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观后感2000字大学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被列强侵略的那段时光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作为各个时期的革命主体,都先后在政治的舞台上有过惊艳的表现,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光辉时刻。

  而最近,我仔细地阅读了由胡绳所著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该书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宗旨,以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国近代史,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深刻地总结了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后,中国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过程,以及中华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本记述和分析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个革命高潮和曲折历程的著作,富于创见,颇具影响,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得到学术界一致很高的评价。

  纵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一方面,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近代史的画卷。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这说明了农民阶级在反帝反封建中的运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本书中,既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同时又毫不留情地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等史实时,总会不知自觉地激起我们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义愤。三次革命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不禁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并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资产阶级革命也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拯救中国!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时时刻刻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作者写本书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文字让世人回顾历史,永远记得那段屈辱的艰难岁月、黑暗历史,以警醒世人,即使生活在在和平的年代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一个有危机感的民族才会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鸦片战争观后感2000字大学生

《鸦片战争》观后感

  林则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张禁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书道光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中国恐怕没有能够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道光皇帝担心担心鸦片造成的危害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于是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初春,林则徐日夜兼程直奔广州,沿途打听消息,掌握了广州贩卖鸦片的许多情况。一到广州,林则徐便雷厉风行与官员邓廷桢、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接着召集所有地方有识之士,揭发逮捕了31名重要烟贩,特别严惩了英国老毒贩颠地,对拒交鸦片的外国商船断绝一切供应,三天之内,迫使他们交出了所有的鸦片。林则徐把收缴到的230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统统销毁,引起万众欢腾,山呼海啸。

  稍微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打开,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国开始由封建君主制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当时,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有扩张的本性,它需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愿望强烈,又有印度作为在亚洲扩张的基地,从而英国成为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开中国的经济以及原料市场,对中国掠夺廉价原料,并且对中国倾销商品。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误差,就开始对华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鸦片战争的失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先进人士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形成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和运动,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鸦片战争期间,面对西方列强先进的武器装备,清政府中的一些先进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落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序幕;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主流。

  19世纪的中国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封建的闭关政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一个弱国,而且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成为西方工业国家觊觎的目标。在鸦片战争中,双方的较量就突出的彰显出了中国的落后地位。中国的落后,表现在军事科技和经济上的落后,认为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重科举而轻实用,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其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最关键的是思想意识落后——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外国是蛮夷,是番邦。所有这些必然造成国家管理、社会发展、民族素质的全面落后。因此,落后就要挨打。

  在痛定思痛之后,一些有志之士必然看到了西方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见贤思齐”,因此,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就成了当时的一股潮流。但是各个阶层的目的却不一样。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新方案,主张学习并发展资本主义,妄图建立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他们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对西方认识较为浅薄。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清王朝中的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抛弃夜郎自大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也是其爱国立场决定的。

  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看到外国先进技术。所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其结果必然是各阶层都开始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历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阿甘正传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哈姆雷特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