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词牌名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宋词词牌名大全

语文文学常识:千年宋词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如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10、《点绛唇·试灯夜初晴》作者: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3、《菩萨蛮·赤栏桥近香街直》作者:陈克

  赤栏桥近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14、《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作者: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1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者: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18、《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作者: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9、《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作者: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0、《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作者: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敧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21、《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作者: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柳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23、《生查子·关山魂梦长》作者: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26、《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重算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熏炉重熨,便放漫春衫针线。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30、《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作者: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32、《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作者:贺铸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33、《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作者: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词词牌名大全

语文文学常识:千年宋词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辛弃疾《贺新郎》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周邦彦《拜星月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姜夔《念奴娇》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木兰花》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周邦彦《金陵怀古》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韩元吉《好事近》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刘克庄《贺新郎》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千《石州慢》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辛弃疾《木兰花慢》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陈亮《水龙吟》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木兰花》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柳永《曲玉管》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是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韩元吉《六州歌头》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周密《玉京秋》

  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木兰花》

  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程 垓《水龙吟》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周紫芝《踏莎行》

唐诗宋词之最

  最狂傲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自负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痴情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消瘦的人: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能流泪的人:客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最可怜的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从军时间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时运最坏的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最高的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最难行的路:蜀道之难,难于青天。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词

  我喜欢宋词,喜欢她豪放,喜欢她哀婉,喜欢她清丽,喜欢她壮美……

  宋词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香。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无论是词还是词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词、词如人、人词合一的境界,你须小酌慢饮,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他年重读,更是回味无穷。

  宋词是一盏新沏的茶,芬芳淡雅。“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拂面不寒杨柳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帘幽梦”,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遐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的萧瑟又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种时候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宋词就像是一湾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细雨的古巷中,撑着油纸伞,满怀期待。恰在此时,逢着了一个和你一样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伤,更有丁香花一样的颜色和丁香花一样的芬芳。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心头滴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如一山西大汉持巨爵、弹铁铮,引吭高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数次遭贬,一生飘零,空有满腹经纶的苏轼怎能不感慨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事业无成呢?这时,词人们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随着他们的慷慨激昂,你也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也有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此词不可念,念之人肠断!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入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是良师、是益友、是恋人。她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

宋词.千年.尽

  流韵于无声,流韵于无形.惟有百般惆怅,惟有百般柔情.积贫积富的宋朝.偏安一隅的宋朝,文盛武衰的宋朝.宋词隽永了时间,注脚了历史,泼墨扬书之中,勾画里一个朝代的的兴衰,荣辱和悲壮.婉约和豪放,诠释着宋王朝.

  只论婉约和豪放,或许是以偏概全.词人们行走于香藕红残之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燕飞,绿柳如烟中墨笔生香.每个文人都想在宋词那华美的韵律上留下味长而韵短的一曲.凄婉优柔,随手斟杯酒,便能盛满别人的泪,书页间轻歌曼舞,便能唱尽万古痴情.那是一个宋词的年代,大宋朝是属于宋词的情结!

  时光没有落差,抛开宋朝的悲哀,金戈戎马下粉饰的纯美的宋词依然使人督见宋朝的剪影.宋朝淋漓的雨中,让我想起了那时的残月和笙萧.词人柳树雨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清叹生命的无情,细雨让泪痕融为一体,时光堙灭她那悲凉的印记;中秋月下,把酒问青天,感叹世间几多别离,无奈阴晴圆缺,月华寄托着大苏的相思,愿月带去祝福,因为它是相思的源头;笙笛悠悠的吹响,陆游有着怒发冲冠的伤感,一腔离愁怀祖国,本已绝望,但心中又延生出似水呆情,只是滋生希望,光复祖国,他豪迈的诗词伴着悠悠的笛声与他悲然作古...宋词散落的花铺满了历史的古道上,空气中隐淡着清香,那都是词人们那韵脚的遗香,但这是一个没有宋词的年代,数字化的到来,使它朦胧,纵使它是中国诗词文化的企峰.

  欲穷功利,利益熏心,烦燥虚无的环境,宋词是不断被揉搓的花,现在无人惜坠,"零落成泥碾作尘",宋词,也渐于尘土流水中流逝,式微.宋词流运的气韵,那种低沉与凝重,欣喜与狂欢,需耍有足够的时,空去承载.那种山仙水气的韵致,在暮霭沉沉中飘渺,千年的宋词也于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篙独去.

宋词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或骈俪清雅,或豪放婉约,尽是风骚!

  回望历史,唐诗是何等风盛,虽离我们已有一千余年,但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在当时更是风靡一时,堪称一场视听盛宴。词,源于民间,兴于五代,盛于两宋。一个开放文学下浮生的产物,简短的语句,真挚的情感流露,不知是谁,开辟了词的先河,一句宋词,醉了多少后世才俊,舞了多少骚客文人,离愁相伴,豪迈相随。唯有宋词能与唐诗媲美。我喜欢宋词,喜欢她豪放,喜欢她哀婉,喜欢她清丽,喜欢她壮美……

  读万卷书,品宋词情。微启一本泛黄的宋词,几许风花雪月,几许梦绕魂牵,几番豪迈气息,几多才子佳人,在宋词中无不彰显的淋漓尽致,品着一首首一阙阙,流连忘返,废寝忘食,不为别的只为能读出其中一丝韵味。

  词作家各展其才:有的豪放如若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小桥流水;有的粗犷如旭日喷薄;有的细腻似风拂杨柳;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

  一篇章,豪情万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哪怕"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依然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观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皆是苏东坡的人生豪情。"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磋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

  宋词是一杯新沏的茶,芬芳淡雅。

  一首词,婉约柔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如今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看"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空"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东篱把酒黄昏后",只留下"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得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词中是李清照的幽怨柔情。"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的萧瑟,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时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词中满是范仲淹的思乡柔情。

  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它比元曲含蓄,欲说还休;它比唐诗自由,挥洒风流。我走在宋词的文学长廊中,沉浸在诗韵里,听着词人那一句句或悲或喜的诗词,清风拂面,把我灌醉……

宋词三百首

  九日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攲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此词为重九悲秋之作。上片写重九前夕之悲感。在高台前驰马游乐,在竹篱下采菊酿酒,随着岁月的流转,又是一个登高观览的重九。“帘栊”四句辞意顿折,以“昨夜听风雨”之突变逆起波澜,写词人重九之登临、戏马、采花的设想落空,“一片”、“十分”两重跌宕,显现出词人身心愁苦交加。下片写重九登临之冷落。“红萸佩”二句写词人佩带着茱萸草,空自对着美酒而无情无绪,正是心愁不欲饮酒,饮酒亦不能驱除悲愁,因而“空对”无聊已极。“砧杵动”以声传情,不言秋寒催促妇女捣衣,却反言妇女捣衣催动了微寒,传达出词人对砧杵声声似带着震撼人心的寒意,暗暗侵袭罗袖的一种主观感受,曲写出词人内心的悲凄。“强整帽檐”四句追忆往昔羁旅天涯,细致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故乡魂牵梦绕的亲情,感叹雁归于“霜前”,人却归于“雁后”,即感叹羁旅天涯,身不由己的苦楚和今日归来甚迟的遗憾,以至归来便过了一个不尽如人意的重九佳节。查礼赞此词“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高淡处,可以与稼轩比肩。”

宋词

  继承唐诗的神韵风采,

  又比唐诗多了几分典雅。

  即洒脱清新,

  又温婉绮丽,

  更不失豪迈大气。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气吞山河;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缤纷春色;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忧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

  徜徉在一个个方形字的巧妙组合之间,

  沉醉不已,

  感慨万千,

  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感悟灿烂文明的非凡魅力。

唐诗宋词

  作为平时的爱好,我也蛮喜欢词的,并不仅仅是宋词,其他朝代的词人所作之词也毫不逊色,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先说宋词,都说其分为两派,即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以苏轼为代表,后者应以李清照为代表。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千骑卷平冈”“亲射虎,看孙郎”显现了太守踌躇满志,豪情满怀。“会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则表达了自己为国效命的坚强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再说《水调歌头》开篇便向青天发出一连串的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无限深情而又无可奈何的期盼与祝愿。

  说说李清照,《醉花阴》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蝶恋花》流露了她对失陷了的北方大地的无限眷恋;《声声慢》则表达了作者在孤独生活中的深深哀愁。

  宋词暂且一放,说说其他的。

  李煜,五代时的着名词人。其《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比喻作者此时心乱如麻,的确是剪也剪不断,想清理却越理越乱,把作者心底的焦躁、不安、痛苦、悲伤全都涌了出来――“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此刻,在作者心头的痛苦滋味是亡国之君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不尽悲哀。

宋词

  前边已说过“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明诗文家、词曲家张綖的《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

  北宋一些诗文革新派作家都曾用“豪放”一词评诗评论文章,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两座高峰,提起豪放派人们就能想到“苏辛”,其实豪放派的滥觞在范仲淹,尤其是他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于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尽管范仲淹的词作不多,但影响深远,为豪放派的发端。其后的苏轼,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绮丽柔靡之风,慷慨激昂,清新豪迈,创立豪放派,开一代词风,此为奠基阶段。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到辛弃疾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词人出现,豪放词才发扬光大,遂成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此外还有朱敦儒、张孝祥、陆游等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词人,这是顶峰阶段。辛弃疾之后,刘克庄、黄机、戴复古等一大批词人紧随继承这种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因国力衰微,词人报国无门,豪放中渐转为典雅、悲凉、忧郁。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介绍故宫御花园50字

介绍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