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四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元宵节藏头诗

  祝福声声新春里

  群志成城鸿运起

  友朋缘识岁月长

  元气满满聚瑞祥

  宵夜月圆辉霄汉

  节日欢乐花灯灿

  快意人生处处赢

  乐逢盛世事事成

  祝福您元宵节快乐藏头诗

  祝情造意云中鹰,

  福携韵来佳节迎。

  您我他她风雨同,

  元宵佳节共此情。

  宵圆味美霓虹影,

  节日烛光四季明。

  快意人生舞一曲,

  乐满人间歌升平。

  祝朋友元宵节快乐藏头诗

  祝福如星洒满空

  朋分四海永相通

  友人团聚心欢畅

  元月当空兴致浓

  宵灯闪闪彩花鸣

  节日伴君好心情

  快意登山放眼望

  乐数满地天降星

  宵节节快乐藏头诗

  元月华灯照伊颜

  宵夕初至月半梢

  节节高升前途路

  快意情怀欢度日

  乐语趣音伴身畔

  元宵大吉藏头诗

  元明时月合家欢

  宵夜达旦聚团圆

  大闹天龙战明天

  吉运畅游在人间

  元宵大吉藏头诗

  元始华夏共此情,

  宵夜璀璨烟火鸣。

  大哥闲来没事做,

  吉祥瑞召猜灯谜!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藏头诗

  祝语声声情意浓,

  大地处处歌舞平。

  家家乐享团圆饭,

  元日元宵碗碗盛。

  宵夜观灯猜谜语,

  节前节后一样情。

  快意临窗闲试墨,

  乐品美酒话东风。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四句

元宵节的诗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台城路·上元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

  寒轻漏浅。

  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清平乐·上元月蚀

  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金菊对芙蓉·上元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鸯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灺,别自关情。

  踏莎行·元夕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暗香院落梅开後。

  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四句

元宵节的诗

  1、《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4、《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5、《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6、《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7、《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9、《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0、《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11、《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12、《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3、《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14、《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15、《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16、《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17、《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18、《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19、《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20、《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描写元宵节的诗

  临江仙·都城元夕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辛亥元夕

  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元宵节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节的诗歌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结语:相信大家对于元宵节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一家人一起吃汤圆的场景犹如昨天。以上就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元宵节的诗歌大全,谢谢阅读!

  扩展阅读:元宵佳節灯谜

  1、一夜打拍子,刹那定高兴 祝福语

  2、元宵佳節无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 五字礼貌用语

  3、上客光临聚元宵 二字时间用语

  4、元宵之后改建厂,扬言走起脱困路。

  5、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 成语·双钩

  6、元宵、中元、中秋節 消费名词

  7、星桥铁锁开 民乐名曲

  8、元宵偶遇心花开 節日名

  9、一抹月光照窗前 節日

  10、元宵之后柳吐芽 成语

  11、二度重逢元宵中 抗战名词

  12、元宵 成语

  13、上空一处月光移 節日

  答案:

  1、元宵佳節快乐

  2、望多多照顾

  3、一月

  4、西厢记

  5、下落不明

  6、3.15

  7、闹元宵

  8、 愚人節

  9、元宵

  10、節外生枝

  11、三光

  12、一朝一夕

  13、元宵

元宵节诗

  1. 上元节忆梅

  暗香袭人,逸来千里之外。

  晨梦不觉,梅影疏离,一任雪纷飞。

  点点诗情,缕缕画意。风妒春吟,二月梅艳正江南。

  忆昔年,伏风囊雨,放浪无限,平生江湖多快意。

  而今梅依旧。

  而今香如故。

  一枝梅,似又梦里,鲜活心头,吻冰融雪。

  上元时节,梅又开绽。春风着雨露,无关离人泪。

  写梅——

  忆梅……

  幽思锁不住,一任雪纷飞。

  2.元宵节闹春

  啊!

  家乡的元宵节

  宛如俏丽的仙女

  满面春风的款款走来

  大街小巷

  锣鼓喧天

  开心的爆竹

  咧嘴的笑

  飞舞的龙灯

  伴着狮子滚绣球

  五颜六色

  流光溢彩

  把家乡的夜晚装点的喜气洋洋

  华灯初上

  万颗礼花在天空爆响

  象春雷滚动

  象孔雀开屏

  象牡丹花开

  象天女散花

  发着笑,闪着光

  乐颠颠

  地上滚

  空中翻

  震颤了九天的瑶池

  王母娘娘也偷着看

  这喜庆的场面

  展示了家乡富庶、激情和希望

  大红灯笼

  一束束

  一排排

  辉映着人们热切的目光

  大地上充满了童话般的故事

  盏盏大红灯笼诠释了家乡的辉煌

  声声爆竹弹笑出家乡的变迁

  阵阵欢歌笑语放飞着美好的理想

  这良辰美景是人间

  还是天堂

  醉了,家乡醉了

  我也醉了

  醉在摇曳多姿的声色中

  醉在老人的胡须上

  醉在小伙姑娘的谈笑风生里

  醉在五谷丰登的倘徉

  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家乡

  你是元宵节的一枚橄榄

  一杯醇酿

  唤醒了春风

  如果说是春雷

  你是性格刚烈的春之骄子

  如果是春风

  那么,你便是性情温柔的春之骄女

  如果说是报春的梅花

  那么,你便是春天的海棠

  不是吗

  当你跃上云头

  放眼着烂熳的大地

  看见大地袒露的胸怀

  你满怀激情

  感慨万千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幅幅绚丽多姿春的画图

  在你的手中徐徐舒展

  终于耐不住绿色的诱惑

  毅然按下云头

  为了描绘一个春天

  春风为你展开画纸

  春雨为你沾饱笔尖

  让你尽情的挥洒

  于是,一行行脍炙人口的咏春诗行

  弹奏出一曲曲扣人心弦的喜春强音

  捧起一把残雪

  鸟语花香便从指缝中溢出

  呷一口琼浆

  心瓣便落满了蜜蜂

  呵,春天

  大地因你而荡漾

  家乡因你而感激昂

  ……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四句

元宵节的诗

  元夕[一]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元夕[二]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南乡子·宿州上元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描写元宵节的诗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

  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 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

描写元宵节的诗有哪些

  《生查子元夕》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清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清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上元夜忆长安 唐·顾况

  沧州老一年,老去忆秦川。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

  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今夜沧州夜,沧州夜月圆。

  上元夜六首 唐·崔液

  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二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三

  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四

  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驾青牛。骖?始散东城曲,倏忽还来南陌头。

  五

  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

  六

  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林春慢 宋·晁冲之

  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凤辇晚来初过。

  鹤降诏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

  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

  任狂游,更许傍禁街,不扃金锁。

  玉楼人、暗中掷果。

  珍帘下、笑着春衫袅娜。

  素蛾绕钗,轻蝉扑鬓,垂垂柳丝梅朵。

  夜阑饮散,但赢得、翠翘双?。

  醉归来,又重向、晓窗梳裹。

  迎新春 宋·柳永

  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潇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水调歌头 宋·辛弃疾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

  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

  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

  坐堆?,行答飒,立龙钟。

  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

  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

  生查子·元夕词 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玉案元夕》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而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珊处。

  《十五夜观灯》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远处的灯笼宛如坠落的星星,火红炽热,近处楼上挂的灯笼仿佛像月儿一样旁悬!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校园新闻广播稿300字左右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