美国。后来,陆续带走了全家(爸妈,两个弟弟,一侄子,一侄女)。二爷爷和他的女儿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我虽然也很努力,与二爷爷家的大姑姑相比相差甚远呦。其实,我懂事后,二爷爷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现在想来,二爷爷之所以能影响我,那是他对家人的亲情和勤奋上进所致。我所经历二爷爷对家人很多事情,他都是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的。
我的家族史作文
“文革”年代,政治动乱。谁把自己父母、兄弟都批斗了,谁混得就高人一头。那是对我爷爷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
14岁那年,他从太原来到这里,成为了一名人民解放军。1976年,他来到广西,越战前线。所幸很快就回来了,并和奶奶(也是一名军人)组成了典型的革命家庭。1978年,我的爸爸出生了,同年,大姨奶也生下了我的大伯。两个表兄弟就要好地成长在一起。
对了,我家是在孟良崮战役里,随军搬来的,爸爸和大伯在警备区长大。爸爸至今一些举止、作风都与这些影响分不开。
在大伯和爸爸正值上学的年纪,爷爷奶奶转业了。奶奶被分配在远洋海运,而爷爷凭着在部队的职务,在港务局当了一个小领导。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家人面对着新时代的滚滚铁轮,不知何去何从。只记得那天夜晚,天幕被月光晾地微凉。
后来的故事更有意思,这也是我们和大姨奶两家命运的不同选择。
大姨奶和大姨爹都在解放军第149医院当干部,一直在吃部队的这碗饭,觉得特别踏实有保障,因此也早早地给他们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大伯,规划好了这条路。同时,大姨奶也终于打通了当兵入伍的“最后一公里”,有了两个名额。她在那个梅雨时节的早晨终于下定了决心,想让我爸爸和大伯一起去当兵。但爷爷奶奶由于在部队里并不是什么大领导,并没有尝到部队生活的太多好处,并且转业后早已适应了大国企的生活,只希望孩子平安地陪在自己身边,因而拒绝了这个建议。后来我爸爸按部就班上了大学,但这是后话了。
大伯当了兵,随部队去了南京,考了军校,留在了部队。后来他遇到了伯母,他们结了婚。这又另一段故事了。
命运这条适合放手搏一搏、冲个浪的激流里,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命运,四十年后的花火,四十年前的火花。
我的家族史
说到我的家族史,要从祖父辈说起。我的老家在南汇新场古镇,古镇里蜿蜒着一条美丽的河流,河流上架着弯弯的石拱桥,岸边傍着大大的垂柳,夕阳西下的时候,两岸就会有袅袅的炊烟升起。夏季傍晚时分,河道两边就慢慢热闹了起来,老人家们倚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拉着家常纳着凉,孩子们则四处追逐,嬉笑玩闹,鸡鸣犬吠之间,无不透露着生活的欢乐与美好。就这样,人们依傍着河流,河流围绕着人们,和谐的相处着。
但听爷爷讲,在四十年前,这条在我眼里安静地滋润着我的家乡的河流却是另一番模样。每逢雨季,她不再是江南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而是一条难以擒服危害四方的恶龙,磅礴的大雨倾盆而下,汹涌的河水倒灌至城中,不仅摧毁了辛苦耕耘了一年的农田,也在每分每秒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也许会有声音说,适应它吧,屈服于它吧,这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于爷爷那一辈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也没有什么能阻挠他们去改变。于是,在78年的那个春天,成千上万的人加入到了这个改变的行动中,在那个缺少机械设备辅助的年代,人们靠着一双手,一把锹,就这么一铲接着一铲地疏浚出了一条河道,而这条河就是如今南汇的母亲河—大治河,她的出现,终于解决了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水涝问题,排除了每逢雨季就可能潜伏着的危机。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是否有长治久兴的意思,又或者取自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大禹治水也许只是个传说,而大治河的开掘是发生在我祖辈身边真真实实的故事,因为我的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个“大禹”中的一个,开掘河道的那一年,祖父还正值壮年,祖父也是其中一员,他背着篓用铲子一点点的把土挖出来,运出来,每天都要跑上几十个来回,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那时候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都只是想着把大治河开通。
终于,在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和奉献后,大治河竣工的那一刻,全南汇的人民都为此欢呼,为了有一条能排水,能更加便利的河而欢呼。
如今祖父已是两鬓斑白,步入花甲,说起往事,祖父总是在谈笑间一笔带过,仿佛不足与外人道,但我们都知道在那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无数人默默地奉献与付出,这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愚公精神,是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磨难与沧桑却永不放弃的刻在血脉中的民族精神。
听祖父说,当时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真的很穷,过得很艰难,那时候买东西要凭粮票,买自行车要凭自行车票,买肉要凭肉票,买所有东西都要凭票购买,祖父告诉我,当时是计划供应。工厂只生产这些少量的东西,卖完了就没有。所以每户人家分到的东西少之又少。经常在为温饱问题而烦恼。后来,1978年改革开放,票证就变少了,开始不再凭票购买了。
物资开始不断增多,每家每户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像比较贫困的家庭,就可以购买比较便宜的商品,比较富裕的就可以购买质量更好,更贵的商品,相对来说,工资也会比之前更高,行业更加有活力,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对人力的需求也更高。这时,祖父也开始学习建筑,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经过不断努力,家里的境况也改变了不少,从乡下迁移到城镇,逐渐从为温饱而发愁到小康水平
祖父又说,以前住房大多是平房,用瓦砾泥土和起来,当时祖父家里就只是用泥土和瓦砾和的墙体,既不防寒也不透光,每到梅雨时节,淅淅沥沥的小雨洒进来会很潮湿,地面也容易发霉,房屋整体也比较难看,道路只有泥泞湿滑的泥土地。父亲说当时他记得很清楚,他每次去学校都要走30分钟的路程,要过一条河,河上只有一条很窄的木板,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每天都要穿过这条河去上学,现在想来当时是有多么危险,河流流水湍急,一下子就把人冲下十几米远,当时祖父忙于工作,祖母忙于农耕,就这样,爸爸一个人走了好几年这样的小路。
听爸爸讲,爸爸小时候,祖父祖母都要忙于工作来养家,没那么多时间照顾他。从小上学就自己要走一个小时去学校,特别是冬天,因为冬天的日照时间短,常常天还没亮就要出门去上学,放学走回家时天也黑了,那时候都是小小的泥路,也没路灯,走的很辛苦也很害怕。现在的学生多开心,上学父母会开车送,放学也有人接,道路也整洁明亮了。
那时候的人,家里都没什么钱,小孩子们根本不可能去买什么玩具,拿点废作业本折纸和小伙伴们翻纸片玩就很开心了,吃饭每天有个荤菜,就很满足了。哪像现在你们姐弟俩的玩具家里都快堆不下了,吃饭还这不爱吃那不要吃。
随着改革开放,家里的条件也慢慢改善了,祖父给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也省力了许多。到读中学时,祖父还去买了个录音机给爸爸用来学习,爸爸开心的一整晚没睡。
后来爸爸工作了,记得很清楚每个月的工资是780元,放在现在还不够一个学生的生活费。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提高,鼓励政策的不断出台,家里的收入也逐步提高了,买了房,买了车,基本不再会为钱发愁。
从平房到高楼,从泥地路到水泥路,从极其不方便的通行到便利的通行,中间也不过经历了七十年,七十年改变了很多。我没有亲身体会到七十年的变化,但从祖父和父亲的讲述中,我逐渐懂得了祖父的不容易和父辈的努力,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当然,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没有了从前的贫穷和窘迫,我们不再需要担心衣食住行。每当父辈和祖辈提起这些经历时,总是当作取乐,一笑而过,但经历这一次,我才了解到那时候的艰苦岁月,但就在这70个春秋岁月中,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国在不断进步。
正是因为有祖父这一辈人的这种精神,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从泥泞的小路到宽敞的柏油马路,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喝井水到家家自来水,从煤油灯到每户通电,从读不起书到义务教育,每一天每一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零零后,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一代人,我们知道大治河不是终点,载人航天不是终点,港珠澳大桥也不是终点,从1949年到2019年,这七十载春秋的风风雨雨转瞬即逝,在下一个七十年,我们将依旧秉持着这份不屈不挠的精神,栉风沐雨,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