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如何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告别粗心
孩子“粗心”似乎是个很普遍的问题,这让很多父母都很头疼。有些家长往往只是埋怨孩子粗心的毛病,有的还会因此打骂孩子,但这样往往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通常,家长只注重孩子在学习上的粗心,却忽略他们生活上的粗心。其实,孩子在生活上的粗心更容易导致学习上的粗心,孩子在生活上的粗心与父母过分关爱孩子、包办代替有着直接的关联,有粗心毛病的孩子的父母应当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深思。
那么,要纠正孩子的“粗心”,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知觉辨别能力
让孩子去发现各种细节上的变化,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并要求他们把比较的结果,用语言大声地讲出来,以巩固知觉培养的成效。
具体来说,可以给孩子提供“找相同点”和“找不同点”的图画;看到树叶上的一只小虫,可让孩子仔细看虫子身上有几个花斑、几条腿等。
二、培养孩子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通常,孩子的思维缺乏可逆性,难以从不同角度考虑同一问题,需要成人给予指导。父母可将两根等长的棍子,前后错开放在孩子面前,问他们哪一根长。有的孩子可能认为上面一根长,有的孩子则认为下面一根长。这时,你可以引导孩子换一个角度看这两根棍子,并告诉孩子:说上面一根长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只注意到棒子左端的情况,当让他们同时再看右端的情况时,结论就变了;讲下面一根长的情况则相反,孩子只注意到右端的差异,而忽视了左端。因此,要让孩子学会注意到木棒的两端,也就是看一个事物要看得全面、仔细。
三、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增强辨别能力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辨别,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孩子经常分不清衰、衷、哀三个字的写法,可以教他们“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对刚学拼音的孩子来说,难以区分b与d的不同,可以让孩子临摹写得大一些,因为大的字母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也较大,把细节给放大了,可加深印象;在四则运算中把“3”写成“8”,可以告诉他开口“3”,闭口“8”;把“+”当成“—”,可以告诉他“+”象十,“—”象一。家长还需注意:孩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时,尽量不要强行将孩子关进房间里学习,因为这时的孩子根本无心学习,要知道心不在焉,是会错误百出的。
四、纠正“马大哈”的生活习惯
要改掉孩子粗心的缺点,家长不妨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首先,反省自身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并加以注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父母平时经常表现出马虎大意的言行,孩子极有可能效仿。所以,父母必须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如针对孩子总是没耐心听大人把话说完,父母可以在说话的时候,抓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强迫孩子集中注意;并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及时进行鼓励。最后,为孩子创造适当的环境帮助他克服这一不足之处。例如,准备多个储物抽屉,坚持督促孩子分门别类把物品放好,使之逐渐养成有条理的好习惯。
总之,纠正孩子粗心,是一件细致、艰难的工作,需要家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责骂。因为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往往情绪紧张、兴致全无,只会变得更加粗心。对动手快于动脑、事先缺乏仔细观察和全面思考的孩子,父母要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对已经形成粗心习惯的孩子,父母则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新的知觉、思维和行为模式。
家长必读:孩子考试粗心怎么办?
一位初中生家长向我反映,她的儿子平时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掌握好,老师也认为他学会了,但在考试时却常因粗心丢分。她想知道怎样才能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
粗心是常见现象,无论大人或孩子都可能有粗心的时候。孩子因粗心影响作业或考试成绩时,父母的态度很重要。有的父母将粗心的问题归结于孩子的态度问题,以指责的方式应对。这样不仅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也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父母要合理看待粗心问题,积极引导和理解孩子,帮助孩子降低考试焦虑。粗心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仔细分析,找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虽然孩子说所学的知识点自己都懂了,但父母还是要弄清楚孩子是否真的都懂了。如果草稿纸上算对了,反而在写到试卷上时出错,那么这种情况就属于粗心。但是,有时考试出错并不一定是粗心马虎,而是对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果知识点是死记硬背的,孩子即使能应付平时的功课,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压力并存的考试中,提取知识点就如同在杂物堆里找答案一样,十分考验孩子的综合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孩子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深和巩固知识点,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领悟和掌握知识点。如果孩子的知识点确实掌握扎实了,但考试却没考好,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考试压力和紧张情绪导致的,这也不是真正的粗心。父母可引导孩子建立合理的期待,帮助孩子调整考前心态。
除此之外,父母要区分真假粗心,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并不是所有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由粗心引起的,要注意区分这些问题,才能做到不盲目应对。例如出现2的三次方等于6这类错误,可能就不是粗心,而是孩子理解错误。还有的孩子粗心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从小学时就存在粗心的毛病,但未及时纠正,以至于一直延续至今。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可帮助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规划,提醒孩子及时检查,让孩子多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父母也要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相信孩子经过长期努力,粗心的情况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