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节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细数七夕的名人爱情故事

  鹊桥会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而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

  牡丹亭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其父为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

  长生殿

  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后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 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

  钗头凤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婉,是一对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 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婉。?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婉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

  凤求凰

  司马相如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做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 ,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

  桃叶渡

  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准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关于七夕节的故事

关于七夕节的作文: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上初中时,成绩也不如小学时了,自然是很担心,自己想努力,可就是贪玩,克制不住自己,但我相信自己,努力努力就一定能行的。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关于七夕节的作文:一个感人浪漫的爱情故事

  小时候,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一个感人浪漫的爱情故事。每次我都是仔细聆听,都会不停地问妈妈天上的织女会在七月七这天与牛郎相见吗?我百思不得其解,天上真的有美丽的仙女吗

  渐渐地,我长大了。可是好奇反而与日俱增,更加强烈。

  于是,我钻进了图书馆,决心去一探究竟。我看到了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也看到了与此相关的不同的传说,比如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会下雨,那是牛郎和织女的眼泪,鸟儿都会早早地飞向天空,它们要去为牛郎织女搭上鹊桥为他们的相会做好准备,站在葡萄架下就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美丽而又凄婉,一次又一次让我潸然泪下。

  我弄清了,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历史上并没有牛郎织女的存在,人们之所以编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阻挠婚姻自由的压迫者的强烈不满。

  结果很让我失望,萦绕在我心头很多年的美丽的故事竟然是虚构的。

  失望之余,这个结果激起了我另一个更大的好奇——中国古代那些神话传奇故事是不是都蕴含着些什么呢

  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钻进了图书馆。从此,我知道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刑天舞干戚、后羿射日……这些神话故事让我惊叹古人的智慧,让我了解了古人的精神世界。

  夸父逐日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古人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信心;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古人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现在,回想那段好奇的人生经历,有些幼稚。可是又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它丰富了我的心灵世界,激发了我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求知欲一直伴随我到现在。

七夕节的故事简写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关于七夕节的作文:一段动人的故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首诗罢,却道尽世间真谛。有情人但不能相聚,便常常用此来安慰自己,想象着重逢的一天,诉说无限的思念。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星星世界。在晴朗的夏夜,总有一条气势磅礴的光带自南向北横贯天空,这就是银河。每当我仰望夏夜的天空,密密麻麻、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的星星总会把我带到连绵不断的画卷中去。

  当我看到牛郎、织女两颗星的时候,就会想起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

  从前,有一户穷苦人家的孩子,名叫牛郎。家里唯一的财产只有一头牛,他和这头牛相依为命。牛郎从小就吃苦耐劳,牛被他的勤劳和善良感动了。一天,他告诉牛郎在七月初七那天,仙女会下凡到河边来洗澡。把其中的一件衣服藏起来,仙女就回不到天上了,那就是你的妻子。

  到了那天,牛郎去河边,把最小的仙女的衣服藏了起来。小仙女上岸后,发现衣服不见了,回不了天上了,就在凡间与牛郎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牛郎非常善良、勤劳。他们就结婚了。一晃三年过去了。王母娘娘整日不见小女儿,就亲自下凡查看,发现小女儿竟与一个凡间的农夫结婚了,因为仙女触犯了天规,王母娘娘要把仙女抓回天庭,牛郎一路穷追不舍。王母娘娘摘下玉釵,挥手在空中一划,瞬间变成了一条大河,拦住了牛郎的去路。牛郎只能望河兴叹。那天正好是七月初七,所有的喜鹊都来了,成千上万的喜鹊搭成了鹊桥,让他们二人相见了。从此,每年的七月初七,喜鹊都会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见一次面。

  宇宙是一个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世界,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望远镜,我们的视线也达不到宇宙的尽头;无论我们懂得多少知识,也无法全部了解宇宙的所有奥秘,正是这些勾起了我对宇宙的兴趣。

七夕节的故事作文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过去子女都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

  “七夕”也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关于七夕节的作文:七夕的故事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绵绵小雨——那是牛郎织女相逢时喜悦的眼泪……

  ——题记

  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被称为七夕,也叫乞巧节。在这天人们都要祈求女孩变得心灵手巧,因此也叫女儿节。传说这一天喜鹊都飞上天去搭鹊桥,帮助在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相见,所以七夕这天基本上都见不到喜鹊那活泼的身影在天空中飞翔,也听不到它们报喜的“喳喳”声了。

  在我的印象中,七夕虽不像春节那么隆重,不像元宵节那么热闹,也不像中秋节那么温馨,但它却保持着一份令人感动的真情所在。

  听姥姥说七夕那天会下雨,我认为这雨是牛郎织女的眼泪。对于不同的天气我也会有不同的幻想:若是下雨我就会认为那是喜鹊已经搭成桥,牛郎织女在桥的两边向中间跑去,他们因激动流下的眼泪化作了点点雨滴,带着他们的幸福洒落人间;若是天晴,那就是他们在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准备一齐度过下一年的难关;若是阴天,那就是他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对方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就让那些话儿溶解在彼此深深地拥抱中……我的幻想是那么天真幼稚,但又包含着我对牛郎织女那些美丽的祝福。

  最令我感到可怜的是织女的两个孩子,大人的惩罚也降临到他们头上。他们不像我们生活在幸福社会的孩子,在妈妈身边度过童年时光;他们每年只能见妈妈一面,其余时间都在爸爸身边,孩子们缺少母爱,童年也是灰暗的,命运对他们多不公平啊!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我们的童年。我希望大人们能够多腾出点时间来陪陪我们这些孩子,至少陪我们过一个美好的童年。

  记得小时候,我爱在七夕那天晚上,搬个小板凳坐在葡萄架下,一边仰望着迷人的星空,一边听姥姥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关于七夕节的作文:七夕节的故事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均可。求金求银求暴利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在吉祥征兆面前,连续三年诚心诚意乞求一事,则必然应验。山西气候,七夕前后多降雨,能够连续三年乞求一事当属不易。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还有许多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

  晋南地区习惯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编织物,置放案头。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

  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晋西北地区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将节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经过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出各种动态,或蜈蚣、或水蛇、或水狗、小鸡。倒影显得越复杂越逼真,意喻艺巧越多。

  晋东南地区女孩子,七夕节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疏密状况,越密乞巧越多。

  与少女一样,少男在七夕节也要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

  晋南地区,习惯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土上制作茅屋小景,屋旁作成田园。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之为“谷板”。

  晋北地区习惯将小麦及各种豆类用水浸泡,促其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称之为“种生”。

  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为“老牛过生日”。

  晋东南流传有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的说法。七夕节,民间喜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山西境内,家家要吃西瓜,喜欢在西瓜上刻画花纹图案,称为“花瓜”。

七夕节的故事

  今夜,我一个人坐在老家门前的一棵红椿树下乘凉,仰望星空,忽想起今天是农历的七月七。便记起奶奶教给我和小燕子的歌谣来:“七月七,好欢喜,小孩过家家,又争又抢喝糖稀;七月七,好天气,天上有鹊桥,牛郎织女在相会。”儿时的记忆一下子迷蒙了我的双眼……

  小燕子与我同住一个院落,两家相距不过百米。打小起,我就和小燕子在一起玩耍,下河逮鱼、上树摘柿子,捉蛐蛐、捉迷藏,也玩女孩子喜欢的踢沙包,而玩得最多的要数过家家了。那时,全国上下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我也不甘落后,在自家屋后拣了一小块荒地,修起了自己的“小寨田”;而小燕子则守在奶奶那台织布机旁,缠着奶奶给她教织布,只见奶奶的小脚一上一下有节奏的踏踩着而梭子则像鱼一样,在奶奶长满老茧的双手之间游动、滑翔,无数根长长的棉线线变成了布匹。劳动之后,我和小燕子又用泥巴垒灶、瓦片当锅,做起了“饭”。就这样,我们唱者奶奶教给我们的歌谣,俨然像大人们那样,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后来,我和小燕子一起打猪草,一起上学,再后来,我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小燕子则因家庭贫寒,高中毕业后,担任了乡下一村办小学的代理教师,从那时起,我们也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今夜,小燕子一定还没有休息,一定还在异乡的村办小学里扶案批阅学生作业,我打开收音机,温馨柔柔的祝语传入耳际:今天是农历的七月七,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过惯了2月14日这个洋人的情人节,今夜,我要把身心沉浸在农历的七夕,倏忽之间,心神便被远方的小燕子全部带走。

  我心仪的小燕子已变成了小喜鹊,停在了门前的红椿树上,栖居在我心灵的最高枝头。多么教人心动的七夕节日!让我放飞思念,穿越崇山峻岭,进驻你牢固的心房。小燕子,我美丽善良的小情人,我遮风挡雨的身躯与饱经沧桑的心灵,是你美丽的家园。无论遇到怎样的风刀霜剑,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我都会全身心的呵护你、爱恋你,直到地老天荒。

  晶莹而易逝的缘份,已把我们坚韧而永恒的牵连在一起。我们走过两小无猜的童年,走过青梅竹马的少年,走过了从相知到相恋的爱路历程。爱路没有尽头,我们相依相伴。

  七夕情人节该是爱路上一颗晶亮的星辰呢,跳荡在你我的额前与唇间,跳荡在我们清澈的心湖上。今夜,有天上的银河作证:隔山隔水,永远割不断我们的爱。我渐渐地陶醉,忘了自己,只记得星光与星光辉映下的远方的小燕子。

关于七夕节的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附:七夕的习俗——乞巧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七夕的诗句

七夕节的来历20字